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兩會」期間涉台講話之分析

楊開煌
(銘傳大學教授兼兩岸研究中心主任)


一、今年「兩會」第一訪

中國大陸每年的春秋兩季都是政治季,春天的3月是全國人代會和全國政治協商會召開的月份,即所謂的「兩會」,秋季的10月是中共黨中央委員的全會,前者是 政權的大會,開放採訪,會後還有記者會;後者是黨內會議,不開放採訪,統一發布新聞。相對而言,每年3月的「兩會」,北京地方總是世界新聞的焦點,外界除 了關注幾份相關的工作報告,如政協工作、人大工作、財政、司法、檢察等年度工作,當然最受矚目的必然是國務院總理的工作報告;另外會引起外界重視就是中共 中央的「常委」會分別參加不同的小組討論,由於中共中央常委們,誰每年參加什麼小組,講什麼話,都帶有強烈的政治信號,所以必然是新聞的重點,當然中共中 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參加的小組,及其發言,更是焦點中的焦點。今年習近平的政協行程去了「民革」、「台盟」、「台聯」的聯組會,而且新華社發表了習的講話 重點,兩岸的媒體都忙著找人作解讀、作分析,本文希望回歸「兩會」期間,中共領導所發表的四次相關的涉台講話,作一綜合性分析。

二、「兩會」期間四次相關的涉台講話

第一份是俞正聲作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中共每年的「兩會」目前已經有了十分固定的形式,基本上就是依例由「全國政協」先在3月3日召開,由政協主席提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 員會工作報告」,今年的報告是由政協主席俞正聲,他的報告近一萬字,其中涉台的講話有兩段:內容略(俞正 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03/7097207.shtml,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中新網,2015年03月03日)

第二份也是大家最重視的即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習近平於3月4日下午,即政協分組會的第一場,他參加了「民革」、「台盟」、「台聯」 等幾個大陸涉台相關的政治團體召開的「聯組會」,他先聽取委員們意見和建議,之後發表了對兩岸關係的講話,新華社報導近兩千字,其中一千二百字涉及習近平 對台工作的指示,其中被解讀最多的文句就是習在講話中提出的:

「四個堅持」: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堅定不移攜手實現民族復興。

「三個共同」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靠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其實還有「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

「兩個不變」堅持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理念不會變,為台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政策措施不會變。 (http://www.taiwan.cn/xwzx/PoliticsNews/201503/t2015-03-04_9179401.htm,習 近平強調: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2015年03月04日,新華網)

第三份是在李克強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的「報告」近兩萬字,其中對台部分在報告不足200字,內容略(李克強,政府工作報 告,2015-03-05,http://hk.crntt.com/doc/1036/4/9/2/103649277.html?coluid=1& amp;kindid=0&docid=103649277&mdate=0305105957)

大陸學者解讀有三個要點值得注意。第一、大政方針不變,第二、推進兩岸協商對話,推動互利融合,第三、密切骨肉親情,拉近心理距離。(趙 念渝,政府工作報告涉台內容有三大要點,http://www.chbcnet.com/zjps/content/2015-03-06 /content_1086338.htm,華廣網,2015-03-06)

第四份是李克強在記者會上回答有關台商在大陸經營和發展上的困難時,李克強回答說:內容略(李克強,大陸將會繼續維護台資企業和台商的合 法權益,2015年03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15 /c_134067847.htm)

從這四份的涉台講話來看,其實不能只從字面意義,重複大家已知中央對台工作的原則和政策,否則就沒有必要對俞正聲、李克強的報告給予關注,然而在中國大陸的政權組織中,既然有發言,就必須更加深入地分析之必要:

首先,從角色功能的角度來看:四份的涉台講話很明顯地彰顯了習近平的講話代表了黨中央在對台政策上是制定者和指導者,所以習的講話最全 面、最完整。而俞正聲主持的「政協」負責對台統戰的工作,所以俞正聲的講話重點在促進和擴大兩岸方方面面的交流;而國務院的重任在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是 以李克強的講話就偏重在對台經濟事務的合作和讓更多民眾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等,這是從中共政權在對台工作上職能分工,可以進一步得到驗證。

其次,從今年的對台工作來看,在黨中央看來,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是正確的,是受到兩岸人民歡迎的,則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一 系列政治基礎和大政方針均無需改變,而且必須堅持;當然堅持不是口頭上說說,必須落到實處,在大陸所謂「落到實處」,就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 自身發展勢頭」(同前習近平註),對兩岸而言,「落到實處」是要以共同的努力來為兩岸同胞謀福祉,對台灣而言,「落到實處」是要為台胞辦好事;在此大方針 下政協強調的是特別對象交流、溝通和作青年工作,其中政黨和民意代表是交流、溝通的重點,而基層民眾和青年是團結和作工作的對象;至於國務院則努力推進兩 岸協商對話,推動經濟互利融合.擴大對台灣的開放的力度和深度,歡迎台商、年輕人到大陸來創業。這說明今年的對台工作方向與以往沒有差別,不過在青年工作 方面顯然強化青年工作。

其三,從習近平參與「聯組會」討論,習在會中提及,而新華網未刊,但在新華社官方微博「新華視點」提到習近平在旁聽時,有政協委員提到, 自己在境外用閩南語表演時曾受到厚待。習近平對此表示,台灣除了原住民,「大陸去台的以閩南地區為主,講的就是閩南話,血緣相親,文緣相承。閩南文化做為 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閩南文化在兩岸交流中大有文章可做,2015-03-05,http://www.xcxc.cn /system/2015-03-05/010595731.shtml)此一消息顯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事實上,閩南文化在兩岸交流中所受的重視,以往 並不全面,此次有了總書記的加持,相信由廈門大學牽頭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在今年必然提出全新規劃,原名漳州師範大學的閩南大學亦可能因此 在兩岸閩南文化交流,閩南文化創新,閩南青年文化合作如閩南歌曲、閩南戲劇現代化,閩南風俗文物等方面成為新的基地,新型的青年交流方式。

三、習近平講話之分析

習在兩會的講話毫無疑問是帶有指標意義的,一方面這是習參加今年「兩會」分組活動的第一場,另一方面又是習第一次參加涉台的「聯組會」,當然表明了中共中 央對今後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關切,同時也是重大憂慮,這是自然與台灣本身的政局驟變息息相關,順從此一理路閱讀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讀出的重點,一如兩岸 的專家、學者所解讀:重點在重申兩岸的政治基礎,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特別在口語講話中,重申兩岸之間,「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習不點名向綠喊 話:認同一中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305000881-260301:2015/03 /05/04)似乎也有不點名地向綠營喊話的意思,隱含其中;(習近平向綠喊話對一中不會讓步,2015-03-04,http: //taiwan.dwnews.com/news/2015-03-04/59639027.html)民進黨的反映也依此邏輯有模有樣地端出「三個有 利」、「三個堅持」加以回應;(民進黨回應習近平:兩岸和諧有賴共同維護,http://taiwan.dwnews.com/news /2015-03-04/59639037.html,2015-03-04,多維新聞)事實上,這樣的解讀比較偏重北京對台政策的繼承性,而忽視了習的 講話中所隱含的整體性和創造性。

但按新華社發表的報導,習的講話除了開首的問候、致意之外,他從2014年中國大陸的整體形勢講起,他認為去年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 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同新華網,2015年03月04日,以下引習談話同此)之後,才提出「我們堅持 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兩岸制度化協商取得新成果,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深入,各領域交流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台海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評價。 換言之,兩岸關係的問題是放在全中國大陸面對整體的形勢中,去評估,去判斷。

其次是在解決台灣問題時,習講話中所提出的「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台灣工作。」這雖不是創新的說法,但是掌握了關鍵因素。

所以在習的講話中已沒有傳統的硬手段--武力手段、非和平手段的意涵,取而代之的「硬」政策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自身發展勢頭」,這是台灣在解讀習近平講話時比較忽視的,也是台灣比較危險的部分。

四、從大陸政權看「四個堅持」

從政權慣性來解讀,則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習近平提出「四個堅持」,其背後的政權意義,簡言之,胡錦濤在位的時候,就不只一次中共政權存在著「亡黨亡國」的危 機,胡要求全黨必須有「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胡錦濤,2012年01月09日,新 華網)我們可以發現其「四個堅持」也各有對應。

首先,其「危機意識」表現在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危機的憂慮,回顧2008年以來,習的結論是「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道路,兩岸關 係發生歷史性的深刻變化,展現了合作共贏的前景。和平是寶貴的,和平需要維護。兩岸同胞要總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經驗,精心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 習近平的講話清清楚楚地顯示了北京對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危機意識」,為什麼有「危機」呢?習要求大家要「總結經驗」,「精心維護」,以目前兩岸關係 來看,八年來的兩岸關係還是和平發展的「物質基礎」,而沒有其他的「文化基礎」、「軍事基礎」、「政治基礎」,即使是「物質基礎」的發展也不順利,遠遠沒 有超過兩岸關係發展的「不可折返點」,所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雖有成效,但是沒有基礎。這就是「危機」所在。

其次,在上述的「危機」之中,最為主要的問題是什麼,是「政治基礎」的不穩固,習近平就點出了「『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因為他們不 「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即「九二共識」,習在講話中就指出「如果兩岸雙方的共同政治基礎遭到破壞,兩岸互信將不復存在,兩岸關係就會重新回到動盪 不安的老路上去。」其實習的原話是「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可見其嚴重性;所以他要「兩岸同胞要總結經驗,精心維護」,因此,要不要此一「政治基礎」,就 是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或是要「動盪不安」的選擇。然而,立足台灣有人可能會認為台海形勢「動盪不安」也無所謂,陳水扁的八年不也就這樣過了嗎?某些關 鍵的菁英更認定「先拿到權力再說」。至於是否耽誤台灣的發展,則是下一步的事;換言之,關鍵的問題在於:在台灣有不少人並不真正理解「地動山搖」、「動盪 不安」對台灣的意義,這才是兩岸「政治基礎不牢」的真正問題所在。如此看來,習所強調的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在台灣依然是「聽者恆聽」,並不 會有振聾發聵的效果,然而習的堅持確能強化台海結構的穩定,孤立「台獨」的效果。

其三,對中共而言,兩岸關係不僅僅影響區域的穩定,而且也影響中國大陸的崛起,特別是中共政權在推動「一帶一路」政策,兩岸關係的和平穩 定至關重要,所以在解決台灣問題時,必須從中國大陸的崛起和區域安定的視角思考,而兩者都是中國大陸無可推卸的責任,從「責任意識」來看,中國大陸的崛起 更是核心,也就是「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實現,習近平說:「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兩岸同胞從來都是命運相連、榮辱與共的。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此一「責任意識」包含了兩層意義,一層是將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擴大成為兩岸的共同責任,因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是「同我們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密相連。」沒有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我們每個人的美好生活也就不可能,所以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就是兩岸同胞的 共同責任;另一層是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這是將台灣的發展,引入中國大陸的發展格局之中,讓台灣同胞在參與中改變認識,貢獻中 認同中國。有了參與自然建構了兩岸的發展,有了認同就自然為兩岸和平奠定穩固的社會基礎;其具體的作法就是以經濟合作促發展,以文化交流促認同。

其四、是「解決意識」,由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問題在於台灣的政黨不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要解決問題,除了北京方面不但重申兩 岸關係必要的政治基礎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繼續加強兩岸同胞交流往來,實施惠及兩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擴大台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我們願意讓台灣 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願意為台灣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舞台,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成功注入新動力、拓展新空間。」也就是以根 據兩岸關係既有的「政治基礎」,創造出的「和平發展」的紅利,分享給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台灣青年,然而這裡依然是「利益換認同」的模式;按以往的 經驗來看,可以說並不成功,所幸在電視播出部分,習近平在與馮鞏委員的對話中,提出「閩南文化交流」的問題。

其實習近平在任總書記之後,就對涉台幹部學習閩南語乙事有所強調,2012年「習近平走訪「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中央時,曾詢問台 盟工作人員會不會說閩南話,他並告訴這些對台工作的民主黨派幹部,「要學習閩南話,將來跟台灣交流時會更親切。」(王銘義,學閩南語對台交流更親切,中時 電子報,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二二八/146674.htm,2012/12/27)今年則進一步提出 「閩南文化交流」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從促進兩岸同胞的認同而言,強調「閩南文化交流」是以「地方認同」為途徑,以便擴大為政治認同、「國家」認 同,是一種以由下而上的認同途徑,是一種由近而遠的認同途徑,是一種由小群體而大集體的認同途徑;因此,我們有可能期待未來福建省在兩岸的認同問題上,承 擔比較突出的角色,舉辨兩岸「閩南文化」靜態的展覽,動態的比賽,以展覽彰顯重視,以比賽拉進鄉誼,以研討深化「閩南文化」在中華文化中的角色和地位,創 造兩岸心靈契合的文化平台。看來這應該是習近平對台工作的新嚐試。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習近平的「四個堅持」是中共對台工作的有機組合,從台灣的政局認識危機,在危機中尋找問題,從責任意識中探索解決問題,化解危機的途徑。從而完成中國大陸的崛起,維護區域的穩定。

五、結 論

中共的對台工作從過去就是以經濟融合和民族主義為號召,文化部分基本上是放在民族主義之中,然而自從上世紀末以來,台灣島內的政治生態出現重大變化,以塑 造和強調台灣的主體性和自主性為發展的取向,逐漸以台灣對抗中國大陸,在文化層面強調兩岸的差異性,以文化的差異性支撐政治分裂的心理基礎,從此一角度 看,習所強調的「閩南文化做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顯然是帶有工作「典範」移轉式的轉變,此一變化不是否定過去的工作方法,而是強 化,在胡錦濤的胡六點也有過對台灣文化的肯定,但這只是大陸的涉台工作心態的改變,而習則進一步將之成為交流的利器,相信如果上升為長期戰略作為,細心有 序地操作則日後的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不僅有物質基礎,而且還將兼有心理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