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勝選後的政治觀察
國民黨勝選後的政治觀察
十二月三日,「三合一」選舉,在二十三縣市中,國民黨取得十四席,民進黨取得六席,國、新二黨和無黨籍各取得一席,國民黨共增加了六席。國民黨的當選率達百分之六十點八,加上另有泛藍三縣共十七縣市,當選率達百分之七十三點九。
三日夜,開票完畢,國民黨馬英九主席不掩勝利旳喜悅,卻發表勝選感言說,「這不是國民黨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國民黨沒有打敗民進黨,是民進黨打敗他們自己。」「高興一個晚上就好,明天一早起來要捲起袖子繼續幹活。」「盼民進黨要記取教訓,誠實檢討,才能重拾民眾信心。」馬英九的勝不驕、功不居、善不伐的政治家風範留給台灣人民深刻的印象。
但若我們仔細分析起來,馬英九並非完全是自謙之辭。以「大環境」而言,這場選舉就大不利於民進黨的候選人。陳水扁執政五年半,台灣經濟日益惡化,毫無起色,人民生活日益困窘,自殺率不斷攀升。國民所得由十年前的一點四一萬美元,到現在不增反退只有一點二萬美元。陳水扁身為領導人講話顛三倒四,政策無一兌現,胡口亂謅,只為選舉譁眾取寵。對黨外蠻橫,對黨內也專權霸道,致使黨內同志也敢怒不敢言。敗選後,終於爆發正副總統公開以媒體放話的口角,言語粗鄙,毫無教養,騰笑天下,遺羞後人。
陳水扁除了毫無誠信外,又有親屬寵信的腐敗貪污,「吳淑珍炒股案」、「馬永成炒股案」、「陳哲男濟州島案」、「陳敏賢泰勞案」。除了陳水扁「上樑不正」外,又有吳乃仁的「禿鷹案」、謝長廷的「高捷案」,還有「高鐵案」。弊案連連,連連弊案!
再者,在選舉期間又發生賄選案和敗德案,宜蘭、台中有陳定南和林佳龍的賄選案,台北有羅文嘉的「走路工」;桃園有鄭寶清的「非常光諜」,台中有胡志強的「病歷案」,明明敗德還要蠻橫霸道。看在人民的眼裡,票又如何投得下去,這樣的民進黨能不被人民唾棄嗎?國民黨縣市長的當選率是一個答案。
但是,我們從得票率來看,國民黨只有過半的百分之五十點九六;民進黨仍然保有百分之四一點九五,只比上次縣市長選舉少了百分之三點三二而已。若再加上台聯黨的百分之一點一三,泛綠則達百分之四三點○八。加親、新二黨,泛藍則只有百分之五二點二七。台灣的選民真是「肚子扁扁也要投阿扁」的「含淚去投票」。
再以投票率而言,這次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六六點二二,比上次總統投票率少將近十個百分點。以藍營言,在馬英九「不過半,辭主席」的背水一戰下,藍票應已庶幾盡出,不投票的應多為綠票,並沒有轉向國民黨。以這次選舉結果做為基本盤,藍也只領先綠不到十個百分點,正是○四年大選前的光景,但十個百分點旋即遭兩顆子彈擊碎。所以,以這次選舉的結果來論,國民黨要在○八年拚回執政,仍然不是穩定的樂觀。所以,馬英九說「國民黨沒有打敗民進黨」,「高興一晚上就好」,並非造作之言。國民黨猶待改革和努力。
選後許多評論都認為這場選舉的結果已超越了族群、省籍、統獨,我們對這種說法並不能完全同意,為什麼這麼多的弊案,貪污、腐化、敗德,加上經濟衰頹,「肚子扁扁」都不能撼動民進黨的基本盤?民進黨的基本盤這麼「愚忠」的理由何在?正是台獨大老辜寬敏等所說的「歹囝仔也要疼」。
相對於貪污、腐敗、蠻橫的「歹囝仔」陳水扁,有人敢說馬英九不是「好囝仔」嗎?所以,問題不在「好」「歹」,也不在「囝仔」,而是在於是不是自己認同的「囝仔」。這難道不是族群、省籍的問題嗎?更麻煩的是族群、省籍的問題又連繫到政治統獨的問題。台獨之不可行,陳水扁已在電視上氣急敗壞的宣佈過「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但是,做不到還要做,這還牽涉到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援,及「二二八」和「皇民化」的歷史問題。統獨問題就是兩岸問題,兩岸問題就是經濟問題。不解決兩岸的統獨問題,就不能解決台灣經濟發展和「邊緣化」的問題,這已是島內外台灣專家的共識了。
歷史問題其實是更高戰略層級的政治問題。在日據下,連雅堂先生有言:「國可亡,而史不可滅。」國民黨雖在台失去了政權,但連國民黨與台的歷史也失去,則國民黨在台就永無翻身之日,永遠只能是未來台灣歷史上的「外來政權」。
面對歷史問題,馬英九自擔任台北市長後,每年必出席「二二八」紀念會和「白色恐怖」受難人秋祭,他的誠懇已獲得這些受難人和家屬的諒解和友誼。不能諒解的也只能缺憾還諸天地了。
由於台灣人民不能認同國民黨的「二二八」和「白色恐怖」,自李登輝以來,日據下「皇民化」殘餘竟以「皇民化」冒充台灣「本土化」,而以國民黨為「外來政權」。
「本土化運動」本為十九世紀以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文化運動。日據下,台灣「本土化運動」最大的成就厥為「台灣新文學」和連雅堂先生的《台灣通史》、《台灣語典》、《台灣詩乘》之著,而展開了上世紀二○年代台灣的非武裝抗日運動,並且與祖國大陸的革命運動密切相關。
針對著「皇民化」的歷史問題,馬英九在八月十九日甫接任國民黨主席之時,即提出「台灣歷史論述」,要由台灣連結國民黨與中國,王金平和陳水扁皆質疑「台灣連結中國」怎麼連?九月九日,日本受降六十週年紀念會,國民黨中央黨部前即掛上了蔣渭水、李友邦二位台灣抗日英雄的巨幅照片;十月二十五日,馬英九又以《重溫先賢典範,再造台灣精神》為題,發表紀念台灣光復節文告,徹底顛覆台獨和民進黨的「皇民史觀」。
何謂「皇民史觀」?,正是台灣教授協會的《兩國兩制,和平共存──台灣人民對台灣與中國關係的基本主張》(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十日)其中所言:
「日本政府有效統治台灣達半個世紀之久,對台灣的影響至為深遠,它提供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全島性的、有效率的行政系統,對古老的迷信代之以比較現代的教育,切斷與中國的大部份紐帶,生活水準遠高於騷亂的中國,這些因素皆有助於形成台灣人的『國家單位真實感』。此外,舉凡鼓吹國家神道、推行國語運動、更改姓氏運動、志願從軍運動,莫不影響了台灣文化。總之,日本政府企圖把台灣人變成日本人的努力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卻成功地使台灣人變得『不像中國人』。」
在這個「皇民史觀」的宰制下,自李登輝上台以來,不但國民黨被打成了「外來政權」,並且有呂秀蓮率民進黨參訪團到馬關去感謝《馬關條約》割台是「不幸中的大幸」;有當年台灣總督府的後人來台參加「告別中國大遊行」紀念馬關割台百年,和著和服張東洋傘參加「台灣正名大遊行」;屠殺抗日台胞製造「歸順式慘案」的後籐新平變成了台灣現代化的奠基者和現化文明的分享者;甚至還有人到靖國神社去參拜侵略中國屠殺台灣人民的「英靈」。在沒有真實的台灣歷史的對照下,台灣人民別無選擇只能姑妄聽之,而積非成是。
這樣一個懷有「皇民史觀」的台灣政權當然是日本右翼勢力軍國主義餘孽所歡迎並從中得到鼓舞的。十二月三日(週六),台灣選舉結果揭曉,週一(五日)日本《經濟新聞》就發表社論《台灣政治潮流的變化》,週二又有《朝日新聞》社論《台灣執政黨大敗》及《每日新聞》社論《台灣的民進黨回歸到民主及反腐敗的原點的時候》。三篇社論對民進黨執政五年半的無能腐敗、經濟衰退、兩岸惡化等種種惡德均輕描淡寫,而異口同聲的質疑馬英九在黨部大樓懸掛巨幅台灣抗日英雄照片和宣傳「台灣的抗日史觀」,還擔心下屆總統選舉,國民黨可能奪回政權,中台關係趨於穩定,和有可能出現統一的機會。甚至還挑撥馬英九是「外省人」,李登輝、陳水扁才是「本省人」。
茲據韓燕明譯文將三社論的相關部份抄錄如次:
「在台北市國民黨黨部大樓上,現在還掛著『慶祝抗戰勝利以及回歸中國六十週年』的標語和抵抗日本殖民地統治的『抗日英雄』的巨幅照片,同時今年還做了一些被認為是與中國大陸大規模紀念抗戰勝利的活動相呼應的動作。作為本省人(台灣出身者)且親日的李登輝、陳水扁兩任總統延續了良好的日台關係,今後有必要審慎地觀察國民黨的對日政策的動向。」(《日本經濟新聞》)
「即使在大陸出身的人(外省人)當中,馬主席也是具有特別強烈的中國人意識的政治家,國民黨在馬英九當選主席後對曾經在日本殖民地統治時期遭到鎮壓而犧牲的台灣籍的抗日英雄開始進行宣揚。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的演說中,也提到了台灣的抗日戰爭中的犧牲者和大陸的在抗日戰爭中的犧牲者都是為了中國而戰的歷史史觀。這像是相互呼應的動作。必須要留意的是,如果由於國民黨大勝而造成與民進黨對立加劇的話,台灣的抗日史觀很可能會浮現出來成為爭論的焦點。」(《每日新聞》)
「壯大了力量的國民黨今後的動向會愈來愈受關注。今年,國民黨在黨部大樓上懸掛出抗日鬥士巨幅照片等等,在歷史問題上表現出獨自的態度。如果是與中國一起聯手的行動的話,很可能會對東亞掀起新的衝擊。包括日本的亞洲各國當然是期望這個區域的安定,美國也是一樣的。所以,期待著傾聽民意的扁政權的新政策。」(《朝日新聞》)
十月十九日,《讀賣新聞》也發表社論《台灣政局變化》指出:馬英九堅決主張「三通」,「非常鮮明的對中和解姿勢」,強調「日本應正確認識(侵略中國)歷史事實」的「對日強硬政策」。一向支援李登輝、陳水扁的岡崎久彥則在十九日的《產經新聞》發表《國民黨的勝利將使台灣海峽危機大增》。
《朝日新聞》等都是日本全國性的大報,是引導日本主流民意的媒體,會發表這種言論,我們深感遺憾。首先我們要抗議《朝日新聞》等對台灣內政粗暴的干涉,並自我暴露其對台仍抱有「殖民地史觀」的偽善假面。另外,我們也要對《朝日新聞》等有幾點質問。
(一)日本歷屆首相,包括小泉首相,不顧亞洲人民的抗議,執意參拜入祀蹂躪亞洲人民、侵略中國、屠殺台灣人民兇手戰犯的靖國神社,為什麼台灣人民不可以崇拜在殖民地時代反抗殖民統治的抗日英雄?而要擔負「很可能會對東亞掀起新的衝擊」的罪名。
(二)在日本右派的導引下,不顧亞洲人民的抗議,文部省不斷竄改歷史教科書,掩飾和美化日本對亞洲人民和侵略中國犯下的罪行。為什麼台灣人民就不可以恢復有其主體性的「台灣抗日史觀」?而要擔負「成為爭論的焦點」之咎。難道「皇民史觀」不是台灣人民的「恥史」嗎?為什麼不可以用台灣人民的主體性史觀取代?在「良好的台日關係」下,難道台灣人民只能受「皇民史觀」宰制做乖乖的「清國奴」嗎?
(三)為什麼日本可以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不可以有台灣人選擇對中「和解」?為什麼只可以有日本企業爭先前往大陸投資搶佔市場,而不可以有台灣人民主張「三通」來振興台灣經濟?難道這不是「吃人夠夠」嗎?
另外,我們也有幾點要正告日本國民。
(一)「皇民史觀」的台獨只能危害台海的穩定和東亞的和平,誠然兩岸「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這絕不是日本長遠的國家利益。日本長遠的國家利益當是東盟的十加三或十加六,那就必須要有穩定和平的兩岸關係,就必須台灣能對中「和解」,而不是台灣當局以台獨去挑戰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
(二)我們知道日本右派有恢復軍國主義的企圖,甚至重建「大東亞共榮圈」而不惜利用美國與中國一戰的主張。誠然美日武器之精良遠非中國可及,但幻想中美大戰恐亦失之現實。從上世紀九○年代蘇聯瓦解後,美國不但未能「分裂中國」、「遏制中國」,中國反而在「交往」中不斷「和平崛起」。今日中國遠非昔日可比,日本若欲重新發動「七七事變」,日本有再精良的武器,也得考慮褊狹的日本國土缺乏戰略縱深。
(三)上世紀初,台灣已成為日本殖民地,明治元老闆垣退助主張中日同盟來台發表演說:「余在亞洲究竟不能以日本一國來擔負全盤之國防任務,是故陸上軍備可委託中國,海面軍備可由日本來擔當,然後始能期其堅實。是以有和中國人締結親交之必要,而要開其端緒,捨本(台灣)島外實無他法可想。」(一九一四年五月十七日)而主張以同為漢民族的台灣人作為日中親善之橋樑,故必須改善日本對台的殖民統治而倡「同化會」,然隨即遭台灣總督府取締。板垣本人後來也在日本遭少壯軍人刺殺。
今天雖然歷史情境不同,但板垣退助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仍值得日本國民思考,日本欲東亞之和平,及中日兩民族的親善提攜,不是去支援「皇民史觀」的「清國奴」向中國領土主權完整挑釁,而是應該鼓勵台灣當局對中「和解」,支援中國的和平統一。這也許是我們的奢望,但是日本若繼續支援台獨,破壞中國和平統,一個強大而敵意的中國絕非日本長遠而根本的國家利益。
「三合一」選舉,國民黨是勝利了,但那只是「民進黨打敗他們自己」,勝選後的馬英九和國民黨仍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其根源乃在於「皇民史觀」。內有被「皇民史觀」蠱惑而未能覺醒的選民,外有日本對台「殖民地史觀」的虎視眈眈。
面對○八年的總統大選,國民黨除了必須加緊腳步進行改革和在各縣市推行清廉執政以爭取人民的信任外,還必須建立台灣人民主體性的抗日史觀,以克服「皇民史觀」,暴露台獨民進黨「皇民化」的核心價值,崩解其皇民化台獨的意識型態,才能爭取到最大多數台灣人民的認同,台灣人民有「好囝仔要疼」,才不會去「歹囝仔也要疼」。◆
社論
國際與外交
台灣與東亞
「馬英九現象」與台灣
「馬英九現象」與美國
「馬英九現象」與日本
兩岸關係與軍購
歷史
敬悼汪道涵先生
海峽短評
編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