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溫克勒爾
海納‧溫克勒爾
原文刊於德國《新德意志報》,作者為海納‧溫克勒爾教授,文章題為《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世界為之震盪?》,茲摘要報導如下。─編者
「中國一頭睡獅」,拿破侖一世曾說道:「不要打攪它。中國醒來之日,世界將為之震盪。」現在,這位巨人已甦醒了,正向成為21世紀經濟巨人的道路上邁進。
德國人顯已落後
當代資本主義信徒們顯然都很不舒服。中國經濟極度繁榮偏偏是在一種他們已宣判死刑的政治制度中完成的。但是這種騰飛卻給中國領導人的經濟方針提供充足的證據。這一方針與西方授意的謀士們目前在原蘇聯製造的混亂形成強烈的對比。
想獲利的金融界不大理會本國政治預言家們對北京「民主虧空」的責罵。去年他們共達成價值為七百億美元的投資協議。絕大部份投資來自海外華人。但西方投資者的出現也不容忽視。聯邦德國資本顯然落後許多。
英國人嗅覺敏銳些,這不僅是由於香港的關係。英國《金融時報》對中國差不多天天報導。其明星作家之一馬丁‧沃爾夫認為由於中國,世界經濟面臨劃時代的力量消長變化。他對力量消長作了這樣的劃分;上一世紀的特點是英國的工業革命。後來美國通過其率領的科技變革而成典範。然而近幾十年中它面臨的是日本強有力的崛起。現在韓國、台灣、新加坡和其他亞洲國家已使人們預感到在未來時期中12億中國人將起何種作用。
西方壟斷末日可見
即使中國經濟每年只增長7-8%,在20年後其國民生產總值仍達到當今一馬當先的美國和日本的總和。只是──這兩國隨即將面臨相對飽和的危險。相反,對於中國及其廣大的周邊地區,也就是對人口超過世界一半的地區來說,按人均收入計算,繼續增長在那時也有很大餘地。
因而西方壟斷的末日可預見了。從資產階級思想界的陳詞濫調中又冒出「黃禍」的幽靈。西方傳統的工業國家該如何對待東方新的挑戰呢?現在他們的形勢是:20多個高度工業化國家擁有世界總產值的四分之三,占工業出口的十分之九弱,而且幾乎提供全部科技知識。然而這一股能量必須適應局勢的變化,而又避免世界因此發生動盪,直言之,不陷入流血衝突。
東亞工業化不可擋
薄弱環節肯定是紡織、制鞋工業和需要耗費大量能源及勞動力的冶金、運輸業中的加工過程。正是在這方面東西方工資差距特別引起激烈爭論。與西方主要工業國家相比,中國勞動工資目前只佔其2.5-3.5%。但這又怎樣?低工資使日本實現了經濟奇跡,人們長期這樣解釋。據摩根‧斯坦利研究所按匯率預計,今年加工業日本每小時工資將與美國大致持平。通常低工資反映了人均生產率低。隨著生產率增長,中國的工資水平也會相應上升,即使那裡的人想在一段時期內變不利為有利。
人們該怎樣對待可以預見的大規模生產的產品的衝擊呢?克洛德‧安貝爾公開建議西方,拋棄「絕對的世界自由貿易原則」。但情況正在變化。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它也不能由阻止東亞工業化。它已完全能從自身獲取增長動力。如包括日本內,這一地區即使沒有西方市場也能過得去。◆
社論
中國與西方
中共發表「白皮書」
台灣政局
人物
其他
通訊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