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強化同盟因應東亞變局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一、大陸突破第一島鏈加大對日戰術壓迫

7月以來,中國海、空軍頻頻進出日本周邊海域及空域。共軍軍機沿著台灣東部外海繞行,並穿越宮古海峽,日本隨即派出戰機升空應對的場景成為常態。其實,中國軍力穿越太平洋第一島鏈始於2008年10月。當時,中國四艘現代級驅逐艦,穿過日本本州與北海道的津輕海峽,繞行日本東側洋面,從沖繩本島與宮古島間航向東海。不僅海軍,近年中國的軍機更取代冷戰時期的蘇聯,成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緊急升空對應的主要對象。在遠海長航訓練中,解放軍頻頻穿越津輕海峽、宮古海峽、巴士海峽等太平洋第一島鏈隘口,第一島鏈似乎不再是中國與美日同盟間的楚河漢界。

面對日本的越界指控,北京回應指出,相關演訓「依照相關國際法及國際實踐」,津輕等海峽皆為非領海海峽,所有國家船舶包括軍用艦艇均享有正常通過的權利。大陸在東海鄰近海域的遠海遠洋訓練儼然成為北京版的「航行的自由作戰」,與美國在南海主張之「航行自由」針鋒相對。

然而,中國展現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的軍事能力亦強化日本駐軍與那國島的決心,在日本自衛隊的防禦中,西南群島極可能成為解放軍突破「太平洋第一島鏈」的缺口。中國的軍事力向海洋的投射讓日本感到不安,日本自衛隊著手在與那國島派駐小規模的陸上自衛隊,設置雷達站,強化對南西群島的防衛。

8月15日,美國空軍B1轟炸機與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15戰機在釣魚台周邊空域進行共同演訓。美、日在九州周邊空域共同演訓成為常態,但8月18日,美國太平洋空軍首度發佈在釣島空域的美、日演訓則屬異例。美國空軍表示,與航空自衛隊共同演訓,乃為展現「我們與盟友的團結,以及共同維護亞太地區和平及安全的決心」,故此不僅可視為美軍以行動向日本表態力挺《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於釣魚台列嶼的外交宣誓,更意在對禁漁結束後,中國海警船屢屢進入釣魚台海域示警。

此外,日本海上護衛艦「出雲號」現蹤南海,顯示日本無意缺席南海爭端,並表態與美國同調,主張南海的絕對公海,須貫徹「航行自由」。對此,中國在東海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加大對日本的戰略壓迫,將可使自衛隊分身乏術,難以在南海與中國分庭抗禮。

因此,在日、中關係出現回溫跡象的同時,無可諱言,雙方仍存在東亞海域的矛盾,不僅東海,視南海為「生命線」的日本在南海秩序形成中亦不會保持緘默。惟隨著川普總統上台,「再平衡」戰略時過境遷,東協國家在南海重回「防守路線」,日本難以在南海爭端中,成為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與政策所副所長閆岩口中的「主要挑事方」。

二、美、日「2+2」會議強化同盟

8月17日,美、日在華盛頓進行「2+2」會議(美日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此為是項會議2015年4月以來的再度舉行,亦是美國川普新政府上台後的首度。此外,因8月3日,日相安倍晉三改組內閣,日本外相及防衛相雙雙更迭,此次會談,美、日雙方均為新面孔,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防衛相小野寺五典、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與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出席會議,對川普總統新亞太戰略下「美日同盟」的磨合深具意義。

此次會談聚焦美、日共同因應「朝核危機」,因雙方對技術快速發展已形成新階段威脅的北韓抱持強烈危機感。「2+2」會議上,美、日雙方確認嚴格履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第2371號」新制裁決議的重要性,亦同意將積極勸說對北韓朝鮮有影響力的中國以敦促其採取堅決的措施。此外,小野寺防衛相更宣佈日本將引進原本搭載於海上自衛隊神盾艦的飛彈攔截系統「陸基神盾」部署在地面,此系統造價較「薩德系統」(THAAD)低廉,且僅需兩座即可覆蓋日本全境,並有效減輕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戰備壓力,堪稱經濟實惠。

此次「2+2」會議確認美國以包括核武在內的「所有能力」參與日本防衛事宜,這項宣誓意味安倍內閣可能鬆動佐藤榮作首相以來歷代首相所堅持的「非核三原則」,未來針對駐日美軍設下的「不准攜入核武」之禁令是否改變,值得關注。在北韓擁核的情況下,美國在日本部署核武或將成為戰略選項。

鑑於北韓正以「遠超於設想的速度」(外務省官員語)推進技術開發,在「美日同盟」下,擴充防衛體系可謂當務之急。小野寺防相表示,因應「朝核危機」,日本將強化自身的防衛力,著手修訂《防衛計畫大綱》,決定日本自衛隊裝備體系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中期防)》,屆時將體現早日引進「陸基神盾系統」的方針。日本計畫部署的「陸基神盾系統」能搭載美、日刻正共同開發的改良型攔截飛彈「SM3 BLOCK 2A」,可攔截的高度、防護範圍及命中精度皆將有所提昇。此外,日本自衛隊更將自2018年度起編列預算,建置「太空(宇宙)部隊」,構築美、日的太空監視系統,最快於2023年啟用雷達對亞洲地區展開監視,避免日本與美國用來警戒監控飛彈的人造衛星受到反衛星武器攻擊或遭太空垃圾撞擊,未來「太空部隊」所蒐集的資訊將與美軍、日本太空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連結。

日本右派媒體《產經新聞》認為,當前安倍內閣在防衛能力的提昇上仍力有未逮,未來仍須提高防衛預算,並導入「敵基地攻擊能力」,始能因應「朝核危機」及中國在東海、南海所帶來的挑戰。然而,日本「共同社」認為,若繼續一味增強裝備並擴大自衛隊的作用,可能將為日本安全保障政策留下禍根。顯然日本自由派媒體對安倍內閣藉北韓的核武威脅整軍經武抱持戒心,戰前日本軍部獨大,凌駕在內閣之上,終將日本推向軍國主義的記憶,使日本社會對自衛隊的戰力提升與任務轉型感到不安,深怕重蹈戰前覆轍。

有關如何應對中國加強海洋活動一事,美、日外長、防長共同確認規定美國對日防衛義務的《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於釣魚台列嶼。雙方對中國的南海軍事基地建設均表示「嚴重關切」,並就美、日持續干預的重要性達成共識。

其實,此次「2+2」會議與2015年4月為修訂《美日防衛合作指針》不同,不具備非開不可的急迫性。全係川普政權回應安倍內閣的強烈要求而召開。面對川普總統重構亞太政策中的不可測因素,日本對美日關係的可能惡化惴惴不安。雖在2月10日,安倍訪美的「川安會」上,川普重申「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但大選時,川普「孤立主義」色彩濃重的發言,使日本在同盟中遭棄的陰霾揮之不去。為避免傳遞美國不保護日、韓的錯誤訊號給北韓及中國,對日本而言,須為展現「美日同盟」創造舞台,而「2+2」會議乃不二選擇。

安倍首相在川普總統亞太政策不明,美、中關係良窳難斷的混沌態勢中,將自力與韓國、澳洲、印度及東協國家等合縱連橫,避免日本與中國的競逐居於力量不對稱的劣勢,惟對日本而言,與亞太區域中小型國家的安保合作不足以取代「美日同盟」,「美日同盟」的強化仍為日本因應中國及北韓對其所構成之安全挑戰及威脅的基石。誠如小野防衛相所言,安倍內閣與川普政權首度進行之「2+2」會議的最大成果即為「強化美日同盟再次得到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