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歡迎蔡英文連任的背後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


2020年總統大選與立委選舉落幕,蔡英文不僅以創紀錄的817萬票連任成功,在立法院中亦取得61席,單獨過半,再度完全執政。主張「一中」,但「反共」的國民黨再遭台灣民意否定,不相信其能「護主權」,國民黨的挫敗突顯兩岸關係面臨的挑戰。

「發大財」讓路給「芒果乾」

韓國瑜甫當選高雄市長即「落跑」,帶職挑戰總統大位,缺乏正當性,亦或是國民黨內初選策略失當,使提名韓國瑜後無法有效整合各路山頭,以至於「九合一」選舉匯集的支持基本盤迅速流失,皆為敗選主因,但總統選戰中,國民黨失去設定議題的優勢,整個選戰節奏始終掌握在民進黨手上,始為敗選的關鍵因素,因選戰如同足球賽事,比賽節奏控制在哪隊腳下,即為贏得賽局的最大保證。

2019年初,蔡英文連結「九二共識」與習近平對台談話中所言之「一國兩制」,再經香港的「反送中」催化,過去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九二共識」弔詭的成為選戰中票房毒藥,「發大財」讓路給「芒果乾」(亡國感),「護主權」成為議題主軸,「抗中」更為最廉價之調動民意支持的「起爆劑」。國民黨的「和中」路線竟成民進黨宣傳下的「親中賣台」,「護主權」只能是「辣台妹」的專利。

蔡英文的連任受到美、日歡迎,認為台灣人民拒絕北京的「一國兩制」,選擇「親美日、離中」的路線,此無疑對美、日送上廉價的對中外交籌碼。然而,選舉非仙女棒,台灣內政的問題不會隨之解決,選後蔡英文終究須獨自扛起重擔,面對沉痾,完全執政,完全負責。

台灣選民選擇「離中」,終將面對每年對大陸市場出超830億美元的取捨問題。日本《每日新聞》12日社論指出,台灣長期的經濟發展須與擁有巨大市場的中國改善關係。蔡總統雖向北京喊話,希望兩岸在「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中,啟動良性互動,建構長久穩定發展的交流模式,但在《國安五法》及《反滲透法》的桎梏及未回答兩岸定位下,兩岸關係恐較過去四年嚴峻。

連結世界,繞不過北京

「離中」的台灣雖符合美、日的戰略利益,但兩國不會因之對蔡英文領導下的台灣施予「補償政治」,台灣人須自行吸收因兩岸關係不睦招致的經濟損失。或許民進黨的支持者認為台灣可以賺世界的錢,無須依賴中國,但現實中,不存在與中國脫鉤的世界,台灣要連結世界,繞不過北京。

2020年1月,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的經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亦可望於今年的越南回合完成談判。2020年的亞太將暫時告別中、美貿易戰的黑天鵝,是亞太自貿體制形成的關鍵年,北京將與域內國家共建規則。蔡政府若想帶領台澎金馬參與其中,繞不過「一中原則」。

在開票確定勝選後,蔡英文面對支持者發表談話,指出願在「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中,重啟兩岸良性互動,建構長久穩定的交流模式。台灣媒體將蔡總統的是項發言解讀為對北京主動遞出橄欖枝,尋求打開兩岸僵局,但北京對擁有817萬選民,特別是年輕世代支持之蔡英文的態度不動如山。

「中華民國台灣」元年?

接著蔡英文接受BBC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專訪,明確拒絕北京的「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宣稱「我們沒有需要再次宣布自己為獨立國家,因為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我們自稱為中華民國(台灣)」。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認為蔡英文的談話形同「兩國論」,「九二共識」仍是不動如山的兩岸對話基礎。

從選後的隔空喊話看來,蔡英文挾817萬選民的支持,在兩岸關係上未向中間擺,兩岸的政治歧見較選前更難化解,雙方仍緊閉大門,對話只是緣木求魚。

此外,蔡總統在專訪中指「中華民國台灣」為我們的自稱,此係公然擅改國號,或許蔡總統想將台灣內部的「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認同」統整在「中華民國台灣」的概念下,但將此視為我們的自稱,不僅無助突破兩岸關係僵局,亦難以統一國人對立的國家認同,更不是朝、野的政治共識。

誠然,總統府將蔡英文接受BBC專訪的中譯內容上以「中華民國台灣」表述,不僅遭國人質疑「改國號」,但在蔡總統以英文表述的「中華民國台灣」為“the Republic of China, Taiwan”,此證明不能將「中華民國」等同「台灣」,亦或將中華民國「去中國化」,成為與「中國」(China)無關的國號或概念。

若將「中華民國」與「中國」間的連結一刀兩斷,除在英文語意上說不通,更難以自圓其說「我們維持現狀的政策沒有改變」,如此將坐實北京「兩國論」的指控,使兩岸從目前的對立走向衝突,屆時民進黨不一定能獲得美、日兩後檯的支持。

當然,大選中突顯的台灣世代間國家認同歧異必須彌平,否則非但兩岸關係將從此步入險途,台灣內部也分裂成「兩國」而自我弱化,「反滲透法」成了反內部異己之法。

在未來的執政中,民進黨若想與北京重開對話,須誠實的面對「中華民國」始終是中國的事實,而北京亦不能違背歷史事實,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獨佔「中國」的詮釋,此始為兩岸同屬中國的現狀。

日本擔心台灣難民問題

蔡英文連任中華民國總統後,除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chael Pompeo)及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相繼發表聲明祝賀,肯定台灣的民主。日本外交向來謹慎,在台、日無邦交下,茂木外相對台灣總統大選結果致意誠屬特例。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眾議員表示,未來將藉由國會議員外交來推動強化台、日合作。

對於日本的祝賀,蔡總統透過推文表達希望深化台日關係,但《日本經濟新聞》認為,台、日須維持以經濟為中心的緊密關係,惟蔡總統應設法解決福島等五縣核災區農產、食品輸台問題。其實,蔡總統在任期間,日本常以此為藉口,未有效提升對台關係,但背後主因在兩岸關係惡化,致力改善中日關係的安倍首相不願為台灣犧牲與北京的關係。因此,即使蔡政府說服民意解禁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缺乏兩岸關係的槓桿操作,亦難驅動安倍首相加碼台日關係。

誠然,日本正面評價蔡總統連任,認為此意味台灣民意拒絕北京的「一國兩制」,一個與北京保持距離的台灣符合日本的地緣戰略利益,但若兩岸對立升高,進而衝突,此亦非日本所樂見。

在台灣總統大選後出刊的日文版《新聞週刊》在「台灣今後」的封面故事中,以《日本做好接受台灣難民的準備嗎?》為題指出,台灣若遭大陸軍事攻擊後,台灣政府宣佈緊急狀態,在經濟上有餘裕的人會開始逃到日本,但日本缺乏難民政策,難以接受大批台灣難民壓境。對日本而言,若台海爆發戰事,日本即便透過對中國的外交管道,使兩岸戰火不致延燒日本,維持海上生命線暢通,但來自台灣的難民仍將為日本政治及經濟帶來麻煩。此與日本憂慮朝鮮半島再啟戰端類似,北韓難民始終是日本人的夢靨。

因此,日本十分關注兩岸緊張升高的可能,《日本經濟新聞》呼籲北京正視台灣總統大選中「離中」的民意展現,檢討足以穩定兩岸關係的新對台政策,避免帶有力量威逼或武統的言詞行動。然而,日本輿論亦對《反滲透法》實施後,台灣是否民主倒退表達懸念,不忘提醒蔡政府須傾聽人民對《反滲透法》侵害自由的疑慮,一味的對北京強硬,無法打破兩岸對話中斷的僵局。深化台灣的民主,強而有力的在野黨不能缺席,以維繫言論自由下的公正政治,國民黨應誠心的分析敗選原因,傾全力重建再起。

其實,日本朝、野肯定台灣大選結果的背後透露出日本對台政策基調挺的是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普世價值,而非無視台灣其他政黨,孤注一擲押寶民進黨;在兩岸關係上,挺的是台海的和平與穩定,而非支持掀起戰爭的台獨。對此,蔡政府若不正確理解,往威權及台獨的方向滑動,將使民進黨執政下的台灣便失去日本等周邊國家的支持。

日本可在台海兩岸間促談

日本為美國在東亞的首要盟邦,與台灣關係深厚,近年安倍首相更致力於中日關係改善,今年4月習近平計劃赴日進行任內首度國事訪問,此應為日本在兩岸間展開「斡旋外交」之良機,以緩和台海兩岸對立及穩定東亞安全局勢。在外交上,日本擅於搭橋,在對立雙方中為和平製造機會,安倍首相近來的中東和平外交即如是。

台灣的戰略地位與日本南面安全息息相關,與其擔心台灣難民問題,消極呼籲兩岸對話,不如扮演和平角色,在兩岸間促談,避免日本的南面有事,此應非將兩岸關係國際化,而是為台海和平創造機會,而日本在兩岸間的「斡旋外交」更可擴大日本民意對中、日「首腦外交」的支持,助益中日關係的深化,擴大雙方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