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福祉得以保障的制度性安排

大陸惠台新措施的意義與作用

姜新立
(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10月31日甫閉幕,11月4日國台辦、國發委等20個部門即公布大陸惠台措施26條。國台辦稱,26條措施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今年1月2日發表的「習五點」與貫徹十九大四中全會精神,為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人福祉所做出的制度性安排和政策性措施。

與惠台31項相比,這次26條是中共對台政策新措施,如果有何新意義,及其將發生甚麼樣的作用,都需從「習五點」及四中全會的公報以及從惠台31條的實踐和台灣政治朝野與社會層面對新26條的反應中去探尋。

「習五點」與四中全會公報的落實

今年1月2日習近平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中指出:基於把握兩岸關係發展的時代變化,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主張。為何要「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因為兩岸同胞血肉相連,親望親好。為此,習進一步在講話中提出「習五點」作為「和平解決」的實踐方針,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點、第四點、與第五點。因為台灣不同於香港澳門,第二點特別強調探索一國兩制下的「台灣方案」,藉此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第四點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第五點是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新26條既屬「台灣方案」的實踐,也屬兩岸「融合發展」的有機構成,更是實現兩岸「心靈契合」的具體步驟。從民族主義維度看,兩岸分治雖已70年,但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中國人應相互幫助,基於此,北京在政策對待上將大陸同胞與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在政策實施上同享國民待遇,這樣既可讓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也為台資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完全是民族感情所繫,從經濟與社會面消除差異,尋求融合。

「社會融合」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必須要走的路。以去年2月公布實施的惠台31條加上今年11月推出的新26條為基礎,讓兩岸同胞攜手打拚,休戚與共,心靈自會契合,共同築夢。由此可見,惠台新26條是北京對「習五點」的進一步落實,此對「台灣問題」之和平解決具有正面意義。

10月底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發表公報,關於「堅持與完善」部分有如下一項:「要堅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新26條惠台措施的推出,可以看出中共在推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上又往前推進一步,同時也將習近平在十九大上所強調的「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胞福祉」化為具體的制度安排與政策措施。

只要制度安排合理,政策措施具體,能讓台灣人民認識到這是在制度面上幫助台人創造機會與獲取福祉,在措施上產出有感「惠我」,則「惠台」等同「利民」。因此,在兩岸關係因四年來的冷凍而造成的台灣經濟下滑、社會民生凋敝的現實時空中,在台灣人民渴求脫困之際,26條新措施定會產生實效作用。

措施具體 到位全面

從條目上,惠台新26條措施1-5條屬台企投資,投資範圍包括大陸重大技術裝備研發、5G研發、循環經濟項目、新型金融組織、航空客貨運輸、通用航空服務、主題公園、旅遊基礎建設與配套,皆大陸經濟發展的核心項目,從未開放台企投資。大陸市場廣大,一旦開放,必然吸引台灣的資本密集企業與高科技企業。

6-10條屬保障台企分享貿易救濟與貿易保障,與大陸企業同等享受融資,是從法律上降低投資貿易風險,保障台商權益,給予融資協助,去除台商投資心理障礙。

11-13條攸關行業標準。支持兩岸第三方檢驗機構發展,降低大陸海關查驗比例;兩岸行業「標準」機構可共同參與行業標準制定與修訂。台灣行業標準發達,但檢驗對象有限,進軍大陸可大顯身手。

第14條有關海外領事保護。海外台胞可向大陸領使館尋求保護與協助申請旅行證件。由於台灣與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無邦交關係,台人在海外突發人身意外安全事件常是伸手無援。不論是海外華人或是海外台胞,能有一個屬於中國人的領使館給予「保護」與「協助」,令人感受的是給予方便與支持,這是兩岸一家親,同是一個民族下對海外遊子的照顧。

15-18條屬社會生活。台灣同胞可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在福建有手機資費優惠;購屋與大陸居民享同等優惠。這是為台灣老百姓,特別是為農民在大陸生活提供的同等待遇。

10-20條有關就業與文創。凡在台灣各行各業取得工作成果與年資者均可納入大陸工作業績。此即在台工作經驗與年資全部算數,不需重新開始。台灣文創機構、單位、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台人可申報動漫獎,這是支持赴陸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台灣文創事業相當發達,但台灣地小發展有限,文創專業人滿為患,大陸文創正在興起,台灣文創專業人員一旦前往大陸營建文創園區,必然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歷史文化與後現代互聯,與大陸同行開創新的文創事業。

21-24條屬教育範疇。台商子女獲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可參加相關高職院校分類招考;擴大獎助學金範圍;在陸台師與台生可申請公派留學。這是將台商第二代升學方式由大學本科擴大到科技院校,增加台商子女及台生可申請獎助學金的種類,大陸的台灣教師與台生都有機會參加公費留學,這表明兩岸都是中國人,是同胞,已不僅是說說而已了。

25-26條有關體育。台灣運動員可參加大陸全國體育比賽和職業聯賽,能以內援自由參加大陸足球、籃球等職業聯賽;可報考大陸體育院校。這是大陸正式由體育培養到運動場域正式開放給台灣有志運動的青年和選手。對台灣運動員來說,多年來一展其才機會有限,現在大陸主動開放場域,尤其可以「內援」方式自由參加大陸足球、籃球聯賽一事,由嚴格限制「外援」的大陸球類聯賽來看,以「內援」對待台灣足球、籃球運動選手,絕對會造成「致命的吸引力」。

整個看來,與去年2月份推出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相比較,今年11月公布的新26條惠台措施,整個名稱只多「進一步」三個字,其餘照舊,但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語。原惠台31條多為原則宣示,今新26條將前31條具體化,且更具操作性,可說精準命中台商、台胞、台青的心理期待。這也是對台灣社會因蔡英文執政無方所帶來的人民生存困境給予解套機會。

台灣反應藍綠相背

台灣對這次大陸惠台26條新措施的反應,國、民兩黨態度相背。國民黨認為只要有助提升台灣人民福祉與企業權益,都會表示歡迎。

執政的民進黨的反應正好相反。蔡英文稱「『26條措施』就是中國意圖影響台灣選舉,就是企圖強推『一國兩制』」。其實明年元月不論誰當選,都不是北京對「台灣問題」之最終解決思考的決定性因素。

蔡英文發言人丁允恭說得比較實在:這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中國意圖以此框架台灣」。不錯,是「台灣方案」的行動實踐,民進黨上台積極操作台灣漂離中國,蔡政府在新教科書裡強指台人是南島民族後代,根本否定自己是炎黃子孫,大陸用26條「框架台灣」算是客氣。

陸委會指中共對台26條是大陸「融台促統」政策措施的一環,意圖拉攏並分化台灣人民,以便影響大選,是具有政治圖謀的統戰作為。尤其針對第14條有關海外領事保護一事警告台灣人:凡領取大陸護照者將註銷在台戶籍。然而凡領取美國護照者為甚麼不註銷戶籍?

民進黨的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不論是31條或是26條,都是「口惠而實不至」,「最終都是利中,不是利台」。兩岸經貿交流之後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也是台灣第一大進口來源,基本上兩岸經貿雙贏,實際上台灣由大陸獲利大於大陸由台灣獲利。31條是去年2月份公布實施的,新26條今年11月4日才公布實施。請沈部長查察去年2月到今年10月台企/台商在大陸賺了老共多少錢?兩岸經貿來往中難道只「利中」而不「利台」?「數字」會說話,明確的兩岸經貿「數字」與台灣由此而「利得」否定了沈部長的政治謊言。

小 結

蔡政府從上到下對待「26條」全是口水戰,這種阿Q式的言說,乃至對自己人民的恐嚇恰恰反映這個黨內心的虛弱。

台灣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有能力辨明是非好壞。大陸惠台26條新措施是否只「利中」,不「利台」?台灣人民自會考量。

如果兩岸關係不是今天的冷凍狀態,在良性互動下,一切交流往來都是互利雙贏,何須彼岸對台灣人民單獨推出「惠台」措施?是誰將兩岸關係由「正常化」推入死谷式的「反常化」?是誰讓台灣人民陷入生存困境?西哲有云,「人是自利型的動物」,台灣人民為自己福祉西進是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