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需要更多對外情報機構?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一齣「伊斯蘭國」綁架日本人質事件,因為發生、演變期間日本使不上力,情報幾乎全依靠中東國家提供,於是事後日本政界又掀起是否再設一個 蒐集國外情報機構的議題。日本真的沒有蒐集外國情報的機構嗎?不,不但有好幾個,而且還實力堅強、日漸壯大呢。本文僅稍稍介紹防衛省情報本部、公安警察, 尤其是前者,讀者就會明白了。

一、悄悄快速膨脹的防衛省情報本部

日本防衛省情報本部位在東京都新宿區市谷本村町,在該省一群五棟的官廳建築物裡,其中一棟出入管制特別嚴格、只有持ID卡的人才准予進入。防衛省情報本部是日本最大的情報組織,不過,不僅外國人不了解,連一般日本人也不太清楚,堪稱日本的「聖域」、「禁區」。

防衛省情報本部工作人員約2,500人,自衛隊官員佔八成,事務官兩成。1997年1月20日創設時為1,700餘人員(橋本龍太郎內 閣),此後人員年年增加。在經濟停滯、財政吃緊,日本政府官廳普遍縮減編制的年代,防衛省情報本部可說是備受呵護、一枝獨秀的特例機構。其英文名稱是 Defense Intelligence Headquarters(HID),顧名思義,該單位不光只是蒐集情報,而且還做分析、研究、擬定戰略。情報本部的任務,說穿了,即對本身擁有的尖端高 科技情報設備和人員採集到的電磁波、影像、聲音(含監聽、側錄),加上防衛省其他單位(陸上自衛隊中央情報隊、自衛隊情報部隊)、外務省(國際情報局)、 內閣情報調查室、公安調查廳、警察廳外事課、日本貿易振興會等情報機構所獲得龐雜的情報資料,以及來自友好國家的情報、一般媒體刊物登載的情報,進行分 析、比對、驗證,呈報給國家安全局等上層決策機構,以裨益於樹立軍事、外交戰略與戰術。

其組織架構,是本部長與副本部長之下設六個部,即1.總務部,2.計畫部,3.分析部,4.聯合情報部,5.影(圖)像與地理部,6.電波部,另還有散布各地的通信所。

從彌補美軍不足起家

防衛省情報本部成立之前,就日本的「國防安全」,擔任蒐集情報與分析的,是由前防衛廳防衛局的調查第一課和調查第二課、陸海空自衛隊各幕 僚監部(參謀部)的調查部、統合幕僚會議(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事務局第二幕僚(參謀)室等單位各自負責,分散且沒有效率,情報本部可說是進行「行政改 革」,統合了相關單位而成立的。

另一方面,國際情勢的變化,也帶來頗大的影響。過去冷戰時代,美國和前蘇聯對壘,世界分成兩大集團,東亞乃至整個世界都處在美蘇戰略核武 嚇阻的平衡下維持「穩定」。國際軍事情報蒐集、分析,最後都收束到美蘇兩大超強,日本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在蒐集蘇聯電磁波情報上,彌補美軍的不足。那時 候,日本最重視的諜報活動擺在因應國內的治安,具體的主要對象,是日本赤軍旅等極左派組織、日本共產黨,祕密地進行監(竊)聽,負責日本內部諜報的則是警 察廳。不過,1989年蘇聯停止支援東德,其衛星國家陸續脫離(1991年底蘇聯徹底解體),12月3日美國老布希總統宣布冷戰結束之後,國際軍事情勢反 而趨於浮動。後冷戰時代的趨勢,由日本的立場來看,剩下的就是北朝鮮的不穩及中國大陸的「軍事崛起」。連帶的,日本的諜報活動,軍事的比重增加了,本來幾 乎全力對付蘇聯的情況也出現變化,情報本部應運而生。

前防衛廳1980年代後半期左右就想成立一個跟美國國防情報局(DIA)相同的軍事情報組織,當時任防衛局長、防衛事務次官的西廣整輝和 制服組(自衛隊正規隊員)的統帥――統合幕僚會議議長(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參謀總長)石井政雄兩人便主導,目標籌辦創設日本版的「中央情報局」 (CIA)――「情報本部」,不過,正式成立後,其功能、任務較類似美國負責電子情蒐的國家安全局(NSA)。

有意思的是,隱身在陸上自衛隊一間辦公室角落、彌補美軍蒐集電磁波(電子)情報的工作,由警察廳握著主導權。從自衛隊的角度來看,警察廳是個壁障。

韓航客機事件顯功力

過去,陸上自衛隊幕僚監部調查部調查第二課調查別室,日語通稱「調別」,是一個公開的專事監(竊)聽電波的祕密組織,從北海道的稚內到鹿 兒島縣的喜界島,共有九個據點,蒐集舊蘇聯、中國大陸、北朝鮮的電波(子)情報。「調別」室長一直由高階警官擔任,經費編列在內閣情報調查室的預算裡面。 但蒐集到的情報,大多都跳過防衛廳(2007年1月9日升格為防衛省)官員,直接呈報內閣情報調查室、警察廳。也就是說,警察廳用當時美軍、自衛隊的通訊 設備,只有基層工作人員是自衛隊隊員,實際則是警察廳掌控的特別行動隊。

「調別」一舉成名是1983年9月1日,大韓航空波音747客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機場飛往首爾的航途上,連續「誤闖」勘察加半島 和庫頁島的蘇聯領空,遭蘇聯防空部隊的戰鬥機擊毀,造成269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喪生。日本為配合、輔助美軍設置的北海道東千歲通信所稚內分遣隊(那時屬於 美軍設施,後改隸為日本自衛隊),監聽並側錄到蘇聯戰鬥機飛行員與地面通訊的對話,確認有下令「發射飛彈」的語句。錄音帶的內容在報告日本政府之前,就自 動由稚內分遣隊,經美軍三澤基地,傳送給美國政府,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舒茲曾公布部分內容,等於是抓個正著,讓蘇聯政府很窘,賴也賴不掉。——請注意,這是 超過30年前的事了,那時日本的監聽、側錄實力就那麼好,現在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由此可知日本偵蒐情報的能耐,絕對不能等閒視之。

稚內分遣隊原本是美軍的設備,那裡有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長期派駐的人員。警察廳掌握、運用的電波情報,背後「買單」的是美軍。情報界,有點像食物鏈,一個吃一個,不論日本與美國同盟、情報合作是平等還是當美國的下家,總之,應對日本等於在應對美日。

「調別」後來改頭換面變身成的組織,正是現今防衛省情報本部的電波部,其部門長官一貫由警察官員囊括,而且電波情報一向要逐一向內閣調查 室的首席情報官報告。一旦創設情報本部的動向浮上檯面,之前在裡面一直穩坐電波情報龍頭的警察廳,一定會警戒,防衛廳如果成立了情報本部,警察廳的優勢就 會受到威脅。

日本戰前的歷史背景中,存在著政治、政府機構遭軍方壟斷的教訓,因此那時警方會注意不讓防衛廳、自衛隊一方獨攬。

「耳朵」最出色

當初要成立情報本部,日本政府內部是有些阻力的,但是,鑑於自冷戰以來,圍繞日本的軍事情勢變化甚巨,後來是以所有的情報都要向內閣呈 報、自衛隊官員(職業軍人)與文官的混合組織為條件,才被接受而成立。成立以來,歷任情報本部長皆是陸、海、空自衛隊的將官(第一任是情報界著名的陸上自 衛隊中國通、中將國見昌宏,後來還擔任過內閣衛星情報中心所長),副本部長則為本職防衛大臣官房審議官的官員擔任。由於橋本龍太郎首相的重視、「防衛省天 皇」守屋武昌的行事作風惹出爭議,情報本部逐漸為日本政界熟知,2006年3月,隨著陸海空自衛隊的統合運用,由統合幕僚(聯合參謀)會議下的組織,改編 為直隸於防衛長官的組織,而成了防衛省的「特別機構」。

日本情報機構最出色的是「耳朵」,而情報本部的核心是電波部與前線基地通信所,工作人員佔整體的七成左右。現在有東千歲通信所(北海道千 歲市、東千歲營區內、稚內分遣班、根室分遣班),小舟渡通信所(新潟縣新發田市、新發田營區內),大井通信所(埼玉縣ふじみ野市),美保通信所(鳥取縣境 港市),太刀洗通信所(福岡縣筑前町),喜界島通信所(鹿兒島縣喜界町),這些通信所監(竊)聽、側錄到的電波(電子)情報都會集中到電波部,進行綜合比 對分析。

2013年10月6日,當時的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視察西太平洋的硫磺島(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村),宣布要在該地設置監(竊)聽船艦、飛 機通訊的監聽站――又是要強化監視在太平洋增加活動的中國大陸船隻、飛機。2014年度提出4.5億日圓的設計經費預算,預定2017年起運作。

屢獲美國高度評價

北朝鮮要發射彈道飛彈前,發射基地周圍的通訊電波會變得活躍頻繁,飛彈發射後,日本也可以捕捉到飛彈升空後遠距遙控的電子訊號。監控釣魚 台列嶼附近海域等的動態,也會監(竊)聽、側錄大陸軍方(可能也包括台灣軍方及海巡單位)密集、繁複的通訊,為了解讀暗號,累積龐大的數據資料。通信所的 工作人員都是陸上自衛隊小平學校培訓出來的,情報本部裡最重要的是所謂「露(俄)華(大陸)鮮(北朝鮮)」的部分,即學會俄羅斯、中國、朝鮮(實際上應兼 台、韓)的語言、解讀暗號技術之後,派駐在通訊所監聽站,分三班輪流「傾聽」三國的電波電子情報。

情報本部課以下的組織圖、人員名單是不對外公布的,傳說約有25個課,是些什麼課?外界都不大清楚。其招募人員是獨立的,不過,跟一般徵人冊子不同,完全沒有職員的名字、照片。

日本情報本部蒐集情報的能力,美國評價極高,有不少工作人員因截取到重要情報,而受到美國政府表揚、褒獎。對美國來說,包括情報本部電波 部的自衛隊「耳朵」,是持續掌握以中國大陸、北朝鮮為主,整個東亞軍事動態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另一方面,美軍軍事偵察(間諜)衛星影像清晰度比日本高,原 則上會提供給日本、韓國。

情報本部的影像與地理部採用美國等國的商用衛星影像之外,也蒐集日本(間諜)衛星所拍,來自內閣衛星情報中心的資訊,只是影像解析度不及 美軍的偵察(間諜)衛星。有一事例,2012年12月,北朝鮮發射長程彈道飛彈的前一天,由日本間諜衛星的影像分析,飛彈似乎並未架設上發射台,但是,日 方根據美國軍事間諜衛星的照片,卻研判出「飛彈很可能設在覆蓋物裡面」,事後證明此一判斷是對的。由此例子可見,日本間諜衛星目前或許精密度不及美國,可 是人員素質高,分析研判能力強,又會善用美軍提供的影像,照樣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情報本部形式上是直屬於防衛相的組織,受防衛相領導指揮,不過,現在被警察廳掌控的色彩頗濃。日本君臨情報圈子的龍頭老大,表面上是首 相,但實際上是兼任內閣情報調查室頭頭的內閣情報官,一手包辦整個情報界。這個職位一貫由出身警察的高階官員出任,其下再連結警察廳、外務省、防衛省、公 安調查廳。內閣情報調查室與警察勢力是一體的。

形式上,這是在負責事務的內閣官房副長官之下,上述省廳的局長級官員每隔一周在首相官邸開「聯合情報會議」,交換情報,然而,實質主導會 議的是內閣情報官。還有,每年召開兩次加上經濟產業省、財務省、海上保安廳、金融廳的擴大情報交流會議「內閣情報會議」,形式上主宰會議的是官房長官,而 統籌一切則是內閣情報官。

權力鬥爭已塵埃落定

情報本部長每個月向首相、官房長官做一次情勢報告,報告內容,中國大陸軍事動向、北朝鮮飛彈、核武研發幾乎都佔了大半部分。這份報告,其 實也是內閣情報官所有情資的部分或全部轉呈,且內閣情報官泰半都會出席。對於警察廳把持、不放手內閣情報官這個位子,外務省曾有官員酸言酸語,「警官的招 數是很巧妙,現場感覺銳利,但從另一角度來說,不可否認,有國際感覺、中長期視野上的弱點」;也有防衛省官員表示「深遠、寬廣觀察國際情勢的意識很重 要」,都在暗批警察出身高官獨佔的狀態。

內閣情報官也職掌內閣衛星情報中心。該中心雖略遜於美國軍事衛星,卻也具有一定的情報偵察、蒐集能力。而歷任內閣衛星情報中心主任,都是將官級情報本部長從自衛隊退休後被指派空降來擔任的。不少自衛隊官員為之叫屈「接受指派來當頭頭,恰如警察掐住情報本部的脖子」。

2013年,當日本政府醞釀成立國家安全會議時,日本媒體屢屢抨擊警察獨佔內閣情報官這個位子,暗地演出警察廳、外務省、防衛省的權力鬥 爭。自從安倍首相親信、外務次官出身的谷內正太郎擔任首任國家安全局長之後,雖然已塵埃落定,但日方最高階層仍舊不時擔心門閥會不會暗鬥?

二、龐大涉外的公安警察

一般人認知所謂的「警察」,大都是擔任國內及地方治安方面的工作,但是,日本的公安警察,卻涉及大量涉外「安全」工作,在「諜報世界」插上一腳。

日本公安警察的前身是二次大戰戰前、戰時的特別高等警察(簡稱特高警察或特高)——祕密警察組織,以「維持治安」名義,專門鎮壓社會主 義、共產主義人士及帝國認為會破壞社會體制的活動,是政治、思想警察。日本戰敗後,依據盟軍總司令部的指令,隨著撤銷「治安維持法」而解體。可是沒多久, 美國為摒除正在擴展的亞洲共產主義勢力,需要運用特高等警察的技藝,便要求日本在警察體系內部成立幾乎等於是承襲戰前特高的公安部門。

日本各都道府縣皆由公安委員會管理著各地方政府的警察,中央警察廳的警備局有外事情報部,下設外事課、國際恐怖主義對策課,向內閣情報調 查室呈遞情報;而警備局的警備企劃課、公安課、警備課則向日本國家安全會議呈遞情報。各縣警察本部的警備部裡皆有公安課。東京都警視廳更有獨立的公安部, 其下幾個課的主要負責範圍:公安總務課——共產黨、群眾運動,公安第一課——極左暴力組織,公安第二課——工會、馬克思革命派,公安第三課——右翼組織, 外事第一課——俄國、東歐,外事第二課——中國、北朝鮮,外事第三課——國際恐怖分子;各縣警察本部也有公安課。所以,日本公安警察既蒐集外國情報,也監 控包括兩岸僑民、留學生在內的所有外國人。就陣容來看,公安部門之一的「外事警察」,可說是日本最大的情報機構。

2013年度東京都下的警視廳45,000名警察當中,約2,000名屬於公安部,是公安最大的實際行動部隊。而從整個日本來看,警察廳 轄下的公安警察也約佔5%,亦即,總體陣容多達12,000名。日本自誇治安世界一流,守護日本治安的25萬人,逾半數是刑事課警察、地區課刑事警察、巡 邏警察。不過,無論過去或現在,執警察組織牛耳的卻是公安部。

尋求常設「監聽線路」

這些年日本左派式微,需要「偵辦」的案件少了許多。偵蒐外國情報,監控旅日外國人,長久以來,公安警察即扮演著重要角色。

順便一提,日本警察機構一直在策畫全面擴大「監(竊)聽」,研究要不要修改1999年通過的《通信傍受(監聽)法》。在法制審議會裡的 「新時代刑事司法制度特別部會」,2013年夏天還曾找來電信電話大廠進行聽證。現行法律,警方得跑到電信公司設備處,在該公司人員陪同下才能執行監 (竊)聽。而日本警察高層擬改變這種方式,在警方的設備裡面常設「監聽線路」,遂提出此構想,聽聽電信業者的意見。講白了,警方是要取得全權任意監聽的權 利。現在日本法務省、警察廳正在與各個部會討論,務必使修法案通過。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任何事情、任何國家領導人都要監(竊)聽的霸道作風雖飽受批評,但日本未來也極可能會變成同等級甚至更超過的監(竊)聽國家。警察廳若可以擁有「無所不聽」的權力,則握有「國家安全」尚方寶劍的情(諜)報機構當然就更無孔不入了。

三、小 結

前文提到的防衛省情報本部在全日本各地設有前線通信所,負責監(竊)聽海外電訊情報,事實上,除了情報本部有這樣的單位外,陸上自衛隊的「沿岸監視部隊」 也擔任類似的任務,名義上,主要是負責蒐集沿海船隻的情報,實則也包含空域的電訊。目前部署在稚內營區及禮文營區監視宗谷海峽,標津營區監視根室海峽,今 津營區(移動式)監視日本海沿岸,台灣旁邊的與那國島也在做部署準備,未來台灣全島及大陸東南沿海都會處在與那國島「沿岸監視部隊」的監聽、監視之下。

「伊斯蘭國」殺害日本人質發生在中東,除了石油能源,日本對該地區沒有領土野心和霸權,因此情報網布置較少,使不上力,無可厚非,換作別 的國家,結果可能都差不多。然而,對亞洲鄰國可就不可同日而語了,日本的情報布線,從明治維新年代開始,經營了一百數十年,二戰後更大幅採用高科技,從防 衛省情報本部、公安警察到沿岸監視部隊,數個情報單位擺開的陣勢及所擁有的設備,絕對是亞洲一流的,但日本並未滿足,還想籌畫增設新機構,究竟有何企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