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極世界」的美國總統換屆

譚中
(旅美退休教授)


美國「後院」出了個查韋斯

德國著名報人兼政治活動家蘇牟爾(Theo Sommer)認為:冷戰時期是兩極世界,後冷戰時期曾經有過一極世界。這幾年來一極獨超美國把自己弄得這麼糟,「目前沒有任何國家領導(世界)」,「我們生活在一個『a-polar(非極)』世界」。這是他最近接受《印度快報》記者採訪時說的。他說,再過三十年,就會出現「多極世界」,中國、印度等都會自成一極。

他這番話不無道理。如果說,克林頓時代美國仍然有著「挾天子以令諸侯」式的豐富籌碼,布希總統在中東打恐的賭場上差不多把它全輸光了。伊朗總統內賈德在國內的聲望每況愈下,但卻在國際上趾高氣揚地與布希政權針鋒相對。拉丁美洲從來就是美國的「後院」,但最近布希到拉美五國(巴西、哥倫比亞、烏拉圭、危地馬拉、墨西哥)進行為時七天的訪問,群眾夾道歡迎的鏡頭一個也沒有;每到一地都迎來街頭示威抗議。布希的黑色防彈汽車是在街頭戒嚴、數萬軍警保衛下才能在拉美土地上安全行駛。

極盡侮辱布希能事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在布希訪問拉美期間出遊鄰國、和布希唱對台戲、帶領各國群眾高喊布希「滾回去」。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到處可見宣傳海報,呼籲人們加入「查韋斯指揮官」,共同抗議布希的拉美之行。三月十日他在阿根廷東部拉布拉他河岸的一個足球館主持一場由四十個左派組織召集的萬人集會,在會上發表了反美講演,嘲笑布希是「政治殭屍」。阿根廷的一名官員表示:「能和愛國的查韋斯總統一起反對帝國主義,我們感到非常的自豪。我們想藉集會傳遞給布希的資訊就是:『離其他國家遠點,讓人們都和平的生活吧。』」

當天布希恰巧在河對面烏拉圭的首都蒙得維的亞。烏拉圭只有彈丸之地,當然受到查韋斯製造的反美浪潮的衝擊。連烏拉圭總統巴斯克斯在熱情歡迎布希時也不得不強調烏拉圭和美國之間的分歧,好像是向查韋斯傳遞他不是美國走狗的資訊,這是三月十一日《紐約時報》記者盧滕伯格(Jim Rutenberg)的分析。

雖然美國總統從來沒有像布希這樣在拉美受人奚落,但布希也只能強顏歡笑。查韋斯的陰影不斷跟著他,記者也就此向他提問。他從不正面回答,只是強調美國實行「無聲而有效的外交」,好像在回應查韋斯在拉美「反對美帝國主義」的大聲疾呼。布希從不提查韋斯的名字。這是白宮變被動為主動的策略,不給查韋斯增添輿論資本的機會。

世界分成貧富懸殊兩極

布希政權把美國一超獨霸的籌碼輸得差不多精光有外在與內在的原因。外在原因主要在於美國和跨國公司倡導的全球化在過去半個世紀中把世界分成貧富懸殊的兩極,反映出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必然使「贏家」壓倒「輸家」的基本醜惡實質--「贏家」永遠是少數,「輸家」永遠是多數。雖然中國和印度都從「輸家」的一面移位到「贏家」的一面,但廣大亞非拉地區是每況愈下。就是在中國和印度,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變成「贏家」,印度進入「贏家」的比例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三是「輸家」,中國的情況也許好一點。這種兩極分化是全球反美情緒高漲、是伊斯蘭世界反美情緒發展到恐怖主義的根本原因。

布希政權輸盡籌碼的內因是它被錢尼和倫斯斐「哼哈二將」所劫持,在「九一一」慘案以後迷信武力、在國際上搞「光榮孤立」、搞「先發制人」、自絕於國際社群、甚至盟國。伊拉克的「不勝」形勢和歐洲國家的普遍反美情緒都是「哼哈二將」為布希拆的爛污。倫斯斐是個典型的獨裁者。法德兩國領袖對美國政策發表異議時,他就把歐洲定位為美國不屑一顧的「老歐洲」和美國蓄意拉攏的「新歐洲」(指東歐前共產主義陣營國家)。現在美國新國防部長蓋茨改弦更張,強調歐美「共同利益」,但為時已晚。

倫斯斐的霸氣在國內政治暴露無遺,罄竹難書。誰要是批評伊戰,就被他戴上「不愛國」、甚至「長敵人志氣」的帽子。最囂張的是他在五角大廈設立「rapidresponsecell(及時反應小組)」,運用宣傳機器打擊倫斯斐的批評者,早就被國會民主黨議員譴責為「為個人造勢」,現在也被取消。這一切反映出布希在美國國內「跛足鴨」的慘狀。新國防部長蓋茨深得國會兩黨的支持,不聲不響地把倫斯斐的方針政策倒轉過來。副總統錢尼眼睜睜地看著,敢怒而不敢言。因為他現在在美國公眾中威信掃地。布希的民意測驗支持率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錢尼卻在百分之十左右,是美國有史以來最低的。

最近法院判決前錢尼辦公室主任「跑車利畢」(Scooter Libby)有「欺騙法庭」的罪行,利畢請求重審。輿論卻借此把布希白宮的專橫、報復、暗中打擊異己(主要是錢尼為了打擊批評他的退休外交官威爾遜而讓利畢等向外洩露威爾遜夫人是中央情報局秘密特務)的不道德行為越炒越臭。這樣的形勢要是在印度、或是在其他議會民主制的國家,政府早就被國會通過「不信任投票」而垮台了。有人把「跑車利畢」案件對白宮不正之風的揭露比作尼克森時代的「水門事件」。當時尼克森毅然辭職,猶有點君子風度,但布希和錢尼這一對白宮主人是不會為了維護白宮尊嚴而辭職的。如果司法調查對他們的不法行為越挖越深,他們在公眾中變得越來越臭,那又當別論。

美國可能出個女總統

美國每四年舉行一次總統大選,總統大選可算美國政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件。先是共和、民主兩黨內部群雄逐鹿,產生出一個總統候選人,然後兩黨的正式候選人到全國各地競選、公開辯論。平常總共費時一年。就是說,在一位總統四年任期內,只有三年平靜,到最後一年,全國政治敏感性聚焦於總統競選,其他重大決策都耽擱起來。這已經是很大的時間浪費了。現在離下屆總統任期還有兩年,總統競選就早在年初開始了,媒體把大量時空投到競選活動的報導中,更是一般國家的政治生活所無法思議的現象。

現在競選總統活動得最多又最受人注意的是民主黨的兩大明星:一是前總統夫人、現紐約州參議員希拉蕊.克林頓夫人,另一是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歐巴瑪(Barack Obama)。印度輿論界有很多人,由於布希政權和共和黨當前這麼不得人心而認為下屆美國總統非這兩人之一莫屬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也是破天荒的大事,就是說,不是女性坐鎮白宮,就會是黑人當上美國總統了。兩個月前,當他們兩人還沒正式宣佈時,還有許多人公開說,這兩人都選不上的,因為美國還沒有進步到這種程度。現在這種說法簡直聽不到了。

希拉蕊.克林頓有三大優勢。第一,她被形容為「establishment candidate(建制候選人)」(「官方代表」,即代表上層統治階層的意思),因為她曾經在白宮住過八年,和美國大利益集團建立了密切的聯繫。早在四年前,就有很多美國「king-makers(國王製造者)」想要她出來競選,她雖然沒有出來,實際上早已在招兵買馬,為二○○八年大選準備條件,眾人皆知。二○○六年她競選紐約州參議員連任,很少在州內活動,而是到全國各地拋頭露面,實際上是為競選總統探路,又從自己金庫中撥出經費來幫助黨友當選,在黨內建立起堅實的支撐結構。現在她在全國有一個經費充足的競選辦公室,在各州都有她的挺選機構和骨幹,是她的政敵一時無法相比的。

第二,她是女性,美國選舉中,婦女投票比率占53%,得婦女者得天下。在上層政界中,有許多女性,由於妒嫉或其他原因,反對希拉蕊的大有人在。但是她們都是少數,大多數美國婦女、特別是家庭婦女、對希拉蕊並沒有形成固定的成見。希拉蕊也看中了她們,一方面集中精力在她們中間活動,另一方面又把自己打扮成賢妻良母型。人們當然知道她和丈夫比爾之間曾經有過個性衝突,還知道比爾.克林頓在白宮的緋聞。但是希拉蕊堅決支持丈夫、忍受痛苦,也是大家熟悉的。她只能算是比爾喜新厭舊(後來停止了)的受害者,那段歷史應該不妨害她競選,反而會贏得婦女對她的同情。行家認為,如果美國思想開明已經到了可以接受女權當家作主的時刻,希拉蕊當是最理想的候選人。如果她落選,那就等於夫權主義的美國還沒到陰盛陽衰的程度。

第三,她是克林頓夫人。這一點既是她的優勢,又是她的弱點。優勢在於:(1)克林頓是美國最強的政治謀略能手,希拉蕊這些年來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克林頓幕後策劃是有功的;(2)克林頓執政八年政績赫赫,如果不是緋聞,他的威望會超過歷代總統的。即使有了緋聞,人們也記得他的功績,和布希兩屆任內所拆爛污,有天壤之別。別的民主黨候選人在競選中都得把克林頓的政績搬出來為自己助威,希拉蕊當然更能有力利用這一政治資本了;(3)克林頓可以出馬幫助競選,他至今仍是美國公眾人物中魅力最強的。但行家認為,希拉蕊玩這張王牌必須慎重,因為她和克林頓同時亮相時,就會有「日食效應」,反而使希拉蕊相形見絀。

新時尚的焦點--歐巴瑪

歐巴瑪是最近一年來美國出現的奇特現象。先是他寫書、講演,被少數雜誌炒作成明星形象,使人覺得背後有那麼一股力量在捧他出來。這是怎麼樣的一股力量,現在還弄不清楚。有一種說法是:許多美國人對老式政客,包括希拉蕊在內,已經膩了,歐巴瑪變成一種新時尚的焦點。他的經歷也有奇特的地方。父親是肯尼亞黑人,曾經移民美國,和白人女子結婚生了歐巴瑪,後來夫妻離異,現在又回肯尼亞去了。歐巴瑪是混血,有奇特天才,又在哈佛大學受過教育,口才和文筆出眾,思想新穎。他和黑人結婚,一直在美國中西部黑人社區當律師,為黑人爭取人權,先被選入伊利諾伊州參議院,三年前被選入美國參議院,擅長演說辯論,曾在二○○四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作主旨講演,名噪一時。歐巴瑪夫人也是黑人中的知識精英,是普林斯頓和哈佛兩所著名大學的畢業生,她幫丈夫競選就像當年希拉蕊幫比爾競選那樣雙管齊下。

剛才我說好像後面有一股挺歐巴瑪的力量,這也表現在最近他在好萊塢籌款的盛況上,一次晚餐講演就籌得一百多萬美元,使希拉蕊也著慌了。最近克林頓夫婦聯袂去阿拉巴馬參加黑人爭取人權的紀念活動,歐巴瑪和希拉蕊在同一地區的不同教堂作競選演說,然後共同並排遊行,引起人們評論。克林頓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稱為「黑人總統」的白人政治家,黑人選民對他的當選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現在黑人有了自己的「黑人總統」候選人歐巴瑪了,希拉蕊的選票銀行有被劫的危險,兩人在爭奪民主黨提名權上會有一場激烈爭奪。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民主黨其他總統候選人,包括已公開亮相的上屆落選副總統候選人愛德華以及資深參議員拜登和新墨西哥州長理查遜,都大大落後於希拉蕊和歐巴瑪,很難變成黑馬。不過現在下結論還太早。就像二○○四年那樣,在最初幾個月中,誰也沒有看好克裡,後來卻是他壓倒群雄。

共和黨的兩隻帶頭羊

在共和黨這邊,兩隻帶頭羊是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Giuliani)和二○○○年在黨內競選輸給布希的年逾古稀的資深參議員麥凱因(McCain)。麥凱因為人正派、堅持原則、保守固執但不像布希那樣高傲脫群。他一直支持伊拉克戰爭,也一直批評倫斯斐不多派兵力。當前美國公眾都希望早日結束伊戰、撤退美軍,麥凱因好像趕不上形勢。他是否能從黨內出現,當了共和黨正式候選人是否能夠勝選,都是少有把握的。

朱利安尼在「九一一」之前對紐約治理有方,「九一一」慘案剛發生就奔赴現場指揮營救,事後對紐約恢復秩序、醫治創傷都作出一定貢獻,人稱「美國(模範)市長」。後來因為健康關係退出政治激流,現在又雄心勃勃,想把「美國市長」帽子換成「美國總統」,民意測驗他的名次居高不下,人們甚至覺得他當選的機會超過希拉蕊。他也有些弱點,比方說,在同性戀和打胎問題上看法開放,是保守選民之忌。他再度結婚和兒子關係僵化,也有可能影響聲望。

《紐約時報》三月十三日登出一則調查,頗受人們注意。調查反映出共和黨的基本群眾的三大心態:(一)百分之五十九認為黨內缺乏團結,(二)百分之十九希望下屆共和黨總統不像布希這樣保守,而希望下屆總統和布希同樣保守、甚至更加保守的各佔百分之三十九,(三)百分之五十二反對伊拉克戰爭,支持者只有百分之四十一,(四)只有百分之四十對已經宣佈競選的候選人表示滿意,百分之五十七希望有更好的候選人出來。朱利安尼和麥凱因都是結婚多次,有喜新厭舊之嫌,許多保守的共和黨選民都會耿耿於懷的。

「無極世界」美國總統換屆仍然是全世界最關心的一件大事。雖然要在差不多兩年後才能一錘定音,但現在可以看出一些走向。第一,「窮則思變」是美國當前的心態。怎麼個變法?是不是會變出女權執政,或者出現黑人總統?現在還不好說。看樣子女權執政的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黑人總統則恐怕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理想。第二,美國的中東戰略肯定會得到調整。行家說,伊斯蘭「聖戰」力量和美國惡鬥的目的並不是要「贏」美國,而是要自己不「敗」。換句話說,美國「不勝」就是反美「聖戰」鬥爭的勝利。美國現在已經回天乏術,不能變「不勝」為「勝」。在這次總統換屆中要解決的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光榮撤退」。布希執迷不悟,是絕對不會「撤退」的,那就只能靠下屆總統來收拾殘局了。一個是「光榮撤退」,另一個是誰來把它辦妥,這就是美國總統競選的關鍵一環,兩者之間互為因果。希拉蕊已經看到了這點而誇下海口說:「如果布希總統不把軍隊撤出伊拉克,我做總統就會這麼做。」她會抓住這一點繼續做文章的。第三,下屆總統任內,美國顯然會和布希政權的方針分道揚鑣,既有可能遵循克林頓時代的方向,也有可能走出一條新路來。我們等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