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有關中共發表的對台「白皮書」

吳瓊恩(政大公共行政系副教授)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及新聞辦公室8月31日發表《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白皮書後,一般反應以黨政發言人或領導人的說法最「了無新意」,學術界除了某些較具遠見外,一般內容亦無甚突出之處。這一情景說明了朝野上下多年來浮誇、輕慢、短視,毫無「憂患意識」,缺乏高深理論素養,看不出也不瞭解白皮書的深層意義及漏洞,徒然流於情緒性的譴責人家「毫無善意」、「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有極負面的影響」,自己卻拿不出新的觀點,或站在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宏觀立場來說話,自甘於矮化、窄化自己的前途。

了無新意,於事無補!

首先,我們來看總統府與行政院的立場如何一致,總統府新聞秘書郭岱君強調:「沒有台灣問題,只有中國問題」;「中共如果沒認清兩岸分裂的事實,以及制度的差異,不論說什麼都了無新意、於事無補。」;「兩岸的差異不在一國兩制,而是生活水準、生活方式和制度的差異,這是制度之爭。」民進黨立院黨團召集人謝長廷則提出,中共重申「台灣自古是中國的一部份」仍是根據落伍的主權觀念,了無新意,只考慮中共的權益,並非站在台灣人民的立場,顧及台灣人民的尊嚴和利益,只是一廂情願地想統一台灣。

從以上所引述的反應,筆者深感遺憾者,即這些反應的論調,大致說來可歸納為三點:

一、對於後冷戰時期世界情勢的變化昧於瞭解,什麼生活水準、生活方式和制度的差異,這些說辭全然無視於今日中國大陸的變化,仍是冷戰時期國共鬥爭雙方的宣傳用語,實在是了無新意。

二、台灣自古是中國的一部份,這是歷史事實,台灣文化亦是中華文化的一支,這也是一文化事實。所謂落伍的主權觀念,是根據美國人李潔明的說法,還是站在自己中華民族利益的立場說話呢?

三、朝野兩黨只知站在自己黨派利益或台灣同胞的立場來看問題,說人家未顧及台灣人民的尊嚴和利益,卻從未提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問題,何其自我矮化、窄化到如此地步?我們暫時不願用「忘本」或「數典忘祖」之類的道德訓詞,就利害關係而言,請問台灣今後如何來「以小事大」?

茲根據這三點進一步引申。我們深愛台灣,也關切台灣的前途,但台灣問題是中國問題的一部份,中國往何處去的問題一天不解決,台灣問題也無法有效的解決,這是歷史的命定論,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問題。台灣人民想要當家作主,恢復政治主體性的地位,其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並令人同情的,但如果不站在台灣人是中華民族一份子的立場來解釋問題,沒看到台海兩岸分裂的事實,根本上是(1)四百年來中西文化盛衰消長對比下的產物,我們由盛而衰,西方由衰而盛;這是今日分裂的遠程理由;(2)鴉片戰爭150多年以來,中國文化因應西方文化的侵襲無力無方,引發帝國主義的「弱肉強食」,這是今日分裂的中程理由;(3)自1949年以後國共兩黨內戰結束,勝負明顯區別,形成了今日兩岸分裂的短程理由。

所以,過去台灣與中國本是同根生,命運共同體,其所以造成今日分裂的局面,固然部份原因是我們民族文化衰退無力因應西方文化的結果,但不可否認地,西方列強的「霸道文化」也應負甚大的責任。不管怎樣,我們是被動因應無方無力,人家是主動侵略,霸道強佔的結果,則今日談中國問題豈能忽略歷史文化因素,一味站在西方列強的觀點,談什麼新主權論,呼應美國人「分裂中國」(Breaking China Apart)的爛調,而喪失自己民族的立場?或民族的尊嚴與利益?難道一百五十多年來,中國人學英美、學俄國、學日德……等國,到最後喪失了自我,失去獨立的國格與民族文化尊嚴,這一慘痛的歷史教訓,仍不能使朝野兩黨政治人物猛然清醒嗎?還要依附美國人的意識形態談什麼民主、人權、或新主權論?這些論調,最近美國政治學界Sammuel P. Huntington亦已警覺到所謂民主與人權,美國人的觀念並無世界普遍性,而有其文化的局限性,這就說明中國人的民主仍有待我們的創造,否則移植西方的制度,其結果即如台灣目前選舉的派系和財團的壟斷,民意代表不斷地用肢體語言,挫傷了民眾的信心。可見台灣朝野目前思想的虛脫與浮躁。

其次,許多人談反共,請問反什麼共呢?今天中國大陸已是沒有「共產主義的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Without Communism)執政,而台灣的情況呢?何嘗不是「沒有三民主義的國民黨」執政,而民進黨呢?,只是一個無頭蒼蠅,隨感官作反應的在野黨而已,看不出有何堅實的理論思想方向。當然新黨的黨綱也「了無新意」,沒有深厚的理論方向,如此看來,台灣這三個黨已然失去未來的思想方向,當然也失去戰略的意圖,每遇國內外大事,不是站自己利益關係的立場說話,就是站在黨派利害的立場說話,說穿了就是沒有作到《呂氏春秋》所謂「去私貴公」的精神,沒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也」的胸襟氣度,連中共都不如。這並非長他人之志氣,試看白皮書從頭到尾一直凸顯一個基本觀念:「中國的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國民黨不曉得利用這一句話,民進黨無知於這句話的價值,新黨也未深刻理解這句話的意義,總之,三個黨都無視於中西文化盛衰起伏又到了一個關鍵點,民族利益和文化利益,今日又有其深厚的戰略意義。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

至於中共,雖然她已無共產主義了,但鄧小平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條路線不僅是中國未來的政經文化發展方向,就世界文化來說,更是一條人類的新方向,是人類文化尚未實踐的方向,大有創造的空間,在當前資本主義國家精疲力竭,包括沒有三民主義的台灣,中共這條新路線,你說它是歪打正著也好,還是歪路走多了,走不通向正路修正也好,總之,它是經過實踐,總結蘇聯的崩潰,資本主義走下坡後的經驗教訓,也是中共過去破壞中華傳統文化後,覺悟出來的一條新路,亦即恢復中華文化儒釋道的思想,換言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取社會主義之長,去計劃經濟之短,以中國文化特色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新政治經濟體制。有的人懷疑將「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不倫不類,但從學術上來看,美國政治哲學家John Rawls在1971年出版的《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第271頁中即提到社會主義政權也能充份利用市場經濟的好處,其中之一即是「效率」,他說:「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只是歷史上的偶然,理論上講,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至少是可行的。」為取信於讀者,茲引用原文如下:While the notion that a market economy is in some sense the best scheme has been most carefully investigated by so-called bourgeois economists, this connection is a historical contingency in that, theoretically at least, a socialist regime can avail itself of the advantages of this system. One of these advantages is efficiency.

John Rawls的這本著作已為學術界公認為自John S. Mills一百多年以來的一本政治哲學經典著作。很有趣的是,1990年底鄧小平總結中國實踐共產主義的失敗後,也提出這樣的看法: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是計畫、市場這樣的內容。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調節,資本主義也有計畫控制。不要以為搞點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道路,沒那回事。」

鄧小平和Rawls的觀點多麼接近,祇不過鄧是從歷史經驗的實踐中總結人類的經驗,這兩位先生可說英雄所見略同、殊途同歸,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台灣經濟可能變成菲律賓第二

在這種情況下,筆者真不知,國民黨當局所說的「制度之爭」爭些什麼?行政院陸委會那位副主任焦仁和在8月8日反共愛國聯盟的座談會上談反共、不知反的是什麼共?共產主義都沒有了,中共也不實踐共產主義了,你反什麼共呢?可見無知嘛!如果說你的反共是反對共產黨,那就可悲了,從主義思想之對抗,淪落到黨與黨間的鬥爭,中華民族站在中華民族的利益這個大公至正的立場來說話,來擬定策略,只有國民黨笨到喪失這個立場,自甘流於以黨派立場或黨派的利益來說話,在宣傳上就已吃了大虧,所以我說國民黨檯面上的人才,見解之淺薄,處處流露出來,其不知藏拙更見歷練有所不足也。至於民進黨,前面提到她只是一群無頭蒼蠅,不要說膽識不足,學問也沒有,不信你問他們拿到政權後如何治理台灣?隨時可以考倒他們。

至於說生活水準、生活方式更沒什麼好談了,稍微瞭解當前經濟情勢的人都知道,這兩年來世界經濟衰退,台灣幸虧有了大陸的經濟高度發展,延緩了台灣經濟的衰退,坦白的說,台灣的經濟最高峰是在1988年,至此以後就走下坡了,如果今天黨政要人還自鳴得意,毫無憂患意識的話,將來台灣的經濟變成菲律賓第二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大陸人民的生活水準,尤其沿海一帶人民的生活水準幾乎趕上台灣的水準,不出若干年,恐怕要主客易位了。

其次,說到生活方式,兩岸同文同種,有何差別?台灣人民也不過自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令,大陸的經濟剛剛開始發展,到了某一水準,自然也會有比較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出現,何況今天住在台北的居民都感受的出來,空氣污染、交通擁擠、治安惡化、物價高昂、公共設施危險、精神生活空虛……這種種生活方式不知又好到那裡去?講民主政治,結果是民意代表常表演打群架、選舉時賄選傳聞不斷,財團金牛與派系黑道把持選舉,這種「台灣經驗」還好意思天天掛在嘴巴上得意?可見今天黨政要人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沒有憂患意識,只能自鳴得意,講些連自己都毫無信心的屁話,如何收攏人心呢?

從以上的分析,讀者千萬別誤會,筆者好像在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或者隨便扣帽子「賣台集團」,大凡隨便扣帽子的人,不但是沒修養的人,也不必問他有沒有學問了,有學問者以理服人,用不著扣人帽子。筆者的意思是,我們一定要深思熟慮,知己知彼,不要像不成熟的小孩,只曉得發牢騷放言高論,也不要蒙起眼睛自以為學歷高人一等自大自私,固執己見。因此,最後我們要以文化戰略三層次的觀點批評中共這份白皮書,無非也是站在中華民族利益的立場說話。

昧於宏觀都將成為灰燼

一、白皮書一開始提到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除了民進黨那批無知的人以外,我想沒有人會反對的。現在台灣有人要搞台灣文化學院,或台灣國語,我真要看看那些有多大的文化創造力。這可見當前以中國文化促進統一,以文化促進兩岸交流的重要性,對白皮書這一點,筆者完全同意,相信執政的國民黨,也沒什麼理由好反對的。

二、中共應指出台灣的經濟出路必須依靠大陸的支持,否則今後難以想像。但是,筆者也要正告中共,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雖然台灣民心大多是「西瓜偎大邊」,中共也不要自恃強大,以剛強的態度逼人就範,應提高到文化層面,以文化建設來吸引台胞,恢復中國儒釋道的傳統思想和宗教信仰的自由,建立一個有人文精神或人文關懷的社會,對異議份子再放開大路,讓他們來去自由,以表示恢宏的氣度和治國的信心。

三、必須針對各民族文化消長之趨勢,說明中國文化第三波旭日東昇的前景(請見作者《海峽評論》本年7月號之文),後冷戰時期各國之競爭是經濟戰,也是文化戰略問題,第三波中國文化的崛起是融合中、西、印三支人類文化主流而大創造大綜合的時代,中國人的政治體制、經濟生活、文化創造將大放異彩,這是一個超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對立的時代,是融合兩種體制而具有中國特色的時代,因此,講什麼「一國兩制」也無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是兩制辯證的綜合,是一條新路線新方向。

由以上三點,可知今後中國人將是面臨光輝燦爛歷史的新頁,其是否早日來臨,就看兩岸的中國人如何攜手合作,發揮民族創造力的潛能,凡昧於這樣宏觀的見解,都將成為歷史的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