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救黨,此其時矣

積重難返的國民黨

禹民


李總統「也吞了不少苦水」

強人去後的國民黨,四分五裂,黨紀不彰。在其統治下的社會,不管經濟成長如何耀眼,歌舞昇平下的芸芸眾生充滿了暴戾。李登輝先生擁抱著嶄新國會的民意入主總統府,其一連串的措施著實為台灣政治上之發展,帶來了一片清新的氣象。首先逼退資深民代,廢除了近半世紀純為維護私人政治的萬年國會。繼而終止了行之多年,令人垢病的戒嚴法及憲法上的違章建築(戡亂動員臨時條款)。政治空間一旦拓展,分離主義者從此「妾身已明」,可以毫無憚忌地將「台獨」搬上檯面作為政治訴求。但尊嚴之國會殿堂從此也「全武行」連連上演。數以千計的街頭示威(流血兼而有之),恣意佔領火車站(只14天而已);視國法於無睹地在禁制區內,靜坐抗議而癱瘓交通;中山樓內總統當選的慶功宴,雖英明領導近在咫尺,掀翻幾張宴席,最多只能算煞風景。這些事件在在顯示出執政黨束手無策或大肚能容。雖然有人批評總統演講時喜歡握拳揮舞,予人有「獨裁者」的假象。但近世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者如希、墨、毛,那一位不是右手握拳,左手按武裝帶以宣示其無比的權威。三年多來為了實現民主,我們這個社會亂象叢生,但這是發展民主政治過渡時期中必有的「陣痛」,而李總統在百家爭鳴中也著實「吞了不少苦水!」(去年接見民進黨新科立委之語)。

誰都意識到在「新政」背後,充滿了令人憂心的暗流。有如黃梅季的晴朗天氣,後面卻是烏雲密佈。我們這個舉世讚譽的富裕國家,國債高達2.7兆元,老少咸宜地每人負債13.4萬元(財政部林振國於8月16日提出財政惡化之警訊)。與此同時經建會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高朝綜合經濟成長指標也指出上半年投資數額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而撤銷資本額卻激增二成多。在此經濟病象冉冉上升之情況下,我們爭取國際友誼如故,以1.9兆元去購買戰機以解友邦經濟之困。在外交才子們設計下的「實務外交」,散財童子的確招來了聞風而至的食客,但斷交、復交的國家數目,加加減減之後顯示我們仍在原地踏步,有待在「說帖」設計下的「參加聯合國」為我們推波助瀾。

用獨台來實現台獨

細察台灣的內政與外交,的確充滿了奇跡。後台老闆一再稱讚我們民主的腳步穩健而快速(只是國防仍待加強)。但執法單位數年來充份地發揮了高度的容忍精神。示威的群眾的石塊、木棍在卡車的補給下,但見霹靂小組威風盡失,被打得血流如注,被焚警車的熊熊火焰下,隱隱可見行為已屬違法的警告牌(諷刺的是這些示威群眾,文盲的大有人在)。見之令人不勝唏噓,畢竟鎮暴部隊需要一些「臨場經驗」。束手無策的執政黨常使念舊的同胞有感而發:「過去整個台中府只有七名警察」(待考)。但他忘了這是發展民主政治的「陣痛」,那是日治時代。

在此一片紊亂的情況下,國法不彰自然導致法紀無存。執政者諸公關心的仍只是自己的政治權力。一番爭奪戰之後,黨內五分四裂(如今已有主流、非主流、新連線衍生出之新黨、及十四全因分贓不均而產生的「走著瞧派」)。積重難返要在改革的路上邁進,自然是方寸大亂,舉步蹣跚,在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的情況下,主流派不得不以過墳場而吹口哨的方式──「沒有人能相信民進黨能領導中華民國」,來開創「李登輝時代」。(其實民進黨老早看清主流派的「人在曹營心在漢」,「獨台」與「台獨」原無軒輊,何況他們所要領導的原本便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台灣共和國」。)為了迎接這個「新時代」,李登輝在5月30日的一項座談會裡,以「歷史的開端」和「生命共同體」兩個基本觀念來詮釋其法統。前者指「國民黨未來要拿出新方法、新作為來領導國家向前邁進。」後者則是呼籲全國上下一致團結不懈。「我們都同在一條船上,船沉了便什麼都沒有了。」(括號皆為李登輝語)。

這二個理念清楚地說明了國民黨有「今、昔」之別。因此榮膺主席之後,鳩佔鵲巢地加速本土化。新枝不必建立在舊幹上,首則排斥新連線的黨內精英,繼之以推倒郝內閣為職志。而十四全「當然代表案」之順利通過,加上近半數中常委的指派,可謂手法乾淨俐落。但這種滴水不漏的控制也有其負面的後遺症。導致了黨內精英之另起爐灶,去年立委的保衛戰遭受重挫。今夏中常委的規劃,許多人受到「關愛的眼神」之後竟而落空,為今年年底的選戰,留下不少變數。面對團結的、廉潔而充滿活力的民進黨,在一段披荊斬棘的艱苦奮鬥後,在主流派的獨台政策扶植下,已奠下了相當基礎,李登輝的奶水喝多了,此時正是用獨台來實現台獨,用國民黨本土化來建造中華民國台灣化。

金鍊金幣金筆已大行其道

90多年的國民黨未能「勿忘在莒」而把其前途鎖在台灣這一葉扁舟上。因此當民進黨要終結李登輝情結時,後者便毫不遲疑地報以「不再縱容」而揚言斷其奶水。涇渭分明並藉此以除尾大不掉之憂。今年年底之縣市長選舉,將是「李登輝時代」之最好考驗。但在長期氾濫於金權政治、黨紀蕩然無存的情況下,積重難返的「不規則」風氣,已出現在十四全大會的選舉中,金鍊、金幣、金筆已大行其道,遑論約束半年後的全國性選舉,黨內有派(過去的集思會、新連線,現在的「走著瞧」派、將來的「次級組織」)同床異夢焉能集結力量?而黨外對選民見不得陽光(國民黨的權力集團,本來就是金牛的產物),豈能亡羊補牢地由眾官們以幾句不倫不類的台語去與廣大的選民認同?這場攸關存亡的選戰,即有天大本領,亦恐難以扭轉乾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90餘高齡的國民黨早已失去其政治上之革命屬性。共和締造及北伐成功後,長久地依賴「外國」與「地方」勢力以維護其政權。「民族、民權」在無法御外侮,息政爭之情勢下,早已束之高閣。對外一再委屈求存,對內緊靠地方幫派,如何能明是非、辯善惡以取信於大眾?數十年來國民黨以「無所不在」之方式壟斷經濟資源,以便在選舉時動員民眾。黨的高級領導甚至大言不慚明白表示要獨佔擁有傳播,昂然自負地昭告世人:「我們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大有「老夫當朝,其奈我何」之氣魄!既不立德,如何立民?(此段引用語出自《新新聞》第338期,第76頁)。而藐視民主之作風令人髮指。數十年來因「案」下台(如十信、如某市為建文化中心而大炒地皮)之官員,黨中央必另為安排更上一層樓。無怪乎前黨員王建脫隊前大聲疾呼,「誠信救黨,此其時矣!」忠黨愛國之心,令人肅然起敬。其後黨內部份精英(尚不包括無顯赫地位之有志之士),正義凜然,以寧為諫士不為瓦全之凜然精神出走,(其後並傳聞總統於召見新科立委時,王曾諫言待命之新內閣中,「有逃稅及被記過紀錄之人不宜用!」層峰竟置若罔闡,為此政黨焉能不面臨挑戰而方寸大亂,令人有藥石罔效之歎!

麻雀變鳳凰的教育界

今日之中華民國富甲天下,如能秉持有守有為之精神必能建立一政治清明之盛世與漢唐前後輝映,萬方來儀,對外需要我們僕僕風塵,奔走遊說於列國之間,讓我們一盡國際義務地「參與聯合國」。對內何需假「協調」之名,盡棄原則以達分贓之實。而最令人深憂的莫過於能移風易俗,使這個社會峰迴路轉的教育界。但目前的教育界也完全籠罩在「政教合一」的敗壞風氣裡。仕而優兼學之高官不忘情於莘莘學子,沽名釣譽地以求大學教席為職志。而麻雀變鳳凰的教育界領導亦大有人在。寄情於「仕途仍有空間」,念茲在茲為壯志未酬而感歎:「如果這樣,如果那樣,我老早由次長升為部長了。」在此心態下,有黨工或情治背景的自然成為學校的「寵客」與「新貴」,與前述之壟斷大眾媒體雙管並進、相輔相成。只是面對日益高漲的民主浪潮,終會因黔驢技窮而把具有光榮歷史的執政黨,帶入日暮西山之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