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冷戰」該結束了

社論


「台北會談」之後,兩岸膠著,具有良好美國背景的民進黨台獨立委呂秀蓮在接受香港《亞洲週刊》(1月9日)訪問時說:「兩岸關係已接近瓶頸,將進入冷戰時期」。

其實兩岸的「冷戰」不僅已經開始,而且正在進行中。從台灣發動「參加聯合國」運動以來,兩岸冷戰的形勢就必然升高。接著中共即發表對台政策「白皮書」,台灣亦不甘示弱,進一步在西雅圖宣示「階段性兩個中國」;「台北會談」在「法律主權」上觸礁後,中共又與賴索托建交及發表中法聯合公報,法國不再對台軍售。台灣方面亦立即表態要重估1月31日將在大陸舉行的「焦唐會談」。

接著,1月17日《聯合報》載:「經貿高層官員指出,中共在兩岸關係上,再不對台灣有『善意回應』,香港『生活方式50年不變』的模式,將無法被台灣民眾接受,台灣可能逐步走向『新加坡』模式發展。」「新加坡模式」首先由具有美國中情局背景的民進黨台獨立委張旭成所提出,亦即「台獨模式」。

從「階段性兩個中國」到「新加坡模式」,是有跡可尋的。在蘇聯瓦解後,美國的主流媒體出現一片「拆散中國」的呼籲。一時間,中美「新冷戰」甚囂塵上。李潔明亦寫信給布希總統建議,美國應全力支持台灣獨立(見《聯合報》1月15日),而發表「主權過時論」,李登輝的「務實外交」即如響斯應。後李潔明來台與李登輝在日月潭涵碧樓密談,郝伯村下台後,即推出「參加聯合國」,直至去年國民黨十四全,連戰猶在指責中共「不放棄過時的主權理論」。

但是,美國終於不能「拆散中國」,反而是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而美國經濟不斷衰頹。故1993年後,美國媒體又掀起了一片「中國崛起論」,美國企業也必須趕搭中國市場的巴士。

克林頓上台後,本有意突破「一個中國」政策,並用各種方式打壓中國,但「形勢比人強」,而不得不在亞太經合會(APEC)與北京的「暴君」江澤民握手重申「三公報」和「一個中國」政策。蘇聯瓦解後,美國所企圖嘗試的「拆散中國」、「台灣獨立」,又「功敗垂成」。

美國對華「新冷戰」「功敗垂成」後,台灣有什麼條件對大陸發動「冷戰」呢?「參加聯合國」挫敗之餘,賴索托又斷交了,僅存的邦交國又有六個不穩。「新冷戰」的結果,不但與聯合國的門檻無緣,連現有的邦交國也一一告急。李登輝還說「參加聯合國」是「希望比現實更重要」,這難道不是唐吉訶德與風車作戰嗎?

李登輝受欺於李潔明而陷入了台獨的邏輯,中共沒有對台獨的邏輯「善意回應」,就要重估「焦唐會談」,雖「焦唐會談」如期舉行,但即使中止兩岸交流,恢復「白色恐怖」,台灣就能「參加聯合國」,就能獲得「雙重承認」,就能迫使北京承認「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叫中華民國」嗎?除非癡人說夢話,否則,所有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以台獨對大陸發動「冷戰」的結果,台灣不但一無所得,並且,只會在後冷戰時期,不斷自我萎縮。

戰後,日本對發動侵華戰爭有過檢討,結論是「低估了中國的民族主義」。企圖依賴美國進行割裂中國領土主權的「台灣獨立」或「兩個中國」,正是觸動了中國的民族主義。什麼是中國民族主義?那就是「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也許接受「皇民化」和「美國化」教育養成的台灣統治階級難以理解,但是中國民族主義並不因台灣統治階級不能理解而不存在。

所以,為台灣二千萬人的前途和福祉,我們懇請台灣的統治階級回歸「一個中國」,不要再搞「兩個中國」或「新加坡模式」台獨的「冷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