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強權衝擊戰時中國

剖析羅斯福之雅爾達密約

李本京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榮譽教授)


前 言

羅斯福推「新政」於「大蕭條」之際,得以率領全民度過最嚴重之經濟危機,他的「新政」精神也融於外交政策中。他認識到唯有強大經濟才有強力外交。遂以建設國家經濟作為奠定美國為強權之基礎。他利用1941年國會通過之「租借法案」來推動國防工業,逐步將美國建設成武力超強之大國。他對文治武功均有建樹,成為美國史上最受人尊敬的總統之一。

他到底是怎樣作到的,他的偉大人盡皆知,人們將他視為完人。他真的是個如此偉大的歷史人物嗎?翻看近代史國際篇的「雅爾達會議」就發現羅有著不同的言與行。由他一手編、導、演推出的《雅爾達密約》更隱藏了太多的祕密。而成為近代外交史上一大污點,在翻閱有關是次會議的資料,很容易的就發現羅有著不同的面相。人們尊稱他是自由主義的掌旗手,卻未料到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現實主義者。也許一個政治人物就應該有這類變色龍的基因。

由於《雅爾達密約》對戰時中國有著強力之衝擊,對中國傷害難以計算,而此約係羅斯福製作,因此就需要瞭解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當走在台北市漫長的「羅斯福路」上,我們認為他是我們的摯友,問題是,摯友會傷害我們嗎?因此筆者遂以認識羅斯福為本文骨幹,看看這位大人物究是怎樣的一個人。

政治人物多有不同面相,最普通的小政客也有陽光及黑暗的兩個形象。羅也不例外,也許他有超過兩個面相,答案在他的言與行中,在他的出身背景中,更多的在他的性格、習慣中,要看他的真相,需要多看看他的背景資料。

身世顯赫的羅斯福

弗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DR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Jan. 30/1882-Apr. 12/1945,第32任總統,1933-1945在位),身世顯赫非同凡響。他的堂兄就是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有趣的是當羅斯福在五歲隨父親(James Roosevelt)晉見當時總統克利夫蘭(Stephen G. Cleveland)時,後者很認真的跟這位小朋友說:「我祈禱你不要做美國總統。」

羅斯福祖先是荷蘭移民,早期定居於紐約地區,父詹姆斯,母薩拉(Sara Delano)。由於詹姆斯54歲時方得此獨子,故由有著支配慾的母親一手訓管,羅斯福自幼便受到嚴格之高尚家庭教育。

羅斯福之外祖父華倫德拉諾(Warren Delano)則是億萬貿易商。1830年代即為對華首要貿易商,早期以買賣茶葉大賺百萬,後即以鴉片為銷華主力貨品,又賺了一大把銀子。在美國內戰期間(1861-1865年)則將鴉片賣與南、北雙方作為止痛劑之配方。這又使得他賺個不停。他以鴉片作為毒品銷往中國,再以解救痛楚的聖藥幫助傷兵。作為外孫的羅斯福遂而也上了一堂課;那就是國際貿易講的是實利。是毒是藥,端看你站在那個角度看,這就是「現實主義」之「實用性」,這對羅斯福日後參政有極深之啟發作用。

羅斯福的自豪,促成他在公職期間走向功利主義者的境界。在雅爾達會議期間,他無視邱吉爾的存在,更大大地矇了重慶政府。他甚至視重臣國務卿史特蒂尼爾斯(Edward Stettinius Jr.)如路人甲。他的自信、驕傲建基在同僚間被矮化。美國自此而後成為世界超強,羅斯福之聲望已高到不合理的高。若說這就是「帝王制總統」,倒也名實相符。

也正因此,他的部分下自然分成兩組,甲組人員不多,是可以推心置腹者,僅哈立曼、馬歇爾等。第二組就是其他幕僚了,甚至國務卿都在B組作路人甲。這樣一個一人獨尊的官僚體制下,羅猶如君王。臣子能說真話,或有說真話的機會嗎?眼見羅無視於臣子的尊嚴,共和黨大牌參議員范登堡(Arthur Vandenbung)這樣看羅與其國務卿的關係「國務卿僅一傳令兵耳。」也因為如此,羅在晚年於外交關係上更是大權在握,乾綱獨斷。

羅的人生大夢之一就是籌設聯合國由於美國在一戰後未能有效統合國內意見,而痛失參加「國聯」的機會,羅乃思於二戰後設立聯合國,作為美國號令全球之平台,他的美夢是在未來必須有「新世界秩序」。而美國將是這體系中的司令官。 羅在外交世界中的行與言,幾乎都是功利原則的現實主義者。他的外祖父華倫德拉諾成功地運用智慧,完美地建立一片財富。羅斯福善於用時機與對方作大交易交換利益。是否會傷及第三者,則完全不在他考慮之內,這些理念可說是外祖父給了他最好的訓示。

羅斯福之外交思維相當複雜,不能因為他是民主黨總統就被貼上自由派的標記。也不能因為他投向歐戰,就說他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國際主義者。精研羅斯福外交政策之馬克斯教授就認為羅斯福既是一個「實踐自由主義者」,也是一個「自由思想的現實主義者」。也有學者認為他就是一個「現實的政客」。

羅斯福觀察二戰曲

羅斯福二戰末之觀察對「雅爾達會議」有著直接之關係。最重要是他對蘇聯採取之態度。令人不解的是他對史大林深具好感,並認為共產主義不會傷害民主國家。他對於部分美國人對蘇有惡感認為不妥,於是他用美國先哲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名言來激勵國人與蘇聯交朋友。這句話是這樣說的,「得到一個朋友的最好辦法,就是先成為他的朋友」。事實上,他遠在1933年方始登基就宣佈承認蘇共政權。國務院之反對當然是枉然。胡佛之國務卿史汀生(Henry Stinson)就曾舉出莫斯科自1917年建立新政府後,違反國際法之各項事證。所以友蘇是羅斯福對二戰的第一類觀察。

第二件大事就是如何儘快結束遠東戰事。因為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爭中,美軍死傷眾多。要快速結束戰事,蘇軍需參戰。美陸軍部分就有報告認為如無蘇軍參戰,歐戰結束後還要半年以上時間打日本,而美軍死傷可能高達50萬以上。麥帥也有同樣說法。認為儘早班師回朝,則子弟兵得早日返回家園。只要史答應向日開戰,條件好商量。

第三個觀察就是誤解中國戰場概況,也不瞭解外蒙及東北與中國之歷史性及重要性。於是羅斯福即以此為籌碼與蘇作了交換。羅斯福是一個標準美國東部分菁英分子,對遠東毫無興趣,將中國看得很低。

第四點是羅斯福身體衰弱,深盼在其時日不多之時達到下列三大心願,其一結束二戰,其二成立「聯合國」,其三以其國防工業作為世界霸主之基石。這些理想,照羅斯福之盤算均須史大林合作。從上面這些關鍵即可看出羅斯福在「雅爾達」會議召開前胸中已有定見,那就是與蘇聯合作。

最後要提的是,羅斯福以衰弱身軀於1945年1月20日就職後,第三天即乘美國海軍昆西號(Quincy)巡洋艦遠赴歐洲,如此病痛身體能在會中撐下去嗎?事實是他是真的病了,病得很重。1944年秋季,他的主治醫生,海軍軍醫院貝瑞因醫師(Dr. Howard G. Breen) 即向家屬表示醫生們無能為力了,因為羅斯福的重病太多了。除了1921年就公開宣佈的小兒麻痺外,之後陸續得了下述疾病:瘻管、支氣管炎、高血壓、心臟擴大、左心室運作不良、胃病、失眠、頭痛等。長女安娜即稱其父於1945年就職後,身體很明顯地一天天衰弱下去。

羅斯福在第四屆總統就職禮後就告知長子詹姆斯為遺產管理人,並教他打開保險箱,對詹姆斯作詳細的身後安排。事實上,羅斯福在就職典禮上之演說僅573字,他的聲音微弱,人們不易聽清楚他在講什麼,足證其身體已到最後時日了,羅斯福於1945年4月初遠赴喬治亞州溫泉參加一項與籌建聯合國有關之會議,至4月12日即中風而亡。得年63歲。

雅爾達會議影響世界的八天

遠在1943年底羅斯福就意識到有必要與史大林、邱吉爾商談結束歐戰等問題,在三方同意下,最終訂1945年2月4至11日於雅爾達舉行。會議重點有三,其一戰後歐洲政治版圖問題,其二蘇軍參與遠東作戰,其三籌建聯合國。史為迎接貴賓特意周詳安排,羅斯福大樂,頻說「這是最好的選擇」。主賓盡歡。諺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三位領袖均有此認識。然而對戰時中國而言,這才是惡夢之開始,會議之約本更成為舉世爭議之焦點,直至今日學術界仍對會議及密約有著太多不同意見。

這次會共分二梯次舉行,第一梯次以歐洲問題為主,羅斯福、史、邱均參加,第二梯次為蘇軍參戰問題。這一梯次的首次會議於2月8日召開,會談中共有羅斯福、哈里曼大使、翻譯包倫(Charles Bohlen),史大林、莫洛托夫外長(V. MOЛTOB),翻譯巴夫洛夫(V. Pavlov),第二次會議於2月10日舉行,參與者為羅斯福、哈及史共三人,約本則由史及哈負責撰寫。由於這第二次會議極為神祕,當國務卿史特蒂尼爾斯問及此會議,羅斯福答:「此純係軍事問題」,然而助卿艾奇遜(Dean G. Acheson)則認為外人不需知曉,因為「此會屬於軍事安全」,事實上,艾是胡扯,因為兩次會議均以處置中國為主題,與軍事並無關係。

根據密約,蘇軍於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並進軍中國東北,六天後日本因兩顆原子彈投降,蘇軍死亡僅8,000餘人,戰時中國則死傷3,400萬人,而遠東戰爭果實卻因密約而由蘇共取得,不公平的秘密協約出賣盟國,以致亞洲局勢生變。羅斯福主導之神秘會議從頭至尾欺騙了中國。歷史學家蔣廷黻大使對這一密約有這樣的說法,此法鑄成十分悲慘大錯,如無此約,則無南北分裂,中國亦無內戰。

羅斯福失誤處

羅斯福在會議期間犯了一些致命錯誤,大略有下面幾項,首項大錯是羅斯福未真正地認識蘇共,例如他忽略了蘇聯情報頭子貝利亞(Beria)與會將造成之傷害,貝在英美團隊到達之前,已然在所有地區均置有竊聽器,他每日將剪接一小時半之錄音翻譯後呈與史,並印製成冊與其他蘇團隊人員,結果如何,不言而喻。

第二個大錯是將會議分為二梯次,邱吉爾在第二梯次會議中缺席,三國會議少一角,能算是成功會議嗎?然而邱在最後一日仍被迫簽字。其實會議尚未開始,就看出羅斯福之排邱之意,因為邱曾要求羅斯福先來場會前會,遭羅斯福拒絕,這就顯出羅斯福並未對邱誠實,而是利用邱完成與史之密約簽訂。

第三個錯誤是美代表團中以馬歇爾之陸軍部分人員及以艾奇遜為首之國務院人員,均對蘇共有好感,多少影響了羅斯福之親蘇政策。

第四個大錯是欺騙戰時中國不當手段,密約簽於1945年2月11日,華府直到6月中才命駐華大使赫爾利(Patrick Hurley)與蔣之參謀長魏德邁將軍(Albert C. Wedemeyer)晉見委員長報告。翻翻近代史,不可能找到另一個相似之出賣盟友主權之實例,是美國之恥辱,是羅斯福之污點,隨著時日增長,瞭解真相者日多,對羅斯福之陰暗面,有了一個新看法。因為羅斯福騙了近臣國務卿史特蒂尼爾斯、盟友蔣委員長、駐華大使,其原因只是為了討好史大林。 從羅斯福的這些言與行的記載中,可知羅斯福予人以自由主義者的形象,昂然立於寰宇中,然而從他真實施政中,應該發現他頂多是個「抽象式自由主義」,事實上他一個「實用現實派」。他可以同時走在「美國利益」及「美國價值」兩條大路上,還不發生車禍,這就是羅斯福。

結 語

在「密會」進行時,羅斯福可以分開言與行的方向,而絕不心虛,也不怕有人指責他。他有自信作一代偉人,在某種程度上他作到了。不過身為基督徒的他不知常心中有騙人之意是否不妥。他要作「天命信差」,然而實際上卻與對手作「大交易」。將正與反兩個不同元素攪在一起,實是真本領。也就無怪學者安德生(Shelden Anderson) 說「密約」是20世紀最大的「外交攪拌機」。

羅斯福口稱尊重「美國價值」,卻追求「美國利益」。他的這種「現實方策」助他在國際社會得名又得利,面對微弱的戰時中國,他輕易地取得史大林的支持。這是因為美蘇均為強權之故,是以前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ine Albright)就認為「密約會使弱國受害,強國則更有影響力。」

羅斯福在1945年1月20日就職演說這樣宣稱,「在未來的歲月裡,我們將為一個公正的、光榮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然而這只是一篇動人的文告。事實上,他所一手編寫的《雅爾達協約》並未為這世界帶來和平,他對史大林之容忍,導致共產國際席捲了半個地球。由之而起之冷戰更僵持了半個世紀,從他的這篇動人演說中我們看到的羅斯福與製造「雅爾達」密約居然是同一個人,多麼諷刺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