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美關係之複雜絕非一篇文章即可定格。這是因為雙方相異之處太多,而相似之處太少之故。雙方最主要之不同就在於理念不合,這包括了傳統、體制等,再過10年也不太容易相似相融。然而兩國又不得不強扮笑臉,握手言歡,同時又必須整軍經武,磨劍擦槍,準備一場生死爭鬥。雙方過招接招,其認真之程度,令人真怕他們不斷地擦槍,是為了「走火」?還是把擦槍只當成是清潔之一環。這是一場真人秀?還是虛擬秀?端看旁觀者的眼力了。
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對此一令人頭暈目眩之現象作了甚為貼切的定義。他在2015年2月8日談到中美關係時,認為「中美之間關係複雜,一個更強的中美關係則對整個世界有好處」。他提到的是中美關係要強才是正面的。然而就目前的華府與北京關係而言,則極需補「強」才是。然而兩強仍可能「永遠糾纏的交往與對立下去」,2016年6月雙方在新加坡及北京演出的「連環套」,就是一套經典的「交往與對立糾纒」的連台戲。
北京演出的京戲:交往版
這場京戲自然在北京演出,戲目是擲地有聲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論壇」,編寫及導演就是時任財政部長之鮑爾森(Henry M. Poulson, Jr)及吳儀副總理。自2006年於北京召開首次會議,對兩國合作關係有其一定之貢獻,尤其是共同創始人之一的鮑爾森更有其極大之影響。
在其擔任財政部長期間(2006至2008年),三次擔任美國代表團團長,以後歷屆會議則由國務卿為團長。鲍氏在2014年會時以私人身分來京得到習近平單獨接見,足證鮑在北京受歡迎之程度是很高的。他並曾在2008年9月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季刊上發表中美合作之重要性,成為此後雙方合作之藍圖。此對話至2016年6月5日止已是第八次了。
今年的會議就在雙方關係降溫之際召開,其重要性更是鮮明,儘管雙方在根本上各有不同理念及策略。然而在大前提之下,雖然時有針鋒相對之場面,然而雙方仍破除萬難,相互強調尊重對方之核心利益。更需加強相互溝通及融合,是以各層面之對話及協商是當務之急。為了表示善意,北京方面特別放寬美資參與中國資本市場之各項法規,為了使得此項認可順利推出,中美兩造更決定立即就雙邊投資協定交換負面清單。美方之所以如此熱烈推動走向更開放之中國金融市場,主要是期盼在2016年年底前能與中國對此重要課題達成協議,以提高歐巴馬的「豐功偉績」之形象,中方當然樂觀其成。
是以這一回合之「對話」也就功德圓滿,完成任務了。這次會議之所以重要,還有一個必要的因素。那就是杭州將是2016年9月G20會議之所在地。為了營造會議之融洽高品質,中美必須在「交往」上多費心,暫時忘掉「對立」,事實是這「對立」已成為兩國關係去不掉之因素,要去掉幾乎不可能,只好期盼「對立」不要玩真的就好了。
為了營造出一片陽光普照之杭州峰會情景,王毅部長在「北京對話會」後,立即向媒體表示G20峰會後將努力研討各國反腐、反貪之合作行動。並將推動氣候變化,增長外貿格局等有關各國福祉之合作計劃。有鑑於2016年中美在「北京對話」上的合作程度,杭州峰會當有成功機會。
香格里拉演出之野台戲:對立版
相較於「交往版」之北京演出,一場辛辣之野台戲則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飯店演出,雖然參加者眾,然而中美才是雙主角,其它各國盡皆配角。此會舉辦已有15年。2016年參加此會人數可觀,達500人。若說此會是超級大拜拜,倒是非常合宜,而這500人員來自52個國家,不過由於地緣關係,來自亞洲各國之代表還是佔有多數。
此會每年聚會一次,主角均係中、美兩國,其它各國之配角地位也都不變。每年戲碼相同,了無新意。然而參與的中、美雙方仍力求表現,各自說盡醜話。妙的是旁觀的配角大軍却仍每年報到,不過除了消耗預算,浪費時間外,到底有何價值。此會由英國倫敦之「國際戰略研究所」主辦,報名費昂貴,多年來均成功地吸引不少人參加,也是當前國際關係中特點之一。由於此會由私人單位主辦,故稱其為野台戲。
中美兩國在香格里拉會議中惡言相向,可謂其來有自,這是因為幾乎所有參與會議人員均與軍事及戰略有關,中美雙方之與會人員幾乎均屬鷹派。硬派作風,侵略性言詞就是這些人員之代表。不可能在此類會議上見到溫文儒雅之言談舉止,於是時不時就有惡言出現,也許這正是此會之賣點,與會者也就從開會第一天就在等著看好戲。
美方首席代表就是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其言談之堅硬恰如其分,活生生的一個大鷹派。中方則是副參謀總長孫建國。雙方發言重點有別,卡特強烈質疑中方刻意修礁建島,意欲獨霸南海,聲稱如此行為則「必定自陷孤立」。他的立場與過去數年相當一致,也顯示出美方在南海問題上,就認定中國是對手,必須要在南海爭議上成功地圍堵中國,以畢其功。
然而在華府高層指示下,卡特之半小時講演中多次提到「原則」問題,並聲稱歡迎和平、穩定、繁榮的崛起中國來扮演負責任角色。相較於去年之嚴厲口吻,卡特此次說詞較為理性與溫和。相較卡特之合理化致詞,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則扮演黑臉,此馬前卒批判中方在南海島嶼強化軍事設施的「單邊主義」作為,而日本將與他國加強建立安全網來抗衡中國,充分顯示日本甘作華府之門犬,其說法可議。
超複雜之南海問題:何人所致?
儘管美方一直堅定的指責北京是今日南海問題之製作者,然而如翻翻當代史,則可立即找到答案,那就是今日南海之難題盡皆歐巴馬一手造成。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歐巴馬最早的中國政策確是要與華和平共存,他在2009年11月14日發表其著名之「亞洲政策」,其中有一點宣示「絕不謀求遏制中國」,他的主要理念是尊重中國之核心利益,以換得繼續留存亞洲之空間,於是於2013年宣佈「亞太再平衡戰略」,而將中美關係定位於「友好競爭者」。
這一相當融洽之共識於2013年有了結果,歐習在6月7日至8日在加州之「陽光莊園」(Sunny Land)舉行了峰會,雙方關係開始走向正面發展之序幕。待至2014年,雙方於11月在北京相會,這次會議延續2013年「陽光莊園」之成功。再一次相見歡。因其會於中南海,故又稱「瀛台會」。這次會議仍是賓主盡歡。然而此一融洽景象到了次年春,即行走樣。換句話說,中美雙方自此陷入爭議多於和諧,而有了今天雙方貌與神均不合的景象。
2015年9月習近平以國是訪問之名出訪華府,雙方冷冷的應對,至此方知,相隔僅兩年之習、歐已是各有盤算了。也就在同一時刻,南海問題一躍成為雙方意見相左之陣地,絕大多數的觀察家均如是觀。筆者不揣識淺,有著另外一個想法,此一陋見認為美方自2015年「亞投行」籌辦成功之後,意識到茲事體大,需要祭出新策略才是。「亞投行」之概念引起了國際大國之注意,雖然遠在2013年,習近平即在是年10月「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於印尼峇里島會議時提出。這一倡議,鮮有人注意,先進國家如美、英、德、法等亦未予以任何應有之注意。
至此華府方知大事不妙,若此銀行真的完美運行,則美國將與中國在軍事及政治競爭外,又遇上金融競爭。這才警覺到此事太大條,於是從對中交往轉往對立,以免在金融較量下,落了下風。是以從2015年春始,華府就嘗試連日本圍堵中國,也動員了菲、越等國,但是效果有限。當前僅有安倍甘於當差,作一個馬前卒為歐巴馬效力。至此,讀者當猜到誰是「對立版」的寫作者。
結 語
歐巴馬聯日圍中戰略於2017年美國新領導人上任後,是否依舊,難以逆料。而中國之世界金融地位,雖未威脅到美國之領導地位,然而終究還是讓美國感到不安。況且目前中國已是IMF第三大股東,假以時日,亦將增加其在世銀之地位。其金融崛起已是一個現象,美國再強,亦不可能單手擋住此一趨勢。
這可能也是歐巴馬一方面嘗試在南海製造事端,一方面又與北京領導互道寒喧,維持一個交往之局面。從北京京戲「交往版」之演出,就知雙方不會再無限度擴大分歧。雙方盤點各自尚能動員之本錢,暫時休兵,以備來日之用。美國也瞭解中國不會因為眾多美國航母來南海,就改變其南海政策,也就是說美方以軍力嚇阻中方是不起作用的。
這一次的「經濟對話」及「香格里拉對話」幾乎就在同時舉行,參與北京會議之中美雙方官職遠高於新加坡與會者,而參與北京會議者顯然為雙方關係定了調。在未來一段時日裡,中美雙方將秉持「堅持立場,放低姿態」策略以期緩和目前「對立版」之熱度。而新任菲國總統杜特爾與其前任艾奎諾有別,不再一面倒向美國,而越南也明示不會一面倒向美國,印度也明白表示將採取中立態度,於此美國一心想孤立中國之計將不得不喊卡,這多少也會影響美國之鷹派南海政策。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於2016年6月初刊登專文討論中美兩國之關係。其簡單結論是美國不致再以激烈策略迫使中國就範,因為美國不會為了幾個小島小礁就與中國開火。這也正是今天兩國交往之寫照。說實在話,講求現實主義的約翰牛還是很瞭解國際情勢的。◆
社論
國際視窗
中美關係
兩岸關係
蔡英文政府一月記
洪素珠與郭冠英
中央研究院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