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一尺又何妨

「唐焦會談」的意義及影響

王在希(北京台灣研究會理事)


備受兩岸各界人士矚目的「唐焦會談」,2月5日在北京落下帷幕。這次會談,突破了前三次事務性談判的僵局,在不少問題上達成共識,使兩會事務性協商出現了新的轉機,海峽兩岸對「唐焦會談」所取得的積極成果均給予充分肯定和較高評價,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五天會談 五點共識

台灣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焦仁和一行1月31日抵達北京後,五天內與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共舉行了三輪會商,並先後會見了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和國台辦主任王兆國先生。2月5日,焦唐以個人名義發表了《會談共同新聞稿》,雙方達成以下「五項共識」:一、雙方對劫機犯遣返等三項議題「達成高度共識」;雙方商定第四次事務性商談於3月下旬在北京進行,達成協議後將由兩會負責人在台北簽署協議文本;在第四次商談中,雙方將就共同打擊海上走私、兩岸司法機關之互助及若干經濟、科技議題進行協商。二、雙方商定《兩會會務人員入出境往來便利辦法》,並以交換函件方式生效實施。三、雙方原則同意依據《兩岸公證書使用查證協議》的規定,增寄公證書副本種類。四、雙方願就兩岸有關遺產繼承問題相互提供協助。五、雙方同意今年繼續促成兩岸新聞、科技界人士及青少年交流互訪。雙方還表示將全面履行「汪辜會談」的各項協議,保持兩會聯繫管道暢通,並為第二次「汪辜會談」創造有利條件。

去年5月新加坡「汪辜會談」後,由於台灣提出「參與聯合國」問題,大陸發表了《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的白皮書,兩岸關係趨於緊張。在此背景下,兩會先後在北京、廈門、台北舉行的三次汪辜會談後續性事務商談,均未取得明顯進展,此事引起兩岸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這次「唐焦會談」,本著互相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終於在一些實質性問題上達成多項共識,促進了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為兩會第四次事務性商談達成有關協議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同時也為第二次「汪辜會談」的順利舉行創造了良好氣氛,改變了此前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呈現的僵峙局面。從這一意義上講,「唐焦會談」應該是成功的,在兩會及兩岸關係發展中具有某種轉折意義。

這次「唐焦會談」能取得圓滿結果,實屬來之不易。事實上,不僅海協與海基兩會之間存在諸多政治上分歧,台灣方面海、陸兩會之間也存在顯而易見的矛盾。原來雙方決定發佈的新聞稿是以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的名義,後改以唐焦個人名義;陸委會對新聞稿作了多處修改,在新聞稿第一條中,原來雙方都同意將經濟、科技交流列入第四次商談的正式議題,後改為「在第四次事務性商談中就若干經濟、科技議題交換意見或進行商談」。聯繫到焦仁和赴北京前陸委會一再企圖推遲會談,可見海基會秘書長雖四度易主,但它與陸委會之間的矛盾依然如舊。

此次「唐焦會談」取得較大進展,焦本人在此過程中作出了很大努力。分析「唐焦會談」之所以取得較為圓滿結果,有以下幾點啟示:一是只要雙方堅持溝通、長期努力,商談總能獲得進展。事實證明,兩岸由於社會制度不同,政治歧見較深,互信尚未完全建立,要想通過一、二次商談,就能在具體問題上很快達成協議,願望固好,但不切實際。焦仁和在會談結束時深有感慨地說:「冰涷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化解冰涷,也非一日之功」。看來兩岸談判重要一條是雙方要有耐心,只要堅持溝通管道,慢慢總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二是兩會的宗旨和理念相近,合則同蒙其利。海基會與海協會作為兩岸民間中介機構,其成立的初衷和基本任務,就是協調解決兩岸民間交流中衍生出來的一些具體問題,他們各自擔負著兩岸同胞的重托。解決劫機犯和偷渡客遣返、共同打擊海上走私,對兩岸同胞都有利無弊,確係民心所向、民意所歸,這也是兩會最終能達成共識的根本前提。三是談判必須互諒互讓,求同存異。這次「唐焦會談」,前三輪會晤均未取得大的進展,一些觀察家對這次會談能否達成共識持悲觀態度。二月三日晚上,王兆國主任在會見焦仁和時吟了一首引喻兩岸關係的古詩:「千里修書為一牆,讓他一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兩人都表示同意發展兩岸關係應從大處、遠處著眼,以開創兩岸合作的新時代。最後雙方也確在「各讓一尺」的情況下取得多項共識。四是民間事務性商談應力爭迴避政治層面問題。在目前兩岸政治歧見頗深的情況下,一涉及政治層面問題,就難以達成共識。兩岸作為民間機構,應該就事論事,迴避一些敏感政治問題,保持一種良好的氣氛,切勿使一些事務性問題政治化,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只有這樣,才容易就一些具體問題達成共識,這次「唐焦會談」再次說明了這一點。陸委會副主委高孔廉在會談結束後也表示,兩會「建立制度化溝通管道殊為不易,暫時擱置政治問題的爭議,積極為兩岸人民解決問題,如此才會贏得兩岸人民信任與支持」。

前景看好 障礙猶存

「唐焦會談」取得的積極成果,不僅對解決雙向交流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促進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有助於推動兩岸接觸向更高層次發展。

(一)為第四次事務性商談達成協議及舉行第二次「汪辜會談」奠定了基礎。此次會談,雙方就漁事糾紛、私渡人員及劫機犯遣返等問題達成了「高度共識」,如在漁事糾紛方面,雙方同意漁事糾紛僅限於漁船間糾紛,海協會承認各自調處機構的執行效力,海基會也同意在賠償額方面定出最高與最低限額,並在下次協商中作出明確的界定;在私渡人員遣返方面,雙方確定繼續依照「金門協議」進行,大陸方面同意台方在必要情況下可主動遣返;在劫機犯遣返方面,雙方原則確定己方人員不遣返,並依性質來區分個案,在劫機犯遣返後的刑期抵免上,大陸方面同意未來在遣返交接時扣除在台羈押的時間;雙方還確定了緊急聯繫管道(分別由兩會副秘書長負責),並積極為第二次「汪辜會談」預作準備。上述共識的獲得,不僅為兩會今後加強聯繫與合作奠定了基礎,而且消除了下次會談幾項議題的主要障礙,使3月下旬的「北京會談」可望就漁事糾紛等問題正式達成協議,並為此後的「汪辜會談」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有利於兩岸交流向更高層次和雙向發展。隨著長期困擾兩會的幾項事務性問題的解決,兩岸之間的氣氛會重新獲得改善,「大陸熱」有可能再次升溫。從目前情況看,如無意外,唐樹備可能在「北京會談」後赴台簽署協議,大陸高層經貿人士入台的禁令也可望被打破。如果發展比較順利,今年春夏之交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將赴北京參加第二次「汪辜會談」,如此將是一項重要突破,使汪道涵赴台也成為可預期之事。總之,「唐焦會談」對兩會高層人員互訪有積極推動作用。

(三)有可能增強海基會對大陸事務的發言權。陸委會與海基會對兩岸交流的步伐與進度一直存在分歧,焦仁和上任後,圍繞上次「台北會談」和此次「唐焦會談」,與陸委會意見仍然不一。此次焦首次赴京會談,在授權範圍內發揮極佳,可以說不負眾望,「滿載而歸」,顯示了他的決斷能力和才幹,這對擴大海基會在島內的影響,提高海基會在處理兩岸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有利,今後有可能使海基會在兩岸交流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誠然,我們也應實事求是的看到,「唐焦會談」達成的幾點共識,基本上屬於技術層面的問題,要鞏固和發展這些共識,任務仍很艱巨,因而對形勢的估計也不能過於樂觀。雙方觀念上的差異和政治上的歧見,一些基本障礙的消除,並非幾次談判能徹底解決。但這次會談最重要的一點收穫,是兩會都體認到「不怕慢、只怕斷」的道理。只要雙方堅持對話渠道,又有解決問題的誠意,還是有希望「結束零和、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