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應攜手合作,再造漢唐盛世!」

剖析吳敦義「終極統一」論述的心路歷程

耿榮水
(資深政論家)


吳敦義接任國民黨主席後的兩岸政策一直備受關注。有些深藍人士抹黑說他是「藍皮綠骨」、「獨台」、「華台」,甚至拿他來和李登輝相提並論,對岸也頗多不諒解,若干學界人士和廣大網民普遍不信任,冷嘲熱諷,不絕於耳。在眾口爍金不利情勢下,吳敦義內外交迫,百口莫辯。

今年5月24日《中國時報》突以頭版頭題報導,指吳敦義引述憲法增修條文說「兩岸最終目標是統一」。吳表示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國家統一前,台澎金馬稱為「自由地區」,其他稱為「大陸地區」,「國家最終的目的是要以統一為原則」。如此罕見引述憲法增修條文,表面上是回應英國《金融時報》於5月9日刊登「國民黨放棄親中立場」的不實報導,實際上也應有藉此澄清外界對他的誤解與質疑之作用,此種「終極統一」說法,引發海內外極大重視與震撼,值得詳加闡述剖析。

吳敦義兩岸論述的三個階段性轉折

吳敦義兩岸論述之所以引起爭議,主要源於他在競選黨主席前後不同階段的表達方式與策略運用引起的誤會,以致與他政治理念初衷相去甚遠,甚至遭到外界完全相反的解讀,十分令人遺憾,這必須從他兩岸政策的心路歷程說起。

基本上,吳敦義深受傳統黨國教育的薰陶,又是40多年前蔣經國即指示重點栽培的人,在政治信仰上是不可能與中華文化價值背道而馳的,甚至比起多數年輕一代還要中規中矩,而考其從政以來的言行舉止風格,更像是老一派國民黨人的思維。但基於現實政治的考量,或者說是受當前台灣維持現狀主流民意的制約,他在實際作為上就不能不講究策略與技巧的運用。依筆者理解,他一年多來的兩岸論述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他不同的作用與影響。

第一個階段是從去年元月宣佈參選黨主席開始,到就任黨主席期間,約有八個月之久,此一時期他除了表達維持「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基礎之外,還特別強調「一中各表」,甚至明確說他主張的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與一般所說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程度上的不同,以致引起各方的非議,中共社科院台研所新上任不久的楊明杰所長,還曾極為不滿的批評吳將「一個中國」表的「非驢非馬」,顯見大陸有些人對吳的意見很大。

實則吳敦義當時特別強調「一中各表」是有選舉考量的,主要就是為了與洪秀柱主張的「一中同表」有所區隔,表明他不是急統派,是維繫國民黨一貫政策的人,期能爭取中間多數的黨員同志支持,這和他的本土出身並無關聯,從選舉結果來看,他仍然獲得多數黃復興黨員的支持,亦即他是以較溫和的理念訴求,贏得不同省籍背景黨員的認同,是他抓住了主流黨意,從選舉策略而言,這是正確的,也是高明的手法。有些不支持吳的人士心有不甘,不惜對外放話嚴厲打擊吳,徒然突顯其狹隘心胸與格局,令人不恥。

對於他不提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的主張,主要是基於目前國民黨已是在野黨,在朝執政時都不談和平協議,在野後又何必夸夸其談根本做不到的事,以吳務實的個性,國民黨當務之急是贏得2018年與2020年兩次重要選舉,重返執政後回歸「九二共識」,再進一步政治協商,進而簽訂兩岸和平協議也不為遲。前年「洪習會」時,中共對洪簽和平協議主張也只低調回應,表示兩岸「可以再研究」,可見大陸也不急於討論和平協議的議題。

在這段期間,或因黨員同志間各為其主,或因吳心直嘴快,言多必失(如說「想統一的人可搬去大陸住」等語),引起諸多困擾與流言攻訐,事後檢討,也給吳頗多領悟與反省,私下自我期許今後宜更加謹言慎行,避免給人批評口實。同時也由於選舉結束,階段性作用完成,吳從此也較少提及「一中各表」,至少不再使用這四個敏感的字眼,而改用當年兩會函電來往原汁原味的32個字。

延續連胡五項願景與不統不獨不武政策

第二階段的兩岸論述,體現在吳敦義就任國民黨主席後,亦即去年8月20日召開「廿全」大會的黨綱之中,當時經過黨內小組反覆討論後,在兩岸方面提出的政策綱領主要是延續2005年「連胡五項願景」,並肯定馬英九主政八年的政策,「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確保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推動兩岸交流,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擴大交流層面。」

如此論述,優點是銜接連戰、吳伯雄、馬英九、朱立倫歷任主席的兩岸政策,四平八穩,誰都不偏廢,也保持了國民黨十多年來一貫的立場,堪稱允當。缺點則是穩健有餘,開創不足,特別是延續了馬英九時期「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被指為「馬規吳隨」,了無新意,甚至是違憲的論述,畢竟中華民國憲法中找不出任何有關「不統」的條文,此為最受深藍人士詬病之處。

平實而論,做為新任黨主席的起手式,這樣的兩岸政策確實沒有特別突出之處,反而予人意圖面面俱到,討好周延的保守印象,這與吳敦義初登黨內大位,急欲突破現狀、團結各方的期待是有不少落差的。唯從客觀現實角度言,還有什麼比重申「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說法,更能體現國民黨兩岸政策的精髓呢?吳上任後所提出的黨綱只要強調這點共識,兩岸政策就不會太離譜,這也應是台灣2,300萬人民最大的公約數所在。

另一個時間點考量是2018年只是地方性的選舉,只關係地方政權的席次,並非中央層次的大選,只要是行穩致遠的兩岸政策,選民並沒有急迫調整的壓力和需求,則在兩岸論述上一動不如一靜,避免節外生枝,才是上策。

在「廿全」提出的兩岸政策綱領中,特別強調了「本黨堅決反對台獨」,這種說法是歷任黨主席,包括洪秀柱在內都未曾有過的,也成為吳敦義上任後最大的亮點所在。究其原因,除了表達吳內心對台獨危害性的高度警惕外,也體現了他對國際形勢與兩岸關係大局的深刻認識,這和他擔任行政院長期間曾有「搞台獨的人是白癡」說法是一致的,理念也是相通的,批評吳是搞「獨台等於台獨」的人,完全無視於吳一貫反台獨的強硬立場,這可說是對吳最嚴重的污衊與栽贓。

有趣的是,在隨後召開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也提出了堅決反對台獨的六個「任何」,恰與國民黨的黨綱相互呼應,這究竟是時機的巧合,還是吳敦義有先見之明,無形中體現了國共兩黨領導人高度的心靈契合,十分不可思議。應該說,自國民黨「廿全」大會,將堅決反對台獨納入黨綱後,各界對吳敦義是「藍皮綠骨」的質疑聲浪就少很多了,大陸涉台人士也逐漸認識到吳的基本政治理念所在,一改過去所謂「沒有底」的印象。

國際與兩岸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

第三個階段是最近半年來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發展的顯著改變,也讓吳敦義體認到國內外形勢日益嚴峻,在兩岸論述上不能不有清楚明確的表態,否則將無法因應未來的變局。這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觀察:

一是民進黨執政兩週年民調一路開高走低,除了因內政不修、經濟不景氣、假改革之名行意識型態鬥爭之實外,大陸政策晦暗不明,兩岸關係停滯,陷入僵局,也是重要因素,雖然蔡政府聲明要遵照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仍未能獲得北京信任,做為最大的在野黨,不能再遮遮掩掩,必須要有明確的兩岸政策,否則無法深化兩岸關係,加速和平發展進程,也唯有如此,才能凝聚國人共識,增進兩岸人民感情。

二是國際局勢快速演變,川普非典型單邊主義對外政策令人莫測高深,尤其朝核問題促成新加坡「川金會」的實現,一連串的互動關係,已影響到台灣國際地位的巨變,可能衝擊到台灣傳統的角色定位,為避免淪為美日國際強權的「棋子」角色,有必要以憲法為據,聲明台灣的基本定位仍是屬於中國的,未來更是要統一的,以防止外力的干預與不當聯想。

當然,另一個立即明顯的因素是年底的選舉即將到來,為加速促成內部團結,避免內耗,而影響到選舉結果,吳乃適時提出「終極統一」論,消極上可澄清國內外的疑慮與誤解,積極上則可拉攏深藍的有效歸隊,團結一致對外,就選舉策略言,這也是很高明的做法。

吳敦義競選黨主席以來,深藍與若干趨統電視等媒體名嘴們,即不斷以洪秀柱的標準來檢視吳的言行,不斷公開批吳打吳,除了說他是「藍皮綠骨」,李登輝第二之外,由此衍生批判他在重要議題上沒有作為,以「無主席」來揶揄暗諷他,甚至還在兩岸關係上挑撥分化,大作文章,連「吳敦義惹毛習大大」的話都出來了,下手比打蔡政府還要重,令人匪夷所思,國民黨內鬥內行,果然不虛。如今吳這一席終極統一說法,不知他們還有什麼話說?

為重返執政與「吳習會」醞釀良好氛圍

有一點可能也是吳敦義未雨綢繆的考量因素,即明年夏秋之際的「吳習會」與2020年可能再度重返執政的兩岸關係,此番率先拋出「終極統一論」,頗有提前醞釀兩黨之間可長可久良好氛圍的作用。

眾所周知,從蔡政府封殺曾永權與林中森不得出席6月初在廈門舉辦的「海峽論壇」,即可推知吳敦義今年絕不可能獲准登陸,在主帥缺席的情況下,今年的「國共論壇」辦不辦就無關宏旨了,但明年5月20日以後,吳的三年管制期就結束了,屆時吳就可光明正大的到大陸主持「國共論壇」,並進行傳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吳習會」,勢必引發新聞熱潮,則吳在一年前的今天就拋出「終極統一論」,應是大陸所歡迎與樂見的,對於增進彼此的了解與互信,也是很有助益的。

事實上,國台辦對吳上任以來的作為一直密切觀察,儘管各方風言風語,卻從未有過正式的批評,更不可能有什麼「吳惹毛習」之說,這除了說明中共一向重視國共兩黨互動之外,也顯示吳與習之間仍有相當緊密而可資信賴的聯繫管道,絕非如外界所傳的那麼緊張。猶記去年6月吳當選黨主席後,筆者在與李亞飛的一場餐敘中,提及對吳的看法。他除了重申大陸對台灣「一中各表」單方論述保留立場外,一再表示一切以國台辦的正式說法為準,表明中共官方不會隨坊間或網民的偏頗言論起舞,暗示中共還是對吳維持信任並寄予厚望的。如今證明中共態度始終是穩健而慎重的,那些意圖在涉台系統前搬弄是非,挑撥分化的人士可以休矣!

終統論比馬英九時代更有勇氣與擔當

從現實政治角度言,吳敦義此際提出「終極統一論」,對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形成極為明顯的市場區隔,也對蔡政府造成很大的壓力。過去國民黨被指為國家目標不明確,尤其不敢大聲提統一政策,偏安心態很明顯,依曾祥鐸教授的說法是B型台獨,與民進黨的A型台獨相去不遠,馬英九在2007年競選期間還曾有國民黨最終目標是要促成統一的言論,但在美國壓力與考量對選舉的負面效應後,馬上就收回,甚至在擬訂兩岸政策白皮書與執政後還搞出「不統不獨不武」的奇怪論述,備受各方議論,如今吳拋出「終極統一」之說,在某個意義上,已經比馬時代更為進步,也更有勇氣與擔當,甚至是國民黨更有自信的心理呈現,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的影響,可說深具歷史里程碑的意義。

對吳敦義個人政治理念而言,他也適時地表明不忘初衷,今後可以更理直氣壯的「依憲而言」,「依憲而行」,不必再「猶抱琵琶半遮面」了。

2008年國民黨首度重返執政,吳敦義以秘書長身份隨吳伯雄主席訪北京時,在中南海出席胡錦濤家宴後,經由民間友人安排,吳敦義在北京「鼎泰豐」與10幾位台商和大陸學者吃宵夜,據與會的余克禮事後透露,吳在席間曾寓意深遠且大器地說:「兩岸應攜手合作,再造漢唐盛世!」這席話令余印象十分深刻,也高度評價,認為以吳的身份地位,能夠很自然流露這種心境是十分難能可貴,也是十分罕見的。

從這個小故事,知吳者可以理解,也不意外他的終統之說,那些不知吳者,應該也可以從此重新認識評價吳敦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