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統、不獨、不武

解讀馬英九「三不政策」的思想


從馬英九擔任黨主席之後,質疑其政治立場的風波即不斷,例如,「台獨也是選項」、「馬修路線」、「去統加台灣」、「返聯公投」、「台灣是中華民國」等等,甚至連戰都曾發表公開聲明質疑其政治立場。

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至今馬英九的兩岸政策白皮書尚未出爐,其大陸政策如何,尚未能窺其全貌,唯其自訪日後,他的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逐漸成形,他對「三不」政策的闡述,可見一月三日平面媒體刊出對他的報導,他在一月十六日的英文演講中又再重申。

一月三日,《聯合報》刊出他答覆記者有關中國統一、兩岸關係的提問時說:

「我的兩岸政策是不獨、不統、不武,台灣跟大陸沒有立即統一條件。我常說,即使台灣有意願,大陸也沒有意願,她們只希望台灣不獨,對統一根本沒做好準備。只要深入瞭解兩岸關係的本質,大陸對於維持兩岸現狀,不要片面改變現狀很能接受,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當然,也犯不著像有些人,一定要怎樣去擁抱祖國,我根本不是那種人嘛!尤其我對於兩岸的歷史很瞭解,大陸有些人還認為我是很反共。我對自由民主人權法制不打折扣,像六四問題我未鬆口,這些都有紀錄。有關兩岸協商,若談主權問題,處理方式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大陸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省,台灣方面則認為主權涵蓋中國大陸,從憲法角度,雙方都無可退讓。

從各種角度來看,對兩岸東亞對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兩岸維持現狀,我的政策就是不統不獨不武,然後各種事情透過協商解決,不搞單邊主義,不要搞非和平方式,這就是最好的辦法。」

「不統」,是馬英九認知到兩岸目前並沒有準備好立即統一的客觀條件,也沒有立即統一的主觀意願。「當然,也犯不著像一些人,一定要怎樣去擁抱祖國,我根本不是那種人嘛!」那馬英九是那種人呢?他嘗以「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自許,他是要在自李登輝以來二十年間,混淆了國家認同的台灣,競選台灣現實政治總統的人,要為台灣經濟振衰起弊,為台灣政治亂象撥亂反正,為台海和平穩定發展的人。他也自承「自己是講求公平、正義的司法性格」,「沒有辦法做一個革命領袖」(《中國時報》2007年12月21日),當然也沒有革命領袖的浪漫,只有法律人的務實和嚴謹。

自一九七九年中共提出「和平統一祖國」之後,就必須兩岸要有統一的主觀意願才能和平統一,統一的主觀意願必須是反映統一的客觀條件。在客觀上,台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都在美國的控制下,又如何能產生主觀的統一意願?

不僅馬英九認知到和平統一的主客觀條件尚未成熟,一九九五年一月三十日發表的《江八點》,江澤民也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而言:「在此,我再次鄭重建議舉行這項談判,並且提議,作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至於政治談判的名義、地點、方式等問題,只要早日進行平等協商,總可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所以,《江八點》的主張或可理解為:「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和平統一分階段,先和平,再統一,統一沒有時間表。」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另外,「也犯不著像有些人,一定怎樣去擁抱祖國」,也透露了馬英九和林獻堂、蔣渭水一樣,內心中並不是沒有「祖國」的人。「祖國」雖不是指政權,但必然是中國。至少「主權涵蓋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當然就是中國,也是馬英九的「祖國」。

「主權涵蓋中國大陸」,馬英九所說的「台灣方面」(中華民國),當然是指包括兩岸的「一個中國」。

馬英九堅持「有關兩岸協商,若談主權問題,處理方式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什麼是「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馬英九作了以下之答覆和陳述。

「九二共識的來源是香港會談,會談前李登輝總統特別在九二年八月間召開國統會,通過了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當時,做了三點決議。其中,我方認定一個中國是自一九一二年成立的中華民國,主權及於整個中國,目前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台灣固為中國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一部分。

當時台灣代表是許惠佑,到香港時帶去這個決議,剛開始沒有共識,有點不歡而散,回來後,透過函電往返,卻意外地釐清了。本來對方不願承諾各自表述的原則,後來他們的來函和他們的長官也都同意了,即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可以口頭方式各自表述。」

「對!對!他們後來在用語上確有一點改變。為什麼?因為九三年辜汪會談,談實質問題,有史以來雙方第一次簽了四個協議,比金門協議更進一步,他們願意簽協議。

辜汪會談能在新加坡召開,就是雙方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有『一中各表』的共識,最主要就是有『各自表述』這個解釋。」(《自由時報》2008年01月3日)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後來發生變化,馬英九暗示是李登輝破壞的。他接著說:

「九四年發生千島湖事件,當時兩岸關係急遽惡化,李前總統批判中共是土匪,九四年初江澤民發表『江八點』基本上友善,但與我們想法還是有距離,九五年李總統在康乃爾大學的演講十七次提到中華民國,那時中共當局認為我們『偏離』,我們也認為他們『偏離』。我後來的觀察和解釋,千島湖事件後,大陸就開始退縮,台灣也開始退縮,大陸只看到一個中國,台灣只看到各自表述,變成這樣的局面。因此九五年下半年,中共開始沿岸軍演,九六年大選時開始文攻武嚇,加上飛彈,後來立場上又分開來。

但九七年時,又開始有接觸,九八年十一月辜先生訪問大陸,達成一個協議,九九年,汪道涵要到台灣訪問,等於有一點點又復合的味道,但九九年七月九日,李總統發表兩國論,後來的說明是:當時不這麼說,汪道涵來訪時,壓力會很大,等於丟出這個議題,大陸方面就不來了。」

「對,他們擔心這個各自表述,會表述到台獨去,但我們對各自表述的立場很清楚,只有一個解釋,就是中華民國。我們所認識的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之外,還有各自表述。我們一貫是這樣看。」

和平協議前撤除飛彈

雖然北京對「一中各表」有過疑慮,但馬英九仍相信北京終會接受非台獨的「一中各表」,並且也堅持唯有在「一中各表」下才能重新展開兩岸會談。他在回答「未來可能的回到九二共識嗎」的提問時說:

「我覺得有可能。○六年連先生去訪問時,胡錦濤還特別說十四年前在香港有達成這樣的共識,他沒有說各自表述,但他有說,雙方同意『求同存異、平等協商』。求同存異是否就是各自表述,也有可能,同的部分就是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異的部分就是各自表述。這點是我們非常堅持的項目,如果沒有這個項目,等於放棄我們長期以來努力堅持的方向。」

「我覺得要!我相信對方非常瞭解我們的立場,如果九二共識還只是一個中國,沒有其他內容的話,就變成認知是有距離的!」

「就是回到原來九二共識的認知嘛!不管用口頭,用書面各自表述,就是保留各自解釋的空間嘛,你擔心台灣解釋為獨立,那我告訴你,我的解釋就是中華民國!如果連這個還不能講清楚的話,那就表示,沒有誠意了嘛!這點我非常堅持的!」(同上)

中華民國的「一中各表」會不會產生主權割裂的「兩個中國」,要如何才能維護「一個中國」主權完整的「一中各表」?馬英九的辦法是:

「兩岸應先坐下來談,這跟是否把九二共識當作基礎有很大關係,依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大陸很難拒絕,這就是很重要的籌碼,台灣與大陸有所和解,對兩岸和整個區域都有幫助,也能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

「這是一個問題的根源,沒有錯。兩岸關係於主權方面的衝突,未來無法解決,我從未主張去解決,而是可以『處理』。就是處理到一個程度使它不會爆發,要馬上解決現在並沒有條件,雙方也不認為現在就要解決。現在要我承認台灣是中共一部分,我做不到。現在馬上宣佈『台灣共和國』,我也做不到。

我們現在無法做到『相互承認』,但可從過去『相互否認』進一步到『相互不否認』,這是做得到的,也是唯一的空間。和大陸談春節包機,也是相互不否認的結果。我們應該和對岸先做到不否認對方有一個統治當局,名稱再說嘛。」(同上)

沒有「相互承認」,就沒有「兩個中國」的問題;沒有「相互否認」,也就沒有「相互對峙」的問題。馬英九的「一中各表」、「互不否認」是用矛盾統一的辯證法,在「處理」兩岸主權相互重疊又相互排斥的矛盾。

江澤民說的「一個中國的原則」並不等於「一個中國的現實」,原則是抽像的,現實是具體的。就是在現實上,有具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也有具體的中華民國的「一個中國」,所以才能有抽像的「一個中國的原則」。如果沒有兩岸具體現實的「一個中國」的分歧,又何來江澤民所言兩岸「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華民國又如何能維護不屬於中華民國只屬於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至於解決主權問題就是解決統一問題,馬英九認為目前條件不成熟而「不統」,故僅能是「處理」。但若當選,「一中原則」當然必須是馬英九執政的原則和規範。有關兩岸和平協議,馬英九主張必須中共撤除飛彈,但撤彈並不能成為一般事務性談判的前提,他和記者的問答如下:

「問:你剛說,你當選總統後,兩岸的交往互動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你期待雙方都能回歸,在處理兩岸之間的問題,是否應先處理九二共識?

答:連先生當時可能沒有觸及到所謂前提的問題,但現在中國對台灣的飛彈數量增加,要談和平協議,卻面對朝著你的飛彈,這說不過去!所以會要求進行和平談判之前,應先撤除飛彈。我們不願在飛彈威脅陰影下談判。但這前提並不適用於任何一種談判,例如談判直航,需不需要把飛彈撤除?這就不需要了,為什麼?民進黨政府談包機直航,也沒有把飛彈撤除。但和平議題和這些息息相關,不能手上拿把刀要談判,這是不可能的事!」(《自由時報》2008年1月3日)

連胡共同願景變成政綱

外傳馬英九「去連戰路線」,而有「馬修路線」向獨派靠攏,甚至連薄瑞光亦信以為真,馬英九在和記者問答時也間接的回答了這個問題。紀錄如下:

「問:以薄蕭會曝光的會談紀錄提到,連戰前主席所啟動與對岸的和平之旅和經貿論壇,這個路線並不代表馬蕭的路線。你所主張的兩岸交往方式,與連前主席有無區別?還是相同的路線?

答:基本上,連主席○五年四月二十九日與胡錦濤主席達成的五點共同願景,現在也變成我們政綱的一部分。」(同上)

連胡的共同願景都成了「我們政綱的一部分」,無論是善意或惡意,希望馬英九能「去連戰路線」的人,可能希望都要落空。

至於「台灣就是中華民國」的問題,馬英九也作了交代。他說:「事實上,中華民國和台灣已經緊密結合在一起,目前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地區為台澎金馬,我常說我競選的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也可說是中華民國台灣的總統,甚至可以說台灣的總統,但絕對不是台灣國的總統。蕭(萬長)先生說的是口語上的說法,我們並不是說在法理上或憲法上要把這兩個畫上等號,但在實際上、用語上,兩者是可以說interchangeable(可互換的)。」(同上)

關於以台灣名義參加聯合國及其公投的問題,馬英九也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說:

「即使陳總統直接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結果收信人都拒收。所以實際上,達不到目的還造成困擾。我也看不出這次公投有通過的機會,關鍵在最近紛擾弄得大家胃口全失。即使未來有人發起統獨公投,相信支持的人很有限。」「我看不出這次公投有很大的機會可以過,大家已經被這些紛擾弄得胃口盡失,半年前支持台灣進入聯合國的民眾有七成,現在恐怕連五成都不到,因為這個議題已被炒爛了,各國都在反對,這一步踏出代價如此高,很多民眾都望而卻步。」(《聯合報》2008年1月3日)

另外,有關未來兩岸協商需不需要美國介入,馬英九也表了態,軟中帶硬的堅持了拒絕美國介入中國內政的主權立場。他說:

「我也主張,未來兩岸協商不需要、更不必要美方介入,兩岸可以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國民黨統治期間兩岸廿四次會談達成五個協議,都沒有美方參與。

更何況,美方自己也不想參加,美國希望看到的結果是他所預期的,但他一定知道此時不宜。因為參加的話,不但得不到好處,還會惹一身腥。所以我覺得美國不宜參加,更不會讓美國參加,台灣的事情我們要自己做主。」(同上)

馬英九任黨主席時曾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說:「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國家統一。」而引起台獨撻伐至今,「終極統一」仍明文於國民黨黨綱,雖這次總統大選,馬英九絕口不提統一,甚至聲明八年內不和中共談統一問題。但也從未因受台獨攻訐而鬆口撤回「終極統一」的說法。目前馬英九究竟對國家統一有何想法,並沒有正面的回應,但卻也有以下側面的說法:

「二○○三年,我到新加坡參加世界經濟論壇舉辦的東亞經濟高峰會,李光耀和瑞士籍的論壇負責人談到,中國經濟發展下去,是否會走向更民主的路?基本上,我持審慎樂觀看法,只是時間可能比較長。台灣在這個過程中,不是去和它劃清界線,而是去參與,甚至協助他們完成這個過程,過程中,我們不需要跟他談統一。」(《自由時報》2008年1月3日)

「過程中,我們不需要跟他談統一」,但在大陸完成了民主、自由、人權、法制的過程後呢?馬英九沒說,但以前說過「民主統一」,而現在只說了八年不談統一。即使他當選總統,再連任四年,八年後,馬英九已是卸任總統了。我們只能說,馬英九判斷大陸在八年內還不能完成「過程」,和平統一的主客觀條件尚未成熟,八年後,他已不是總統,要談統一也輪不到他去從事了。

為中華民族爭取和平建設的歷史時間

我們綜觀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也有以下幾點看法。

(1)馬英九的「三不政策」其實和《江八點》的「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和平統一分階段,先和平,再統一,統一沒有時間表」,是不謀而合(或謀而後合)的。「先和平」是爭取中國和平建設的時間,也是爭取統一的主客觀條件,有了主客觀條件「再統一」。至少馬英九和江澤民在「先和平」這點上是完全一致的。

(2)美國目前的對台政策當是「不統不獨,不戰不和,以台制中」,甚至小布希總統上台之初,美國「新保守派」佔據政府要津,企圖鼓動台獨,引爆台海戰爭,以遏制中國崛起,唯因「九一一」而胎死腹中。馬英九不但要以兩岸「和平協定」取代美國的「不戰不和」,並且要排拒美國介入兩岸會談,也就是拒絕了美國的「以台制中」。唯若當選後,馬英九要如何排拒美國介入兩岸協商和會談,有無能力,及能排拒美國到如何程度,這不是以主觀意志所可轉移的,還得看屆時的客觀形勢和客觀條件,而有待觀察。

(3)在簽訂兩岸「和平協定」前要中共撤除飛彈,這應當不是什麼問題,當年中共為準備「國共和談」,連福建軍區都裁撤了,區區飛彈也沒有不撤的理由。但馬英九要簽訂兩岸「和平協定」的善良願望是否能實現,恐怕還要看屆時的島內外客觀條件。在韓國,金大中和盧武鉉的「陽光政策」是如何受到美國的掣肘,殷鑒不遠。

(4)若馬英九真能當選,再連任四年,並在八年任內實踐「三不政策」,除了兩岸和平發展外,又重振台灣的民生經濟,端正台灣的政治亂象,整肅貪瀆維護政府清廉,馬英九卸任後的總統繼承人也必為馬英九路線的接班人。沒有統獨內戰,大陸再爭取到八年和平建設的歷史時間,屆時中國現代化的成就必然又得翻一番了。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評選的「全球年輕領袖」們還認為,「二○三○年左右中國將會成為主導世界的國家。」(《世界日報》2008年1月15日)中華民族復興在望,祖國和平統一也在望了,又何止於「給我八年,帶來台灣幸福百年」。(《中時晚報》電子版2008年1月16日)

八年後,馬英九不可能是親手簽訂和平統一祖國的台灣總統,但馬英九真能貫徹其「三不政策」,為中華民族復興爭取和平建設的時間,為祖國和平統一創造主客觀的條件,也為台灣人民恢復作為中國主人翁的地位,也才可以維護蔣介石、蔣經國的歷史地位與榮譽。一旦國家統一、民族復興,馬英九的功勳將永載中華民族復興的史冊,不需要馬英九「去擁抱祖國」,祖國人民與兩岸中華民族的子孫將會世世代代的擁抱馬英九。屆時,馬英九也可告慰於矢言「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孫中山總理與諸先烈,還有提拔他的蔣經國先生及生他育他矢志「化獨漸統」的其父馬鶴凌先生於在天之靈,亦忠孝雙全矣。

我們曾以「千里之行始於跬步」勉勵過馬英九,祖國美麗的明天也必始於跬步,為了祖國美麗的明天,為了恢復台灣人民也是中國主人翁的地位,台灣人民團結起來,擦乾眼淚,讓我們以選票把我們的希望和馬英九送進總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