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緊盯「四大天王」的「對中」政策

方家豪


日本對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非常「過敏」。對日本來說,兩岸關係絕對不能好、不能融合(講白了就是對兩岸統一很忌憚),但也不能一下子太壞而損害到日本的利益,或在日本未準備妥當之前把日本捲入台海戰爭,最好的情形是兩岸漸行漸遠,最後分離。

2008年,靠兩顆子彈續任的陳水扁終究要下台,日本自然會在意誰是下一任台灣總統,接任者的「中國政策」如何等,而用顯微鏡檢視每一位可能的候選人。一般來說,日本早就鎖定馬英九是主張統一者,因此在報導介紹馬英九時,總不忘提他是香港出生的外省人。兩年前馬英九初當上國民黨主席,形象佳又打贏縣市長選舉,民調等展現出遙遙領先其他可能的候選人的氣勢,日方其實很「擔心」,後來馬英九因市長特別費遭起訴,日本媒體立刻說「馬英九神話破滅」等等一副幸災樂禍的心態。(至於許陽明遭起訴案,曝露出台灣司法當局用猶如「檢調迫害」、「檢調放水」那種鬆緊兩套不同的標準──苛刻對待馬英九,寬寬對待陳水扁、許陽明,以及民進黨「四大天王」同類案件遲遲沒動靜等情況是裝聾作啞,完全不提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日本媒體報導民進黨3月9日黨內總統初選報名截止,登記參選的蘇貞昌、謝長廷、呂秀蓮、游錫坤這「四大天王」時,別的政策、事務通通不講,只盯住「四大天王」的「對中政策(或姿態)」──就算他們都是「本土派」、走「本土化路線」的,仍要細細分析其間微妙的差異。說蘇、謝跟3月4日表明「台灣應該獨立」的陳水扁保持距離,是采「台灣化」和「推動與中國經濟交流」並行、較穩健的「對中政策」。因為「獨立色彩」太鮮明的話,雖然對鞏固傳統支持者很有利,但影響總統選舉勝負的中間選民和經濟界是會跑掉的。游則以「把台灣變成正常國家是後陳水扁時代的歷史使命」、繼承陳路線作訴求來匯聚獨派的支持,但是輿論調查,支持者成長甚少。而呂秀蓮也是采穩健路線,說要跟中國「共存共榮」。日本要看住台灣的「對中政策」,連本土派也不放過!

日本方面究竟多麼介意台灣政治人物的兩岸政策,看李登輝的例子最明白。原先,李登輝是日本媒體、政界最重視的台灣政壇領袖,其程度甚至凌駕陳水扁,因為李登輝通日語、受過日本教育、親日、打響愛台灣的口號、推動本土化、是台獨的頭頭、……。可是,自從李登輝在《壹週刊》專訪中說了自己不是台獨、想去大陸訪問之類的話以後,儘管李登輝隨即的講話又回到原樣,沒有改變立場,但日本媒體對李的「評價」還是變調了,客氣一點的替李緩頰,賴說《壹週刊》是近似「統派」的媒體,才會搞出那種採訪;有的則表示,李登輝那樣的講話對日方(指李的日本右翼盟友)造成「困擾」;甚至有雜誌的文章掀李登輝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是模範日本人,戰後卻加入共黨地下組織,後來又投入國民黨的懷抱等舊帳,而說李登輝很會「變節」,這回不是第一次,譏諷「變節」是李登輝「生存的技巧」,可說對李登輝的態度丕變而且產生懷疑了。

簡言之,「親日反中」是日本關注、衡量台灣未來的領導人及走向唯一的重點,至於領導人做得好不好?台灣的民生、經濟、法治、人權、……等其他問題,日本根本不在乎,確立台灣領導人能乖乖「親日反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