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管制阻不斷中、日、韓合作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3月5日,日本在宣佈習近平赴日國事訪問延期後三小時,決定9日起至3月底對中(含港、澳)、韓同步實施入境管制,要求從中、港、澳及南韓入境之本國人或第三國旅客隔離檢疫14天,同時不得搭乘境內大眾運輸工具。3月18日,是項管制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隨著日本擴大對歐盟等實施境管,同步展延至4月底。

日本陷入「冠狀病毒不景氣」

此道管制措施恐令日本迎來國際觀光人潮最冷的櫻花季,使日本旅遊業更形困難。2019年海外造訪日本的3,188萬旅客中,中國人959萬人次、韓國人534萬,居次,中、韓總計佔所有入境旅客47.6%,而在2019年訪日觀光客的消費額48,113億日圓中,中、韓合計為21,927億日圓,亦佔整體消費額的45.5%。短期間,日本旅遊業恐進入半歇業狀態,受消費稅提高衝擊的內需面臨雪上加霜,令日本經濟陷入「冠狀病毒不景氣」。

在防疫中,各國競相採取「鎖國」防疫,阻斷國際間人員往來,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停滯,國際油價及全球股市暴跌正反映投資人對疫情影響經濟的心理恐慌。2月2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表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創歷史新低,僅35.7%,較1月大幅下降14.3%。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認為,「必須意識到中國經濟的存在感大幅提升,影響力大幅增強」,「冠狀病毒不景氣」讓日銀應對難度超過2008年的華爾街金融風暴。日本共同社指出,中國停產若長期化,將重創日本中小企業及地方特色企業,形成倒閉潮。

「鎖國防疫」無涉外交考慮

南韓向日本抗議入境管制措施過當,並同步自9日起暫停日本公民免簽待遇,實質管制日人入境,日本媒體的評論指出,此將負面影響日韓關係,亦對升溫中的中日關係澆下冷水。然而,安倍在國會中表示,此項對策不存在外交層面的考慮,應僅是管控境外移入病例之舉,不至使日本與韓國關係改善受挫。

其實,2月下旬後,中國即分階段提高自日本入境人員的檢疫級別。北京、上海、重慶及廣東相繼要求從日本入境者在自家或指定設施隔離14天。據日本外務省3月上旬的統計,受疫情擴大影響,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對日本實施入境人員管制,但台灣遲至3月17日始對日本提升旅遊警示至第三級「警告」,並採取入境隔離14天的邊境管制措施,蔡政府防疫,顯然中、日有別。

「鑽石公主號」造成日本防疫破口

2月21日,「鑽石公主號」遊輪的乘客雖全數下船,但「鑽石公主號」造成日本防疫破口,使新冠肺炎在日本擴散。全球對「鑽石公主號」的報導不僅聚焦在船內的群聚感染,亦質疑醫療及公衛水準極高的日本,為何會栽在「鑽石公主號」隔離檢疫措施上,成為國際的話柄。

《禮記.中庸》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以此解釋日本人應對事情的章法極為貼切。因此,「鑽石公主號」問題與其從防疫的專業來探討,不如從日本的組織文化找答案,因「福島核災」亦是類似原因下的最壞結果。

在全球熱衷探究「日本第一」之奧秘的1984年,戶部良一、村井友秀等日本軍事史專家執筆之《失敗的本質:日本軍的組織論研究》出版,藉二戰的敗因檢討指出,雖然日軍極佳地適應過去的戰略原型,但當環境發生根本性的結構性變化時,即無法揚棄既有模式、思路及經驗的制約,主動的展開自身戰略及組織變革。

明治維新時,日本藉歷史上慣用的「拿來主義」(いいとこどり)為現代西方社會中極為重要的「官僚制度」,與既存於日本社會的「集團意識」嫁接,形成日本特有的日式當代組織文化與倫理,亦即現代性的官僚制度與日本傳統組織集體主義合一的官僚文化,其在決策雖構不上顢頇,但過程卻常難容異見,曠日費時,成為日本組織中應變能力的桎梏。此種組織文化未因二戰的失敗而告終,繼續支配戰後日本政治。

「鑽石公主號」再度驗證《失敗的本質》書中的解釋,日本因組織文化吞下另一場失敗,此為日本組織原型的基底,安倍首相無力改變,但卻須負起最後的政治責任,全力善後。

當前,日本萬事莫如防疫急,若疫情在日本失控,將為東京奧運投下變數。眼前櫻花季的觀光財已無關重要,東奧若因疫情被迫取消,日本經濟估計將損失逾四兆日圓。誠然,國際奧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在瑞士洛桑召開記者會表示,將會努力使東京奧運如期舉行,但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對此仍語帶保留,認為目前判斷「為時尚早」。3月16日,在G7領袖視訊會議中,安倍首相仍表達「力爭以完整的形式舉辦」東奧的決心,但形勢比人強,全球蔓延的疫情若未能在短期內獲得控制,如期舉辦東奧的機率並不高。

安倍「鎖國」展現防疫決心

除「鑽石公主號」遊輪上近700位乘客感染,日本境內確診仍控制在千人以下,疫情似乎未如南韓、義大利、西班牙及伊朗嚴峻,但此或許與日本每日採檢疑似病歷人數不多有關,截至2月底,日本約僅採檢7,000人,遠不及南韓的9.4萬人。東京醫療治理研究所理事長上昌廣醫師指出,若有一個採檢呈陽性反應,即代表可能會有數百個輕症病例,但輕症者皆未接受採檢。因此,日本疫情恐有低估之虞。為此,日本自3月6日起將新冠病毒篩檢適用健保給付,對輕症或無症狀者實施採檢。

其實,日本判斷新冠病毒的傳播類似流感,若採取應對SARS病毒的「鎖國」防疫方式,將重蹈2009年HIN1病毒邊境管制失敗,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國民對「鎖國」防疫期待落空,形成社會恐慌的後果。誠如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總指揮官陳時中預測,歐、美疫情將很快超過亞洲,但安倍內閣在境內出現院內群聚及社區感染後,始由於民意壓力,亡羊補牢,實施邊境管制,在防疫上恐收效不大。安倍內閣防疫對策專家會議成員、東北大學教授押谷仁認為,防控疫情擴大應以遏阻群聚感染為要務。前厚生勞動大臣舛添要一更直言不諱,在社區感染階段,採取邊境管制意義不大,為不智之舉。

相對於台灣在第一時間即切斷大陸及港、澳人士入境,有效阻絕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安倍內閣在日本出現社區感染,疫情在境內擴大之際,始嚴管邊境,在防疫上有何實質效果令人懷疑,此恐僅是安倍對民意展現防疫決心的表態。

中、日「救患若一,所憂同也」

然而,形勢比人強,台灣至今的防疫成績斐然,日本輿情以蔡政府的「鎖國」防疫對比安倍內閣的決戰境內的「減災」部署,安倍亦只能順應民情,採取類似台灣的防疫對策,但疫情中,中(國大陸)、日雙方社會「救患若一,所憂同也」的互助,有別於台灣以疫病助燃「反中」的社會情緒,日本限制中國大陸人士入境影響僅止於短期的經濟損失,阻不斷中、日、韓合作。

若疫情在夏季來臨前結束,全球「冠狀病毒不景氣」應不致於結構性破壞世界經濟。中、日、韓三國合作秘書處副秘書長曹靜指出,中、日、韓正攜手防疫,努力緩解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若三國能夠儘快克服疫情,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將為東亞乃至世界經濟成長增添重要穩定因素。大陸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認為,在共同抗疫後,中、日、韓將迸發出更大的經貿合作潛力,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生效,加快「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進程,恢復區域經濟的榮景。

在疫情中,中、日經濟榮枯與共,但此次全球經濟危機因新冠病毒而起,各國應合作在短期內控制向全球擴散中的病毒,以期疫情結束後,經濟能出現V型復甦。雖然習近平訪日因疫情延至今年秋天,但此非中日關係逆退之訊號,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兩國關係已完全重回正常軌道」。

相對於南韓嚴詞批判日本的入境管制「不友好,且非科學性」,採取報復措施,提高對日本的旅遊警示,中國對日本短期的入國限制表示「理解」,此令人感受到中日關係與日韓關係的溫差。

大陸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認為,中、日在防疫中的互助在兩國間已形成良性循環。若疫情仍處高峰,不宜強渡關山,推動習近平訪日,以免適得其反,失去兩國民意對中日關係的理解與支持,淪為徒具形式的「高層友好」。當前,中、日的要務為共同防疫,探索防治新冠病毒之道,始有助於中日關係結構性改善,使習近平的國事訪問獲至有意義的成果。

避免台灣「脫鉤」東亞整合

疫情終會結束,但沛然成形的「反中」、「仇中」民粹漸趨壓縮蔡英文的大陸政策迴旋空間,兩岸關係回頭不易,成形中的東亞自貿體制,台灣亦將不得其門而入,形同「鎖國化」,錯失與東亞經濟共同成長的機會。因此,蔡政府應拒絕民粹下的政策勒索,提出足以突破兩岸僵局的新論述,使兩岸關係「雨後地固」,避免台灣「脫鉤」東亞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