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案」在博鰲亞洲論壇的展現和意涵

魏艾
(教授)


今(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同時也是中共十九大後要求貫徹和深化改革開放精神的開局之年,4月8日至10日舉辦的博鰲亞洲論壇是此一歷史關鍵年中國第一個「主場外交」,確實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屆論壇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期望能從亞洲著手,為複雜混淆而多變的世界經貿形勢提出應變和緩解的途徑,期能為低迷的世界經濟景氣提供動能,並為紛亂的國際經貿秩序提供方案。在會議主題和相關子議題下,與會各國產官學代表進行討論,論壇中習近平發表主題演講,期望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宣佈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新舉措,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獲得國際社會高度的肯定,而「中國方案」更展現出中國對世界經濟形勢所承擔的責任,受到舉世的矚目。

一、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的背景和特點

博鰲亞洲論壇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應運而生的國際性會議組織,迄今已成立17年。論壇成立初衷是要構建一個亞洲人討論亞洲事務的平台和場所。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板塊的消長,中國與亞洲在全球經濟中的權重和影響力不斷擴大,以及中國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持,論壇的規模和影響日益增強,功能和議題已大為擴展,逐漸成為兼具亞洲特色和全球影響的國際交流平台,對凝聚各方共識,深化區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發揮相當的作用。

過去10年來世界經濟秩序和形勢出現劇烈的變化,不少地方呈現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思潮發酵的亂象,一些國家甚至還為自身利益破壞長期以來建立的多邊國際體系。逆全球化潮流正對國際經貿規範帶來衝擊和挑戰。歷屆博鰲亞洲論壇均針對這些亞洲和全球關切的議題進行討論和交換意見。

對中國而言,近年來在「經濟新常態」的主基調下,積極致力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調控初顯成效,但「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的目標仍面臨壓力,而「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推展也將面臨難以預測的地緣政治風險。此外,中美貿易戰爭一觸即發更將使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增添難以預測的變數。

在此一內外在形勢下,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便以「開放創新的亞洲、繁榮發展的世界」為主題,設置了「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和「改革再出發」四個主議題,共60多場正式討論,緊扣當前亞洲和世界關注的問題交換意見、凝聚共識。從主題的選定、議題的設定和議程的安排,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具有如下的特點:

一、中共「十九大」已為今後30年中國大陸社會經濟發展設定總體目標,習近平在論壇年會主題演講中,闡述中國對世界經濟的政策態度,以及中國改革開放重要舉措。

第二、「開放」和「創新」是本屆論壇主題的兩大關鍵詞,也是中國「十三五」規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主要內涵。議題的設定主要是因當前世界經濟存在較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期望亞洲各國能充分挖掘創新動力,推動區域合作和經濟一體化,為世界經濟發展作貢獻。

第三、除了「全球化與一帶一路」、「開放的亞洲」、「創新」、「改革再出發」四大議題外,年會中還針對粵港澳大灣區、雄安新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設置專題討論。

二、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主題演講和內容

4月10日在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題演講,將中國改革開放成就、重要經驗和啟示、世界意義和影響,以及在新的關鍵時刻中國將如何推動對外開放和深化體制改革提出政策闡述,而最重要的是,習近平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希望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攜手前行」、「共創和平、安寧、繁榮、開放、美麗的亞洲和世界」,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認為世界各國在面向未來時必須抱持著如下的態度,亦即:1.要相互尊重、平等對待。2.要對話協商、共擔責任。3.要同舟共濟、合作共贏。4.要兼容並蓄、和而不同。5.要敬畏自然、珍愛地球。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此一概念並非首見於本屆論壇年會,早在2013年習近平第一次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時便提出,應該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正確方向,堅持同舟共濟,推動亞洲和世界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2015年習近平第二次出席論壇年會的開幕式上,更有系統地全面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近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受到相當的關注,更被寫入聯合國多份決議和文件中。

除了習近平在開幕式的主題演講外,本屆論壇年會也推出《亞洲經濟一體化》、《新興經濟體報告》、《亞洲競爭力報告》,這三份學術報告都是圍繞在當前的經濟問題,為促進亞洲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很顯然,與過去的論壇年會一樣,中國政府充分利用此一論壇的「主場優勢」,針對人類社會和亞太經濟問題闡明中國的立場,並提出政策建言。

本屆論壇年會習近平主題演講的另一亮點,便是宣佈了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這些對外開放重要舉措,「將儘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三、論壇期間宣佈重大開放領域和舉措

習近平在論壇開幕式主題演講強調,面向未來全球應同舟共濟、合作雙贏,堅持走開放融通、互利共贏之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加強G20、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架構內合作,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至於其所宣佈的重大開放舉措,主要為:

1.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落實放寬銀行、證券、保險業外資股比限制,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其在中國業務範圍。在製造業方面,儘快放寬汽車、船舶、飛機等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

  1. 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主要為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增強透明度,強化產權保護;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新機構;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2.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要為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產權。

  3. 主動擴大進口。主要為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產品進口關稅;加快加入WTO《政府採購協定》進程;希望先進國家對正常合理的高技術產品貿易停止人為設限,放寬對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管制。

在習近平宣佈這些重大開放舉措後,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隨即公佈12項金融開放措施,並明確定出時間表,包括取消外資持股限制等六項措施要在今(2018)年6月底前完成開放,至於開放信託、消費金融等外資准入等六項則要在年底落實。易綱同時強調,中國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會遵循三大原則:一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範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和開放度相匹配。

四、「中國方案」逐漸影響世界經濟走向

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召開正值中美引發貿易戰爭之際,使中國所宣佈的對外開放新舉措與中美經貿關係產生緊密的聯結。無可否認的,從敏感的時間點來觀察確實有其針對性。但是若從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戰略和佈局加以探討,自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已是中國對外經貿關係的戰略主軸,目的在於推進中國經貿體制與國際經濟體制相融合,而服務業的對外開放更是其中主要內容之一。

中國改革開放滿40週年,從其推展進程的性質看來,1990年代中期之前是經濟改革推動對外開放,而1990年代中期迄今則是對外開放促進經濟體制改革,亦即藉對外開放倒逼中國的體制改革。以金融業開放為例,在中美引發貿易戰爭之前,去(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訪問北京,中國便承諾將「大幅度放寬金融業,包括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市場准入」。因此,本屆論壇有關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基本上應是此項承諾的落實。

本屆論壇一項必須關注的重點便是「中國方案」的再次展現。事實上近年來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戰略佈局下,中國已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工作。2014年APEC領導人北京會議,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2016年G20杭州峰會,推動G20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區域發展打造合作之路。9月廈門金磚國家峰會提出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再加上「亞投行」、上合組織等多邊合作平台,期望國際社會能分享彼此的發展機遇和成果,共同參與構建全球治理和國際新秩序。

習近平出席三次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倡導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期能為當前國際政治經濟所面臨的困局提供紓困的途徑,同時承諾中國將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積極參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此一受到關注的「中國方案」短期間或許不可能成為其他國家都遵循的「中國規範」,但其不斷增強的感染力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