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葉紅於二月花

馬英九的歷史評價

耿榮水(資深政論家)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未來四年沒有連任的壓力,但有歷史評價的壓力」。2012年1月14日馬英九連任成功之夜,有點自豪又有點自我期許的講出這段話,四年後再回首馬英九執政八年的歷史功過,究應如何評價?他在台灣的開發史中佔有什麼地位?甚至與中國歷史統治者相較,他又是怎樣的類型角色?筆者試做初步評價。

個人品德操守沒有瘕疵的領導人

首先,應該說馬英九在個人品德與操守上,無疑是個沒有什麼瘕疵的領導者,他廉潔自持,不貪不取,尤其私生活極為嚴謹,沒有什麼緋聞傳出,與馬鶴凌多少有些傳聞相較,他是比上一代強多了。如果與古代統治者相比,他絕對是個正面皇帝,足可諡號「仁宗」之類的仁君。吳敦義還曾恭維說他是台灣政壇少見的「人間極品」。然個人修養與政績不一定成正比,品性優良的領導人不代表是個好皇帝,私德有虧的統治者,也無損他可能成為一代明君,前者如清朝道光帝,後者如唐太宗,馬英九應屬前者類型。

70年代末期,馬英九剛學成歸國,特地到《中國時報》拜訪余紀忠,事後余老闆評論說馬學養俱優,將來肯定會有前途,「但就是女人味太重,沒有男子氣概!」知子莫若父,馬鶴凌曾私下對筆者說:「我們英九什麼都好,但沒有缺點就是他最大的缺點!」這句頗有禪意的評論,一語道破馬英九個人修養與從政的相互關係。

80年代知名的旅美政論家阮大仁(筆名夏宗漢),曾如此評論馬英九:「他是個大陸型的政治人物,視野廣闊,眼界很高,可能不適合台灣這個海島國家。」真是一語中的,也為30年後馬的歷史評價預做定位,真知灼見,不枉他曾為一代政論宗師。

君權與相權平衡的政治藝術

評論馬英九執政八年,約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2008年至2012年,為第一個任期,二是2012年至2016年,為第二個任期,且與行政院長人選有極大關係,亦即君權與相權如何平衡的政治藝術問題。

在第一個四年中,馬用了兩位行政院長:劉兆玄與吳敦義。劉兆玄是馬在政治圈中的老大哥,輩份比馬高,又是湖南同鄉,因此上任之初,對他極為尊重,包括選擇蕭萬長做為副手,都主要出自劉的建議。但畢竟劉是學者出身,又是外省籍,對台灣本土政治生態並非很熟悉,在施政上難免有扞格不入之處,後來不幸遭遇50年不遇的「八八風災」,由於救災不力,朝野一片撻伐,馬不得不犧牲劉,棄俥保帥,改以吳敦義代之。

吳敦義出自南投基層,從地方到中央,從民代到首長,歷練十分完整,素以精明幹練著稱,由他來解決劉所留下的複雜攤子是很正確的決定,但馬對吳並不十分信任,甚至擔心他的君權為相權所侵,因此任吳為閣揆時,同時罕見地宣佈任命朱立倫為副閣揆,這固然係受前任劉兆玄堅持任用邱正雄為行政院副院長,不理會馬蕭所共同屬意的詹啟賢的影響,但也顯示馬吳之間並非百分之百的契合,亦即馬對吳仍留有一手,以至於吳在兩年五個月的任期間,儘管政績輝煌,也是馬聲望仍維持不墜的最主要因素,但兩人之間仍存在一定的隔閡,至少馬防範吳的心理還是有的。

第二個任期是馬政府的關鍵時期,也是馬聲望盛極而衰的分水嶺。論者稱若馬仍續任吳為行政院長,馬的民調不會每況愈下,吳也不會受到牽連拉低支持率(趙少康語),但現實環境是:馬許多所謂的改革方案,自認過去受到吳的消極抵制,如今讓吳在權力上明升暗降,馬再任命所屬意的行政院長來執行他的意志,可以說後來的陳冲、江宜樺與毛治國,基本上只是馬的執行長而已,從權力角度言,馬是總統兼行政院長,他的大權在握,無人可以制衡,這也造成了馬第二任期的一意孤行(關中語),也完全暴露了馬政治性格的嚴重缺失。

處理內政問題無能 狀況百出

馬在卸任前接受專訪,表示他被外界批評為無能很不服氣,若是無能,兩岸八年來怎能如此和平穩定發展?其實這只是兩岸關係部分而已,其他方面特別是內政問題,確實狀況百出,以結果來論,他的無能之說並不冤枉。應該說,在遂行個人意志上,他在第二個任期確是想親力親為,展現他並非無能,甚至在某個意義上,馬企圖與吳相互較量,證明他也是有能力的,只是事與願違,他執意走上第一線,成為其歷史評價的最大致命傷。

最明顯的一例是,在吳接任行政院長之初,馬即詢問吳推行證所稅的意願與可能性,吳分析利弊,一口回絕,此後在吳任期間,馬絕口不再提證所稅問題。等到陳冲上台,馬立刻要陳開徵證所稅,以實現所謂的社會公平正義,陳冲內心反對,卻無力阻擋,只能勉強上路,最後弄得股市翻騰,一年後又回到原點,等於白忙一場,相權無法有效制衡君權,果真後患無窮。

馬王政爭也是一例,當馬獲得王關說錄音時,如獲至寶,以為可把王一刀斃命,不聽吳「事緩則圓」的勸告,執意要把王開除黨籍,記者會時還要吳與江站在背後為他背書,吳之千般無奈,全都寫在臉上。後來鍘王不成,反而因黃世銘惹上洩密罪嫌之一,卸任後可能被追究,馬才知事態嚴重,事後才向吳請教因應之道,吳告以「絕不可在此時此刻見黃,更不可深夜在總統官邸見黃」,可惜為時已晚,大錯鑄成,馬的欠缺政治敏感與違反台灣社會人情義理,於此完全暴露無遺。

若就實際作為與政策大方向言,馬在八年執政期間,最大的貢獻與政績,應是在兩岸關係上取得的大突破,兩岸從對立走向和解,從衝突走向合作,從全球少數幾個爆發戰爭危險點,走向最和平穩定的地區,馬確實眼光獨到,功不可沒,足可在台灣歷史上留名千古,可惜他未能在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上更進一步,以致無法與鄭成功、劉銘傳、蔣介石父子對台灣的貢獻相提並列,誠屬一大遺憾。筆者四年前曾期勉並警惕馬「不簽和平協議,談何歷史評價?」(見《海峽評論》2012年9月第261期),同時憂心「若簽不成,在可預估六三三政見必然跳票,經濟難以突破,清廉形象又毀於一旦的形勢下,其歷史評價大概比李登輝好不到哪裏去」。撫今追昔,不勝感慨繫之。

尤其兩年前發生大學生的「318太陽花」學運,更使馬的大陸政策政績功虧一簣,由於馬的優柔寡斷,不敢採行強硬手段,使學生軟土深掘,不但失去兩岸政策的話語權,還為民進黨往後的兩項選舉大勝預為舖路,馬的歷史評價轉折之快之深,均以此為濫觴。

馬習會無助馬之歷史評價

雖然馬在去年11月間赴新加坡與習近平會面,開啟66年來兩岸最高領導人握手的先河,但僅具表面意義,於實質則無啥突破,更對今年的大選助益不大。「馬習會」加上兩岸九二共識的建立,本可為馬的歷史地位加分,甚至有爭取諾貝爾和平獎的機會,卻由於大局無力可回天,與三度政黨輪替的成敗英雄論,馬的歷史評價大受貶抑,不能不說是咎由自取。

馬在最後三個月任職期間,大動作登上太平島、彭佳嶼,並在南海、東海立碑,永固國疆之舉,算是一種補強措施,對提升他的歷史地位應是有幫助的,另方面也給接任的蔡英文預設框框,造成蔡極大壓力,「馬規蔡隨」在這方面應是比較明顯的。

馬在外交上採取「親美、友日、和中」政策,在美、日、台三者間取得重大平衡,台美關係之佳,為30年來所僅見,台日也簽訂了漁業協定,台灣漁民在釣魚台海域獲得較台灣面積還大的漁場,誠屬重大成就。但近年在沖之鳥礁附近發生台灣漁船被扣留並賠款一事,則顯示日本在維護其國家根本利益上是寸土不讓,馬應認知即使對日高度友善(如對日本海嘯核災的鉅額捐款),也換不回主權的讓步,國際政治的現實,應給國人最大的教訓。

另在免簽國家地區從扁朝的54個,大幅躍進為164個,也十分不易。「外交休兵」政策下則仍維持22個邦交國,八年來只丟掉一個甘比亞,不只體現中共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對台的善意,也顯示馬政府外交團隊的創意和努力,成果有目共睹,應予高度肯定。

在兩岸和平發展、國際外交上,馬確實明顯有重大政績,但在內政措施上則明顯有過。除了前述馬王政爭、太陽花學運外,經濟的遲滯不前,低薪、高物價、高房價,貧富差距加大,相對剝奪感越來越強,青年找不到出路,均顯示馬喪失民意支持,並非一夕造成,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這固然有不可控制的國際因素,執政當局的無力解決,都是顯而易見,馬必須承認在這方面確是無能。今後蔡的新政府能否處理好經濟問題,應是評價其能力與否的最重要指標。

丟掉政權讓2,300萬人不確定

令人感到不解與憂心的是,在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上,八年來對岸已給了台灣最大的讓利,大陸市場也給台商創造了最好的投資環境,卻仍無法有效明顯的提升台灣經濟實力,貿易衰退,增長放緩,成了亞州四小龍之末,將來新政府在兩岸關係有退無進的形勢下,台灣經濟景氣將如何有感翻轉,吾人實不敢想像,更不敢期待。

馬在兩屆總統任期,有無犯罪之處?吾人若從政策沿續性的角度言,由於政權的再度輪替,使得兩岸關係陷入不確定的狀態中。蓋兩岸生變,則一切外交政策、經濟發展都陷入不確定之中,未來四年有可能使2,300萬台灣人民都生活在不確定的日子裡,其心理壓力與對前景的無助感,都是馬政府所留下的後遺症,就此而言,馬所領導的政府當局是罪無可赦,應予嚴厲批判。

丟掉政權的嚴重性,可能是馬所料想不到的,包括他卸任後的多宗刑事案件的重新審理,都有可能使馬獲罪,政治清算在藍綠對立的情勢下,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前年底地方選舉大敗之後,筆者曾為文懇切呼籲馬應以葉爾欽為師,也辭總統之職,讓後繼者在最後一年奮發圖強,死馬當活馬醫,看看能否能逆轉勝,如此不僅救黨、救國,還能自救(見《海峽評論》2015年1月號,第289期)。可惜忠言逆耳,馬未能洞燭機先,仍戀棧權位,自視太高,一年多後果然擋不住綠營凌厲攻勢,民意還是不放過馬英九,終以慘敗收場,撫今追昔,也是感慨繫之。

「開國有功,建國有過,文革有罪」是歷史對毛澤東一生的總評,吾人今日則以「兩岸有功,內政有過,丟掉政權有罪」來概括馬英九的歷史評價,雖稍嫌嚴厲些,不亦八九不離十乎!

2008年馬上任之初,曾有論者以「英九中興」譽之,期許馬甚高,也頗有與「光武中興」前後呼應之意。馬援在評論光武帝時,稱他不如劉邦,因「高帝無可無不可,今上好吏事,動如節度,又不喜飲酒」劉邦是打天下的豪傑,大開大闔,不拘小節,光武當然比不上,但他至少恢復漢室,文治武功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應排在前10名,意欲與之相比,毋乃過度抬舉?現在國民黨再度丟掉政權,「英九中興」之說,豈不諷刺?

歷史必會還馬英九一個公道

雖然如此,筆者預估馬往後的聲望會逐漸上升,這主要取決於以下兩點:

一是在兩岸政策上,馬政府由於大方向正確,對照新政府的模糊與投機性質,將使台灣處境越來越困難,人民將越來越體認到馬政策優越性與前瞻性,會越來越緬懷馬的用心良苦與深受委屈,必會還馬一個公道。

二是國際經濟大環境並未基本調整,預料新政府無力解決台灣經濟難題,人民生活不會有太大改善,甚至繼續向下沉淪,相形之下,馬聲望應可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