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已過萬重山

中東布局與伊朗局勢

孫若怡
(中國文化與高等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7月6日,中美雙方已開始互徵對方340億美元的關稅;在中美貿易戰正式進入短兵相接的當下,21日,據美國CNBC新聞網報導,川普聲言還要對中國額外加徵5,000億美元的關稅清單,並且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了對中國的控訴。美國這種霸權與單邊主義的挑戰與居心,就是一心要把中國往死裡磕。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面對壓力,中國沒有退卻,不但針對自身的改革進一步深化與開放,在對外關係上,和歐盟、歐洲與非洲各地也都進行了積極的作為;例如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與中東歐各國,習近平主席出訪中、東非洲並出席金磚會議等。其中尤以對中東地區所展現的關懷與參與,表現出了過去沒有的主動。

中阿間關係的加強

7月10日,習近平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的開幕式,並發表題為《攜手推進新時代中阿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講話。這個成立於2004年,屬於中國與阿拉伯各國間的對話論壇,22個成員國每年輪流召開一次會議,過去大多由外交部長出席。2014年,習近平特別出席在北京召開的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闡述了「一帶一路」的發展願景。而在中美貿易戰硝煙甚囂塵上的背景下,此次「論壇」上講話的內容與作為,意義則格外不同。

習在講話中特別提出四個重點,值得玩味與觀察:

1.中東的許多事物盤根錯結,大家要商量著辦,不能一家說了算,一家說了也不可能算。中國願為地區和平與穩定發揮更大作用;不搞你輸我贏,唯我獨尊的做法。

2.在和平、創新、引領、治理、交融的行動理念下,發展是解決中東許多治理問題的鑰匙。而發展的潛力則要通過改革來釋放,進步的動力要通過開放來提升。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是推動地區與全球治理的寶貴資源,而這些正可以提供給轉型發展中的阿拉伯國家作為借鑑。

3.共建「一帶一路」作為雙方合作的支點,並藉此推動兩大民族的復興,合力打造中阿利益和命運共同體,進而構建出新型的國際關係。

4.廣設人文交往的平台,使中阿間的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的鮮活範例。

中阿在會議後簽署了一項包括工業、經貿、科學、文化與基礎建設等20餘項的合作方案--《2018-2020行動執行計畫》;在這個計畫下,中國宣布:1.設立產業振興帶動經濟重建專項計畫,2.建立產能合作金融平台,3.建立立足海灣輻射中東北非吸收全球投資者的交易平台,4.成立中國-阿拉伯國家銀行聯合體,5.成立中阿新聞交流中心等機構單位,進一步協助推動建立婦女、青年、旅遊與交流等活動的各項機制。

此外,中國還承諾通過優惠信貸額度,向受戰爭暴力影響的阿拉伯國家,提供230億人民幣的人道貸款援助;其中6億元的援助,將先給予也門、敘利亞與約旦等遭受戰亂的地區與國家,10億元則用於維穩能力的提升與建設,1億元提供給巴勒斯坦的無償援助,30億元做為「中國—阿拉伯國家銀行聯合體」開辦之資金。

簽署《中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行動宣言》。阿拉伯國家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參與者和締造者,也是今日共建「一帶一路」的天然合作夥伴。

本屆部長級會議正是希望透過「一帶一路」這個的合作支點,建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平台,促進雙方實現戰略和行動對接,以釋放合作潛能、謀求互利共贏。

會議期間中阿雙方並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事實上,不論是習主席的講話,抑或《2018-2020行動執行計畫》和《中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行動宣言》,都展現了中國不同以往涉外的低調做法,表現出更大範圍、深層次介入中東事務的姿態。但與西方資本主義霸權的不同之處,則是中國立於共商、共建、共享、開放包容與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不以剝削為目的向阿拉伯諸國提供貸款。進而為引領中東國家改革發展,推進中東治理,提供中國的治理方案。

走訪阿聯酋

7月19日,正值中阿建交35週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傍晚乘專機抵達首都阿布達比,開始了對阿聯酋的國事訪問;阿聯酋即是我們俗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全名又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此行不但是習主席中東非洲之行的首站,也是他今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更是再次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後訪問的第一個阿拉伯國家。

阿聯酋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海灣國家,近年來雙方在各方面的合作深入而多樣。2015年12月14日,在兩國領導人見證下,中國與阿聯酋雙方,簽署了關於設立「中國-阿聯酋共同投資基金」的備忘錄,標誌著該基金的正式設立。該基金投資總規模100億美元,按照商業原則運作,投資方向為傳統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高端製造業、清潔能源及其他高增長行業。

截至2018年7月,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已在阿聯酋設立了七家分支機構,利用當地金融平台發行人民幣和美元債券,並為中資和當地企業提供融資支持。中國農業銀行則在阿聯酋,設立首個人民幣清算中心;中國工商銀行成為迪拜納斯達克上市債券第一大海外發行機構。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更正式上線「上海金」期貨合約產品,是「上海金」基準價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首次應用。

作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國,阿聯酋高度認同「一帶一路」倡議,絲路基金也參與了迪拜多個重大項目的股權投資。2016年,絲路基金和中國哈電集團,分別以1億美元和5,000萬美元參與股權投資;同時由中國銀行領銜國際銀行團,為該項目提供約25億美元融資,其中中資銀行融資額度佔比高達78%。其所入股的迪拜哈斯彥清潔煤電站項目,建成後將是中東首個清潔燃煤電站;至於中、阿合作建設中的迪拜70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光熱發電站。

至2017年年底,中國對阿聯酋各類投資存量90.9億美元。2017年,中國對阿聯酋直接投資流量6.2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106.7%。從投資流量看,阿聯酋成為中國在西亞、北非地區最大的投資地。阿聯酋國務部長蘇爾坦近日撰文指出,2017年中國與阿聯酋雙邊貿易額達到520億美元,相較於1984年已增長了800倍。

此次,習近平在阿聯酋《聯邦報》與《國民報》上,發表題為《攜手前行,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聯邦報》執行總編輯易卜拉欣說:「該文是中國發展對阿聯酋合作的政策宣示」。《海灣新聞報》則稱習近平的此次行程,是「慶祝兩國間戰略夥伴關係、建立富有成效合作和光明前景的新階段的歷史性訪問」。何以有此一說?

中國剛在北京召開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簽署了《中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行動宣言》,在與阿拉伯國家關係邁入新時代歷史轉折之際,走訪親密老友阿聯酋,不但有助於加深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聯繫,更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在中東持續發力。況且,擴大海灣地區「一帶一路」的建設,也有促進中東地區和平穩定的意義。

在中美貿易戰已進入劇烈博弈、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對非洲與中東等發展中國家的國是訪問,無疑對世人宣告了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動。

德國媒體形容這是「靜悄悄的大國外交」;而中東媒體和民眾則認為,中東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中轉站」,故而「要熱烈地擁抱中國」。蘇爾坦在文章中也說到:中國和阿聯酋都認為,區域經濟發展是支撐地區安全的重要戰略利益。

解決伊朗劍指中國

「伊核協議」本是一個和平協議,旨在督促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源,讓伊朗與世界共創雙贏。2018年5月8日,美國片面退出「伊核協議」,聲稱要對伊朗進行更嚴厲的經濟制裁,同時不斷有美、以兩國欲對伊朗動武的跡象。

此後的兩個月內,伊朗也曾不斷做出讓步,希望能緩和被制裁的嚴峻局勢。首先,伊朗承諾可以不發展核武,但須保證遠程彈道飛彈的研發不受限制,但為美方所拒。伊朗乃退而求其次,希望2,000公里範圍內的彈道飛彈的研發不受限制。然而,美國依然要求世界各國,11月初要完全停止對伊朗石油的採購,同時要沙烏地阿拉伯增加石油的產量,以壓低油價並加大伊朗的損失。美國的第五艦隊更在紅海、波斯灣附近,加強巡弋集結。

6月底,面對威脅,伊朗啟動了一座核電站;革命衛隊司令賈法理警告:如果美國封鎖使伊朗石油無法出口,那麼,伊朗就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其他國家也將無法出口石油。

伊朗為中東地區的大國,一旦陷入嚴重的混亂與危機,必然會給歐亞大陸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況且,伊朗位於亞歐的交通要衝,是中國「一帶一路」西去歐、非洲的門戶。伊朗目前為世界上第三大產油國,日產200-250萬桶,中國每日自其進口66萬桶,佔其出口的三分之一;故伊朗是中國石油能源的重要供給地。

若伊朗石油被限制出口成為事實,美國不但可以輕鬆的利用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的增減,操控石油價格的同時,更可利用石油美元吸盡世界各國的財富。而在中美不見硝煙的貿易戰背後,正可藉著對伊朗的制裁,達到癱瘓中國的戰略目的。

長期以來中國不但是伊朗友好的經濟夥伴也是戰略夥伴;5月,就在伊朗情況最為危急之際,中國外交部也明確的表明:將堅守伊核協議的內容,與伊朗開展經貿交流。在中國與俄羅斯的堅持與努力之下,7月6日,中、俄、英、法、德五國外長與伊朗,終於在維也納達成將繼續落實「伊核協議」內容的共識。除確保伊朗金融與石油相關產品出口通道暢通外,支持與伊朗開展貿易,並鼓勵對伊朗繼續投資。德國外長海科馬斯聲稱:我們要向伊朗明確表示,他將繼續在經濟上自該協議中受惠。

當下的伊朗局勢,似乎輕舟已過萬重山,最壞的局面已然過去!

中東與非洲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不但是中國的同盟軍也是好兄弟。自2016年以來,中國在中東地區已然簽署了高達1,260億美元的合作合同,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了高達145億美元的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布局,必然會為貿易戰的開打帶來更多的籌碼。同時,在進一步拓寬對外合作領域、堅持經濟全球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積極致力於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上,中國也有信心、有氣度,與世界各國共同維護好多邊貿易體系的機制,創造互利共贏的甜美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