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美給世人的信息
習近平訪美給世人的信息
早在習近平應邀於9月往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數週前,《經濟學人》在一篇預測性的報導中,曾預言習主席的訪美最值得擔心的是,他可能遭遇到被一般美國人「忽視」。原因是,在習訪問的同一時間,適逢天主教的教皇方濟各也將訪美;而教皇也是一個「擁有12億追隨者的領袖人物」。
果然,不出所料,方濟各教皇在華盛頓的日程,正好是安排在習近平來臨華府的前一天。歐巴馬總統於9月23日接見教皇,盡得媒體的注目。習近平於次日(9月24日)抵達華盛頓,正好是教皇對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致辭之盛舉。因而教皇又得到了媒體的專注。習近平一共在華府才停留兩天。他在華府的第二天(25日),媒體的注意力又轉向報導教皇在紐約對聯合國的致辭。所以除了華文媒體大力跟蹤以外,英文媒體的注意力幾乎全在方濟各教皇的一舉一動上打轉;而無暇以同樣的篇幅兼顧中國習近平主席的活動。
首站營造大局在握的氣氛
有人指出,這樣的怪異現象,並非第一次發生在中國領導人來訪美國。上一次胡錦濤主席2011年來訪美時,美國的媒體卻忙於報導一位美籍華裔籃球明星(林書豪)的現身而無暇兼顧對胡錦濤同樣地大事報導。因此,有人不禁問道:如此這樣的兩次,難道都是巧合嗎?
習主席訪美的七天日程中,選擇了西雅圖作為他的首站。在該處停留了兩天半。會見諸如蘋果、波音、微軟等高端公司負責人;並且還向波音公司下了一個300架飛機的訂單。這主要是提醒大家中國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他在9月22日歡迎大會的演講,由於大眾媒體的傳播(而且在當地沒有教宗方濟各來搶鏡頭),等於是對一般美國大眾的一篇懇切而苦心積慮的陳辭。有感情的流露,有為中國和平改革意願的懇切表達,有針對美國誤解中國的忠實奉勸,更有為中美兩國建樹大國關係重要性的提醒。在這方面最能打動人心的兩句話是:「中美兩國合作了,可以成為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進器。中美衝突和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
他不只是空談理論,而且舉出了中美之間合作成功的實例。譬如,他指出在與歐巴馬總統2013年安娜伯格莊園會後兩國去年的雙邊貿易額、雙向投資量、人員往來總數,都創歷史新高。另外,在很多領域,譬如伊朗核、朝核、南蘇丹、阿富汗、中東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甚至抗擊愛博拉病毒、打擊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中美之間均保持了密切溝通和協調,俱產生了「豐碩」的成就。
最具決定性的,就是他以國家主席身分代表中國斬釘截鐵地重申「中國永遠不稱霸」的決心。雖然幾日後他對聯合國大會也如此宣告全`世界,但這次卻是直接針對美國人(包括白宮與美國國會)的一次澄清與保證。
和一般正式官方到訪公開演說不同的,是習主席在講話中,有相當個人感情的流露。譬如說起他在十幾歲到梁家河插隊當農民的生活。雖然他提起這段經驗,是為了和以後(今年春天)再回到梁家河情況做一個對比,但知道他背景的人,都知道那段時間是他尊翁(習仲勛)在政治生涯最失意而導致家人到處碰鼻的艱辛日子。再譬如在他說起他個人對西方並不陌生時提起曾因海明威《老人與海》而留下深刻印象。而在他兩次去古巴訪問時他都曾專程去了海明威寫《老人與海》的棧橋邊;甚至去了海明威當年經常去的酒吧,並嘗試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此種細膩的表述他的感情,無形中讓聽眾立即感到原來共產黨人還是有人情味的一面。這與他在2012年以國家副主席身分訪美時堅持要回到30年前曾經到過愛荷華州一個名叫馬斯卡廷的小鎮,有異曲同工的效果。那一次,讓很多美國人直覺地感到原來共產黨人也會如此念舊。令很多人為之動容。這一次更是如此。
由於有如此的開端,為他下一段在華盛頓的行程抒解了很多的原來中美之間由於近年來網絡安全糾紛以及南海危機所造成的緊張氣氛。
在華盛頓取得預料未到的成果
儘管有因天主教皇方濟各同時到訪而對媒體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干擾,習近平在華府兩天中與歐巴馬及其他官員的會談,卻達成了幾項極為有實質意義的協議與成果。有的是經一般媒體普遍報導了;更有不為西方媒體關注而實際是對中方更有價值的重要突破(見後)。
被一般媒體報導的,主要是有關網絡安全與氣候變化之處理。中美雙方決定建立熱線與高階層對話機制以打擊網絡罪行。在處理國際氣候變化問題上,簽署了《美中氣候變遷聯合聲明》。雙方承諾兩國將致力於減排空氣污染的共同意願。中方還透露了中國預計2017年對國內減低廢氣排放量統一標準(「總量管制和交換」制度)開始實施;習近平並宣佈中國將提供31億美元基金,以作幫助窮困國家處理氣候變化之用。有鑑於歐巴馬總統早先也同樣曾許下美國捐助30億美元之心願,而國會在撥款上始終躊躇未決,習近平如此宣佈,可算是對美國國會將了一軍。也間接助了歐巴馬一臂之力。
但是,一般英文媒體,似乎忽略了兩項(對中方)更重要的中美協議。第一、美方同意協助逮捕並遣返逃逸至美國藏身的中國貪官與贓款。(當然,中方同意接受美方對非法進入美國數以千萬計偷渡的中國公民之遣返,也等於是一種交換。)第二、美國早先對中國發起的「亞洲基礎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反對,將自此「休兵」。曾做過美國副國務卿與世界銀行總裁的佐利克(Robert Zoellick)還對美國曾一度反對亞投行之舉,認為是「錯誤」。
其他成就
習近平訪美最後三天,俱在紐約度過,參加了三個與聯合國有關的會議。其中之一是聯合國發展峰會。習近平之現身與發言,處處表現了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的代言人與維護者。他宣佈在發展事業上各國應該承擔有區別的責任。要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高發展中的國家的代表性與發言權,賦與各國平等參與規則制訂的權利。他強調深化南北合作、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之重要性。並宣佈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用以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對於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能償還政府無息貸款債務者,中國將免除它們的債務。他進一步宣稱中國願意同有關各方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亞投行」和「金磚五國新開發銀行」早日投入應運與發揮作用。
習近平在紐約活動的「壓軸戲」是他在9月28日對聯合國大會的致辭。在不到20分鐘的演講中,有十多次被掌聲打斷。講話內容,一般媒體注意到以下四點:
第一、歷史是面鏡子。以史為鑑,方能避免重蹈覆轍。傳承歷史,不是為了糾結過去,而是為了開創未來,讓和平星火代代相傳。
第二、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和自由是人類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
第三、習近平表示,中國將繼續和廣大發展中的國家站在一起。他重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所言,堅定支持增加發展中的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決定設立為期10年、總額10億美元的中國聯合國和平發展基金,支持聯合國工作。
第四、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習近平宣佈中國加入聯合國維和待命機制,建立8,000人維和待命部隊。此外,未來五年內將向非盟提供一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
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即習近平在對聯合國大會演講中對「中國永不稱霸」的重申。這個承諾,是中國領導人(包括周恩來在內)一再重複的。1974年,鄧小平出席聯合國大會時,也曾嚴肅宣佈「中國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自己也絕不搞霸權主義」。然而,習近平此次除了對聯大重申「中國永不稱霸」以外,還加了「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範圍」。這兩點增加,可說是與時俱進的傑作。
結束語
習近平自己將他的訪美定為和平之旅。在聯合國他顯現了中國之和平意願以外,還有為弱小國家仗言與扶植的承諾。美國前國務卿及下屆總統競選提名的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酸溜溜地將習近平貶為投機分子。大陸官方媒體的回應是她只是妄圖爭取選票而已。我有另一看法。如果希拉蕊真是妄圖拉選票的話,她顯然錯誤估計了下屆美國總統選舉的行情。即在習近平訪美以後,單靠韃伐中國與中美關係,絕對不是拉票的良策;更不是企求當選總統的好途徑。
習近平三次不同場合提出中國慷慨解囊捐獻重金,為的是幫助落後地區與發展中的國家。西方國家以往一直認為中國對弱小民族只是口頭虛假並無實惠。現在,已無以挑剔。
以上我們看到習近平在聯大演講中特別提到「公平」與「正義」。這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很少涉及的。尤其是「正義」,更是西方奉行「社會達爾文主義」所忽視或刻意避免的。當初1945年在草擬聯合國憲章時,根據個人的研究,是中華民國政府(時在南京)訓令顧維鈞大使務必堅持將「正義」一詞加入憲章文字而定案為它的第二條第三款。而有關正義這一點,是除了中國許願將大手筆奧援弱小國家以外,特別贏得聯合國非西方會員國熱烈贊賞的。因而特別贏得持久的掌聲。
總之,習近平此行以後,除了鞏固了中美大國關係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奠定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話語權。而這話語權不只是代表中國,而且是代表了所有發展中的國家與非西方的會員國的心聲。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與嘉獎的,就是習近平在聯大致辭中,特別與西方功利主義不同調地指出,中國之所作所為,絕對不是為了「利」,而是為了「義」。雖然聯合國的即席口譯將這個「義」譯成了justice (正義), 實際上「義」在此處相當於英文的 righteous commitment.亦即孟子見梁惠王時講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即「仁義」之義也。這完全表示中國遵循的價值觀,與西方動輒講「利」的現實價值觀,截然不同。可圈可點。◆
社論
國際與外交
習近平訪美
兩岸關係
台灣選情
日本侵華史
海峽短評
編後
轉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