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歐關係的轉變

湯紹成
(政大國關中心美歐研究所斤長)


最近大陸領導人紛紛訪問歐洲,首先習近平在3月下旬訪問義大利、摩納哥以及法國,李克強則在4月上旬到布魯塞爾參加一年一度的中歐高峰會,之後到克羅埃西亞參加16+1首腦會。原本自2003年中歐間的「全面性戰略夥伴關係」的融合度甚佳,可以多極體制來對抗美國單邊主義。可是,目前一些歐盟大國感到北京在分裂歐盟,中歐關係有重大轉變。

背 景

自1975年中國與歐洲共同體建交以來,雙方關係發展大致平順,基於地緣政治,雙方都不會感到對方的威脅,至於歐方對兩岸關係的態度,乃以和平為最高指標。歐盟以價值共同體自居,自視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最大的經貿合作夥伴,一個團結、穩定、繁榮、強大的歐盟符合中方利益。

在歐盟成員國方面,由於2015年以來大批難民湧入,許多國家的民粹主義聲浪高漲,如匈牙利、波蘭、奧地利與義大利等國的民粹政黨都已掌權,加上英國脫歐鬧得沸沸揚揚,進退兩難,歐盟的存續確實陷入嚴重危機。

目前義大利債務約達新台幣80兆元,是全歐元區最高,各國投資人已開始擔心,若義大利繼英國脫歐後跟進,欠債不還,將引發歐元區的信心危機。

早在去年上半年,歐盟27國駐北京大使,就以聯名信的方式指責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帶來的負面效果。今年3月中旬,歐盟執委會發布《歐盟中國關係戰略展望》報告,歐方對中國的態度開始由合作夥伴轉變為競爭對手,其內容包括保障人權、和平與安全及發展等共同責任,並呼籲中方履行特別是關於補貼與強制技術轉讓改革的承諾,啟動共同的5G網絡安全措施,加快外國直接投資審查制度等等。其內容與美方大致相同。

歐盟已將中國視為破壞歐盟團結的重要因素。除了「16+1」的合作機制拉攏部分歐洲窮弱國外,歐盟各大國也都有一些老工業區或落後地區,積極歡迎大陸的投資,但是其他比較富裕的地區則比較保守,因而也造成各該國內部對於中國態度的意見分歧,如對5G案的處理。加上美中貿易戰好似即將停戰,而美國也將會對歐盟開啟貿易戰端,因而歐方企圖以拉美制中的策略來安撫美國,以求自保。當前歐盟最重要的發展指標,是今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但此選舉仍以各國的利益為導向,而非以歐盟整體的政策為依歸,將成為對歐盟本身的一次檢驗。

中國崛起的影響

習近平上台以來,中歐關係確有改變,歐盟各國與北京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分歧。不僅中國的經濟競爭力,其外交能力,中國體制表明的價值觀,受到德、法等歐盟國家越來越多的質疑;另外一些歐盟成員國則傾向更依賴中國,如希臘、義大利和16個中歐和東歐國家。

2013年通過的「中歐2020年戰略合作議程」,歐盟曾呼籲雙方在「和平、繁榮、可持續發展和人文交流」等領域開展合作,此已表明其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從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提交的「2016年歐盟關於中國戰略」的文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雖然歐盟確認其「一個中國政策」,但仍承諾繼續發展與台灣的關係,支持其治理體系的共同價值觀。

此外,歐盟還繼續支持兩岸關係的建設性發展,作為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的一部分,並鼓勵旨在促進雙方對話、合作和建立信任的舉措。只要符合「一個中國」的政策,歐盟就應該促進有關台灣參與國際框架的實際解決方案。

這不但清楚地表明了歐盟對台灣的支持,同時也是歐方對中國有關台灣的脫鉤處理。

歐盟在去年的「第20次中歐峰會聯合聲明」中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但沒有提到台灣。2019年3月的歐盟峰會宣言,又對歐中關係帶來了一次打擊。自2003年以來,中國乃全面的戰略夥伴,但在此宣言中,卻成為歐盟的競爭對手。

習近平訪歐

川普發起對中貿易戰一年後,美方貿易赤字反而增加,因而在3月中又表示願意暫停,但在其他科技等方面未曾稍歇,如強力警告歐盟成員國華為的危險性等。可是英、德等國均表示,有把握控管華為可能造成的危害,因而並未追隨美方的步調,但對其他歐盟國家多少會產生警示作用。

如前所述,義大利的經濟持續低迷,因而不顧美國與歐盟其他大國警告,同意與中方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義大利是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會否有利他國跟進,有待觀察,但至少義大利此一行動的象徵意義重大。從另一角度看,中方對義大利有相當挹注,有助義國的穩定,自然可降低此一歐盟第四大經濟體脫歐的風險,歐盟應該感激才是。

習近平訪問的第二站是摩納哥。摩國是蕞爾小國,人口不到四萬,但是人均所得高達16餘萬美元,高居全球第二。況且,摩納哥是世上第一個5G全覆蓋國家,華為的貢獻良多,因而習近平此次到訪,象徵性意義極大。由於摩納哥位於法國南部,離義大利不遠,若未來5G發展完成,周邊國家人民到摩國自然會有深刻的感受,因而5G實質的影響力也將會日益擴增。

此次習近平訪問的最後一站是法國,法國總統馬克宏邀請德國梅克爾總理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一同接待。是馬克宏自覺實力不足,需要友邦撐腰?還是刻意讓訪客認識到,歐盟國家精誠團結,中方無法見縫插針,分化挑撥。習近平一口氣在巴黎下訂300架A300空中巴士,總值300億美元,讓美國的波音公司望洋興嘆,也正是中方聯歐制美的重磅出擊。

「16+1」合作機制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一些傳統歐盟大國與美國都受到相當的創傷,中東歐國家感到不能再只靠美歐來發展經濟,俄羅斯也不是可依賴的對象,因此開始轉向當時已成為全球經濟大國的中國。

當時的情勢也影響了一些歐盟國家的走向。自2010年上台的匈牙利總理奧班(Orbán Viktor),大言不慚地要將匈牙利打造成基督教的非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波蘭的反民主的傾向不遑多讓,由於執政的「法律正義黨」在國會修法通過,進行對司法機關的干預。

2012年的華沙峰會開始,共有中東歐16個國家與中國建立「16+1」的合作機制。2016年,「中國—中東歐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已有100億歐元的基金,促進貿易投資、基礎建設,與融資、農業、教育、青年交流等,中方自然可藉由與這11個歐盟國家的合作,影響歐盟的對中政策。

中東歐國家涉及三條「一帶一路」路線,鐵路與公路運輸網到莫斯科,再往北歐其他地區,而另一條路線是經過白俄、波蘭,再往德國。在海路方面,則橫過蘇彝士運河,到了希臘港口後,再經巴爾幹半島的陸路北往其他歐洲國家。

中歐高峰會及其後續

4月上旬,每年一度的中歐高峰在布魯塞爾舉行,會中討論上述對中戰略的展望報告。由於中方的讓步,此次中歐高峰會議的聯合公報在最後一刻成形。其中主要是歐盟方面的要求,如公平貿易、投資計劃、知識產權保護等。有關兩岸關係的措辭,僅縮寫為一句:「歐盟重申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

在此次出席16+1領導人會晤期間,李克強將同16國領導人共同規劃未來務實合作、見證合作檔簽署、會見記者,出席了第九屆「16+1合作經貿論壇」、教育合作交流展、中小企業對接會,以及「16+1全球夥伴中心」開幕儀式,並舉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雙邊會談。

結 語

總而言之,美國在中歐關係中確實扮演相當角色。儘管習近平今年在巴黎提供了高額利潤,但歐盟已表現出了正面應對北京的決心。雖然川普增加了對歐盟產品的關稅,但華盛頓和布魯塞爾似乎建立起了反對北京的統一戰線。但爭取歐盟,中方永遠不會放棄努力,努力的成效如何,有待觀察。尤其,儘管有16+ 1機制和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布魯塞爾仍然堅定地要求大陸在此次中歐峰會上作出讓步,可見歐盟的強勢作為。

北京經常在歐盟成員國間一打一,習近平在巴黎時碰上法、德、歐的統一戰線,乃前所未見。甚至梅克爾總理也明確表示,當德國主辦下一次中歐高峰會時,所有27個成員國都將參加。

由於美中貿易戰將告一段落,同時美國也提高了對歐盟的關稅,導致歐盟、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三角關係已經開始翻轉,台灣不僅是美國的一張牌,同時也是歐盟對付大陸的一個籌碼。這對歐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現象,歐盟對海峽兩岸立場的變化甚鉅。

在兩岸關係方面,由於歐盟已視大陸為競爭對手,因而北京似乎不能指望歐盟支持大陸的對台政策。反之,為了平衡北京對台的統一政策,歐盟對台灣的支持可能會增加。總之,中國的制度優勢日益顯現,歐美國家現已招架乏力,因而頻頻出招反制。西諺有言,打不過就入夥,現在這些國家正陷於是否加入中式和平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