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結構與品質超越進程
部分結構指標如城市化率、出囗比率(外貿依存度)、服務貿易比重等已經超越;部分指標如高新技術產業佔製造業比重、高新技術產品佔出口值比重、技術貿易收支比等可望繼人均GDP之後超越;部分指標如三次產業結構、恩格爾係數等屆時可能相當接近。而發展品質目前尚無通用的評價指標與方法,但宜將觀察重點放在自主創新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比較上。
5.超越進程的不確定性分析
以上預期進程皆以歷史數據的平均值為假設增速計算得出,但並不排除未來出現多種變數的可能性。為此我們選擇人均GDP指標,運用ARMA模型,測算出多種景況下各自可能達到的最低和最高年均增幅,建立一個預期增速組合矩陣,來預測珠三角超越台灣進程的波動範圍。如表6所列示:(1)未來若干年如台灣經濟出現「最壞」的可能而珠三角實現「最好」的可能,則後者(人均GDP)超越前者只需4.6年;(2)未來若干年如台灣經濟實現「最好」的可能而珠三角出現「最壞」的可能,則後者超越前者比較「遙遠」;(3)除開以上兩種情況呈現超越進程從5.5年到9.8年不等的波動範圍,而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7年。可見,珠三角人均GDP在7年內也就是2012年前後超越台灣的概率最高(參見圖2)。而倘若珠三角人均GDP保持年均12.7%的持續高增長,則無論台灣未來「景況」如何都將在7年內被前者超越。
表6 不同假設年均增速下趕超時間對比(年)
台灣 珠三角 |
高速 | 中速 | 低速 | |
4.4% | 2.6% | 0.34% | ||
高速 | 12.7% | 7 | 5.7 | 4.6 |
中速 | 10.9% | 9.1 | 7 | 5.5 |
低速 | 8.3% | 14.2 | 9.8 | 7 |
四、策 略
珠三角要加快趕超進程,包括加速實現人均GDP乃至發展品質的超越(反映在圖2上則是促進「珠三角人均GDP超越台灣實現年限概率分布」曲線發生左向提升的趨勢),必須調整和優化相關策略,其中尤其是加強自主創新、實施珠台對標、推動兩地競合等。這是因為當前全球及區域競爭的焦點和制高點在創新。誰在創新上佔據優勢,誰就能在發展上掌握主動。正如美國《創新爆炸)一書所說:「當今世界,一切經濟價值、經濟增長和經濟戰略實力均源於創新」。然而珠台兩地雖均在製造力等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但不同程度地表現出自主創新力不足、自有品牌缺失、產品附加值低等弱勢,加強自主創新已成兩地面臨的共同挑戰,創新競合將成為下一輪雙邊互動的「重頭戲」或博弈的「主戰場」。尤其珠三角來說,產業高新化起步較台灣要晚,創新力更顯不足(這也是目前兩地經濟差異的主因之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就成為未來趕超台灣的關鍵。
圖2 珠三角人均GDP超越臺灣實現年限概率分布
【待續】◆
社論
國際與外交
台獨與四要一沒有
兩岸政經
二二八60週年
海峽短評
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