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沌的台灣大選情勢

張麟徵
(台大政治系榮譽教授)


台灣的選舉年早已提前來到,雖然無論是立委選舉,或總統大選,為時都還早,但是由於這兩場選舉既關乎個人政治生命的延續,又牽涉到台灣未來的政治走向,加以各個陣營內部競爭激烈,所以早已提前開打。目前各方最為關注的,當然是各黨的總統候選人究竟誰能勝出,只不過眼下情勢依然渾沌不明。下文將依序分析藍綠兩營情勢,影響選情的各項因素。

一、瀕臨分裂的藍營

總統選舉是政治聚光燈的焦點,掩蓋了殺聲震天的立委初選。現在無論是藍綠陣營,雖然立委提名的事在內部都鬧得如火如荼,但這些人就像是一群無人照管的小孩,只能相互叫囂踢打,爭取出線,大人們則把全副心事都放在總統候選人身上。

藍營的王馬之爭,雖然經過連戰吳伯雄的一再協調,但是馬王之間的嫌隙難消,互信難建,始終是貌合神離,連吳也有點心灰意冷。問題出在黨主席一役馬英九消費王金平太過,選後道歉又毫無誠意。在2008大選問題上,究竟是馬王合或馬王配,馬英九姿態甚高,鬆口太晚,也讓王金平心內疙瘩難平。至於王金平也存有一線僥倖之心。馬英九的特別費一案,一審判決難以預測。如果馬英九被判無罪,王金平或許只好委曲求全。如果有罪,屆時國民黨要不要因此而為馬英九修改黨章,社會輿論會不會支持,黨內會不會意見紛歧,都難以預料,也不能排除屆時馬王配會由王馬配所取代。

馬王兩人的表現讓人氣餒。作為國民黨的高層,兩人都不識大體,捨我其誰的的堅持,只凸顯兩人的自私。雖然特別費的案子擺明了是民進黨的設計,馬英九難以心服。但就是因為是刻意設計,所以結果才難預料,搞不好國民黨連陣前換將的機會都沒有,拱手將大位送人。馬英九確實應該思量最壞的情況,考量國民黨與台灣的整體利益。如此,反手操作,馬英九可以表現得更坦蕩,如果馬能強調為國民黨的勝選計,官司不清就不參選,如此恐怕反而更能拉高其支持度,在民意簇擁下,更有助於確立其參選的可能性與正當性。

至於王金平也是一樣,如果退一步,宣佈參選黨主席,全力輔選馬英九,則無論是與馬搭配也好,與馬協商權力分配也好,既營造了國民黨的團結,也營造了王金平的政治高度。萬一馬英九真的在官司上絆倒了,到時候能代表國民黨出征的,捨王其誰?

可惜的是兩人不僅政治智慧不夠,私心意氣又太重。馬的遲遲不願鬆口爭取王,使王對其心灰意冷,思索放手一搏。王金平對自身實力的高估,以及對特別費官司的過分期待,使其不願委曲求全,聽人施捨,甚至表態不排除獨立參選,兩人表現都令人扼腕。

國民黨高層最近幾次聚會,團結喊得震天價響,但都只是嘴皮子上的,沒有實際行動配合。酒醒耳冷之後,又是各說各話。國民黨這種將近表面化的分裂危機,即使未來免強得以化解,馬王兩人同床異夢的可能性大增。這種稀薄的凝聚力,將難以感動其支持者,而一但支持者熱情降低,選票將難以全數催出,對勝選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爾虞我詐的綠營

相較於藍營的你爭我奪,綠營的爾虞我詐也不惶多讓。更有進者,綠營除了「四大天王」的較勁之外,還多了一個超級天王的從中攪和。

民進黨內的四大天王,呂蘇謝游競爭激烈不在話下。陳水扁在四大天王的競爭中積極參與,扮演一個既是和事老,又是尋找夥伴的角色。陳水扁在這場競爭中之所以賣力演出,一是爭取政治聚焦,防止跛腳現象出現;二是為未來卸任後的官司尋求保護傘。有此目的,所以陳水扁名為仲裁,實際上是尋找並支持可能的勝選合作夥伴。

陳水扁現在以協調為名,與四人互動頻繁。所謂協調,其實不在協調誰進誰退,而是協調一個篩選的機制。不過要找出這樣一個機制也不容易。因為「四大天王」都只中意於與己有利的機制。所以辯論、民調、初選幾種方式討論不休。在維持和諧的前提下,雖然四人都同意剔除辯論,但對於民調或初選則各有堅持。游錫坤堅持初選,主要是在民調上處於劣勢。游雖未完全排斥民調,但是對民調方式有所偏好,堅持排藍,甚至是擴大排藍。民進黨內部對用哪種民調來比高下,有許多意見。從立委初選要不要採取「排藍民調」,排到什麼程度,是否不分區與區域立委都要嚴格排藍,總統候選人的民調是否也要排藍,到目前為止,塵埃尚未完全落定。

據說如果採取排藍民調,謝長廷可能還略勝蘇貞昌一籌,由於目前陳蘇結盟態勢已經浮出,所以陳水扁傾向將立委候選人與總統候選人的民調標準分開處理。立委部分,排藍似乎獲得大多數支持。在總統候選人方面,陳水扁則偏向不要排藍,以利蘇貞昌出線。最後的機制為何,有待觀察。再者由於游錫坤堅持舉辦黨內初選,又請和他立場一致的蔡同榮擔任代理主席,所以初選這一關能否跳過也並不確定。其實游錫坤是陳水扁最忠實的追隨者與支持者,只是因為他的民意支持度在四人中最低,所以陳只好棄游保蘇。政治的現實,於此可見一斑。

至於呂秀蓮,雖然做了陳七年的副手,陳水扁因為國務機要費陷入困境,呂也沒有扯後腿,但是兩人始終同床異夢。呂的人氣不旺,對何種民調標準沒有特殊堅持,但是比較屬意初選。倒是謝長廷,雖然在長扁之爭中一直採取退讓態度,但陳水扁似乎領略不到謝的善意,對其始終心存芥蒂。謝在一般民調支持度上雖然落後蘇貞昌甚多,但如果採取排藍民調,謝反而略微領先。不過,兩輪的協調都沒有結果,陳水扁也有點想打退堂鼓。舉辦初選可能不能免,最終蘇謝二人誰能勝出,是否可以搭配,也都還要觀察。

與國民黨不同的是,雖然民進黨內四人競爭激烈,各懷鬼胎,但是一旦底牌揭曉,民進黨多能放下嫌隙,團結對外。高雄市長選舉,勢不兩立的陳菊與陳其邁,最終終於整合出陳菊,陳其邁也放下恩怨,賣力輔選,就是明證。就這一點來看,民進黨人顯然比國民黨人識大體得多,能斗能收。

三、司法對選舉的影響

與往年不同的,今年影響選情的一項特別因素,就是司法因素。無論是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或是馬英九的特別費案,司法判決的結果都將大幅影響選情。甚至於「四大天王」等人的特別費案會否起訴或判刑,也將大大影響最終民進黨何人可以出線,何人可以勝選。

兩個陣營對司法案件的態度顯然迥異。在民進黨,雖然陳水扁本人因為受刑事豁免權保護,暫時可以不受追訴,但是因為他說過,如果吳淑珍一審被判有罪,他就下台,所以綠營整體,用盡一切手段,諸如以吳淑珍健康因素為由拒絕出庭、以違憲為由干擾司法程序、幾度提出釋憲要求等,以求延緩訴訟程序進行。免得一旦有罪的判決出台,影響陳水扁的任期,以及民進黨在各項選舉的選情。另外有關「四大天王」的特別費案,民進黨似乎也運用了影響力,所以連搜證的工作都停擺,更不用說起訴與否,目的當然也是拖。

至於國民黨方面,因為自覺馬英九特別費遭起訴是被冤屈,所以希望法院能速審速決,還馬清白。使無論是黨內總統候選人初選,或未來的總統選戰,都能早日撥雲見日,塵埃落定。即使不幸馬英九一審被判有罪,也還有足夠的時間相機因應。

司法的公正中立,在台灣一向受人質疑。尤其是檢調部門,因為受行政部門管轄節制,行政或政治干預司法,一向屢見不鮮。在國務機要費一案中,陳瑞仁接受陳水扁的主張,把本來全部都要檢具核銷的費用,其中的一半硬生生剔除在外。即便如此,在需要檢具的那一半中,貪墨證據清清楚楚,使深綠的陳瑞仁也不得不揮淚起訴。但是在馬英九特別費一案中,侯寬仁卻對本來就不需要核銷的一半特別費用,窮追猛打,追問去處,並因此起訴。這兩個標準顯然寬嚴懸殊。之後,台南地檢署的陳明進檢察官對許添財處以不起訴處份,理由居然與馬英九所主張的相同,與北檢的侯寬仁大相逕庭。

無論是硬要把國務機要費當成特別費看待,或是北檢與南檢對同樣是特別費案,卻採取了南轅北轍的立場,或者是檢調將「四大天王」及司法院長等人的特別費案壓著不辦,都證明中華民國的司法病了,而且病入膏肓。

司法如果成為執政者打壓異己,爭權奪利的選舉工具,一向自誇民主的台灣也就將民主埋葬了。

四、政策與選情

台灣的選舉一向靠創造議題,引領選票。執政黨在這方面,能力向來被人肯定。民進黨目前的選戰策略有兩條主軸,一條是意識形態掛帥,一條是畫大餅當道。

意識形態策略的花招甚多,目的都不外是挑起兩岸緊張與島內對立,強化綠營選民的凝聚力,動員選票。由陳水扁在元宵節前放出第一槍,「四要一沒有」,緊接著其他花招陸續出台,如正名:改中正機場為桃園機場,中華郵政為台灣郵政,中船為台船,中鋼為台灣中鋼,中正紀念堂為民主廣場等。再如去蔣,將蔣公銅像都移掉,甚至「碎屍」七十九塊,追打蔣公為二二八元兇,揚言拆除中正紀念堂圍牆等。更重要的是推動「新憲公投」,提出什麼「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草」。這不僅是再度想搞公投綁大選,獲取選舉利益,而且是存心踩《反分裂國家法》的底線,測試的中共耐受度,拿台灣安全作賭注。

至於畫大餅政策,就是最近蘇貞昌一系列的買票政策,什麼十二年國教、十年長照計劃、婦女微型貸款、二二八基金會永久化、基本工資調整、會商36家問題農會的復活、公教調薪等等,不要說連綠營自身,如游錫坤都認為有政策買票的嫌疑,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政策事前都既毫無規劃、也未考慮財政來源。想到就說,根本難以落實,不是旨在買票是什麼?

至於藍營,一向沒有創造選舉議題的能力,只能被動的回應綠營的議題,氣勢自然弱了許多。其實藍營在很多政策議題上原本佔有優勢,諸如兩岸、經貿、教育等。但是兩岸議題牽涉到國家未來走向,原本堅持國家統一立場的國民黨,不知是立場動搖,還是在獨派氣焰高漲的壓力下,始終避之唯恐不及,著墨不多。這樣的退縮當然造成統消獨長的惡性循環,選民也只能在「真獨」與「向獨靠攏的維持現狀派」中,做一個本質上相差不多的選擇。沒有了遠景與熱情的選擇,當然綻放不出絢麗的火花,無法拉抬氣勢。至於經貿與教育等議題,國民黨的作為也像是散彈打鳥,聚焦不強,爭取的認同選票也不夠。

執政黨選擇與己有利的議題,在野黨只能在人家設定的遊戲中接招,規則還任由人定,在這樣的選舉競賽中,要不敗還真不容易。

五、美國因素對選舉的影響

影響台灣選舉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外力,特別是美國。表面上,美國基於不干涉原則,對台灣內部選舉採取不干涉立場。實際上,美國對於民進黨候選人的支持不遺餘力。遠的不談,就以2004年的大選而論,美國對槍擊案的實情應該暸如指掌,對於民進黨的「公投綁大選」更是親身感受,對於各種「割喉」的違法選舉操作也應有所瞭解,但是選舉結果出爐,藍軍大規模抗爭,美國施壓的對象反而是連宋,不是陳水扁。真相未明,美國卻以中選會已宣佈陳水扁當選為由,致函道賀,承認了陳水扁的勝選。

美國在台灣藍綠兩陣營中偏袒綠營是不爭的事實,理由就是:維持台灣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符合美國利益。國民黨以前的政策是追求統一,兩岸如果走向統一,美國就會失去台灣這顆牽制大陸的棋子,當然非其所樂見。美國一直指責台灣對自己的國防安全著力不夠,對軍購案刻意拖延,矛頭都是指向國親兩黨。

我們只要看一看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也是台灣女婿的白樂崎最近的言論,就可以明白美國的基本立場。白氏在立場深綠的《自由時報》辟有專欄,毫不掩飾其偏綠的外交取向。他嚴詞批評台灣在野黨不計代價爭取政權,發展與大陸「更密切的經濟文化關係」,「追求統一」,對「台灣安全議題沒有太多參與」。他也批評美國政府對台灣「正名運動」「過度反應」,並建議美國應該改變政策,多與台灣對話,並進一步施壓北京,要求其與台灣民選政府對話。

雖然白樂崎已經退休,不在位上,但是他的態度反應了美國政府的利益取向。只是美國政府考慮本身利益更為周延,為不得罪中共計,有時需要裝裝樣子,使白樂崎不以為然,二者間差別其實不大。

美國的基本立場既是如此,藍營對美國有過多顧慮與期待都不切實際。如果為了勝選,藍營改變其基本立場,不擇手段,以「類獨」的主張爭取美國加持,那恐怕得不償失。因為一旦真如此做,藍營的基本盤也就崩解了,對奪回政權一樣不利。目前藍營領導人在軍購案上的妥協、放水,在國家未來方向上的眾說紛紜,立場搖擺,已經讓許多支持者感到寒心,不少選票已經鬆動,這是國民黨應該警惕的。

國民黨必須清楚,勝選的選票畢竟還是握在原有藍營支持者手中,不要妄想什麼淺綠選票。要緊的是順應支持者,感動支持者,激起他們的熱情,擴散他們的影響力,催出已經冷卻的選票。只有這樣,才有勝選的希望。一旦勝選,美國即使不喜歡你也無可奈何,拉丁美洲的許多左翼政權就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