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肩負的兩岸攤牌任務

金人


面對即將到來的台灣2016年1月16日總統與立委改選,國民黨中央在2015年10月17日親手藉由「廢止洪秀柱的提名資格」動作,公開表明了其長期遮掩的兩岸政策立場與思路,由黨主席朱立倫在臨全會上開宗明義宣示,洪秀柱所主張的「兩岸終極統一競選政見,不是國民黨的政策」;以及「終極統一違反台灣主流民意」等,廢止了對她的提名,也等於具體的承認國民黨同時廢止追求/完成國家統一的憲法義務,質變轉化為迎合/依附民進黨一貫炮製推動的「台灣主流民意」,自甘淪為山寨版的台獨政黨,正式推諉掉結束兩岸政治/軍事對立的政治責任。

簡單的說,大陸當局或中共政權,應該因此也正式失去了始自1979年元旦《告台灣同胞書》以來迄今的「台灣對口」。展望兩岸關係與問題,似乎走到近30年期間最尖銳的變局路口。

我們曾再三指出,李登輝在1990年全面主政後,台灣朝野即展開分工合作的推動「去中國化」路線,而今天呈現的「台灣現狀」,乃是這一路線工程的成果,且它仍然還在發展中。而追本溯源,台灣之所以如此,應肇始於華盛頓-北京於1972年簽署的《上海公報》,美國基於雙方協議接受的「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以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問題應和平解決」,但爾後美國的對台政策,卻被鍥而不捨的操作成製造/推動台灣的「去中國化」,旨在促成台灣人意識上的否定中國認同,因此若海峽此岸人口已非中國人,則所謂「兩岸一中」便只能是海峽彼岸中國人的片面主張。而緊接著的要害問題便成為「台灣人若非中國人」,則台灣當然亦非中國的一部分,那麼「台灣問題」還有「和平解決」的需要或必要嗎?兩岸關係當然是永遠維持「國與國」或「一邊一國」的「現狀」下去,除非北京毀棄其與美國的協議與對台灣的承諾動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可以相信,以上析論是美國近40餘年操作其兩岸政策的基本框架,卻極其有效的支配了台灣的現實發展演變過程。而因此衍生出的兩岸關係中的台灣形勢,便一直是大陸當局處在被動情況下追趕補救的問題。這也標誌了美國用心深遠的偷樑換柱移花接木,以挾其兩端的優勢鬥爭技巧。

人們尤應公平的注意到,美國的對外政策實務,固然有其靈活多端損人利己的手段,但是它始終平行的部署充分的軍事準備,營造一種以其強大優勢的軍力造成的威懾作用,影響其對手在與它進行交手時採取的選擇。這意味了美國運用這一兩手政策,取得主動與相對的自由,遂行其國家/戰略利益的維護與擴張。

上述美國逾30年長期操作且成效明顯的「台灣現狀」,其實就是否定/拒絕邇來一切形式與內容的「北京版兩岸統一方案」,而在這一基礎上,美國同時在精神與物質層面塑造台灣的「拒統」武裝,亦即使台灣在頑強的「去中拒統」意識下,擁有足可仗恃依賴的軍事實力。而這一物質力量,同時也是大美霸權植入其西太平洋制衡/傷害中國大陸的前哨重鎮台灣,是針對打擊重點目標量身打造的,具備在「保衛美國的區域利益」戰爭一旦爆發時,可攻可守的傭兵利器。因此,人們或已注意到,有國際傳媒揭露,台灣已列名「全球軍力強國」第13位。這支強大的武力,在「去中國化」路線下逐步打造,應已是一個由數以十萬計的「不知為何/不知為誰而戰」的官兵組成的軍隊,徹底的被「戰爭工具化」,只是服從/服務於美-日上級指揮系統的棋子。

台灣藍/綠上層在兩岸問題上的論述與立場趨同,以及經由荒謬胡鬧的選舉遊戲建立的「合法民主」政權,最終依靠這樣的保駕「實質台獨現狀」的軍隊,其危險性令人思之悚然。 美/日均表態冊封內定的台灣下一任綠色主政者,於「勝選」輪替上台後,內雖可無已然碎裂潰散的國民黨的「制衡」,外卻無可逃避的須直面跟中國大陸的「統獨較量」,盱衡大局,端視美-日,特別是日本的是否介入,兩岸間的凶險攤牌即不可避免。

蔡英文(與其團隊)真實的角色功能,看起來似乎只是被挑選/提拔出來,為擔任摧毀/終結今天這個「現狀」任務的代理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