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外交:小羅斯福與《雅爾達密約》

(上)

李本京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榮譽教授)


前 言

也是75年前的4月,1945年4月12日,小羅斯福總統(弗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FDR〕1882/1/30-1945/4/12,美國第32任總統,1933-1945在位)病逝於美國喬治亞州溫泉(Warm Spring)鎮。他的去世引致美國人極大之傷悲,這是因為小羅斯福不但拯救了美國人陷於無助困境之「30年代大蕭條」,也是領導抵抗德、日、義等軸心國之領袖;更重要的是,他一手完成美國稱霸世界大業的核心進程,留下了一整套美式世界秩序之藍圖。國人亦因他對中國抗戰之貢獻,而在台北市命名了南北貫穿之大道為「羅斯福路」。

然而他在《雅爾達密約》簽訂之過程,卻顯露他的另一個真面目;時至今日,是時候瞭解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本文即在探尋下述小羅斯福生平真實之面目。第一個要探討的是,小羅斯福究竟是威爾遜(Thomas W. Wilson)自由主義之忠實信徒,抑或是一個如假包換的現實主義者。第二個要探討的主題是他為何熱衷與史達林(Joseph Stalin)簽訂《雅爾達密約》,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篇為人詬病之篇章。第三主題是羅在1945年1月遠赴雅爾達與會,會後返美兩個月即亡,他的身體究竟出了什麼毛病?最後一個主題是,他與四位女士,母親薩拉(Sara Delano)、妻子伊蓮諾(Eleanor)、女兒安娜(Anna)、女友露西(Lucy Mercer)之間的關係為何如此複雜?筆者於整理歷史文件後,竭力尋找答案如後,敬祈您的指正。

小羅斯福推「新政」於「大蕭條」之際,得以率領全民度過最嚴重之經濟危機,他的「新政」精神也融於外交政策中。他認識到唯有強大經濟才有強力外交。遂以建設國家經濟作為奠定美國為強權之基礎。他利用1941年國會通過之「租借法案」來推動國防工業,逐步將美國建設成武力超強之大國。他對文治武功均有建樹,成為美國史上最受人尊敬的總統之一。

他到底是怎樣作到的,他的偉大人盡皆知,人們將他視為完人。他真的是個如此偉大的歷史人物嗎?翻看近代史國際篇的「雅爾達會議」就發現羅有著不同的言與行。由他一手編、導、演的《雅爾達密約》更隱藏了太多的祕密,而成為近代外交史上一大污點,在翻閱有關是次會議的資料,很容易就發現羅有著不同的面相。人們尊稱他是自由主義的掌旗手,卻未料到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現實主義者。也許一個政治人物就應該有這類變色龍的基因。

由於《雅爾達密約》對戰時中國有著強力之衝激,對中國傷害難以計算,而此約係小羅斯福製作,因此就需要瞭解羅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當走在台北市漫長的「羅斯福路」上,我們認為他是我們的摯友,問題是,摯友會傷害我們嗎?因此筆者遂以認識小羅斯福為本文骨幹,看看這位大人物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

政治人物多有不同面相,最普通的小政客也有陽光及黑暗的兩個形象。羅也不例外,也許他有超過兩個的面相,答案就在他的言與行中,也在他的出身背景中,更多的在他的性格、習慣中,要看他的真相,需要多看看他的背景資料。不過還是應該先瞭解一下雅爾達會議之簡介。

雅爾達會議(1945年2月4-11日)

雅爾達會議是二戰列強會議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國際會議。遠在1943年底之開羅會議中,史大林即向小羅斯福表示,列強應舉行一次會議,以梳理二戰將結束後之各項重大問題。小羅斯福原先贊成,後又推遲。1944年史又透過美國駐蘇聯大使哈里曼(William A. Harriman)向羅表達此意,終獲首肯,遂邀邱吉爾(Winston L. S. Churchill)與史大林與會。

會議召開前須先決定三個項目,即會議時間、地點及議題。就時間而言倒是簡單,羅須在1945年1月20日就職連任第四屆總統後始可成行,最後拍板1945年2月4日。至於地址則因史大林堅持於蘇聯境內舉行,其理由,一是身體欠佳,二是尚須指揮蘇軍清剿歐洲德軍。逼迫小羅斯福來歐與會。討論之重大議題則為戰後德國行政區域劃分,東歐國家如波蘭等國版圖問題,蘇軍進擊日軍問題,以及組建聯合國等世界新秩序問題。

在這四項議題中,最為識者嚴批的是有關蘇聯向日軍宣戰之部分。由於小羅斯福特別重視蘇軍參與遠東作戰及戰後籌建聯合國,以雕塑世界新秩序課題,故不惜背著戰時中華民國政府將中國東北交給蘇聯管制,又允諾蘇聯扶植外蒙古為其共產國際附庸國,成為近代史上最黑暗及神祕之條約。此約欺騙了與美國互稱盟友的中國,實為一大諷刺。也成為當今最為人「抨擊之條約」。

小羅斯福之所以如此迫切需要蘇軍加入遠東戰事,是希望早日結束二戰,以免美軍過度傷亡。羅甘願出賣中國以取悅於史,卻不會對歐洲國家如此,世人亦知這是犧牲中國(二戰時號稱四強或五強之一)來滿足史大林之需索。由於邱吉爾並未參與有關遠東戰事之密會,故邱為刷清罪過,聲言他“play no part (Far Eastern) in our formal discussions at Yalta.”。(沒有涉入我們在雅爾達正式會談中的〔遠東部分〕。)對於為何此部分密約必須背著世人,欺騙中國?時任助理國務卿之艾奇遜(Dean Acheson)這樣回答:「是為了軍事保密」。然而就蘇聯立場而言,是走在勝利大道上。北京學者對此案的看法是:「雅爾達會議後,蘇聯調整其政策,確定了蘇聯在遠東的優勢。」

此密約對中國之傷害已鑄成。蔣委員長一直被矇在鼓裡,1945年2月11日此約簽成。《雅爾達密約》有關遠東部分官方名稱如後《蘇俄參加對日本作戰協定》(The Agreement Regarding the Entry of Soviet Union into the War Against Japan. 原文請參考:雅爾達會議紀錄全文,台北,《聯合報》,民國44年。)

身世顯赫的羅斯福

小羅斯福身世顯赫非同凡響。他的堂兄就是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有趣的是當小羅斯福五歲隨父親(James Roosevelt)晉見當時總統克利夫蘭(Stephen G. Cleveland)時,後者很認真的跟這位小朋友說:「我祈禱你不要做美國總統」。

羅之改變政策案例甚為普遍,這與他個人外交方式有關。因為政策推出後有了問題,再請部下商議之案例多矣。是以李榮秋教授就認為「羅斯福政府政策變化無常是正常的」。

小羅斯福祖先是荷蘭移民,早年定居於紐約地區,父詹姆斯,母薩拉。由於詹姆斯54歲時方得此獨子,故由有著支配慾的母親一手訓管,羅斯福自幼便受到嚴格之高尚家庭教育,外祖父華倫德拉諾(Warren Delano)是億萬貿易商。1830年代即為對華首要貿易商,早期以買賣茶葉大賺百萬,後則以鴉片為銷華主力貨品,又賺了一大把銀子。在美國內戰期間(1861-1865年)則將鴉片賣與南、北雙方作為止痛劑之配方。這又使他賺個不停。他以鴉片作為毒品銷往中國,再以解救痛楚的聖藥幫助傷兵。作為外孫的小羅斯福遂而也上了一堂課,即國際貿易及關係講的是實利。是毒是藥,端看你站在那個角度,這就是「現實主義」之「實用性」,這對小羅斯福日後參政有極深之啟發。

小羅斯福就讀哈佛歷史系時參加菁英之Alpha Delta Phi(ΑΔΦ)兄弟會,並擔任《學生報》(The Crison)主編。後進哥大法學院,不久即考到紐約州律師執照,於是立即退學從事法務工作。他的這一決定是非常不尋常的,因為一般人進入法學院除了準備考律師外,也要過一過法學院的生活,他以現實主義的思維作此決定,迅速而準確,這就是小羅斯福。因為他認為有了律師執照就不需法學士文憑了。

小羅斯福於1905年與遠房親戚老羅斯福總統姪女伊蓮諾羅斯福結婚(1884-1962年)。伊於1918年發現其私人祕書露西(Lucy Mercer)與小羅斯福有染,要求離婚,小羅斯福亦表同意。母親則對小羅斯福說:「如離婚,則不要想分一毛錢遺產。」錢的威力使得羅離婚不了。羅與伊兩人仍維持一個「權宜性婚姻」,唯伊蓮諾一個人搬回老家海德公園去住。1941年母親去世後,小羅斯福與露西再續前緣,繼續來往,外人鮮有知者。這是因為小羅斯福極端重視個人形象所致。不過在其臨終前則由長女安娜安排露西在病榻前與小羅斯福永別,待後者再度病危,至彌留之際,伊蓮諾等家屬始得與小羅斯福道別,伊蓮諾知道露西曾來過後甚為不悅。這一段故事說明了小羅斯福胸中定見既成,則不易更改,這就是小羅斯福堅持之個性。

小羅斯福共有五名子女,次子亦以FDR命名,然此子出生不久即夭折,誰知待三子出生,他又以FDR命名,這代表他對自己是如此自豪、自傲與自信,也許還有一點自戀,盼望其子能與己一樣稱雄世界,這就是小羅斯福。

小羅斯福官運亨通,1928年當選紐約州長。1932年代表民主黨參加總統大選獲勝。後又連任三次,為美國空前絕後之例。1939年德軍發動歐戰,小羅斯福即速以「戰時經濟」推動經濟大建設,奠下美國成為今日第一工業大國之基礎,他善於在緊急情況時作出重要決定,平定民怨,解除危機。這些政治上的舉措在在顯示出他有著不同凡人的性格。小羅斯福有著堅持的個性,但他也會審時度勢地作出妥協,他扛著民主黨自由主義的大旗,但他更會有彈性的作現實的考量,小羅斯福的個性多面相。

小羅斯福多面相的性格

從前述幾個實例中可看出小羅斯福有著堅毅之性格,也有妥協的習慣,可是不會改變初衷。這表示他對百事均有信心,他有吸取知識的才能,也有判斷事務的能力。他口才便給,易與溝通,在其12年白宮歲月中,利用「爐邊談話」與民眾直接溝通,不若某些領袖僅由發言人放話。不同的作法,就有不同的收穫,與民在一起的作法,他是成功的。正因如此,精研小羅斯福外交政策之馬克斯教授(Frederick W. Marks, III)對羅之評價不是很高。他認為一個政治人物應擬定長期策略「推出適當方案」。然而羅卻不以此為,未能固基,卻一味追求尚未成熟的果實。

他與人相處時,和而不同。他看起來為人隨和,然而極不易受到他人之影響,他來自豪門,自幼天資聰穎,名校高才,工作順遂,最後還當了總統。這段不尋常的成功之旅,讓他有了自滿的感覺。這不能怪他,因為他實在是個超級優秀者。這就促成自己在同僚中昂然獨立,高高在上,無人能及。他的想法、作法受到同僚之讚賞。他的命令,人人遵守,他不僅是總統,他有著帝王式總統的架式。在這樣子的環境他當政的12年就完全遵行了個人外交的軌跡。在「雅爾達會議」中更表露無遺。事實上他並不排斥強力外交政策,他的堂兄大聲叫嚷的「炮艦政策」就是侵略式外交政策。他則再努力製造美國「霸權主義」。因此可說其個人外交策略是美國推動20世紀「霸權主義」之主要來源。

小羅斯福之個人外交引致許多憤怒,人們也看到「一個重病且頭腦簡單的總統,將他人送交給帝國主義者控制」。小羅斯福利用二戰結束時期召開「雅爾達會議」,向世人宣告美國已開始作世界霸主了。《雅爾達密約》不但未協助「維護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更違背了為人稱頌之「史汀生主義」之精神。任憑現代帝國主義者為所欲為,小羅斯福是一個標準功利主義者。

小羅斯福之新任國務卿史特蒂尼爾斯(Edward Stettinius Jr.)於1944年12月接替霍爾(Cordell Hull)職務,他甚得人望,各界都認為他忠厚,既非政客,也不搞陰謀。然而小羅斯福一直視他為路人甲,在會議第二部分被排斥,以此係軍事會議為由,史特蒂尼爾斯不必參加。而小羅斯福認定1945年2月11日密約簽訂這天就是新世紀的第一天,其自豪,促成他在公職期間走向功利主義者的境界。在雅爾達會議期間,他無視邱吉爾的存在,更大大地矇蔽了重慶政府。他視重臣國務卿如路人甲。他的自信、驕傲建基在同僚間被矮化。美國自此而後成為世界超強,小羅斯福之聲望已高到不合理的程度。若說這就是「帝王制總統」,倒也名實相符。

也正因此,他的部下自然分成兩組,A組人員不多,是可以推心置腹者,僅哈里曼、馬歇爾等。第二組就是其他幕僚了,甚至國務卿都在B組作路人甲。這樣一個一人獨尊的官僚體制下,小羅斯福猶如君王。臣子能說真話,或有說真話的機會嗎?眼見他無視於臣子的尊嚴,共和黨大牌參議員范登堡(Arthur Vandenberg)這樣看小羅斯福與其國務卿的關係「國務卿僅一傳令兵耳。」也因如此,他在晚年於外交決策上更是大權在握,乾綱獨斷。

小羅斯福的人生大夢之一是籌設聯合國,由於美國在一戰後未能有效統合國內意見,而痛失參加「國聯」的機會,小羅斯福乃思於二戰後設立聯合國,作為美國號令全球之平台,他的美夢是在未來必須有「新世界秩序」。而美國將是這體系中的司令官。

小羅斯福在外交世界中的行與言,幾乎多依功利原則的現實主義。他的外祖父成功地運用智慧,完美地建立一片財富。小羅斯福善於利用時機與對方作大交易,交換利益。是否會傷及第三者,則完全不在他考慮之內,這些理念可說是外祖父給他最好的訓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