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際政治略有了解的人,對當前世局都不無憂慮。特別是中美關係,看起來前景黯淡。自中共建政以來,除了聯手抗蘇那幾年,中美關係從來不佳。尤其是上個世紀90年代後,因為蘇聯瓦解,美國視中國為潛在敵人,對中國打壓毫不留情。從銀河號事件、前南聯炸館、96年海峽危機、南海撞機等事件來看,哪件美國不是咄咄逼人?不是以中國退讓收場?中國的反應固然受鄧小平「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政策約束,本身實力不足更是主因。
如今中美緊張情勢再度升高,但無論是台灣、南海的戰略衝突,或是即將啟動的雙邊貿易戰上,中國對美國的攻勢已不再一味退讓,而是有為有守,據理力抗。中美雙方態度的變化,相當程度反映出國際權力結構改變,以及中美實力差距縮小,並不完全是由於川普的任性胡為,就算換個人當美國總統,頂多也只是衝突的戲劇性小些,嚴峻情勢依然。
中美爭端絕非侷限於貿易問題,主要指向中國未來實力增長的速度與方向,因為這才事關美國霸權能否長期維持。中美實力目前當然還有相當距離,但以最近10年中國實力加速成長,高端科技與創新產業的表現來看,美國被追上的時間將大幅縮短。
所以當中國將其「中國製造2025」規劃搬上檯面時,引起美國極大恐慌,亟思快速壓制中國。於是戰略遏制與對華貿易戰,就成為進行對中國半路劫殺的最佳抓手。
90年代以來,遏制中國崛起就是美國的重大政策。這20餘年來,中美關係之所以還能維持一個時弛時張,鬥而不破的局面,都是因為有太多半途殺出的程咬金,如波灣戰爭、歐元問世、911事件、國際金融危機等,讓美國不得不分心處理,因而延緩了徹底解決中國問題的時辰。直到金融危機後,歐巴馬才集中全力對付中國,出台了「亞太再平衡」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等政策,但績效不彰。
川普從年輕時就看不起美國這些領導人,認為他們任人搭乘美國便車,占盡美國人便宜,愚昧之至。川普打著保護主義、反全球化與反自由貿易的旗子上台。生意人出身的他,特立獨行,不在乎甚麼政策延續性,也不把國際法放在眼裡。他高唱美國優先,誓言再造美國的偉大。啟用了一批鷹派人士,相互唱和,上台後公然撕毀國際條約,廢棄國際承諾,種種作為令國際社會跌破眼鏡。他對美國盟國與鄰居都毫不客氣,中國更是他鎖定反擊的焦點,中美關係想不起波瀾也難。
目前看來中美關係將走向長期對抗,這一判斷基於如下幾個因素。
一、國際權力結構不可逆的大幅調整
從兩極對抗到單極霸權,美國引領風騷70餘年,最終因美國自身實力式微而難以維持。目前國際權力正悄悄走回多元權力結構的局面。當我們看到在傳統的、歷史悠久的全球性或區域性的國際組織之外,上世紀90年代後陸續出現許多新的國際組織,如上合組織、金磚國家組織、金磚國家銀行、一帶一路高峰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拉美和加勒比海國家共同體等,就可以感覺到,在全球治理上,儘管美國鋒頭仍健,中國已經悄悄崛起。在上述這些組織中已經沒有美國的位子。
美國國力雖然仍獨步全球,但已不足以撐起一個以美國意志與利益為主,號令全球的國際秩序。在朝核、伊核等問題的解決上,美國需要爭取中國的合作與幫助;在俄羅斯、中東問題的解決上,美國需要北約、歐盟的支持;在中國問題,特別是台灣、南海、釣島等爭端的解決上美國也需要日韓、東盟、印度等印太國家的聲援。這顯示單極霸權結構已經結束,多元權力結構重現,權力平衡遊戲再度復活。
這個新的多元權力體系跟舊時代有所不同。首先,19世紀到20世紀中葉的多元權力結構,除了美國,成員都是歐洲國家,多邊治理(國際組織)在當時尚未成氣候。今天世界舞台變大,成員變多,活躍在這個新舞台上的國家,除了美、歐、俄、日等之外,又添了數量驚人的新秀,散佈在亞、非、拉等洲。國際社會這個大家庭,數量一下膨脹到200個國家左右。在講究民主多數決、多邊治理的當代,美歐這些舊時代大國的權力被大幅稀釋。
其次,失去了殖民地後,歐洲等殖民國家退為中等強國。後起之秀的亞、非、拉國家,如中國及印度,他們的崛起,特別是中國,速度與聲勢驚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融市場經濟與國有經濟於一爐,政治上依然一黨專政,在歐美強權之外,自成一格,「北京共識」在新興國家中引領風騷,引起美歐側目。美國對中國的快速崛起及國際權力結構的改變都很難坦然接受,中美長期對抗當然無可避免。
二、國際秩序法制面臨推倒重建
現有國際秩序與全球治理建構在由美歐等國帶頭建立的,一系列全球性及區域性多邊國際組織之上,許多規範各領域國際關係的多邊國際條約,也是美國等國積極參與議定並締結。
不過美國一向以自身利益為準,決定是否支持某些國際組織,或批准某些條約。
在這個標準下,美國在1984年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重新加入,2017年10月又二度退出,日前美國又閃電退出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美國始終未批准參與議定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國際刑事法庭規約,但這並不妨礙美國在覺得這些條約對其有利時,以非締約國身分引用這些條約來攻擊其他締約國,譬如引用聯合國海洋法攻擊中國。
川普上台後,美國的惡行更勝一籌,對於已經批准或議定的條約,公然毀約變成家常便飯,譬如宣布退出已生效運作的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子協定、北美貿易協定,推翻已議定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等。既然美國不講誠信,那麼川普在中美貿易談判上一再出爾反爾,對川金會決策有所反覆也就不足為奇。
川普倡言重回保護主義,攻擊自由貿易、全球化;對於貿易衝突的解決,捨棄世貿組織機制不用,引用國內法,對貿易對手的產品任意課徵懲罰性關稅,或進行調查,行徑令人錯亂。一向,西方國家標榜自由貿易是普世價值,全球化是時代潮流,保護主義十惡不赦,怎麼風向突然就變了?是美國的競爭力衰退了?還是國際相關法律的規定對美國不利了?
其實,美國處世一向採取雙重標準。美國實力強時,自由貿易、全球化對美國有利,就大力鼓吹。現今美國經濟出了問題,貿易赤字年年高升,自由貿易與全球化就成了萬惡之源,保護主義又重新被推崇。
川普用這種手法處理與世界各國的經貿政治關係,哪個國家能一直讓其予取予求呢?6月初在加拿大的G7會談,盟邦和美國已撕破臉。中美貿易談判中,美國一再出爾反爾,讓北京耐心盡失,決定還以顏色。在貿易談判中不斷猛打台灣牌,逼近大陸紅線,更使大陸民眾群情激憤。
既有國際法律秩序面臨美國顛覆,全球反美情緒高漲,川普這不是拱手將美國的領導地位讓出?難怪習近平人望驟升!
三、中美實力拉近將升高對峙
去年1月,習近平出席瑞士達沃斯論壇,令台下所有觀眾迷惑不已,深覺時空倒置,角色錯亂。在西方大眾印象中,中國應該是主張閉關自守,保護主義的,怎麼他的領導人竟口口聲聲擁護自由貿易,捍衛全球化,反對保護主義與貿易戰,扮演起西方領導的角色來了?
川普之所以退群悔約,主要是美國已經沒有當年喊水會凍的實力。即使有否決權,美國在聯合國都已不能呼風喚雨,在其他沒有否決權的國際組織中更被多數決綑綁,動彈不得。美國選擇從多邊體制中跳脫出來,與對手國進行一對一的單挑,因為與個別國家比起來,美國當然還是最強的,美國依然可以談到好價碼。但是這樣做,美國的價值與誠信呢?
美國能一手推動建構現有國際社會秩序,是因為當年美國實力獨步全球。但70餘年來,美國的實力卻長期緩步走弱。1945年時,美國的GDP占全球的份額56%,2017年時只占24.4%,當然這還是很高。
反觀中國,1945年時其GDP只占全球4%,但2017年時已占15.05%。中美實力大幅拉近對美國是一大警訊,威脅到美國超強地位。更嚴酷的是,中美實力消長的趨勢將持續。
斷言中美實力趨近的勢頭會持續,是由於一、美國的全球介入政策耗資過大,除非進行全球戰略收縮,很難止血。
二、美國政府與民間都熱中務虛的金融遊戲,到處剪他國的羊毛,習慣了從中賺取不勞而獲的大量金錢。
三、全球化讓大企業大批外移,追求更高的利潤,掏空了美國的實體經濟,將美國從工業大國蛻化為農業大國。美國如今想逆轉趨勢有一定難度。
四、美國雖然還擁有高端科技與創新產業,能暫時保住美國優勢,但難擋其他國家的追趕,難以長久。
與美國相較,中國摸著石頭過河,終於找到兼容並蓄,適合自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過去十幾年將中國實力大幅提升。西方在中國發展的路上沒少做設立路障,技術封鎖這些事,但中國人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苦幹實幹,努力追趕,如今也有相當成效。在許多被西方封鎖的領域裡,如外空科技、量子通訊、超級計算機、激光、望遠鏡等方面甚至超越西方。而且中國的百年屈辱激發了中國人爭取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這是美國人所沒有的。
四、躲不過的中美貿易戰
如前所述,美國早就注意到中國崛起,需要大力遏制。現在用以壓制中國崛起的手段有二,一是戰略圍堵,一是貿易戰。
戰略圍堵出現在西太平洋弧線上,準確地講是東海、釣魚島、台灣海峽、南海。至於朝鮮半島,那是美國有求於中國協力解決問題的地方,對中美雙邊關係影響不大。東海及釣魚島有日本做馬前卒,台灣海峽有台灣這顆棋子。南海方面找不到積極的代理人,只好親自上陣,但不缺幫腔者。
目前東海與釣魚島方面情勢略有緩和,因為川普退出TPP、不肯豁免日本鋼材鋁材懲罰性關稅、川金會後片面宣稱停止美韓聯合軍演等作為,惹毛了日本,使日本回頭改善與中國關係,中日關係因之解凍回溫。
川普打台灣牌,反使台灣在最近頻遭大陸全方位制裁。台灣牌還會熱一陣子,但川普也知道其中厲害,會控制在可操作範圍內,如最近處理AIT新廈落成就是一例。
南海的火藥味越來越濃,美國軍機軍艦頻頻進出此一海域,甚至闖進大陸島礁的領海基線內,大陸也立刻反制驅趕。這些戰略衝突如處理失當,擦槍走火後就難以收拾。雙方對此皆有領會,所以即使喧囂聲大,危機並不高,雙方會儘量避免在軍事上攤牌,但中美軍事對峙會長期存在。
中美兩國目前實力上的差距,主要來自美國在高端科技與創新技能上仍領先中國,這一塊美國絕不容中國染指,否則中國很快就趕上來了。因此,「中國製造2025」才是此次中美貿易戰的主要癥結。至於貿易逆差,不過是用來點火的引信。中美密集的貿易談判,反反覆覆,達成妥協又被推翻,癥結就在於中國不肯在產業技術升級上讓步。
中美貿易戰其實躲不過,只不過時間早晚、幅度大小有待觀察。川金會雖發揮了延後攤牌的剎車作用,但川金會結束,川普返國後即以國家安全為由,於6月15日宣布對500億美元,1,102項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分兩階段實施。
7月6日首波加徵對象鎖定「中國製造2025」中的許多戰略產業,如高端機械、航空航天、渦輪引擎、資通科技、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等產品,擺明了就是要扼殺中國技術發展與創新。這波受影響產品價值約340億美元。
中國也不示弱,火速於16日宣布,先前中美兩國貿易談判達成的經貿共識全部失效。對美推出同等規模與力度的徵稅措施,對659項美國產品加徵25%關稅。
7月6日首波加稅對象是汽車、及各種農漁牧產品,價值也是340億美元,顯然也是要讓支持川普的州與農民感受到痛。
中國的火速回應,惹惱了川普,18日宣稱將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品加課10%關稅,如果中國還擊,將額外再加徵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關稅。中國也不含糊,立馬宣稱「這種極限施壓和訛詐的做法,背離雙方磋商共識」,中國「將不得不採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出強有力的反制。」因為美國對中國輸出總額只有1,300億美元,中國無法用對等數量反擊,所以只好提出數量質量並重的反擊措施。中國更稱「無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將按既定節奏,……加快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美國想要阻止中國發展,無異作夢。
貿易戰即將拉開,目前在出牌階段。雙方都在相互揣摩,掂量走車或出炮。真正開打後,等大家都痛了,也許才會對貿易戰的規模與時間產生制約作用。美國企業界與民間對川普做法多不苟同,但能發揮多大牽制作用,只能拭目以待。
中美貿易較量過程中,中興案特別值得一提。美國以中興公司違約為由,禁止美國企業在七年內出售晶片給中興,直接把後者送上破產絕路。後來川普介入達成妥協,但國會仍反對,至今尚未塵埃落定。這事件給了中國很大的刺激,體悟到自身在科技創新上大大不足,必須加速追趕。
可以預見,中國的追趕又將激起美國更多的報復措施。中美的敵意與互疑如此反覆投射,雙邊關係必然陷入惡性循環,長期對抗之勢自難以避免。
五、大陸需要提升文宣與外交力道
在國際權力結構重組的當下,中美兩國存在結構性矛盾,各有利益考量,很難妥協。中國被迫上陣,難免準備不周。怎麼把損害降到最小,同時在亂局中尋找利基與再出發的能量,十分重要。於此,下面兩點應該加強。
一、做好國際文宣。必須透過一切管道向國際社會說明,講信修睦,追求世界大同,是我祖先古訓。中國致力融入國際社會,信守國際條約,從未出爾反爾。
中國人重義利之辨,仁恕之道,一向秉持推己及人,抑強助弱的精神,追求世界和平、發展與和諧,與西方國家追求利益與霸權為目的者大不相同。中國不會師法西方大國,國強必霸,但對以霸道方式對付中國,抑制中國發展的國家也不會聽之任之,毫無作為。
中國要加強話語權,強力說明中國的東方價值觀與西方截然不同,爭取國際社會了解,洗刷西方刻意對中國之污名化。
二、爭取外交支持。川普任性胡為,公然撕毀條約,強行以美國國內法的規定對所有國家的鋼材鋁材加徵進口關稅,已經引起美國的盟邦、鄰居及其他受損國家反彈。
目前除中國與歐洲國家已在世貿組織對美國提出申訴外,加拿大、墨西哥、歐盟都對美國祭出各種反制。停擺已久的中日韓東北亞自由貿易區談判,最近重新啟動,據說年底還有第二波談判。
這些都是各國肆應美國保護主義及反自由貿易的對抗措施。中國避免孤軍作戰,應聯合所有國家,強化多邊反制措施,共同對抗美國蠻橫的單邊主義作為,使美國有感。
最後,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需要做好自己的事,解決內政上種種隱憂,團結一心,共擔橫逆,才能浴火重生。◆
社論
朝鮮半島與川金會
上合組織與博鰲論壇
香格里拉與中美關係
兩岸關係
台灣事情
七七抗戰與馬關割台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