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斯堅持參選的意義

花俊雄
(旅美評論家)


一場政治革命的群眾運動

美國總統黨內提名初選在6月7日超級星期二結果揭曉後已經塵埃落定,在共和黨方面川普毫無懸念跨越了獲得提名的門檻。民主黨方面,希拉里.克林頓因在加州和新澤西州獲得全勝,也以遠超提名所需票數(約2755票)鎖定黨內提名。但希拉里的對手伯尼.桑德斯並未就此偃旗息鼓、戢戈息兵,而是矢言將繼續參加即將於6月14日舉行的華盛頓特區初選,並且信誓旦旦要拚到7月在費城舉行的黨代表大會。甚至在奧巴馬總統於6月9日會見他時,勸他將精力轉而支持希拉里,並在其後公開為希拉里背書,而民主黨內的重量級大佬紛紛表示,希望他知所進退,做出合適的決定,但桑德斯仍然堅持,不會見好就收,就此罷手。

桑德斯以一個人口不到63萬的弗芒特州,無籍籍之名的「孤鳥」參議員投入選戰,居然在24州的初選和黨團會議獲勝,取得了約1,852張黨代表票,在參加民主黨初選的2,700萬選民中,獲得1,200萬張票,並通過740萬筆捐款,籌到超過兩億美元的競選經費,打了一場人們稱之為「桑德斯現象」的漂亮選戰,應該說雖敗猶榮。但正因為這樣,他不能輕易退場。

最初,政治分析家認定希拉里作為黨內建制派的寵兒穩獲提名,桑德斯最多也就是一個陪襯,甚至譏諷他的參選是堂吉訶德式的行動,直到桑德斯在愛荷華州黨團會議與希拉里幾乎打成平手,更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以超過希拉里20個百分點勝出,才開始予以重視。政治分析家沒有料到桑德斯不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競選,他們仍然通過傳統政治視角來評價桑德斯的競選,卻沒有料到桑德斯不僅是在從事一場選舉,更是在發動一場他稱之為「政治革命」的群眾運動。他們完全沒有料到,一個滿頭白髮,衣著不入時的75歲老頭,竟然能夠激起廣大的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那樣的熱情。

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

桑德斯的政見聚焦於美國的經濟不平等,大銀行和大企業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不僅壟斷經濟而且控制了美國政治,因此,他主張拆解大銀行。大學學費昂貴,年輕學生背負過重的學貸,因此,他主張公立大學免費。比奧巴馬健保計劃更進一步,他主張單一健保付費,人人擁有健保。他自稱是民主社會主義者,他的政綱以瑞典為模式。他主張對億萬富豪徵重稅來提供對下層增進福利所需的經費。桑德斯直言:「一個國家中的0.1%的最上層階級擁有相當於下層90%的財富是不道德的、不正確的。」「我們的競選要告訴那些億萬富豪們,他們不可能繼續這樣呼風喚雨,他們的貪婪正在毀滅我們的國家。」桑德斯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何過去40年來中產階級逐漸消失並且幾乎所有的財富和收入都落到最上層的階級的手中?」他提出的答案是,大銀行和大企業主宰了美國,打敗了勞工運動,降低了工人的生活水平。由於用不正當的手段壟斷經濟,一般的美國人工作更長,工資卻更低,而幾乎所有的新收入都落到最上層的1%的億萬富豪手中,這樣的政見引起了廣大選民,尤其是工人的共鳴。在桑德斯的競選團隊中,工人義工竟多達5,000人。

桑德斯認為要真正改變美國,使它符合中產階級和工人家庭的願望的唯一途徑是建立一個堅強的草根運動。當成百上千萬人站起來說,「我們受夠了!」並且組織起來進行一場「政治革命」,告訴現在控制美國的人說,「你們不能佔有一切,這個國家屬於我們全體公民」,真正的變革才能實現。這不能靠一個總統,或是靠桑德斯或任何人,更不能指望華盛頓圈內的政客,而是要靠自下而上的群眾運動。奧巴馬八年的執政,並沒有帶來他自己號召的「希望和改變」,並沒有建立一個更為平等的社會,這令成百上千萬擁護他的年輕選民失望,這給桑德斯的群眾運動提供了土壤。「佔領華爾街」運動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以及由年輕人成立的其他公民組織如「全新的國會」、「工人家庭黨」、「人民高峰會議」和同性戀團體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團體,都是這場群眾運動的組成部分。桑德斯通過小額捐款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總統大選這個政治進程來,桑德斯認為只要有人而且當他們團結在一起就有可能贏,他們希望在美國體制墨守成規的情況下,政治動員能夠使得美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更為平等、和諧,環境更為安全、美好。

深入到社會和經濟革命

現在希拉里已注定獲得黨內提名,桑德斯能否繼續抓住他的擁護者的政治熱情?能否避免陷入其他改革者所掉入的陷阱,即被他所要改革的體制吸納,成為建制的一部分?擁護桑德斯的積極分子渴望看到桑德斯所激起的政治動員能夠在選後繼續成長。桑德斯的擁護者很多是第一次投入政治,他們不希望這場群眾運動隨著總統提名競選的結束而銷聲匿跡。因此他們不願意看到桑德斯在黨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退出。他們希望這次能夠不同以往,桑德斯現象能夠不僅激起政治革命,而且深入到社會和經濟革命,不僅是一場時間有限的總統選舉,而是能夠產生深遠影響的持久運動。

在政界一般人都說,某個候選人是趁時勢而起,但在這次的選戰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候選人桑德斯帶動了時勢。對於許多美國選民,尤其是青年選民而言,在所有的候選人中,包括共和黨和民主黨,桑德斯是最具魅力的,人們認為他是唯一一個真誠而值得信賴的候選人,他不會為了他的政治野心撒謊或接受特別利益集團的政治捐獻,人們越認識他就越喜歡他。他的競選演說總能吸引上萬人乃至數萬人聆聽。他的信念數十年如一日,但是在此之前顯然沒有任何令人矚目的影響,這次初選改變了一切。他的言論仍然一貫,但聽眾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形成了人們稱之為「桑德斯現象」的群眾運動。

桑德斯稱自己為民主社會主義者,社會主義在美國長期鎮壓和污名化的情況下,竟然有人敢為自己貼上這個標籤,表明美國的政治環境已經起了微妙的變化。哈佛大學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18歲至29歲的美國人中,只有19%自稱是「資本主義者」,而51%的美國千禧一代不贊同資本主義。桑德斯現象的背後,無疑與美國年輕群體的這種觀感有著密切關係。他們樂觀和積極參與的精神是這次競選的一個亮點。他們絕大多數認為公正和包容性的進程,比看到他們擁護的候選人獲勝還要重要。儘管桑德斯的競選可能沒有國際上如西班牙、英國和希臘的左翼運動那麼激進,但是,他的競選使得人們對於美國的階級不平等展開了史無前例的討論,並且使社會主義一詞去污名化,雖然社會主義還沒有變成政治綱領,但從此可以在大庭廣眾之間進行討論。

桑德斯的運動組成部分非常廣泛,政策目標非常多元,只有桑德斯能夠把他們團結在一起。如果桑德斯此時退出,那麼運動可能會失去動力。桑德斯的支持者希望他繼續戰鬥,對希拉里和民主黨施加壓力。這樣或許迫使希拉里更往左移動,7月份在民主黨代表大會或許能將桑德斯所代表的運動的部分政治主張列入希拉里的競選綱領中。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戴比.沃塞曼.舒爾茨已經任命一個非常進步的政綱委員會,並且給了桑德斯五個名額。奧巴馬在會見桑德斯時告訴他,他可以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即在今年的選舉中,在全國為民主黨的候選人站台,從而給民主黨注入新的活力。他也可以藉著在這次競選中所匯集的影響力在參議院推動他的政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里德也與桑德斯討論如何在參議院推動他的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改革理念。進步綱領將不僅表明民主黨已經準備好為贏得11月的總統大選而戰鬥,並且將展開一個進步理政的新時代。桑德斯與參議院另一個進步參議員,麻州的伊麗莎白.沃倫將在黨代表大會和大選中挑大樑。希拉里陣營應該認識到將桑德斯及其支持者的理念納入競選綱領中,更可能在11月的大選中擊敗共和黨的對手川普。

必須為新起力量找到穩定立足地

要使桑德斯的理念獲得執行,桑德斯不能僅在黨內的建制裡推動改革,他必須保留他已經建立起來的組織架構。在許多州桑德斯所發展出來的力量已經成為主要的結構,其成員組織良好而且有決心。他們已經認識到參政並不是每兩年或每四年投一次票,也不僅僅限於總統大選,更要緊的是從事基層政治,如參與市長和市議員以及州參、眾議會的選舉。桑德斯運動最艱難也是最重要的任務是支持進步人士,尤其是年輕人參政,為他們籌款進行所費不貲的民主選舉。桑德斯已經為進步的女眾議員瑪茜.卡普特和眾議員尼克.諾蘭背書並為他們籌款。為了把支持他的全國選民,轉變成改變政治的槓桿,桑德斯需要他的追隨者保持堅定信念。為此,他不可能輕易言退。

桑德斯運動不可能在一次總統選舉中就實現其政治理念,它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兌現。桑德斯的競選活動比任何人預期的更為生動有力。現在,許多民主黨人要他停止運動,並把它轉變成為希拉里拉票的機器,如果桑德斯在沒有獲得具體的承諾,就輕易就範,那麼他所凝聚起來的力量就會煙消雲散,他熱情的支持者將深感失望,離他而去。如果桑德斯希望改變民主黨,他必須對民主黨施加重大的壓力,他必須戰到最後一次初選,然後要求希拉里陣營和民主黨為他擁戴希拉里滿足他的要求,如在大會上發表演說,將他的政見列入黨的競選綱領,並在希拉里的內閣中有為進步改革發言的地位。最主要的是他必須為新起的力量找到穩定的立足之地,以便他們在黨內能夠形成一定的影響力。為了建立一個持久的運動,影響今後幾年的美國政治,桑德斯必須迫使希拉里和民主黨的領袖承認他的支持者的力量並且滿足他們的要求。桑德斯的競選活動展開了新時期的社會運動,並將政治覺悟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桑德斯6月9日在華盛頓特區的集會上說:「幾年以前看來不可能,看來激進的事現在已經很平常,如果我們團結一致,今日看似激進的事務,明日可能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