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舞劍 意在美國?

評一場看似突然而來的石油大戰

孫若怡
(中國文化與高等教育交流協會理事長)


2016年3月,為穩定石油價格,「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俄羅斯達成減產定價協議,但該協議將於2020年3月到期;因此,OPEC+聯盟(指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加上俄國所組成的聯盟)中的各國乃遠赴維也納,召開原油產量與油價協調會議。在3月6日的會議中,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希望俄羅斯能每日減少150萬桶產量,但為俄方掀桌離席,嚴詞拒絕,致使雙方的減產談判破裂。由於目前的減產額度在3月底即將到期,一旦OPEC+聯盟無法對新產能達成共識,就意味著自4月1日開始,聯盟中的各個國家均可增加產量,進而影響原油報價。對談判中不願減產的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則以降價和提高產能回擊。

2月29日,沙烏地阿拉伯率先以空前的折扣調降官方石油價格,對中國消費者原油價格每桶大砍6-7美元。另將供應西北歐煉油廠商的旗艦級阿拉伯輕質原油折扣,擴大為每桶8美元,比布蘭特原油價格還低10.25美元。

做為回應,俄羅斯隨後宣布有能力增加每天多達50萬桶產量。3月10日,沙國國營的阿美石油公司執行長阿明.納瑟(Amin Nasser)更進一步表示:沙國計畫4月起每日供應1,230萬桶石油,遠高於當前每日970萬桶的產量。消息一出,國際油價應聲大跌32%,每桶跌破30美元甚至一度接近20美元的低價。在期貨盤中,布蘭特原油閃崩19%至每桶36.44美元,創下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西德州原油狂瀉13.15美元或31.86%,每桶為28.15美元,創四年新低。

表面上看似沙烏地阿拉伯不滿俄羅斯不配合減產,故而與俄羅斯針鋒相對,掀起一場驚駭世人的近代史上最慘烈石油價格大戰。但若深入剖析,就每桶生產成本而言,沙烏地阿拉伯小於10美元,俄羅斯小於20美元,即使油價維持在30美元一桶,兩國依然能小賺不賠。誠如三菱日聯銀行集團中東、北非研究和戰略主管寇門(Ehsan Khoman)所言:沙、俄兩國皆有足夠財力和目標,讓石油價格戰持續好幾個季度,而非只是幾個月。那麼,沙、俄兩國在提高原油產能與降低油價問題上,各有著怎樣的盤算與支撐力道?

小薩勒曼的情非得已

據3月14日外電報導,有鑑於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身體的每下愈況,王儲小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繼2017年拘留百位王室成員後,為確保自身王位繼承的穩固性,再一次扣留了包括王位的兩位主要競爭者,國王的弟弟艾哈邁德親王(Ahmed bin Abdulaziz)與主管軍隊情報部門的前王儲納耶夫王子 (Mohammed bin Nayef),主管政府經濟、計劃部門的大臣以及數家電信和航空公司總裁。如今,在國王簽屬命令將上述人逮捕的情況下,小薩勒曼已然徹底掌握軍隊、國民警衛隊、內部安全部隊以及王室衛隊等的控制權,成為沙烏地阿拉伯最有實權的人。

2018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之初,首訪的國家就是沙烏地阿拉伯,當時老國王與王儲小薩勒曼立即送上一份千億軍購的大禮,引得川普好生歡喜,讚聲連連。不過,美國的民主黨則始終不待見小薩勒曼,尤其在沙裔美籍記者薩克奇於土耳其遇害後。第二次大逮捕的同時,一架隸屬美國中央情報局編號L100的運輸機將三位駐沙美國情報人員載回美國;據悉這場大逮捕的導火線,是美國的某些支持親王成為未來王位繼承人的力量點燃。

大逮捕發生後,石油價格戰隨之而起,一開始時西方媒體普遍看法是王儲性格衝動,大幅削減油價懲罰俄羅斯,是不成熟的經濟手段;如今看來事情並不如此單純。怪不得當他發起油價戰後,川普也沒有對之大肆抨擊,反而在推特發文稱:油價下跌對消費者有利。

另有報導指出,早在美股創10年來新高的2019年底,沙烏地阿拉伯即持滿美股的空單。待與俄羅斯在石油談判上破裂後,油價瞬間下跌引發恐慌,加上疫情加劇致使美股傾瀉暴跌,第一波直接打到了兩萬點左右,短短的幾個交易日內,跌幅達嚇人的萬點以上沙烏地阿拉伯若進一步斥鉅資將全球對衝基金龍頭「橋水基金」的持倉贖回;如此一來,美股必然會迎來第二波少則約五百點跌幅。而這一切的發展似乎都在小薩勒曼的運籌之中,不管是出於對王位之爭的報復,抑或對國際政治的遠見,這位90後的新秀對世界局勢的變動,扮演了一個堪稱狠、穩、準的角色。

俄羅斯的憤怒與底氣

因受到美國嚴厲的經濟制裁,近些年能源出口成為俄羅斯的命脈所在。據「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報告,2012年俄羅斯石油產量占世界的13.8%,出口占世界的14.5%,居世界第二。2011年,能源占該國出口的66.4%;2013年增加到70.7%,達3,720億美元,可見原油對俄羅斯國家經濟的重要。

憤怒 近幾年基於對天然氣的強烈需求,以及德國前總理梅克爾視俄羅斯為歐洲一分子的戰略觀,德、俄兩國的外交關係有逐漸回溫趨勢。「北溪-2」號(Nord Stream 2)油氣管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動工鋪建;一旦完成,德國將不僅能取得更便宜更穩定的能源,還會成為俄羅斯天然氣輸往其他歐洲國家的重要樞紐。「北溪-2」項目每年可向德國輸氣550億立方米,相較目前530億立方米的出口量,俄羅斯對德國的天然氣出口將至少翻一倍。

總投資約95億歐元的「北溪-2」號管道,始於聖彼得堡西部的俄羅斯海岸,繞過波蘭和烏克蘭,直達德國東北部格賴夫斯瓦爾德附近的魯布敏地區。總長2,000多公里的管道,原預計於2019年年中全部鋪設完成,到年底整個項目將可竣工,並於2020年1月開始輸氣。

自「北溪-2」號項目開啟以來,美國政府一直向德國政府施壓。2018年年底,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兩黨決議,呼籲歐洲各國政府拒絕這條管道,還表示希望各國支持美國,對參與該項目的實體單位實施制裁。爾後,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駐丹麥大使桑茲和駐歐盟大使桑德蘭聯名在「德國之聲」發表名為《歐洲必須保持能源安全控制權》的署名文章,聲稱:「北溪-2」號項目將大幅提升俄羅斯對歐洲的能源影響力,這對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十分危險。格雷內爾甚至向多家德國企業發送信件,警告稱如果繼續與俄方合作推進「北溪-2」號項目,就會遭到美方的制裁。

在政治戰略上,美國將「北溪-2」號項目,視為俄羅斯試圖對歐洲國家擴大影響力的手段。另一方面,隨著近幾年美國加大本土頁岩油氣的開發,據國際能源總署的預測,到2022年底之前,美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因此,就經濟角度而言,美國視依賴油氣進口的歐洲為優先爭取的目標,而打壓歐、俄間的能源合作,旨在為自身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鋪路。

2019年12月12日,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國防預算法》(NDAA),並在其中加入了《制裁法》,著手對參與「北溪-2」號波羅的海管道項目的有關公司實施制裁;參議院在休會期到來之前,也將會通過上述法案。20日,川普總統簽署了該制裁法案,主要針對的目標是參與波羅的海管道鋪設工程的承建公司與該項目的開發商;制裁措施則包括禁止參與建設的公司與個人入境美國,並凍結其在美國的資產。此外,美國還訂定《歐洲能源安全保護法》,對凡參與波羅的海管道鋪設工程的專業化船舶公司詳列懲罰措施;其中就連由俄羅斯修建,穿越黑海、通往土耳其的輸送管道及其所有相關的後續工程,參與其中的公司也都在懲罰之列。

儘管受到美國制裁,「北溪-2」號仍會投入運營。根據俄羅斯《國際傳真社》報導,總理梅德韋傑夫指出:美國的企圖違反了國際貿易的所有原則;而普京更表達了將採取反制的措施。

底氣 3月初,當OPEC+聯盟會議談判破裂,俄羅斯拒絕減產後,美國財長姆努欽當下召見俄國駐美大使,提出三點要求:1.俄羅斯應服從減產計畫;2.俄羅斯應撤出派駐委內瑞拉的人員;3.俄羅斯需配合美國以提振石油價格。隨後「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旋即表態,油價每桶低於25美元亦可以接受。

俄羅斯哪來的底氣能如此硬槓美帝的霸道?原因之一是為了配合中國對農產品如大豆、小麥等大量需求,俄羅斯遠東地區近幾年已發展成農業生產基地,逐漸擺脫僅靠能源出口作為主要發展的短版,轉而使經濟朝更多樣且平衡的方向發展。

其次,2013年中俄兩國達成《石油領域政府間協議》,這是一份以貸款換石油的意向協議書;規定在未來25年內,中方將向俄方購買3.6億噸原油;平均每年將近1,500萬噸,金額高達2,700億美元。每桶的價格比照布侖特原油價格調整;以2017年為例,中國進口的俄羅斯石油價格在每桶49-64.9美元間,平均價格55.7美元,僅比布侖特原油的54.8元略高0.9元。不過,中方依照協議須先支付700億美元,約合4,459億人民幣。因此,根據2019年的財務報告,俄羅斯收到中國為支付購買石油高達972.6億人民幣,這筆龐大的款項足以幫助俄羅斯的財政周轉,支撐其對美國石油之戰的底氣。

美國頁岩油的開採

自2014年開始,美國開始大舉開發頁岩油,到2019年一度變成世界最大產油國,同時從原油進口國變為原油出口國;這對以石油出口為主的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兩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更讓人驚恐的是,2016年OPEC+聯盟達成減產協議後,美國反而增產1,320萬桶頁岩油;川普聲稱,將會推動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國。美國此種作為,無疑是要控制並主導石油訂價權,把OPEC+聯盟都打趴,進而確保其石油美元的壟斷地位。也正是這個企圖,在去年底達成的中美貿易協議中有一項就是要求中方採購美國的頁岩油,以減少或取代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份額。

然而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相對過高,每桶約在45美元,開採之初油氣商人多靠銀行融資,唯有維持高油價,頁岩油商才能賺錢。受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美股近一個月走勢持續上沖下洗,激烈震盪,過去兩週的交易日每日上下波動高達7%,幅度之大堪稱1929年大蕭條以來僅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雖然祭出降息與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救市,但不見效果。如今油價又暴跌,近期美股因疫情與油價暴跌,跌幅已近30%,真可謂是雪上加霜。

據《路透社》報導,頁岩油領袖「切薩皮克能源公司」負債高達90億美元,「北美石油與天然氣公司」也有超過220億美元的債款即將先後到期。至於「大陸資源公司」的市值更近乎腰斬;該公司創辦人哈洛德.哈姆(Harold Hamm)是川普的重要支持者,並擔任其能源顧問。他在上週公開表示,政府應祭出反傾銷條款,以防止俄羅斯及沙烏地阿拉伯大減在美國的石油售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由於油價暴跌和能源公司所受壓力,川普政府必須為陷入困境的頁岩油生產商尋求聯邦政府低利率貸款的援助方案。

1973年10月6日開啟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的機制以來,美元不但成為國際貿易的主體貨幣,美國還藉著主導戰爭、油價漲跌、貨幣貶值與匯率攻擊等各種手段,對世界上各個國家與地區進行金融出擊,並以超低價收購各地的銀行、礦山、飲用水等重要資產,成就了全球石油美元帝國30年的輝煌。與此同時,為了擴大財政支出,並將其內部危機轉嫁世界其他地方,華府還不斷推出大規模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這種藉著瘋狂印鈔、為市場注入大量流動資金的作法,旨在鼓勵借貸與開支以平衡國家的赤字;事實上,這種如鴆止渴,寅吃卯糧的作法無異於信用擴張,導致美元持續貶值,美債價格不斷下跌,初級產品價格則大幅上漲。在新冠病毒疫情愈趨嚴重的狀況下,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曾警告稱:政府若不出手干預,疫情恐導致美國失業率飆高至20%。

沙、俄兩國都看透美國的險惡用心,小薩勒曼既因美國介入王儲之爭,也為日後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著眼,而普京更是在該出手時就出手,寧受短期的陣痛也不能束手就縛。這場看似沙烏地阿拉伯不滿俄國不配合減產而掀起的一場石油價大戰,實質上還摻雜了沙、俄兩國聯合抗美的戲碼。

低油價戰會持續多久?石油美元在未來的歲月還能獨掌霸權嗎?3月19日,《俄羅斯在線》指出:在許多公司面臨破產與大規模失業潮後,美國的衰退將不可避免。誰會笑到最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