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的如意算盤

評總統直選聲浪中的提前選舉造勢活動

吳中道


總統直選的聲浪,已形成一股洪流。提前在明年直選的呼聲,又帶起另一股高潮。許多人會爭論:應該先完成憲法總統制的修正,再舉行總統直選;也有許多人力言:內閣制優於總統制,不應直選總統,走上總統制。這些反對的主張,都無法阻擋總統直選的政治衝力。

因為,當前台灣,沒有一種政治思想,足以和總統直選所代表的思潮對抗;而總統直選在它所代表的思潮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戰略地位。所以這股洪流是無法阻擋的。唯有等待兩岸大氣候轉變,兩岸間的政治對抗態勢不再尖銳,台灣內部思潮的強弱異位,才有進一步變化的可能。

總統直選所代表的思潮,籠統地說,是主張台灣和大陸分治或分離的思想。詳細區分,是民進黨的台獨論,以及國民黨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論。

民國79年6月,國是會議召開前後,總統直選的主張開始興起。民進黨內傾向內閣制憲政設計的派系,也在總統直選有助於形成台灣國家意識的考慮下,贊成此議。日後歷經三年的反覆爭議,雖然仍有人基於內閣制的憲政信念反對總統直選,但在感受到這項主張背後所代表的政治思想衝力後,多數人沉默了。

就主張台獨的人來說,台灣民主化和台灣建國的工程是分不開的同一件事。他們認為,中華民國的憲政建制由於是以整個中國為設計藍圖,壓縮於台灣一隅已有諸多窒礙難行之處,加上國民黨治台早期的施政錯失造成積怨,讓國民黨黨國體制的缺點暴露無遺,遂使不少人堅決主張以制憲建國為畢其功於一役的解決手段。總統直選,則是簡單易懂的號召利器。總統直選將帶來中華民國憲法難以承受的衝擊,造成憲政構造的巨變,給民進黨制憲建國的目標創造有利條件。

在國民黨方面,李登輝總統主政後,以化解國民黨政權與台灣本土勢力的衝突為第一要務,他認為,唯有如此,國民黨政權才能穩固。而國民黨政權的穩固,符合李登輝為核心的現存統治者的利益。李登輝固然可以經由解除過去對民進黨人或所謂黨外人士的各種政治處罰,換取諒解;也藉著國民黨本土化來拉近國民黨和台灣的距離,但他始終無法獲得民進黨以及親民進黨民間力量,認同他「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張。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體制來說,這無異於內部一項不安定的因素。

於是,總統直選就成為一項國民黨促使台灣人民認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重要運動工具。民進黨人將總統直選當做形成國家意識的工具,國民黨則將它當做穩固目前體制的工具。而且,在蘇聯解體後的變局及最近兩黨參與聯合國競爭的刺激下,總統直選也成為目前兩黨保持政治衝力的辦法。

國民黨老一派的統一中國思想,由於與現實環境脫節,目前不僅在黨內失勢,在民間也無支持力量。

新成立的新黨雖然在反金權政治方面找到出路,但在國家認同問題上還沒有適當的著力點。新黨如果不接受老一派的統一主張,不同意中共的統一主張,也反對台獨主張,則新黨的思想出路為何?如果仍然是以維持現狀、緩統為結論,將與李登輝仍然口頭上喊統一的「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張難以區隔。而且,也變得沒有理由反對基於現實的總統直選主張。

民進黨和李登輝國民黨,在總統直選議題上,形成客觀的聯盟。如果沒有另一種思想可以超越現有的統、獨各派思想,則在此聯盟的強大政治衝力前,總統直選是難以阻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