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的歐洲之行

湯紹成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在中國與歐盟/歐體建交三十週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今(2005)年11月8至15日訪問英國、德國與西班牙等三國,此乃胡錦濤在2002年11月就任總書記以來第五次訪問歐洲國家(2003年6月法國G8會議,2004年1月訪問法國,2004年6月訪問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2005年7月參加英國舉行的G8首腦會議),獲得相當的成果,十分值得重視。

由於中國與歐盟國家位於歐亞大陸的兩端,基於地緣政治的因素,雙方都不會感受到對方的威脅。再加上,中歐雙方關係中的歷史問題,已在港澳回歸之後就已大致解決,導致90年代以來中歐關係的發展迅猛。歐方領導人一致認為,中國的發展是歐洲的最大機遇,其中自然是以經貿關係為主軸,但是,這個發展勢頭甚好的情況,最近已因中國廉價的輸歐商品而稍微受到影響。在這方面,歐盟國家難以招架,自然有所抱怨。

整體而言,中國極為重視與歐洲國家的關係,可是,若與對美日兩國的關係相比,其重要性或有不及,其中尤以中美日以及中歐關係中的戰略意涵差異甚大所致,因為美日對於中國的崛起,始終感到威脅。因而,在分析中歐關係,則必須以東亞的局勢以及中國整體外交為框架,才能更加精準地予以掌握。

背 景

自後冷戰時期以來,歐洲的情勢丕變,歐盟整合的進程雖然受到挫折,但是其整合的程度仍是世界之冠。在東亞方面,整體的局勢則仍舊是以權力平衡(balanceofpower)為基本架構,各國也仍視權力政治(power politics)為有效手段,相互試探,合縱連橫,而其與整個國際的局勢也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

尤其,自今年二月份美日兩國的軍事同盟關係持續發展,繼之,中國與俄羅斯在八月份舉行聯合軍演,中國與俄國以及四個中亞國家所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持續運作,以及美國改善與越南的關係,並藉反恐之名加強與新加坡的關係而進駐麻六甲海峽,再加上中國加強與北韓與越南的關係,以及中美雙方都積極爭取中亞與印度等等,都是極為明顯的事例。

由此可見,面對中國的崛起美日正在加緊連手,包夾圍堵,再加上中日關係的惡化與日本右翼勢力的壯大,因而,中國與歐洲關係的發展,自然是其整體外交戰略中的重要一環。而自後冷戰時期以來,美國和歐洲在許多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尤其是美國攻打伊拉克之後,這個裂痕更加深化,而這也正好提供了中國一個聯歐制美的良機。

中國與歐盟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此乃意味著一種僅次於結盟關係的國與國關係,其主要以全方位與全面性的發展為其特色。在外交與國際問題方面,中歐雙方同多異少,尤其在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反恐、防止核武擴散、聯合國的角色以及對於中東問題等等方面,雙方共識甚高,只有在中國的人權問題,以及歐盟對於中國武器禁運的問題上,雙方歧見仍大。

在經貿方面,去(2004)年中歐雙邊貿易額已逾1700億美元,而今(2005)年有望突破2000億美元。自去(2004)年起,中國已是歐盟國家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而歐盟也於同年位居中國第一大經貿夥伴,已超越美日兩國。在80年代,當歐方在中歐貿易中還享有出超,可是,目前的情勢已經倒轉,去年中國則已擁有900億美元的出超。此外,在科技與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加深,中歐關係已進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佳境。

發 展

綜觀胡錦濤此次訪歐之行,乃以經貿為主軸,但其政治涵義,則包括敦促歐盟國家盡速解除對於中國的武器禁運,以及宣傳中國的和平發展所可能創造的機遇,並降低歐洲國家對於中國的威脅感,並進一步促成歐盟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增強,再加上內部建設的需要,向先進國家積極引進高科技及進行相關的採購,乃北京當局目前極為重要的一項外交資本與策略。相對的,歐洲國家的經濟情勢普遍低迷,繼中歐月前在紡織品方面達成協定之後,近日來,雙方再因中國輸歐大量的鞋貨而引發爭議,歐方也已感到中國廉價商品的壓力。因而,各國對於中國的大手筆採購,以及對於未來可能更巨額的雙邊經貿利益,都極為重視,而胡錦濤此行則也可以平衡中方高額的貿易順差,以表示友好,改善形象。

在歐洲國家中,德中貿易額乃歐盟之冠,而英國在華的投資額則居歐盟之首,胡錦濤此行與兩國都簽下數十億歐元的訂單。胡錦濤訪英期間,雙方簽訂了總價值達到13億美元的商業合同,其中勞斯萊斯空中巴士獲得價值8億美元的飛機引擎合同,英國保險商勞合社取得在華開展業務的牌照,以及英國企業將在中國建立多座生態城市等項目最為引人重視。在德國,胡錦濤共簽下了六個合同,總金額約14億歐元,其中以西門子獲得的60輛高速列車的訂單價值約7億歐元最受矚目。

2004年一月,胡錦濤訪問法國,當時法國政府曾將巴黎艾菲爾鐵塔打上紅燈,在夜間極為醒目,用以表示對於外國訪客的最高敬意。可能受到法國的影響,因而此次英國也用「中國紅」來歡迎中國國家領導人,比如著名的「倫敦眼」等一些最具象徵意義的景點都裝飾成了紅色,可見英國政府對此次訪問的重視。

中英兩國在2004年起建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而中德雙方也在同年五月同意,在中國與歐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框架內,建立具有全球責任的夥伴關係。在胡錦濤訪問英國時,他並未公開提出有關於歐盟解除對於中國的武器禁運的議題。這主要是因為英國目前擔任歐盟的輪值主席,基於英美的特殊關係,布萊爾政府曾強調,不會在年底將結束的輪值主席任內解除對華武器禁運。

當胡錦濤訪問德國時,他首先會見了一向支援解禁甚力但即將卸任的總理施洛德,並再度共同聲明雙方一致的立場,施洛德總理與法國的席拉克總統乃支援歐盟解禁最力的兩位領導人。可是,在胡到訪的前三天,由梅克爾所領導的聯盟黨就曾表明反對歐盟解禁,並以中國的人權紀錄仍差,以及台海危機仍舊存在為由,認為解除武禁將不利東亞的和平。

但是,進一步觀察可知,實際上,他們比較重視美國的立場才是重點。因為,美國本身也仍對中國採取武禁政策,一旦歐盟解禁,不但會有助於中共的軍力的增強,破壞兩岸均勢,同時,這對於美國本身的武禁政策也會產生極大的衝擊,因為美國的軍火商將會給美國政府更大壓力。況且,在歐盟武禁尚未解除之前,中俄關係已經進一步改善,八月份的聯合軍演就是最好的例證,因為俄羅斯擔心歐盟會瓜分其在中國所佔據廣大的武器市場,而這也是美國所極不願見。

而梅克爾女士及其所領導的聯盟黨一貫比較親美,經由施洛德總理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以來,德美雙邊關係一度極為惡化,而現在新政府即將上任,乃是一個改善德美關係的良好時機。同時,北京方面也在胡此次出訪前釋放訊息,中方將不會在人權問題上作出讓步,以達成歐盟取消武禁的目的,而這卻正是德國新政府的要求。由此可見,在此解禁議題上,中德雙方還有極大的努力空間,因而導致歐盟既定解禁的期限將會再度向後推遲。

在訪問西班牙期間,中西雙方發表了自1973年建交以來首份聯合公報,並將兩國關係也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與英德兩國的位階相同。此乃意味著兩國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為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進一步創造了條件。在有關中國人權的問題上,西班牙政府表示其立場與歐盟一致,同時也會努力解除歐盟對華的武器禁運。

西班牙也曾於2004年3月遭恐怖攻擊,死傷兩百餘人。之後,馬德里政府自伊拉克撤兵,導致美國不悅,因而對於中西兩國關係的發展提提供了機會。尤其,月前西班牙曾經發生燒燬中國皮鞋的事件,在兩國的經貿關係方面也有必要予以溝通。在此次訪問期間,中西兩國也簽訂13個合作協定,司法、電信、電力、文化交流等諸多領域,其數量之多與範圍之廣,乃兩國歷史中所僅見。其中,雙方還簽署了一項引渡條約,這是中國與歐盟國家在這方面的頭一遭,此乃中西兩國司法合作深化的起步,同時也將可發揮促進中國與其他歐盟國家在此領域合作的作用,甚具意義。

綜而言之,中國與西班牙達成以下協定:一、以加強政府、國會與政黨的交流,來共同反恐與防擴散,並在聯合國改革等重大國際問題上加強對話磋商,來充實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內涵。二、推動中西經貿合作穩步發展。三、加強文化、教育、旅遊、體育等領域的合作。四、加強司法領域的交流合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胡錦濤此次訪問歐洲三國,其在文化交流方面上的意義,也比較凸出。繼胡錦濤去年一月份訪問法國之後,法國就舉行了中國文化年,而中國則反過來在十月份搞法國文化年,以加強兩國的文化交流。在英國訪問期間,故宮文物展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開幕,胡錦濤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為開幕剪綵。在訪德期間,中德簽署新的文化合作協定,胡錦濤和德國總理施洛德共同為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奠基。而在胡錦濤訪問西班牙期間,中國與西班牙則決定將互設文化中心,孔子學院將在賽萬提斯的家鄉落戶,中西兩國將於2007年分別在對方舉辦「中國藝術節」和「西班牙年」,以增進雙方的認識與理解。

評 析

至今為止,胡錦濤維持每年訪問歐洲一次以上的紀錄,相對的,至今他還沒有訪問過美國。在中國外交政策的整個佈局當中,對美的政策的重要性還是位居首要,而中歐關係當中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在為此一目標而服務。這個大框架在此次的訪問中清晰可見,而中國政府努力聯歐制美,積極累積與美國交涉的籌碼的策略,也是至為明顯。依目前情況觀之,這個格局與手法也將還會維持一段相當的時間。

在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架構之中,胡錦濤此次的歐洲行,則可說是對於中歐關係的進一步充實與加強。中國希望以加強經貿的發展來改善雙邊全方位的關係,其遠景雖然看好,但是短期的障礙仍舊不少,其中尤以歐盟的武禁以及給於中國完全的市場經濟地位兩個議題,仍舊懸宕未決。

在歐盟方面,由於今年五六月間法國與荷蘭相繼否決了歐盟條約,導致歐盟整合的機制暫時停擺。因而,歐盟國家對於其內部的事務,將會更加大力度,這也將對其對外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再者,德國新政府比較親美的態度,再加上法國因公投未過而受創甚深,其一貫反美的政策也將減弱,德法兩個歐盟火車頭在對美關係上的一消一長,將會對於歐美關係的正常化產生加分的作用,自然也不利歐中關係的發展。

在經貿方面,中歐雙方的歧見與齟齬將會持續。相對的,在此次的訪問中,中國與歐洲三國文化交流的比重則明顯增加,此乃最沒有爭議而且發展空間極大的一個區域。因而可以看出,當中歐雙方在政經方面仍存困難之際,以文化交流來予以改善,則也是目前中歐關係當中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