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與南海問題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


近年來,南海的爭議持續不斷,而這些競逐又都是在2009年美國高調重返東亞之後才發生,以至於其他較大的國家也都介入此爭議。日本欲以調虎離山之計,來減輕其與大陸在東海的爭議,因而引外力以自重。美國眼見自己的綜合實力步步衰退,為確保其世界領導地位,必須有所作為,故與日本合作對付大陸。

美日兩國的情勢與利益各自不同,因而對於南海的立場各異。近日美國又要派遣軍艦進入大陸所填島嶼的12海里領海區確具挑釁意味,是否會有事故發生,相關各方都極為關注。

1.美國

美國對於南海的態度,是在領土的爭議問題上保持中立,但堅持水域要道的航運自由,最後則是依據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此外,美方基本上不承認九段線,因為中方並未闡明該主張是否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

此外,美國為維護盟國與區域安全,也自認有義務介入南海事務,其中菲律賓就與美國簽有協防條約,若國在緊急情況時要求美國支援,美方難以拒絕。再加上,在海運方面,每年約有五兆美元的貨運經過南海,其中與美國有關的占1.2兆美元,還有,若無法確保航道的無害通過,會直接影響美軍在南海的情蒐。

美國與大陸的關係是美方重要考量,雙方關係既深且廣,乃兩國最重要的一組雙邊關係,若因南海問題惡化,對兩國都是極大的負擔。

美方認為,2012年8月東協高峰會未發表聯合公報乃北京施壓所至,這也是該會議45年來首遭,導致美方極度不滿。

依照習近平2013年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觀察,其首要對象當然是美國,加上他曾言:太平洋之大絕對可以容下中、美兩國。對此,美國及其相關盟國自會感到不同程度的不安。 此外,在不少的國際事務方面,中美兩國確實針鋒相對。但以當前情勢觀之,南海問題首當其衝,而這也與兩國的軍事問題緊密關聯。

在今年2月上旬,美國白宮發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上一份(2010年)的報告中,美國自稱其領導地位是無可取代的,但新報告認為,美國的領導地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問題是美國應如何領導。一如以往,美國還是將盟國推上火線,如此次報告中提及日本10次,而2010年只有五次,且多次表示,將加強美日兩國在導彈防禦、朝鮮核問題、亞太再平衡等議題上的合作。

今年上半年以來,美日關係有進一步發展。2014年4月25日,藉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之際,美國白宮發表了美日聯合聲明,依美國對日防衛義務的《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將「包括尖閣諸島在內,適用於所有處於日本施政權之下的區域。」

一年後安倍訪美,美方再度多次強調釣魚台適用美日安保條約,同時,這也是安倍上任兩年多以來,在日、中、韓亞洲三國中,今年首位訪問美國的亞洲領導人。

美國與菲律賓的第31次聯合軍演,也於今年4月展開,此乃兩國去年簽署《增強防務合作協議」後首度,也是15年來規模最大的軍演。

美國與越南的關係也有長足進展。去年兩國貿易額超過260億美元,美國一項針對越南的軍售禁令於去年10月取消。今年7月,越南共產黨現任最高領導人阮富仲首次造訪華盛頓,本月上旬,美國國務卿凱瑞訪問越南,同時兩國國防部長於今年6月1日簽訂共同協定,其中包括保證加強國防貿易。

今年5月,美國再度發表《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態勢報告》,內容強化中國軍事擴張以及其戰略意圖,而台灣的潛在衝突,正是北京軍事投資的主要目標,其中還包括東海與南海的衝突,以及太空與網路安全等議題,並有意鼓勵中方在軍事透明化方面要加以改善。相對的,對於中美雙方軍事交流與互信建立則著墨甚少,引發了中方不滿。

今年5月1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2016年國防預算授權法案,加入了若邀請中國參加2016年「環太平洋」軍演,美國防部也必須同時邀請台灣參加。21日參議院審查這項法案時,更進一步要求美軍必須拒絕中國要求參與2016年「環太平洋」演習,但必須邀請台灣參加。

儘管這項法案還須等參院通過,並獲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才生效,但美國國會這項舉動,已讓台灣首度有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的可能性。民進黨主席蔡英文6月訪問華府時,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肯(John McCain)公開表達將協助台灣加入多邊演習,此乃呼應先前由他主導在參院通過的法案,顯然是有意促成。

今年6月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訪美期間,雙方簽訂《中美陸軍交流與合作對話機制框架文本》,但范長龍此行卻未見到總統歐巴馬,首破中美近20年慣例。

中美兩大國的關係特殊,以及兩國元首都兼任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一般兩國軍方的最高領導人訪問對方國家,東道主的國家元首都會出面接見。

這是否是因為范長龍在南海問題上的高調強硬態度,還是中美雙方達成默契的禮賓改革,值得觀察。在此次的訪問過程中,雙方簽署了《中美陸軍交流與合作對話機制框架文本》,美國國防部長卡特還急切期盼雙方儘早簽署《空中相遇安全行為準則》,可見美方在避免衝突方面的企求。

2013年6月加州的歐習會中,雙方曾達成美中軍事交流五項共識。其中最重要的是兩軍戰略規畫部門將成立對話窗口,但至今進展有限。

同時,美方認為兩軍戰略互信必須透過「更多的討論、聯合演習,以及人員交流對話」才能逐漸建立,但中國軍方對擴大美中軍事交流有顧慮,擔心美國會要求限制某些領域發展,如網路應用及太空科技等,或是要求共軍接受可能威脅大陸安全的條件,如美軍海上或空中偵察活動。

2.日本

民主黨2009年上台以來,改採使用日本法律的方式積極處理釣魚台問題,造成當年與大陸漁船的撞船事件,並擺出不與大陸談判的姿態,甚至聲稱將使用自衛隊處理相關國家的不法行為。

日本一直對南海極為關注,最主要就是因為南海是日本90%原油進口以及出口到東南亞和歐洲市場的通道。

2012年8月,日本公佈年度的《防禦白皮書》,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白皮書特別選用藍色封面,中間畫上日本地圖,並在日本地圖下留下相當的空間。此外,書中使用強烈的語言來描述大陸的威脅,如大陸高壓的態度與大陸軍隊的影響力在增加等。

今年7月,日本政府再度發表《防衛白皮書》,其內容如除了竹島、釣魚台、北韓與IS之外,南海也是重點之一,認為大陸的國防軍備日益增加,此乃危及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尤其大陸海空軍進入南海,更可能導致意外事件,再加上造島行動,已具備未來畫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的基礎。因此,日方積極支援菲律賓、越南與澳洲,並舉行聯合軍演,以便制衡大陸。

在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下,日本將成美國更緊密的經濟與軍事盟邦。與此相應的,去年7月,安倍政權通過內閣決議修改憲法解釋,解禁了集體自衛權。今年4月訪問美國期間,與美方取得共識之後,從此日本行使武力的條件被放寬。

基於此默契,安倍政權提出了法律修正案,除了《武力攻擊事態法》、《重要影響事態法》、《自衛隊法》等十部法律在內的《和平安全法治完善法案》,還制定新的《國際和平支援法》,顯見日美關係加深外。

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安全保障部署上,以往是美日安保同盟關係中由美國片面主導,日本單純配合,而武力行使僅限於對日本領土進行「專守防衛」的角色,以後將提升為更積極的區域軍事行動主體。

美國希望日本自衛隊可以在解除「專守防衛」的武力行使限制後,可以積極分擔美國在全球部署行動中沉重的負擔;但日本對於新安保指針的期待,則呈現非常重點式的區域防衛觀點,並加強對於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區域的防範,得以與美軍進行更全方位的情蒐、聯繫、掃雷乃至協力島嶼奪回作戰。

對美國言,美日同盟最大的意義在於島鏈防衛思維下,日本等國作為防止中國軍事力量得以突破島鏈封鎖進入太平洋的關鍵盟友。但對日本而言,從印度洋經過南海、台灣周邊海域、東海直到日本的「海上生命線」,攸關日本90%的輸入,以及60%的輸出。

在今年6月初的G7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以歐洲能源生命線烏克蘭比擬南海,遊說西方國家攜手包圍大陸,以至在此次G7聲明中,以不點名批判大陸填海造島的政策。

3.結 語

綜上所述,由於南海域內國家的實力較小,因而積極引進外力以自重,同時將南海問題國際化,以便對抗大陸。而美日都對大陸的崛起有戒心,因而均以保持水路的航行自由,與依國際法解爭端為訴求,拉攏其他域外國家,如印度、澳洲與俄羅斯等。

甚至在軍事合作方面,美、日、俄、印等國都十分積極支持域內國家。再以經貿關係觀之,大陸都是這些域外國家首要的貿易夥伴,對於這些國家都有極高的利益。但在南海議題上,其對立的立場又甚為尖銳,這將是一種新常態的表現,自然也是對於北京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