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兩個領導中心

張海鵬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九月三日,在人民大會堂,我聽了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會後又讀了報紙發表的文字。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說:「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曾、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烽火。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這段話,是許多年來我黨領導人第一次正面闡明了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在戰場上分別承擔著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戰略任務。這是客觀的歷史評價,不僅政治影響極好,也具有學術上的指導意義。如果再進一步,明確指出抗日戰爭中存在著國民黨、共產黨兩個領導中心,就十分完美了。

抗日戰爭中的領導權問題,是一個長期有爭議的老問題。我們過去習慣上強調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台灣學術界只承認國民黨的領導作用。對抗戰歷史中的這個認識問題,至今還影響著海峽兩岸的人們。在抗戰勝利過了六週年的今天,我們應冷靜地、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一九三八年從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後經歷了整個抗戰時期的劉大年同志生前寫的文章中,指出過抗日戰爭的全過程中存在著兩個領導中心的問題。這個提法似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今年八月中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召開抗戰勝利六十周學術座談會,我在會議上就抗戰時期存在著兩個領導中心做了專門發言。會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金沖及同志對我說,這個看法基本可以站得住。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是要企圖滅亡中國。中華民族面臨存亡絕續的問題。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各階級、各民族人民團結起來進行的中華民族解放戰爭。這是對抗日戰爭的基定性。從民族戰爭的全局來看,中華民族內部各黨派、各政治團體和政治勢力,只有團結一致,共同抵禦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華民族才有出路。說共產黨發揮了領導作用,是因為它倡導、推動並始終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民族戰爭所必需的國內團結能夠維持下來,而且,共產黨還指揮八路軍、新四軍,動員敵後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擔負著敵後戰場的作戰任務。從這一點來說,共產黨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領導中心,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抗日戰爭中,還存在著國民黨這個領導中心。當時國家權力掌握在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手中。這個政府是民族戰爭所必需的、國際國內承認的統一政權,它指揮兩百萬軍隊,擔負著正面戰場的作戰務。抗日戰爭只有發動蔣介石、國民黨參加,才可能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推動全國抗戰的開展,才可能有全民族的抗戰。沒有蔣介石、國民黨的參加,單憑共產黨的力量,儘管她的抗日主張無疑是正確的,是符合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是難以獨立支撐全國抗戰大局的。抗戰期間,蔣價石雖然沒有放棄反共,也沒有放棄抗戰。八年抗戰,儘管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採取消極、片面的抗戰路線,對日妥協退讓,但畢竟沒有對日投降,總算把抗日的旗幟扛下來了。這與汪精衛之流有本質的區別。需要指出,共產黨推動蔣介石、國民黨參加抗戰,是提高了蔣介石、國民黨的歷史地位呢,還是貶低了蔣介石、國民黨的歷史地位呢?很明顯,蔣介石成為抗戰領袖,把蔣介石、國民黨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這也是由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決定的。但是抗戰勝利後,在美國的扶持下,蔣介石、國民黨一意孤行,肆意反共反人民,才從原有的歷史地位上跌落了下來。這是怪不得共產黨的。蔣介石一生幾乎與近代中國同步,他給歷史留下的東西,無非是在國民革命追隨孫中山,在抗戰中堅持了抗戰,退踞台灣後堅持了「一個中國」的立場,其他例如製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及事變後一貫堅持反共、「剿共」,九一八事變後堅持不抵抗,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在抗戰中也不忘記反共,在抗戰勝利後違背全國人民追求和平的意願,徹底反共反人民,等等,都是不足道的,都是拉歷史車輪倒退的。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從實事求是的觀點看,從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看,蔣介石在抗戰中儘管沒有放棄反共,但還是把八抗戰堅持到底了。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同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的存在和發展,是這場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的基本條件,如果沒有這個基本條件,全民族抗戰是否能實現,或者一時實現了,能否堅持下去而不中途夭折,以及中國是否能取得抗戰的最後勝利,就要打一個大問號。從這個角度說,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力量,是保證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所以,人民力量的存在和發展這個基本條件的極大重要性,更加應該得到客觀的、全面的理解。因此,抗日戰爭這場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是國民黨、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爭取得來的。毛澤東在一九三八年也說過國共「共同領導」抗戰的話。

國民黨、共產黨兩個領導中心,它們所處的地位不同,能夠起作用的方面不一樣,也不表現為某種平衡,不是一個從屬一個,而又都是不可缺少的。這兩個領導中心,不是一時一劇起作用的,都是全面的、全局的。不承認一個中心,或者取消一個中心,行不行呢?顯然是不行的。取消國民黨、蔣政權這個中心,失去國家政權的力量,全國抗戰難以推動,難以調動幾百萬軍隊在正面戰場與敵作戰,難以爭取國際援助;取消共產黨這個中心也不行,取消這個中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形成不了,還是繼續「攘外必先安內」,內戰不止,如何形成全國抗戰的局面?取消這個中心,敵後戰場誰來領導,廣大敵後地區的人民群眾誰來組織和發動?取消這個中心,誰來制止國民黨政權對日妥協退讓的趨勢?

如果不承認國民黨這個領導中心,只承認共產黨這個中心,抗戰時期中國打的許多敗仗,尤其是一九四四年豫湘桂大潰敗誰來負責?共產黨能夠負責嗎?全國政治的不民主、官吏的腐敗墮落,共產黨能負責嗎?抗戰後期,蔣介石與國民黨政權的國際聯繫作用也不可忽視,他們代表中國與蘇聯、美國、英國等發生關係,談判廢除《辛丑條約》和治外法權,蔣介石作為中國首腦出席開羅會議,作出了從日本手中收回台灣等地的決定,以及參與建立聯合國,這些成績離開了蔣介石和國民黨政權也是不行。這些基本的歷史事實,我們要尊重。

客觀地說,在抗日戰爭這個整體大局中,國民黨、共產黨都起著領導作用。這個作用,都是全局性的,不是局部的、暫時的。不承認其中任何一個中心所發揮的領導作,都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都不是歷史主義的態度。承認國民黨的領導中心,並沒有削弱、更沒否定共產黨的領導中心的全局性作用。雙方這種都是全局性的領導作用,是各自通過自己的領導能力來實現的,是在又統一、又矛盾的鬥爭中來實現的。在抗日統一戰線內部又統一、又鬥爭的過程中,國共力量的消長發生著變化,總的歷史趨勢,是國民黨政權的力量由盛轉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由弱轉強,並且歷史性改變了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換一句話說,國民黨這個領導中心的作用由大變小,共產黨這個領導中心的作用由小變大這是對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作用的最終的說明,也是為什麼抗戰勝利後不久,國民黨就垮得那麼快,人民共和國能夠迅速建立,近代中國歷史開闢了新的通道的原因。

抗戰勝利後一段時間,國共兩黨的政治家和理論家互相指責或者不承認彼此在抗戰過程中的領導地位和作用,基於當時強烈的政治、軍事對抗,是可以理解的。抗戰勝利六十周後的今天,這種政治、軍事對已經完全消失了。今天已經出現這樣的形勢,在擊垮「台獨」勢力,促進祖國統一的過程中,國共可以結成新的統一戰線──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民族戰線。極有利於反對和遏制「台獨」勢力,極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民族戰線,極有利於祖國統一後台灣人心的修復,極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復興事業。

因此,我認為,應該肯定抗日戰爭中兩個領導中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