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國際第一,沒有國內第一

中國的基礎科學研究近況

新華社


「在基礎研究中只有國際第一,沒有國內第一」──這句響亮的口號不僅已被中國科學家接受,而且近一年來他們在十個科學研究項目中獲得了國際最好的研究結果,並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承認。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用輸出能量比美國小一百倍的「神光—I」裝置,在國際上首先使鍺等離子體類氖離子產生的波長為23.3和23.6納米的兩根激光線達到深度飽和,創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成就朝著用三維全息照相揭開生命基因結構奧秘的方向,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時也表明中國愛克斯光激光研究居世界前列。

北京大學生物系副教授唐建國領導的研究小組,採用基因工程方法,得到了具有天然組成及生物活性的人胰島素,向規模生產人胰島素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這被認為是人胰島素基因工程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李承森研究員等在山東發現距今一千五百萬年、葉脈處及邊緣保留綠色組織的被子植物葉片,並從中成功提取了細胞總DNA。這為從分子水平研究被子植物進化打開了一個突破口。

在趙資奎教授的領導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隊在西峽盆地確認了七個恐龍蛋化石埋藏點。這次發現的恐龍蛋化石群面積達40餘萬平方公里,化石呈窩狀分佈,每窩10多枚至30多枚不等,目前已發現數千枚,估計整個分佈可達數萬枚,數量之多世所罕見。

地質學家錢方長等人在海拔四千多米的東崑崙山中,找到了古人類使用的燒土及四層炭屑,在其間發現了一件經過人工磨製、非常精巧的貝殼裝飾品和一些石器,這些遺跡表明,東崑崙山萬年前有古人類存在。

中國學者劉春明和許智宏教授通過實驗首次證明,在植物胚胎發育過程中,需要生長素的極性運輸來決定雙子葉植物兩片葉子的形成。這對於闡明植物激素在植物發育過程中的作用及探索高等植物的進化,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與日本東京大學合作,在西藏進行宇宙線觀測,首次觀測到來自雙星系統的一千GEV以上的伽瑪射線發射。

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所在難度很大的重質量「可裂變核區」,首次合成新核素釷—237。這是中國在原子核研究中取得的又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

中科院水生物所王丁博士在對白鰭豚的聲納系統和聲行為研究中,發現白鰭豚的聲信號可分為哨叫聲和脈衝性信號。這項發現糾正了國際鯨類學界認為淡水豚不存在哨叫聲的觀點。

中國自行研製的兩套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分別於今年四月和五月運行成功,並產生出亞洲第一束紅外譜區自由電子激光,使中國自由電子激光技術跨入國際先進水平。

國家科委的一位負責人在談到中國未來的基礎研究時說,純科學研究應響亮地提出國際化的口號,可考慮同外國合辦科研機構、中國到國外辦實驗室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