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後台灣政局與「馬英九現象」解析
評選後台灣政局與「馬英九現象」解析
去(二○○五)年十二月三日的三合一選舉,執政的民進黨遭到重挫,縣市長席次僅得六席,泛藍則以十七席大獲全勝(包括國民黨十四席,親民黨一席,新黨一席和無黨籍一席),雖然這次只是地方選舉,未必與中央執政更迭有關,但卻反映了當今最新台灣民意走向,一葉落而知秋已至,從選舉結果可以窺知未來台灣政局發展趨勢,特別到二○○八年下屆總統大選之前,尚有今年底的北高市長選舉,與明年底的立委選舉,勢必受到此次選舉結果的影響,進而決定未來總統大位誰屬,其中之環環相扣與主客易勢之理,可謂不言可喻,則此次地方選舉之重要性,實不可小覷。
誠如因敗選而辭去黨主席一職的蘇貞昌所言,此次選舉結果是民進黨自一九八六年創黨以來的一次重大挫敗,對民進黨執政是一大警訊。難得蘇主席有如此坦誠認輸的勇氣,只是僅提及是民進黨的警訊,似尚有保留。以筆者觀之,若照此形勢發展下去,未來民進黨仍不思改革,甚至加劇內鬥,泛藍又不犯重大錯誤,甚至更加團結合作,則此次選舉應是民進黨建立本土政權近六年來的崩解前兆。所謂的「台灣意識」將逐漸萎縮低迷,說白一點,則是台獨高峰已過,台灣人民將從台獨的夢魘中甦醒過來,進而回歸到理性中道路線,尋求台灣在歷史中應有的定位。
筆者這項觀察絕非盲目樂觀,而是有跡可循的。回顧民進黨政權的建立,最重要的發展過程有三:
一、是一九九四年陳水扁在國民黨分裂之下漁翁得利,當選台北市長,造成民進黨士氣大振,進而覬覦中央執政之可能性,從民主角度而言,民進黨既可在台灣首善之區贏得選舉,應也可在台灣全島贏得勝利,畢竟一對一選舉,對競選雙方都是同等的機會,國民黨政權也陷入政黨輸替的第一步,只是全台沒有多少人警覺到而已,媒體人楊憲村寫了一本《民進黨執政》的論述文章,算是絕無僅有的先見之明。
二是一九九七年的地方選舉,民進黨贏得十二個縣市長席次,得票率也首度超過四成,加上台北市,其執政的縣市人口已超過台灣人口總數的一半,民進黨「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取得重大進展,情況類如中共一九四八年在中國大陸的形勢,距離中央執政僅有一步之遙,只可惜國民黨中央的李登輝仍一意孤行,在黨內製造對立,激化省籍意識,灌民進黨以「奶水」。
三是二○○○年總統大選,陳水扁又在泛藍陳營的分裂中二度漁翁得利,近四十萬票之差贏得總統寶座,國民黨在毫無心理準備下丟掉政權,相對而言,民進黨也是在意外中取得政權,雙方都有錯愕之感,卻已是主客易勢,天意如此,也難怪陳水扁登上大位之後志得意滿的狂囂:「算我好運,嘸你嘜按耐?」這次大選結果,陳水扁的總統雖是「撿」來的,卻不得不承認它的合法性與正當性,與四年後靠兩顆子彈「騙」來的總統不可相提並論。
民進黨取得中央執政大權,雖說多少有點運氣,也靠它的清廉、改革形象與善於選舉而發跡,但卻更多是由於國民黨的腐敗和妄自尊大,民心已失,政黨輸替也就是早晚的事。可惜的是,民進黨執政後卻無新興王朝的新氣象,不但領導階層短視近利,提出可望不可及台獨制憲錯誤路線,加上絕對權力帶來的絕對腐化,執政五年多來始終無法向上提升,反而向下沈淪得比國民當還嚴重,此種情況有點類似攻下南京後的太平天國景象,在諸王內鬥激烈、生活腐化與缺乏長遠謀略的不利因素下,終至土崩瓦解。
經過這次大選的挫敗,民進黨要想重振當年的雄風實屬不易,如欲重拾台灣人民對它的信賴與期待,更是難上加難。依據民進黨成長的軌跡和台灣人民的特性,筆者幾可斷定,未來民進黨的發展絕無樂觀的理由,此次三合一選舉,只是民進黨失掉政權的第一步,往後的北高市長選舉和立委選舉則是第二步,到二○○八年總統大選則是第三步,天理昭昭,盛極而衰,已不是主觀意願改變得了的。
在個人權位變化上,陳水扁第二任總統的合法性與正當性本來就備受質疑,加上近來弊案連連,失政、失德又失言,民意滿意度直直落,「跛腳」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次大選重挫之後,將更為一蹶不振,陳水扁再怎麼狡黠,終難逃「失敗總統」的魔咒,而他類似崇禎皇帝的剛愎自用、猜忌多疑性格,也使他走不出胸襟狹隘與目光短淺的小朝廷格局,所剩兩年餘的任期,不必期望他有什麼驚人之舉或改革意圖,他能苟延殘喘、保住任期就謝天謝地了。筆者擔心,由於阿扁領導威信大失,黨內欲掀其底牌可能大有人在,甚至揭發「三一九」槍擊真相也不排除,屆時阿扁如何善後,實已無法想像。
至於呂謝游蘇四大天王的接班競逐,就目前態勢,蘇貞昌已辭黨主席,固非戰之罪,然氣勢已竭,養望亦有損,即使接任行政院長,可能也福禍難料,在許信良眼中的蘇份量有勇無謀」之輩,想要爭逐大位,恐非易事。謝長廷組閣以來,諸事不順,格局氣度均有其局限性,選後更似看守內閣,前瞻未來,難有指望。游錫坤則僅中駟之才,受阿扁眷顧,不次拔擢,位居宰輔,不無幸進之嫌,今轉而競逐黨主席,意在代扁看管黨中央,將來如欲獨當一面,恐難服眾,筆者較為看好者唯呂秀蓮一人耳,呂雖女流之輩,然氣勢心志不輸男兒身,於政治鬥爭場合,有膽有識,可進可退,能屈能伸,將來若在後陳水扁時代脫穎而出,一點都不奇怪。唯台灣能否出現首位女總統,非天命不足以系之。
本次選舉的另一大輸家當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宋在上次立委選舉中,已明顯漸失光環,親民黨席次由四十五席跌至三十三席,其後又因「扁宋會」飽受批評,聲望大幅滑落,原本欲藉訪問大陸挽回頹勢,又被連戰識破陰謀,反而讓連捷足先登,趕搭巴士之餘,仍難起死回生,任務型國代選舉竟淪落第四,尚居台聯之後,可謂裡子面子全失,及至李慶華、邱毅菁英又相繼出走,親民黨可說元氣大傷。
宋雖陷四面楚歌困境,以其頑強鬥志與湖南人「騾子」脾氣,在這次縣市長選舉中,仍推劉文雄選基隆市長,徐耀昌選苗栗縣長,欲藉兩人的地方實力逼退國民黨候選人,甚至在選舉期間,又故意放出今年底可能參選台北市長的風聲,明顯在挑戰國民黨的泛藍主導地位,可惜碰上同樣是湖南人的馬英九,非但不受威脅,反而激發馬的危機意識與高昂鬥志,拚全力輔選國民黨提名的許財利與劉政鴻,最終以高票當選,親民黨亦僅以百分之一的得票率黯然收場,宋之絕望喪氣可想而知。
選後的「馬宋會」,事實上是宣告宋楚瑜威脅國民黨時代的結束,而國親仍達成合作而不合並的共識結論,是馬英九留給宋楚瑜的最後一點面子,親民黨之遲早泡沫與最終不得不和國民黨合併,應是大勢所趨,即使善於操弄權謀,翻雲覆雨的「大內高手」宋楚瑜,恐怕也是黔驢技窮了,宋如認不清時局演變趨勢,仍要負隅頑抗,作無謂的困獸之鬥,將來下場將難看至極。
依筆者推估,宋楚瑜不可能不明白當前形勢的嚴峻,但有二點原因讓他割捨不下:
一是他身旁仍有幾位忠義「死士」相挺,如劉文雄、黃義交、李鴻鈞等人,特別是副主席張昭雄乃是親民黨的幕後金主,自創黨以來,張至少已投下數千萬元,甚至上億,這些人出錢出力,捨身相許,宋安
忍棄之?背之不義也。
二是宋仍在等待機會,苦撐待變,不論是泛藍陣營或兩岸關係,只要稍有重大變化,就有機會介入,就可能一夕間鹹魚翻身。
就因為這項因素,宋雖困坐愁城,仍不願放棄機會,遂使得宋有如騎虎,上下不得。這種窘境還能維持多久,實無法推知。筆者同意政治人物不應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甚至還要主動創造機會,唯愚智之別就在於能否洞燭機先,能否當機立斷。隋末天下大亂,有虯髯客本欲往中原逐鹿,途中巧遇李世民,見其生得龍鳳之姿,日月之表,一副天生英雄模樣,虯髯客自知不敵,悄然即退,後在海外建扶余國,自立為王,終生不踏入中土一步。現今之馬英九與宋楚瑜,莫非恰似當年之李世民與虯髯客?則宋豈可沒有自知之明呢?
宋在二○○四年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已錯失兩次合併機會,這次縣市長選舉,又未取得與國民黨談判的籌碼,基層群眾更在急劇流失中,未來宋的機會已越來越少,苦撐無可厚非,待變則不可期,宋除了選擇與國民黨合併,完成歷史的階段性任務後光榮引退,吾人實不知宋還有什麼路可走!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這次選舉中光芒四射,較之在九七年的陳水扁巡迴全台助選,威力不遑多讓,猶有過之,雖然選後馬英九謙稱,「民進黨自己打敗自己」,但各界人士有目共睹,若非馬個人的魅力加持,很多縣市未必能取勝,至少不會贏那麼多,正如謝長廷所言:民進黨必須正視「馬英九現象」,比起不少民進黨人歸咎於「三合一」選舉的決策失誤所造成,謝不失為明白人,且勇於面對現實,值得肯定。
究竟何為「馬英九現象」?坦誠而言,他在平時所積累的清廉、勤政、親民等健康形象,在過去國民黨黑金體制下,本就是政壇異數,但最為可貴者,是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行事風格,已普遍贏得台灣社會的高度信任,比起阿扁的善變與言而無信,馬英九凸顯了他的堅持與虔誠,比起宋楚瑜的權謀與激情,馬英九凸顯了他的純真與理性,比起連戰的出身豪門與膏梁子弟形象,馬英九更顯得平民化與普羅作風,這些特質,在在都使馬英九與其他政界領袖有明顯區隔,獨樹一幟而深得民心,說他是台灣政壇的一顆奇葩或是濁濁塵世的一股清流並不為過。
馬英九初登國民黨大位,很多人擔心他不擅黨務,也跨越不了濁水溪,選戰策略更非所長,然而經歷這場選戰的洗禮,馬英九有如脫胎換骨,令人刮目相看。筆者冷眼旁觀,馬英九在選舉中表現出他其實是個有遠略、有戰術的傑出戰將,諸如:
──概括承受連戰時代提名的縣長候選人,即使有瑕疵也含淚輔選,具有顧全大局、相忍為黨的胸懷,唯對有弊案在身的台東縣藍營候選人吳俊立,則堅時不能以國民籍黨藉參選,並婉拒前往輔選,保持一貫的清廉原則。
──抓大放小,重兵保衛超級大縣台北縣,其餘中、小縣也不放棄,全台二十縣市走透透,從基隆頭到屏東尾,甚至離島澎湖,南征北討,東奔西跑,大小政見會近二百場,其勤快與體力之旺盛,印證足堪膺重任。
──投票前兩天,公開宣示「席次未過半即辭黨主席」,激起泛藍選民危機意識,且以此表達其破釜沈舟、背水一戰的決心,頗有當年湘軍九帥曾國荃攻破天京(南京)的氣勢,其膽識絕非連王之流可比。
──投票日當天早晨,現身基隆、台北四縣市,陪同許財利與周錫瑋投票,標示許的泛藍正統地位,也邀時與周同舟一命的信心,類此出奇致勝,實已深黯用兵之道,即使以阿扁之擅於選舉,恐也不得不表歎服。
經過此役,馬英九已建立起無可取代的泛藍領袖地位,不但宋楚瑜無法攖其鋒,因敗選黨主席而心有不甘的王金平,從此心服口服,欲回鍋參選而遭馬檔駕的連戰,也不得不讚許後生可畏,慶幸自身能急流勇退。「馬英九時代」之來臨,確已實至名歸。應該說,藍營已走出二○○○年以來連續敗選的陰影,國民黨也因這次的大勝而重拾信心,中興在望,二次政黨輪替已指日可待。
但若據此推斷馬英九從此所向無敵,國民黨可以高枕無憂到二○○八重掌政權,甚至一如《聯合報》所寄予「馬英九十年」的高度期待,恐也不免過度自信,甚至是一廂情願。「馬英九現象」其實尚有不少盲點與不足之處。舉其犖犖大者,如:智囊人才過於偏信與不足、決策過程時有草率不盡周延、人氣過早達於頂點,恐難持盈保泰,以及未來泛藍執政縣市長有無政績與清廉問題,……等等,均是一大考驗,尚須經過歷練與挑戰,馬英九不可掉以輕心.
後九十年代初期李登輝初次暴露其日本皇民遺風與背離中土,妄圖獨立建國野心,到二○○○年首度政黨輪替,民進黨分離主義日益猖獗,並鼓動族群對立,撕裂社會,以迄於今,已有十多年時間讓台灣長期處於政治動盪、經濟蕭條、社會對立與文化斷層的混沌狀態,人心苦悶壓抑已久,而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更使正人君子望之卻步,朝有幸進,野多遺賢,台灣有識之士莫不殷殷期待能有撥亂反正、紫氣東來的一天.於今「三合一」選舉泛藍的大勝,猶如春雷乍響,揮別「堂堂溪水出前村」的日子早日到來,應不是一種奢求吧!◆
社論
國際與外交
台灣與東亞
「馬英九現象」與台灣
「馬英九現象」與美國
「馬英九現象」與日本
兩岸關係與軍購
歷史
敬悼汪道涵先生
海峽短評
編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