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逐漸走向世襲與金錢的選舉政治

2018年台灣縣市長選舉結果分析

陳淳斌
(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教授)


2018年11月24日台灣舉行了九項公職人員及公民投票選舉,這次選舉有以下幾項特點:一、屬地方性選舉,不涉及統獨與兩岸關係;二、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後的一次期中選舉,檢驗其兩年多以來種種改革與施政作為;三、立法機關通過降低公投門檻以來台灣社會另一次綁公投的選舉,公投門檻降低後的投票結果會為台灣社會及兩岸關係的變化帶來何種影響及衝擊?四、中共當局2017年推出31項惠台政策後的首次地方性選舉。五、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似與政治人物的家族背景和人脈息息相關。

濁水溪以南的得票分析

2018年九合一的參選人以政二代居多,國、民兩黨提名非現任議員中共329人,其中具政治家族背景者92人,約佔28%,其他則多為政治工作者,而民進黨提名具政治家族背景比例高過國民黨。此外,國、民兩黨在六都推出的非現任議員參選人140人,出身政治世家者50人,佔三分之一強,其中民進黨籍30人,國民黨20人。民進黨已超過被它批評為政治世襲、血統決定前途的國民黨。

總統選舉國、民兩黨得票:國民黨在2004、2008、2012及2016年分別為49.89%、58.44%、51.6%及31.05%,其中2008年達最高峰,第十四任總統得票率則最低,約比第十三任差20%,與立委席次的增減差不多。

1996年李登輝及連戰在南台灣八個行政區得票率是59%,彭明敏及謝長廷為25.1%;到2000年國民黨連蕭配降為24.67%;民進黨陳呂配為47.81%。2004年連宋配在南台灣總得票率40.31%;民進黨陳呂配為59.69%。

上述資料顯示,從2000年總統大選開始,國民黨在南台灣顯現敗象。2004年即使上昇到40%,但仍敗北。2012年馬英九總得票率為51.6%,超越蔡英文45.6%。然而,馬在南台灣總得票率只得41.98%,輸給蔡英文的54.88%。即馬英九競選連任時雖領先蔡英文近80萬票,但在濁水溪以南的南台灣,則落後蔡英文53餘萬選票。

2016年總統選舉,蔡英文獲56.12%選票;朱立倫31.04%,總選票結構可說主客易位。國民黨的朱玄配在南台灣總得票率更只剩25.22%,民進黨英仁配63.84%,差距更為拉大。

國民黨從2000年至2016年在南台灣的得票率,即使中間稍有上昇,最後仍維持在25%,民進黨則從48%增至64%。

濁水溪以北的得票分析

再看濁水溪以北10個縣市的總統大選得票率,2012年國民黨57.24%,民進黨39.67%;2016年國民黨33.64%;民進黨則50.89%選票。2016年北台灣的政黨得票率延續2014年縣市首長選舉,打破以往南綠北藍的格局。

以縣市長得票率分析,2014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在北台灣縣市長得票率43.11%,扣除新竹縣及台北市,民進黨在北台灣八個縣市的得票率為47.43%。顯示民進黨的政黨得票已超越國民黨,打破以往南綠北藍的格局。

去年九合一選舉結果:國民黨在全台得票率48.8%,比上屆多6%、民進黨39.2%,比上屆少13%;北台灣九縣市(扣除苗栗縣)民進黨總得票率39.98%、國民黨在北台灣10個縣市(含苗栗縣)得票率63.1%。

雲林縣、嘉義縣與市、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南台灣六個行政區,國民黨得票率42%;民進黨45.1%,比國民黨高3%,也比其總得票率高約6%。

以行政首長席次看,民進黨在南台灣失掉雲林、嘉義市及高雄市三席,保有台南市、嘉義縣及屏東縣;在北台灣則只保有基隆市、新竹市及桃園市;國民黨在南台灣增加雲林、嘉義市及高雄市,在北台灣共佔七席。無論從得票率及首長席次佔有率均顯示「北藍南綠」的政黨選票結構依舊存在。

2014年,民進黨擁有六都中的四都,加上全力支持的台北市柯文哲,可說是五席,國民黨只有新北市一席。到2018年,民進黨只剩桃園市和台南市兩都,國民黨有新北市、台中市和高雄市三都,台北市只以三千多票小輸柯文哲。六都以外的16個縣市,民進黨2014年有九席,到2018年四席。國民黨在2014年五席,到2018年升至12席。因此合理推估未來國民黨在2020年贏得台灣領導人大選的機率相對增加。

國民黨2018年縣市長獲勝的原因與民進黨執政兩年間治理績效不彰有關。新政府上台後,陸客、陸生來台觀光、就學人數逐年下滑,南台灣感受尤深,店家受累出租、出售招牌比比皆是,人才被迫北漂成為選戰主軸,連帶影響高雄選情。韓國瑜個人特質加上簡明易懂的競選口號,切中南台灣選民的痛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勢必面臨調整的壓力。惟就目前情勢發展推斷,蔡英文若要放棄台獨路線、承認九二共識必遭深綠人士大加撻伐,可能性甚低;然而堅持台獨路線與大陸徹底切割,則台灣經濟亦必然面臨與當前相同的困境。

從上述分析約略可瞭解台灣居民政黨政治根基出現鬆動,民眾選人不選黨趨勢愈來愈明顯。選民對政黨惡鬥失望,政黨支持度相對降低,柯文哲儘管從四年前得票率57%降到去年的41%,但仍贏過丁守中的40.8%。另外韓國瑜代表的是非典型國民黨政治人物,反受到選民瘋狂力捧,顯示台灣選民選人不選黨的勢頭興起。這股潮流對台灣政局會產生何種影響,值得持續觀察。

台式選舉民主的缺陷逐步暴露

歷經長期全民選舉實踐後台式選舉民主的缺陷逐步暴露。金錢決定選舉結果,使得政治逐漸走向封建世襲制度,同時選舉經費過高亦造成政黨無心栽培人才,往往以家庭背景是否具雄厚資源作為提名考量。《天下》雜誌針對國、民兩黨在六都推出議員候選人進行比對發現,非現任140人挑戰者中出身政治家族者達到50人,佔三分之一強;現任議員中政二代亦佔四分之一。民間社會開始反思這些制度,原先對選舉的政治熱情也隨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