保持威懾力,避免發生衝突

美軍新「海洋戰略」瞄準中國
趙國材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海權論」戰略思想作祟

李克強2015年3月5日向全國人大提交的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維護「海洋權益」的重要性,強調必須加強軍隊現代化、國防科研與新武器建設,建設鞏固國防 和強大軍隊,「要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此同時,中國也憑藉軍事力量積極在東海、南海捍衛領土主權,更以經貿力量強化與東南亞國家「一帶一路」的傳統 關係。

美國對中國綜合國力發展的前景感到擔憂,並採取防範。分析其重要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是美國傳統的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海權論」戰略思想作祟,認為以貿易立國的國家,必須控制海洋,奪取並保持制海權。儘管中國提出和平發展戰略,但因一些美國人士的思維或多或 少仍受根深柢固的海權戰略思想束縛,始終半信半疑。

美國的海洋利益體現在戰略、政治、經濟和環境等四個方面:1.戰略利益主要是指我們開發利用海外島嶼、南極領土和島間領海內資源的權力, 以及航海自由的權力;2.政治利益是指合理有效地管理我們的領海和海上資源,並且通過與地區內鄰國合作來共同維持良好的海洋秩序;3.經濟利益主要指傳統 的海上工業、運輸和海上貿易,以及能源和其他一些新興的海洋工業,比如風能和潮汐能、海水淡化、深海採礦、二氧化碳捕獲和儲存、海洋生物科技等;以及4. 環境利益包括維持一個健康的海洋環境,掌握更多的海洋科學知識、更精確的海道測量數據,建立更好的海洋管理制度。

中美關係現正走到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歐巴馬面臨諸多重大挑戰,一些挑戰若發生重大決策失誤,就可能意味著全球性的大災難。歐巴馬面臨的 中國挑戰,就具有這樣的性質。雙方關係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中美之間是否能夠建立持久而穩定的戰略關係,逐漸消除戰略猜忌,通過合作累積互信?

中美戰略穩定關係的障礙是彼此之間的利益分歧和戰略互不信任。美國以為:1.中國崛起將必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2.中國軍力持續增強威脅 到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利益,威脅到美國對中國的抵近偵察;3.美國在亞太的再平衡戰略之目的就是在圍堵、牽制並遏制中國;4.美國建立起有效的導彈防禦 系統和超強殺傷力的常規武器,能摧毀中國的核威懾力。

華府積極發展全球導彈防禦網

美國將全球導彈防禦能量,列為優先發展的軍力之一。美國全球導彈防禦系統主要是由五種攔截導彈組成:1.低空域愛國者導彈;2.愛國者三型升級強化功能導彈;3.陸基型中空域攔截導彈;4.海基型神盾級標準三型攔截導彈;5.高空域戰區導彈防禦系統。

美國指控中國貨櫃輪「銀河號」向伊朗運輸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於1993年7月7日,直接關掉貨輪上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 令在公海上航行中的貨輪上GPS設備突然失靈,失去航行方向,強迫在達曼港接受檢查,受此刺激,北京瞭解缺乏核心技術意味著在涉及國家安全問題上喪失主動 權,出於擔心美國 「關閉」、「中斷」或「減弱」向中國提供的GPS信號,導致軍事上精確制導武器「失聰」,希望降低對GPS的依賴,北京發射大量的中地球軌道衛星,自主設 計、研發、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是國家正在建設的重要空間資訊,使能左右外空和網絡空間能力的技術和裝備。

在現代人類生活中,人造衛星除軍事用途外亦可作許多民間用途,帶來經濟上的商機。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計畫在2020年完成對全球的覆蓋,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等服務。

美國行將擁有不受洲際彈道導彈攻擊的優勢。陸基中程導彈防禦系統(GMD)將在目前及可預見的未來,保衛美國本土免受有限的洲際導彈襲 擊。SM-3及其升級型導彈將廣泛部署在海上和陸上發射平台,並在升級陸基型後,研發出新的海上發射平台。複雜的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以及天基紅外預警系統 將連通起陸地上和海上的雷達,以構建一個高度靈活與集成化的全球導彈防禦系統。在以後10年間,美國將打造一個高度穩定可靠、機動性和適應性皆強的全球導 彈防禦系統。預估《報告》指出,強大和可靠的導彈防禦系統將能夠幫助美國,盟國和朋友戰勝和阻止核武器和常規武器,並使對手意識到他們不得不放棄發展彈道 導彈。

中美建立一種新型的大國關係有助維持並增進雙方的戰略穩定關係。在美國的《2010年彈道導彈防禦評估報告》和《2010年核勢評估報告》中,美國都表示尋求美中對話,探討戰略穩定,對歐巴馬政府而言,維持美中關係的戰略穩定及維持美國與其他大國的戰略穩定同等重要。

美國要繼續主導亞洲

中國大陸崛起,面對新世界秩序,美國重返亞太之戰略目標是維持該地區美國主導的現狀,不允許任何一個國家破壞或改變美國認為的穩定,主導整個亞洲格局。

美國亞太新戰略是:運用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等手段,實施遏制亞太區域在地大國的各種活動,強化美國與盟邦的軍事關係,以制約中國大陸 軍事發展,希圖糾合日本及東協各國,共同制定符合美國利益的東海、南海各方行為準則,藉此遏制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地挑動釣魚台、南沙群島等中 國領土的核心利益。

中國大陸最近一連串行動,包括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中美機艦幾乎碰撞的事件以及南沙填海造陸表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霸權地位正面臨挑戰。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2014年度報告,稱中國軍事現代化正經歷快速發展,在導彈開發、海軍轉型、核力量與太空等領域取得突出進展。鑑於 中國軍力快速發展與美軍計畫縮減,該地區的力量對比正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改變。美國非常關注中國的空中和導彈系統現代化,認為中國軍方對美軍基地的威脅 增強,目前中國的常規導彈力量就能把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六個軍事基地的五個基地暫時癱瘓。

華府的新海洋戰略計畫

在地區秩序方面,中國開始挑戰美國作為東亞地區主導力量的地位,宣導一種由亞洲國家領導、中國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安全架構。美國如果試圖加強與東亞和大 洋洲夥伴的安全關係,就必須應對中國提出的這一對立構想。東北亞地區美國與日本和南韓的聯盟目前的安全安排在近期內不會改變。日本和南韓的安全重點各異, 倘若沒有消除這些差異,日本、韓國和美國之間的全面三邊安全合作在近期到中期內不大可能成為現實。

中國在南海採取的行動導致東南亞和澳洲建立新的防務關係,深化現有的防務關係,加強軍事和準軍事能力,並強調區域機構和國際法管控爭端的 作用。美國尋求重申其與澳洲的聯盟,這是美國對亞洲再平衡的一部分,而中國正尋求與澳洲加強安全關係,以抗衡美澳聯盟。澳洲面臨的挑戰是在太平洋持續發生 力量轉移期間確保其經濟和安全利益。同樣,美國繼續與東協接觸以確保其在東亞安全政策的持續性,但是有過多的地依賴於某一個組織的風險,而這個組織至今尚 未確定其在東亞的安全角色。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2015年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軍事現代化正改變亞太地區的權力平衡,可能會在日本和印度等國家之間「造成不穩定的安全競賽」。

美軍推廣「亞太再平衡」 和「戰區拓展策略」實為再平衡戰略的延續,在關島、新加坡及澳洲部署更多兵力,並以強化東南亞地位,成為美國「再平衡」戰略重點,以鞏固傳統的盟邦日本、南韓及菲律賓等盟國的合作關係,加深同印度、緬甸等國的友好關係,遏阻中國軍力擴張。

面對中國在亞太地區軍力漸升,美國海軍、陸戰隊與海岸巡防隊於2015年3月13日發表最新的《21世紀海洋國家共同戰略》的新海洋戰略計畫,強調面對2016年日漸緊縮的國防預算,仍預計在亞太地區加強前進部署,強化威懾力,同時著重網路與電子作戰。

新「海洋戰略」指責中國在主權問題上使用軍力威脅其他國家,導致地區緊張與不穩定。但另一方面,又肯定中國在打擊海盜,以及應對災害方面 與國際社會開展合作。提出在亞洲局勢中,為避免與中國爆發海上衝突,要求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及海岸警衛隊三個單位繼續原有部署,保持威懾力,與中國海軍 保持建設性交流。

這份新戰略還提及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及海岸警衛隊三個組織基於重視亞洲戰略及安全環境的變化,在陸海空、網絡空間及太空展開活動的「全 方位介入」的新概念,運用這些海洋力量,根據亞洲戰略及安全環境的變化,在海陸空、網路、太空,甚至電磁譜,有更大的活動自由,包括發動網路攻擊及干擾敵 人的雷達通訊。

新海洋戰略還確認建立起一個覆蓋印度洋和大西洋地區的合作機制。在包括印度的亞太地區,美軍將部署最先進軍事系統,提出強化關係,拓展新友邦的夥伴關係,推廣與北京的接觸和交往,發揮華府在亞太區域的領導中心地位,遏制北京在亞太區域的影響力。

美國發展反制「反介入武器」

美國八年來首度發表最新的海洋戰略,上次公布海洋戰略是在2007年,這次是首度修正,報告並特別點出2007年海洋戰略發表時並未強調的部分,即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以及在區域的崛起,北京過去兩年在亞太地區海、空更加積極,與菲律賓、越南、日本等鄰國發生領土糾紛。

戰略報告指出,北京這些行為,缺乏軍事意圖的透明性,造成緊張、不穩定,恐怕會引導錯估或讓情勢升高。對此,華府預計派遣更多且最高端的 軍事平台至太平洋地區,包括陸戰隊最先進的戰機、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F-35B聯合攻擊戰鬥機」及「MV-22魚鷹運輸機」,作為亞洲再平衡戰 略之一環。並要求空軍與陸軍加強合作,發展反制「反介入武器」,比如中國等亦在研發的長程導彈與先進戰機,還特別提及空軍情報、監視、偵察的能力,以及透 過陸軍導彈防禦系統協助海上防衛。

戰略報告亦呼籲增加與亞太國家,包括中國的軍事交流,以促進瞭解,避免誤判。該報告共同發表人之一、美國海軍軍令部部長葛林奈特於 2015年3月13日指出,美國會加強與東協(ASEAN)各國的軍事交流,也希望增進解放軍之透明度,如2015年2月,中美戰艦在南海演練的「海上衝 突迴避規範」(CUES),就有助於避免誤判,也要與印度交流,化解美印《民用核子協定》僵局,解除美國企業投資印度民用核能的障礙,開闢多邊戰術合作的 機會。

在這份戰略報告中,海軍與陸戰隊希望在2020年前,將船艦數量一舉突破三百艘,其中用於前進部署者,將由現行的97艘增至120艘,而 美方全球60%的海軍船艦與戰機,將會部署在亞太地區。2015年底將在西班牙前進部署四艘彈道飛彈防禦驅逐艦,還要在關島增加另一艘攻擊潛水艇。中東部 分在2020年前,船艦數量將由目前的30艘增加為40艘。

在科技部分,來自網路與電子之新型挑戰,意味美方不一定處於資訊戰的制高地。海軍已經成立美國網路戰艦隊司令部,發展新的電磁機動作戰戰略(EMW),在太空、網路及電磁戰方面多管齊下,在威脅迫近甚至發生前將其先行消滅。

美軍逾五成海外兵力部署亞太地區

美國總統歐巴馬2011年11月在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領袖會議上,正式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推動「太平洋通道」備戰夥伴計畫,包括加強與日 本、澳大利亞、南韓、菲律賓、泰國等國的同盟關係,積極介入朝鮮半島、東海與南海等爭端,突顯美國主導地位。並且增進與印度、印尼、越南、新加坡和緬甸等 國軍事合作,以建構一個遏制中國的政治軍事同盟網絡。

目前美國超過五成的海外兵力部署在亞太地區,包括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及空軍共約八萬兵力,其中日本最多,近五萬人,南韓也有近三萬人。美國國防部也積極在亞太地區部署新型武器裝備,包括戰艦、電戰設備及新一代轟炸機、無人機等。

美國的黷武主義非新現象,而是一種具有廣泛社會政治基礎和深刻歷史文化根源的外交與安全戰略傳統,其黷武主義之所以能夠不斷伸張,是由於 當今單極國際體系使然,特別是其軍事安全結構的單極性質所決定。對於美國的剛性霸權黷武主義,中國審時度勢,以柔韌示之,不挑戰全球霸權,不謀求亞太地區 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範圍,用海納百川的容量,創新經濟發展模式。美國很可能重蹈歷史上許多大國的覆轍,往往因武力的過度擴張而導致自身實力受損。因 為,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根本保障,需要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多邊、多元方向發展,並不斷改革相應的國際政治、經濟與安全秩序。

中美兩國關係相互依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夥伴。習近平曾經表示,中美對抗是「災難」;但同時表示,新型大國關係不能只「說」不「做」。美 國國務卿克里認同美中關係選擇的是「和平、繁榮、合作、競爭」而非「對抗」,他顧左右而言他,說「美國歡迎一個在國際事務中負責任角色的中國」。

展望未來,中美關係是威脅、是競爭、是較量、也是機會。在過去四十多年的交往中,雙方皆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把貿易與人權脫鉤,人權與 意識型態因素下降,經貿與金融因素上升,彼此在互動中學會管控分歧、限制分歧,沒有使分歧惡化,從而波及或影響中美關係的大局,這些經驗和教訓都有助於建 立互信,促進中美戰略關係的穩定,華府應視北京為戰略夥伴,放棄圍堵並遏制策略,並建構新型大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