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慎格評台灣選舉

(2005年12月16日刊)

《亞洲華爾街日報》


地方選舉有時會改變國家政策的風向,但非經?如此。週六,陳水扁領導的民進黨在台灣二十三個縣市長選舉中,只取得六個,反對黨國民黨的地位卻大為穩固。似乎在支援國民黨頗具領袖魅力主席馬英九的北京眼裡,這或屬壓倒性勝利,但實際或非如此。

首先來看看數字。國民黨無疑表現亮麗,贏得百分之五十一選票,高於二○○一年的百分之三十五。但增幅中絕大部份挖自泛藍中國民黨的夥伴:親中的親民黨與新黨,新黨只贏得百分之一選票,遠低於二○○一年的百分之十二。民進黨這回則獲得百分之四十二的選票,不容輕視。

如傳統基金會譚慎格在他一篇文章中的解釋,這樣的結果,不能算是對國民黨主張的一次直接公民投票,也不是針對陳水扁一開始即令人欽佩的強硬中國政策的一次公投。這其實是民進黨的一次失誤,即貪污醜聞及黨內內鬥扭轉了形勢。

例子舉不勝舉。上月底,檢察官控訴二十二位現任或前任官員,在台灣第二大城高雄的一項重大建設工程中上下其手。年初一位金融市場檢察員,被查到與一位從事內線交易的嫌犯有往來,其公正性遭人質疑。在最大選區的台北縣,陳水扁提名他的人競選而引起黨內對他用人唯親的抱怨。看來多是這類的事。

陳水扁一黨的經改也停滯不前。講了好一陣子的銀行合併也告失敗,最惹人矚目的是陳水扁金融市場自由化的失敗:全台第六大銀行彰化商業銀行的民營化。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今年前幾季台灣經濟的衰退,出口下滑,製造業緊縮。股市說明一切:不像印度、日本、南韓,今年股價激漲百分之三十以上,台灣的指數只在個位數上下徘徊。

當地與海外媒體今天都在玩預測遊戲,試圖琢磨週末選舉結果對下次立委,甚至對二○○八總統選舉的意義。(陳水扁依法不得競選第三任。)有觀察家認為國民黨會贏,與北京的關係會更緊密,這從國民黨的連戰與親民黨的宋楚瑜年初訪問北京所受禮遇當可推斷。陳水扁沒有明確接班人,說是也會削弱民進黨。

這類預言或會落空。上週末的地方選舉要有任何意義,或在它能激勵陳水扁清理其黨,貫徹亟需的金融市場改革。北京也可能視上周選舉結果多少削弱了陳水扁支援獨立的運動。過去數月獨立的聲音已告減弱,或有助延長兩岸關係的和平期,讓大家鬆口氣。

即使最終贏得政權,在大家眼裡比不時難以捉摩的陳水扁更務實的馬先生,也不是一個愛共黨大陸的人。他反對北京的反分裂法,他也說過中國必須面對天安門事件。更有甚者,他友善對待法輪功與宗教自由,這都是北京領導人所厭惡的。台灣的觀察家臆測,掌權的馬先生留意的可能會是更緊密的經濟關係與開放的市場,而非政治上的統一。

這或非壞事。台灣在經濟上早與大陸緊緊連在一起。大陸是幾十萬台灣工人的家,成台灣出口主要目的地,尤其在其消費市場成長後。中國經濟越是成長,其中產階級推動民主改革力量就越大。這正是台灣的情形,如週六選舉所說明的。(福蜀濤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