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意義是什麼?和平是一種寧靜或安靜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免於內亂或外患;是藉由法律或習慣,保護共同體內部安全或秩序的狀態。換另一個說法,和平是政府之間協議的狀態或時期,是戰鬥者結束敵對行動的協定或協議。因此,想要擁有永久的和平,讓和平制度化,和平協議是重要的基礎。
不容否認的,人民都不喜歡戰爭,因為戰爭帶來顛沛流離、生命與財產的損失,所以維護和平是一個有為政府或政黨的基本能力。面對官方溝通中斷、情勢日趨緊繃的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現狀的迫切性愈來愈大,而且應該把握時間的將和平制度化。至於如何讓兩岸和平制度化,則不但要研討和平願景,更可探討和平協議,一步步明確兩岸和平的操作方法。
相對於執政的民進黨迄今無法提出有效解決兩岸僵局之道,在野的國民黨新政綱中提到「深入研討兩岸和平願景」,雖說方向是正確,但方法不夠明確。因為願景只是嚮往的前景,和平願景也是民進黨想要的,並不是國民黨獨家創見。縱使國民黨新政綱是延續2005年「連胡五項『願景』」的用詞邏輯,其卻未指出五項願景中「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作法。新政綱僅有和平的抽象方向,缺乏和平的具體方法。
事實上,國民黨原政綱的「積極探討以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能性」即兼顧兩岸和平的操作方法,以及當今台灣可能接受的穩健說法。因為文字敘述不是直白的「推動結束兩岸法理內戰、簽署和平協定」,而是積極探討其可能性。換言之,探討兩岸要不要和平協議結束敵對狀態,如果要,探討其可能性;如果有可能性,進而由淺入深的探討其相關內容等……一步步探討和平協議,而非立即推動簽署。總之,兩岸和平是台灣現階段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所以需要有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向與方法。
當然,目前身為在野黨的國民黨不可能與對岸簽署和平協議,因為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是主管機關陸委會及委託的海基會或其他機構權責。但由於現今的陸委會與海基會已毫無與對岸溝通的功能,因此國民黨原政綱寫明「扮演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確保台灣人民福祉」。
至於簽署和平協議是否影響美國對台軍售,這可分為簽署前和簽署後的情況來看。在和平協議簽署前,誠如前述,只是積極探討簽署和平協議的可能性,對於美中台關係並無明顯而立即的影響;況且其標的是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不但兩岸可以尋求從根本達成和平制度化,對目前需面對北韓、釣魚台、南海問題的美國而言,維持東亞區域和平也是其戰略目標。
倘若真的能簽署和平協議,敵對狀態已結束,軍購的意義已不大,因為和平協議會約束雙方不得使用武力解決問題,而雙方也因消除敵意而毋須再武力相向。如果不需軍購,節省的預算可以造福許多人民,捉襟見肘的經濟建設、社會福利、文化推廣等民生經費都有了著落,沈淪許久的台灣的生命力、競爭力、幸福力都有了提升的契機。
縱使以大陸單方面的一國兩制說法,其也不排除台灣可以有軍隊,所以和平協議不是與軍售截然相斥;而且相關條件皆可在協議談判過程中要求,雙方還是可以擁有不危及對方的自我防禦武力。至於雙方會不會信守和平協議,彼此實力對比是重要因素,但彼此消除敵意、強化互信、合作共榮更是關鍵要素,況且國際觀感與誠信評價也會讓雙方有遵守協議的壓力,因此在兩岸關係愈來愈不穩定之際,探討和平協議有其時代價值性。
整體而言,回顧去年5.20以來,兩岸從冷和平往冷對抗,甚至往熱對抗的非和平狀況變遷,其中可以看到大陸的習近平說法愈來愈強硬。例如在去年7月1日的中共95週年黨慶大會中提到,「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11月1日的洪習會中表示,「『任何』政黨、『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分裂國家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堅決反對」;11月11日的紀念孫中山150週年誕辰大會中指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習近平不但將訴求反對台獨的「任何」從三個增加到六個,一次比一次強烈,而且六個「任何」的發言場合,從去年的政治活動,拉到今年8月1日解放軍90週年建軍大會的軍事活動;加上大陸軍機、船艦繞台頻率愈來愈高,幾乎成為常態,例如7月以來就有八次軍機繞台,8月中旬更是一週四次,顯示兩岸有從政治對抗往軍事對抗的風險。
對於這種和平逐漸流失的警訊,執政的民進黨也知其嚴重性,可是迄今卻無法提出有效方案,只能一再抽象的呼籲對岸發揮善意及合作,一起找出兩岸互動的新模式。但眾所皆知,存在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對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避而不提,更動輒出現去中國化的舉措,並試圖將兩岸關係拉進美國、日本與東亞區域格局的博弈中,治絲益棼,只可能讓兩岸與和平的距離愈來愈遠。 正是因為如此,國民黨更應該有積極維護兩岸和平的意願與方法,解決風險愈來愈大的兩岸關係。這種方法絕對不是將台灣捲入強國之間的糾紛,而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朝著兩岸和平制度化的方向,尋求台海穩定發展的和平協議可行性。
孟子說,「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台灣人民要的是能穩定發展的和平環境,不要流離失所的戰爭恐懼,所以有能力的政府或政黨想要得到人民支持,就要拿出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方向與方法,建構長治久安的環境,讓人民永享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
社論
國際政治
中國與世界
兩岸關係
抗戰歷史回顧
去中國化與課綱
島內政治
劉曉波與和平獎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