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共十九大看2018年兩岸關係新發展

陳淳斌
(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


前 言

有關中共十九大會議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針對兩岸關係提出何種政策主張與訴求,一直是外界極為關切的議題。回顧中共過去歷次全國黨代表大會涉台部分,在十六大的政治報告正式提出一個中國原則,放寬一中新三階段論說法;十七大政治報告首次出現和平協議;到了十八大時則將堅持九二共識及維護一個中國框架正式寫進了黨的綱領性文件,同時提議希望兩岸共同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及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等重要宣示。歷次中共全國黨代會報告如何定調兩岸關係?主要依據歷年來兩岸各自政治、經濟、社會的內部變化,同時又有一項不變的以國家統一為終極目標的主軸線。

習近平十九大涉台工作報告政策意涵

一、軟性訴求仍為促統主軸

未來兩岸統合方面,習主席延續以往「兩岸一家親」理念,同時表示會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在此基礎上率先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並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這段話,一方面展現他個人十足的自信;也對台灣釋放出相當重要的訊息。此外再度提出兩岸同胞屬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等說法,則帶有更多感情連結及感性訴求。這顯示和平統一仍會是未來政策主軸。

二、兩岸對話基礎在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

習近平在報告中強調,「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是界定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他表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顯然兩岸協商對話的基礎仍在台灣必須承認九二共識,毫無妥協空間。至於當前兩岸官方與兩會已中斷的溝通管道、區別台灣當局及台灣民眾的對待方式也必定會是進行式。

三、六個任何及三個反獨新主張

在有關反獨的論述,習近平強調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大陸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六個任何再次明確宣告對台獨活動遏制決心及三個堅定的意志、信心與能力。

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兩岸統一

值得留意的是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具體提及未來大陸要在幾年內完成的重要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在2021年達到精準扶貧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另一個目標則是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後則是在2049年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夢。中華民族的復興在他的定義裡必須和中國的完全統一息息相關。也就是說,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未來兩岸關係的幾種可能發展

一、反獨優於促統

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曾在台灣報紙投書表示,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與國民黨的「一中各表」雖有違憲、合憲的不同,但卻有異曲同工之處。其實民進黨早已不敢台獨,只是講不出口,否則統治基礎就會崩盤。中共未來在促統的力道及幅度將會逐步大於反獨。台灣方面預估十九大後國台辦執行反台獨工作,將展現前所未有的強度與力道。這是否意味著大陸將逐步切斷台、美間緊密關係?外交上則全方位圍堵台灣國際活動空間?

二、由經濟惠台全面轉向經濟吸台及窮台

由於過去大陸對台政策主要是以對台採購及對台讓利等爭取民心,然而國、共兩黨以往買辦式的交流,使得多數台灣民眾普遍對大陸種種惠台讓利等措施無感,因此跳過政黨或特定團體就成了新型態的兩岸交流形式。

大陸已看出兩岸交流不能再偏重台灣政經高層或特定政黨及團體,而遺漏地方民間廣大的群眾,畢竟沒有基層就沒高層,要建立兩岸互動就必須以社會互信為基礎,所以交流方式就不應只和台灣各政黨或少數團體交流而是直接訴諸民眾。

三、軍事準備與武統聲浪逐漸昇高

有學者認為,大陸想要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悲觀主義正逐漸蔓延、擴大、滲透至各地區、領域、階層,是2000年以來所沒有的現象。這種社會想法會引發兩岸民眾心理變化,對官方決策產生影響。大陸未來加強軍事鬥爭的準備恐會成為新常態。

國台辦前副主任王在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大陸武統的聲音在增大,主要是大陸同胞對民進黨重新上台後不斷推動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擔心和憂慮。大陸方面認為:解決台灣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既要考慮台灣局勢的演變,也要考慮大陸自身的因素。

王在希認為解放軍艦機頻繁繞台雖是對台獨勢力的一種警告與震懾,但北京對台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沒有改變,會繼續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爭取和平統一,但他認為蔡英文柔性台獨的作法,相較於陳水扁更具欺騙性,容易讓人產生幻想、更具有危險性。

未來幾年,兩岸關係的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如果肆無忌憚,進一步推動去中國化,兩岸愈走愈遠,兩岸關係會益趨向於緊張。

2017年大陸兩會期間,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目前兩岸最大的挑戰是那些台獨勢力蠢蠢欲動,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但那樣的統一方式一定會給台灣社會和民眾帶來傷害,他們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外界看張志軍主任會如此表述,無異是在暗指武統。至於他的對台政策論述必然也代表中共核心決策層態度,這似乎也意味著大陸對蔡政府忍耐已到了一定的限度。

四、統一時間表逐漸浮現

從十九大報告可以看出習近平的企圖心與目標其實很明確,他要翻天覆地進行一輪大改革,建立起一個現代化中國並奠定屬於他的時代,那個目標或許就是在中國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地位。

大陸當局非常瞭解民進黨不會承認九二共識的一中原則,中華民國只是民進黨借來上市的殼,真正目的是維護政權並鞏固執政的既得利益,民進黨即使不追求法理台獨,卻改以去中國化等政策,企圖建立台灣主體性及強化民族認同感,隱性台獨才是民進黨遠離中國的真正工程,醜化中國、製造國人恐共心理也有助其選舉動員。

因此不需要從島內以經濟利台方式作為爭取民心的方法及途徑,而是改變以吸引更多台灣人赴大陸旅遊、工作、創業、生活,更實際的體驗大陸在各項軟硬體建設的成就,對比兩岸的差異與差距,突顯兩岸政府、政黨的治理能力優劣,恐怕才是當前大陸對台政策的主軸。

因此在解讀習近平提出的2049年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祖國統一的有機連結上,不宜看成是確切的時間表或時間點,只能說是一種目標或願景,真正的統一時程仍取決於台灣島內居民的統一意願的相對人數比例與強度,同時也要看大陸本身各項制度、條件的發展情況。

未來兩岸統一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其一台灣內部情勢變化。如台灣當局碰觸大陸所設定的三個底線,不得已須以武力或準軍事行動解決,再者支持統一的人數及強度相當明確且到達一定的數量;其二大陸本身總體國家治理能力發展條件。如習主席所規劃在2035年大陸能達到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屆時當台灣國民所得差距與大陸相較下逐步被超越且拉大,而大陸社會愈加開放繁榮發展,政府效能,治理能力不斷提昇,政治清廉進一步改善,法治公平現代化逐步上軌道。那麼台灣對與大陸統一的需求與強度逐漸顯現而兩岸統合的條件及環境就會愈發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