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堪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國民黨主席之爭與吳敦義裸退心境觀察

耿榮水(資深政論家)


2016大選國民黨慘敗,黨主席朱立倫立即宣佈辭職,雖有黃復興黨部主委戴伯特當面演出「主席不能辭」的馬屁戲碼,仍挽回不了下台以謝黨員的命運,留下敗選後待新選黨主席收拾的殘局。雖說國民黨經此雪崩式潰敗後已氣若游絲,畢竟是曾創建中華民國、領導北伐、抗戰的具有悠久光榮歷史的大黨,她的未來命運仍是海內外關注的焦點。黨主席的改選,就意味國民黨能否浴火重生的指標性的第一步!

再造復興基地

回溯國民黨一百多年來的建黨過程,雖遭逢困扼險境,仍能屢仆屢起,愈挫愈勇,主要是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總有仁人志士、黨內優秀同志挺身而出,不計成敗毀譽,力挽狂瀾於既倒,才能不斷寫下光輝燦爛的歷史篇章,甚至在反對袁世凱稱帝過程中,還有非黨員的蔡鍔等仁人義士出來號召,使中華革命黨在討袁護法一役中獲得輝煌勝利。

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後,蔣介石以總裁名義成立「中國國民黨改造委員會」,雖已喪失大陸主導權,反攻也無望,仍有一股從失敗中站起、從廢墟中奮起的銳氣,改造後的國民黨果然提出多項革新措施,包括全面土改、發展經濟、普及教育等,終而奠定台灣今日繁榮的基礎,壯大復興基地也從口號變為實質的行動,國民黨當年改造的成就,從歷史角度觀之,實可載入史冊。

此次國民黨之敗應是遷台以來僅見,且形勢之嚴峻,更超乎當年「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險境,主要是當年雖在大陸潰敗,尚有鞏固的領導中心,尤其自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復行視事以來,士氣高昂,人心趨穩,不似今日群龍無首,人心惶惶。要言之,當年人心未死,知道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今日則人心盡失,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當年有錯即改,知恥近勇,全黨上下一心,團結奮進,今日則勇於內鬥,怯於外戰,上下爭功諉過,眼光日益短淺,格局日漸減縮,當年對未來尚有憧憬期待,今日則不知今夕何夕,遑論未來?

國民黨人才凋零 馬英九難辭其咎

當年內戰,國民黨敗於共產黨,固是外患頻仍,時運不濟,終究還是人才不足,總體戰力輸給對手。然蔣介石畢竟能從失敗中記取教訓,來台後提出「中興以人才為本」口號,培養並重用了不少才俊之士,財經界更是人才輩出,如尹仲容、嚴家淦、徐柏園等。蔣經國更是重用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等人,開啟「十大建設」之先河,尤其啟用本省籍菁英,除提拔李登輝看走眼遺禍至今外,其餘如謝東閔、林洋港、張豐緒、邱創煥等人,莫不是才德兼備,有為有守之士,這些人才的晉用,使國民黨人才庫藏源源不絕,造就了「蔣經國時代」的豐功偉業,留給台灣人民極為可觀的遺產與深刻緬懷的身影。

前後對比,吾人不能不痛切檢討馬英九執政八年,造成今日國民黨人才凋零,世代不繼,群英束手,特別是有志之士寧願獨善其身,亦不願承擔責任,馬實難辭其咎。質言之,馬領導無方,識人不明,所重用之人皆非真正人才,禁不起時代的考驗,有兩個最突出的例子,一是金溥聰;二是江宜樺。

金溥聰一路跟隨馬英九,從研考會到台北市政府、到總統府,若做為文宣策劃專業幕僚,確是適才適所,無奈他像是全能運動員,從政務到黨務、從內政到外交,甚至與聞國安、兩岸事務,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其受寵信之專之長,台灣政壇近30年來實無出其右者。直到前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馬才驚覺國安估票系統嚴重失靈,他被矇蔽了,馬、金也為此失和,金自知已失去馬的信任,乃自行掛冠求去,然已對馬政府造成重大傷害,無可挽回。

江宜樺是另一錯用的庸才。江本無意政治,而其學歷、個性也比較適合在學術界發展。馬卻把他當成政治人才晉用,從研考會不次拔擢為內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院長,以中生代之姿隱然有接班態勢,然卻無法建立個人的施政風格,始終在馬英九的陰影下苟延度日,直到2014年太陽花學運風起雲湧,江的無能與缺乏擔當,終被學生識破,聲望大跌。九合一選舉大敗後,乃成馬政府替罪羔羊,請辭下台。

蜀中已無大將,偏偏廖化爭當先鋒

演變至今,國民黨幾已無可用之兵,無可戰之將。原本國民黨尚有中生代的朱立倫差可期待,卻因個人的目光短淺、過度精算以及政治誤判,匆忙披褂上陣,卻被殺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元氣大傷,應已無再起可能。加上吳敦義的看破大局已無可為,堅不出山,至此蜀中已無大將,偏偏廖化爭當先鋒。持平而論,形勢發展至今,此次黨主席之爭,不管誰勝誰出,實質上已無太大意義,對國民黨的浴火重生,更是無關宏旨。

以言洪秀柱,她本是黨內能言善辯、也有相當本事的女中豪傑,她從一位國中訓導主任到立法院副院長,確是難得的人才,但終究是偏於一方而非統御各方的帥才,尤其若將其背景與政治理念考量進去,她絕非合格的黨主席人選。洪最大致命傷是欠缺自知之明,在上次黨內總統提名過程中,她在通過「防磚條款」後,誤以為她的支持度果真衝到四成以上,足與蔡英文一搏,還早早預告「2016大選是兩個女人的戰爭」,如此過度自我膨脹,以磚當玉,其能不被撤換者幾希?

此次她若有自知之明,理當謙讓,讓更能團結黨內、更有能力、更合適的人選出來擔當大任,實不應蠻幹到底,以劣幣逐良幣,造成黨內那麼多紛擾,吳敦義之所以不願挺身而出,就因幾次接觸協調,終不獲善意回應,吳不願重演「馬王政爭」悲劇,造成黨內衝突,才不得不忍痛退出。若洪能像郝龍斌那樣,聲明「吳參選,我就退」的前提,則今天黨主席之爭的僵局就不會出現了。

黃敏惠資望不足,難以再造中興國民黨

至於另一位爭取黨主席的要角黃敏惠,本是平庸的地方型政治人物,拜性別與地域優勢,被任命為副主席,此次本也無意參選黨主席,卻受地方派系支持與「防洪連線」的串聯,將她推上檯面,使她的聲勢水漲船高。另一位本已領表參選的中常委林榮德,已於2月17日正式宣佈退選,轉而支持黃敏惠,更使她如虎添翼。黃若能獲得黃復興系統一半以上黨員的支持,加上地方派系的密切結合,她應是有機會當選的。只是黃畢竟資望不足,才具平庸,即使當選黨主席,也難以擔當再造或中興國民黨的重任。

另有兩位參選者:台北市議員李新與立委陳學聖,皆為陪榜性質,從國民黨未來走向與預防「新黨化」危機角度言,他們都應有自知之明,早早退選才是正道。

吳敦義裸退的大環境因素

一度被視為黨內最大公約數的吳敦義,竟也在最後關鍵時刻未前往領表,形同退出黨主席選舉,雖兌現他曾有過「任滿後裸退」的諾言,仍令各界深感意外,甚至被批為「不願承擔責任的逃兵」者,令他頗感委屈。

筆者以一位近距離的旁觀者角度,吳敦義不淌這池渾水,最終選擇退出,是有跡可循的,也是必然的結局。

先是,他的基本人生觀並非如民進黨所醜化描述的「充滿權謀的政治動物」,他是白色恐怖受難者後代,能有今日地位已甚為知足,尤其自1998年連任高雄市長未果,意外敗給謝長廷後,他的心境有很大改變,本想在南投連任立委,以民意代表終老家鄉,殊不知造化弄人,意外受知於馬英九,竟從國民黨祕書長,不次拔擢為行政院長、副總統,已超出他的生涯規劃,是以每次榮升,他均以「人生最後職務,任滿即退休」,回應各方的關切,且他的每項職務均為馬所主動懇託或提攜,個人從未向長官要過一官半職,此與林洋港的「不忮不求」心態前後輝映。

此次總統大選,他雖看出大環境轉壞,形勢丕變,力爭已不可得,但若黨內無人敢於承擔,或馬總統全心全意支持他參選,吳應會義無反顧,勇於「撩落去」。無如黨內不斷上演以磚當玉,甚且有視政治承諾如兒戲者,尤其一般輿論偏頗,傳媒媚俗,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整個社會價值體系已完全崩解,讓他內心深受打擊,認為他過去40年為國家社會所做的奉獻,未受公平對待,特別是兩年五個月行政院長任期之札實政績亦未獲輿論肯定,終使他心生「不如歸去」的感慨。

此次若由吳敦義代表藍軍參選總統,以其豐沛地方人脈關係與平日深耕經營,加上其辯才無礙與臨陣爆發力,應可與蔡英文一決高下,雖不一定能逆轉勝,至少不會輸到300萬票之多,頂多100萬票左右,如此則國民黨元氣尚可保存,徐圖東山再起並非全無可能。

黨主席之爭亦然。國民黨已崩敗至此,仍有人非要強行出頭不可,以革新救黨為名,徒逞一己之私,甚至竟有僅為幕僚謀出路者,格局思路狹隘若此,夫復何言?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吳敦義選擇裸退,乃大環境使然,他非始作俑者,國民黨今日之敗局亦非他所造成。吾人與其要求他人承擔責任,不如退而省思:莫非國民黨氣數已盡,一切努力盡皆枉然?「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一切自有天意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