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的「齊人外交」

論李、連的「度假」與「外交」

李厚貯


繼連戰中南美「度假外交」之後,春節期間,李登輝搭乘「中華民國在台灣」納稅人為他準備的專機,到東南亞「度假」去了。「度假」既然與「外交」扯在一起,旅費當然也由全省和金門、馬祖的納稅人負擔。「拿人錢財,為人消災」,李、連二公拿了納稅人的錢去「度假」,究竟要替我們這些納稅人搞什麼樣的「外交」?

報紙記者說李、連的菲律賓、印尼、泰國、美國行是「破冰之旅」,李、連如果以「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總統、行政院長身份,堂堂正正到各國做官式訪問,勉強可說是「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政治實體」在國際上的「破冰之旅」。在滿朝「美式、日式」文武面前,或可稍稍挽回去年「參與聯合國」鬧劇丟失的顏面。

實際情況卻非如此。追訪李行蹤的台北三家電視台記者,有被拘留數小時的、有逃避地主國警衛摔斷腿的。李、連本人也躲躲藏藏,說是怕給地主國添麻煩,其實是「委屈求全」,向納稅人做個「到此一遊」的交代。對台灣大部分納稅人的實際利益而言,此行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面子裡子全丟了,更別談那些見不得人的暗盤了。

對一個個人而言,有他主觀的願望和與他相對的客觀存在。對「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政治實體」而言,除了它主觀的願望外,也有外在客觀存在的世界。用自己主觀的願望臆度客觀的外在世界,對內可以阿Q式的大做《孟子》裡的「齊人」,吹牛哄老婆可以,但在外除了被人當成神精病外,難保不會被人「務實」的敲上一記。難怪台灣會被視為「凱子」,「凱子」其實就李、連那幾個,而且是慷納稅人之「凱」。

李、連搞南進政策,不曉得是否警覺到「南進」日本味太濃,最近又改成「南向」。李、連搞「度假外交」的一個政治目的是為南向政策加溫,打壓大陸熱。似乎好處給日本、美國可以,再不,給東南亞各國也行,說什麼也不能給大陸,那怕是給大陸上共產黨以外同用中國文的同胞。前兩年大陸出現嚴重水災,「中華民國在台灣」官方沒一點表示;去年底洛杉磯大地震,連戰馬上送了幾十萬美元,這就是這伙買辦官僚真實的寫照。然而連戰儘管有錢,這筆錢當然也不會掏自他的腰胞,少不得又把我們這些納稅人當「凱子」。

買辦改不了媚外,但聰明的買辦媚外有他「務實」的目的,李登輝這次藉度假搞外交,說是要突破中共在國際上對兩個中國的封鎖,其實作為「觀光客」(還是不自由的觀光客)的他,心理當然清楚這最多只能以中共在國際上打壓台灣為說詞騙騙台灣部分不明就裡的人。實際上恐怕與去年卯足了勁為國民黨縣市長候選人做秀一樣,在為他自己競選總統連任熱身造勢,只不過這次用「度假外交」之名,連帶國民黨以外的所有納稅人都被他揩了一層油。

李登輝用人喜歡拿有沒有國際觀做一個主要標準。什麼叫國際觀,他從未詳細說明,像是他中意的人有國際觀,他不中意的人就沒有國際觀,是以人設「國際觀」。再從他中意者都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兩個中國」政策支持者,似乎贊成兩個中國的就有國際觀,反對者就沒有,就很「土」。其實不管什麼國際觀都要有立足地。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總不能說它沒有國際觀罷。然而英國人的國際觀是以它長遠的利益為立足地的。英國人搞外交的最高綱領:大英帝國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大英帝國長遠的利益。

李登輝講亞洲集體安全體系、講「南進」,連這種日本軍閥時代政策的日式用語都不避諱,難道李登輝的國際觀是以日本(甚至是日本財團與其在台代理人)的長遠利益為立足地?果真如此,那是買辦國際觀,是國際觀的一種,不是「國際觀」。因為台灣兩千萬人的利益絕不等於日本、絕不等於日本財團與其在台代理人的長遠利益。日據時代固然有「三腳仔」為日本統治者張目,但更多的是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台灣愛國愛鄉先輩。

就「聽其言而觀其行」來看,李登輝是言行不一、前後矛盾,稍有理性的記者,莫不被他弄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擔心他動不動就說報紙「亂寫」。就「言為心聲」來看,李登輝要搞兩個中國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前年他勸台商等到1994年以後再去大陸投資,為什麼?他沒說。2月16日晚上李登輝在返國記者會上說許家屯、胡耀邦等中共第四代(不知他用什麼方法為中共人物算代)的心態、想法,「是不是和現在年輕的、對整個國家積極、沒有意識型態的一代人一樣?」

李說:「在全世界領導人,我不是批評,最頑固、最離不開意識型態的是中共,它是看面子的政治,要它放棄『一國兩制』我看是不可能。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就事實上做出來,做出來它自然就會承認。」

這段話有些費解,然而連繫到前面要台商1994年後再去大陸及他對中共年輕一代領導的評語來看,李登輝「事實上就做出來」的會是什麼就很清楚了。70年代初中共國際戰略大轉移,聯美制蘇;70年代末中共經濟戰略大轉移,搞改革開放。這些做法「務實」的李登輝看不見,只看到「一國兩制」的「僵化」,暗盼年輕一代領導人的不「僵化」。

現在解決兩岸僵局,除了「一國兩制」,只剩下「一國一制」和「兩國兩制」兩條途徑。李登輝最多拿台灣炒高而富球場地皮經驗吹吹牛,早已無一統大陸氣概,一制顯然不在他盤算內,他會「做出來」的只剩下「兩國兩制」了。

不過主觀上說「我們就事實上做出來」是一回事,客觀上能否「事實上做出來」是另外一回事。三、四十年前中共最艱困的時候,李登輝最想去的美國「事實上」都做不出來,遑論今天美國的馬前卒李登輝?

要在國際上爭得「政治實體」,求取民族的獨立地位是要付出代價的。中華民族從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流了千萬人的血,打敗了東西方的帝國主義才爭得今天的獨立。退一萬步說,沒有獨立的中華民族,李登輝再想去美、日俯首稱臣,美、日統治者眼裡又那兒看得上這顆「棋子」?再退一萬步說,有了大陸「消滅了共匪」的「蔣介石」,美、日又何需「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李登輝」?

在今天的國際局勢中,李登輝或仍不失美、日統治者一顆棋子的價值,然而棋子畢竟是棋子,雖然回家可以當「齊人」吹牛哄妻妾,命運卻始終是掌握在別人手裡的。李承晚、吳廷琰、阮文紹、巴勒維、馬可仕、諾列加、達賴喇嘛……,例子太多了。好在今天的中國絕非西方支配的新殖民地,李登輝想領著台灣二千萬人與他一塊當棋子也當不成的。一意孤行的結果最多落得個新「三腳仔」的歷史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