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友誼新形塑
中國與阿拉伯世界友誼新形塑
前 言
歐巴馬在任期僅有一年之際,為了不予人「跛鴨」總統之形象,遂於2016年1月12日在其任內最終一次「國情咨文」中著力指出「美國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並重複的強調「就軍力而言,美國遙遙領先」。單就這一點而言,他這話雖然說的很滿,然而也沒啥好反嗆的。也就在同時,他可能也發現有件不如意之事發生了,這就是習近平之中東行。是的,習之中東行本不應與華府有任何關係,然而習之前往阿拉伯世界當是中美暗中不爽之又一例。
2016年新年甫過,習近平世界行即開始,這一次的出行保證令華府不爽,因為習訪問的對象,不但具有國際政治角力之敏感性,也充分有著中美外交對立性。對中美關係絕對有所影響,也對未來中國在此一地區之發展有著另一番新景象。因為在2016年1月19日至23日之間,短短的一週期間,習近平訪問沙烏地、埃及和伊朗三國。
要點是這三國均是中東最重要國家,在複雜的中東情勢中,均有其指標性之重要性。習之往訪不僅是聯絡與國,更重要的是奠下「前進中東」之基石。對整個國際政治而言,2016年最有意義,最引起注意之外交行動。其影響力不可忽視,不是一般之國際領袖晤面,僅止於拉拉手,喝喝酒的慣例,而形塑了一個新的國際社會現象。
埃及之重要性
此三國在國際政治上之所以重要,有其不得不然之原因。此三國人口眾多,例如埃及有8,500多萬人,沙烏地有2,800多萬人,伊朗則有8,000萬人。另外一項引人重視的豐富資源,伊朗具有1,512億桶原油儲藏量。沙烏地則有2,670億桶原油儲藏量,雙方也有大量天然氣儲藏量。有此豐富之戰略物資當然使其在國際社會中走路帶風。埃及雖然缺少此類戰略物資,然而卻有蘇彝士運河,是為全球最具戰略性價值之運河。
講到埃及,不由得為之興嘆。這一古國自二戰結束後,可謂災難連連。統治階層多由強人把持。雖有豐富之觀光寶藏,然而仍是一窮二白。1952年廢除君主法魯克(King Farouk),強人時代隨即開始,先是納瑟(Gamal Abdel Nasser)。1970年病死後即由副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繼任。他在1981年10月6日為激進派回教徒暗殺,副總統莫巴拉克(Hasni Mubarak)繼任總統,繼承了獨裁。
然而在阿拉伯之春發生時,埃及事實上是一個「警察國家」完全由獨裁者掌權而建立成為一個「軍權帝國」,他終於在人民反對下被捕,自此(2011年2月11日),莫巴拉克時代告終後,新的總統來自激烈派的莫西(Mohamed Morsi)仗著兄弟會(Brotherhood)的勢力實施嚴格統治。2013年7月終於有了軍事政變,由軍人塞西(Abdul Fatah Al-Sisi) 領導之政府在2014年主導總統選舉,塞西大勝,奠定一個新的獨裁時代。
理論上來說,美國主導之美式民主是堅決反對軍事政變的,不過軍變之首領如果親美,則此一正義指導原則即可付諸東流,今日美、埃關係極為融洽,就是一例。另一個例子是泰國軍方為防止城市與農村兩派爭鬥而興之軍變,亦為美國支持。由此可見在國際政治上,說一套往往就僅限在說說而已,真的作起來必定是另一套,在美、埃關係特殊又緊密之時機,習近平前往,自會引起華府大小眼,然而對埃及而言,中國這大金主還是有拉攏之必要。
沙國及伊朗之特性
再要一提的是沙烏地;沙國從來就是美國中東第一盟友,除了因為沙國油原豐富外,還因沙國是當今回教徒遜尼派之領袖。在2011年眼見「阿拉伯之春」聲勢不小,遂與多國成立「海灣合作會議」(Gulf Cooperation Council)聯合與國共同抵抗各國之暴亂行動。同時也放鬆了某些政治禁令,例如允許婦女駕車、投票等均是。然而國內貧富不均,社會安定仍是統治者最關心之大事。
沙國因為是美國之貼心盟友,是以就成為美國中東販售軍火之第一大買家,成為美國充實國庫之重要來源者。沙國是君主統治,人民當然僅是子民,談不上享有人權,然而美國朝野各界卻甚少批論,也就是說,只要親美政府,則一定可以得到華府支持。反之則受到百般指責。例如印度就是一個極端缺少人權之國家,然而因印度實施選舉制度,故人權是否有,則不是美國人所關心者。
而沙烏地因其石油、天然氣蘊藏量傲視他國,且為遜尼派領袖。多年來熱衷對外投資,並且資助非洲某些國家。也是「伊斯蘭軍事同盟」34國之實際領袖。
最後要提到的是伊朗,二戰後伊朗尚是君主時代,尤其在巴拉維王(King Palavi)執政時期,與美國關係最為密切,在60及70年代,美國人心目中最富足之中東國家是伊朗而非沙烏地,依此推論,則當年伊朗才是美國武器販售之大買家。如今我方擁有之「紀德」型戰艦(Kidd)就是當年巴勒維購買之「標靶」,意謂此種大而無當之艦隻,在現代海戰中只能扮演「靶子」挨打,令人對此事感興趣的是,如果此艦確實優良,那為何當年幾乎只有伊朗下單,是賣方施壓,還是買方心願,各位讀者當可理解。
提及美、伊關係,確是非常戲劇化,1978年反對伊王之革命人士,成功建立新政府。伊王被迫出走,前往紐約醫病。美方並拒絕伊新政府之要求,不予引渡。伊朗精神領袖何梅尼(Ayalola Khonini)下令佔領美使館,拘禁人員90人之多,其中美方外交人員高達66人。直到444天之後,於雷根就職當天,1981年1月20日才予釋放。自此雙方交惡,直到在2015年年底經中、美、英、法、俄、伊、德七國談判成功伊朗限核,美、伊關係才得改善。
完成一帶一路之拼圖
從這三國之背景來看,此次習之中東行共有下述三要義,其一是完成了中國走向世界之路徑,其二是加強「亞投行」及「一帶一路」之實力及影響力,其三是爭取到國際政治之主要話語權,假以時日,當可看到習訪三國之成效。
自從習近平主導國事後,積極推動對外關係,可以說他已經將對外關係之基礎構建完畢,他已然邁出了走向世界大業的第一步。由此可見,他有遠見也有步驟。最終就完成繪製走向世界之路線圖。
如果從最早之「上海合作組織」之成立而言,可知中亞之重要性在冷戰方始結束後立即顯露。美方當然瞭然於此,於是成立了一項專對中亞四國開發基金,並且請來選舉失敗之前眾院亞太小組主席索拉茲(Stephen Solarz)擔任董事長,最後以失敗收攤。由此可知,美國對中亞雖有心,然終使不上勁,反倒給予北京良機,結合中亞四國及俄羅斯成立了「上合」。時至今日,「上合」已有18個成員國,足證此組織受到舉世之重視。
北京在過去不到三年中成立了「中國與非洲」,「中國與拉美」等國際論壇,將全球各國置放在一系列的國際論譠中,這也使得美國為之不安,這也是為何歐巴馬在2016年2月15日及16日於加州之「陽光莊園」舉行了「美國與東協」非正式高峰會,由此可見雙方互相較勁之勢方興未艾。如今中國走向中東與埃、沙、伊三國互通聲息,在歐巴馬眼中當然不是味道。
亞投行與一帶一路
北京走向中東是中國增加與國之必然方向。雖然目前中國已與八個阿拉伯國家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中國且是沙烏地第二大貿易國,然而此次習之中東行,正深化了與阿拉伯領頭羊們之關係。
當然最重要的在推行「亞投行」及「一帶一路」政策時,北京並曾與六個阿拉伯國家簽有共建「一帶一路」協議,就阿拉伯國家而言,「一帶一路」之重要性是開啟了各國對基礎建設之遠見。道理很簡單,唯有基礎建設建成才可能帶動國家建設。而多數阿拉伯國家均迫切地需要落實基礎建設之構想,以求早日進入現代國家之林。
而埃、沙、伊三國如能加強與中合作,則將可提供一個堅實的平台,給予「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兩大建設之發展空間。如今此三國領同阿拉世界與中國共同經營「亞投行」及「一帶一路」兩大工程,自然灌注了生命力,此兩大工程自必成功。華府有鑑於此,對北京如此興旺之活動力,當然戒心大起,乃支使其代理人,安倍前往伊朗,拉攏彼此關係。 事實上,此三國對實施「一帶一路」必有貢獻。例如伊朗周邊有15個國家處於「一帶一路」交匯地。素有「歐亞陸橋」、「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此種重要之戰略地理位置,對「一帶一路」之實施自是加分的。另外一個有助中伊關係的事實是雙方貿易關係極為融洽,中方連續七年是伊方對外貿易之最大夥伴。而德黑蘭之地鐵亦由中方設計和施工。
強化國際政治話語權
習近平之中東行成功架構了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之對話機制,而進一步爭取到世界等級話語權。不是僅在亞洲,而達到與中東阿拉伯世界共商大事之機會。這一平台之落成對日後中國在國際上之影響力,自是增加。回顧二戰結束後,列強在中東之話語權唯華府獨有,英、法等國不過扮演「和音」而已,不再起任何作用。而今天北京進入中東世界,其發言自當備受重視。
習近平在最後訪問伊朗時,得與精神領袖晤談,是鮮見的外交盛事。由此也可看出習近平在伊朗人心目中的重要性。雙方並同意在未來10年中將雙邊貿易擴大到6,000億美元,同時簽署17項協議,涵蓋甚是廣泛。其中最要的一項就是有關「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的協議。為了支持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項目,伊方並且成立了一個跨部會進行研究。對於此現象,BBC認為這一次習近平訪問中東就是試圖在此一地區發揮影響力,增加話語權。德國《經濟新聞報》於1月24日評論中亦強調中國因習之訪問加強其在中東之地位。
而埃及也與北京簽署了總額六千餘萬美元之12項經濟協議,中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有望建立。除此之外,中國亦對中東提出550億美元之貸款及援助。並且由中方提供一萬名獎學金以學習中文及中國事務為主,完全以文化之厚度來加強中方及中東之關係。並與國有銀行簽訂高達七億美元之協議。另尚提供10億美元之貸款。
事實上,中國早就在中東爭取話語權,習近平在2014年「中阿國家論譠」時就提出三項中阿間之重要政策,其一是能源,其二為基礎建設與貿易投資,其三是核能、衛星、新能源之發展,此一政策性之倡言受到普世之注意。換句話說,習在中阿會議上的說話,全世界都聽到了。
結 語
習近平完成其2016年首次重點式的三國訪問後,可以看出來的是,習有著強烈之責任感及企圖心,要將中國帶上走向世界之大道。一般人多稱道中國在過去30年間於經濟上大有進展,然而亦因具此高成長之經濟步伐,而成功地走向世界,扮演影響世局之要角。
儘管目前中國之世界地位甚難與美國相比,然而中方正日以繼夜地追趕上去。雙方一方面握手合作,然而更多的時候,卻是相互較勁。明裡、暗裡不停的算計對方,唱衰對方,然而在顧全大局之下,仍常在「停、看、聽」之原則下,將劍拔弩張之局冷卻下來,當然小動作式的「不名譽攻擊」常有發生。然而雙方終還是「識大局者」,為大局著想,回到鬥而不破的局面。
美國自二戰後坐上老大之金交椅,當然忘了這世界上還有他人之存在。如今看到中國居然有如此強項之經濟實力。一時之間,自然接受不了。儘管表面待之以禮,然而仍有看不起中國人之事實,看樣子,只有讓時間來沖淡美國因中國而起所引起之「精神創傷」了。
習近平中東行完美結束,也開啟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交往之新篇章。自此之後雙方不但在戰略合作上渾然一體,更可順勢推行中國當前之外交政策,不是拿刀弄槍的軍事手段。也不會透過一些號稱民主的機構去滲透、去顛覆他國。而是以公平中庸之態度為待友之道。就此而言,與美國之外交政策迥然相異。中國之理性、中性之對外關係,遵循法則當會激起阿拉伯世界更多之迴響及友誼。自此乃形塑了中國與阿拉伯世界之新關係。◆
社論
國際視窗
朝核與東北亞政治
馬英九親登太平島
南海風雲
國民黨何去何從
兩岸問題
李登輝與去孫中山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