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初醒世界中的日本外交

何思慎
(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在歷史上會是關鍵的一年,新冠病毒吞噬人類生命,社會因之撕裂。疫後,各國不僅須研發病毒的疫苗與治療藥物,在政治上亦需謀求因應內、外變局的解方。後新冠時代的全球,人種、世代及新舊秩序的矛盾激化,此等問題不會因人類終將克服的疫情而解決,今後的世界將迥異於過去,但不是歷史回溯,冷戰再臨,選邊、站隊無法有效解決各國面臨的內、外難題,大家需在美國之外另闢蹊徑。

《春秋大夢》的夢醒時分

4月,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新冠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文中對戰後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崩解表達憂心。其實,美國冷戰結束後的外交政策存在盲點,米爾斯海默其所著的《春秋大夢》(Great Delusion)中指出,美國實行的「開明外交政策」,在實踐開放的國際經濟及強大的國際體制時,儘可能將世上的更多國家改造成「開明民主國家」。

質言之,美國藉自身形象改造世界,而此戰略,將使國家陷於民族主義及現實主義的矛盾中,其對國際政治造成的影響更甚於自由主義,終將導致「開明霸權」的失敗。米爾斯海默認為,要瞭解自由主義在國際政治中的運作方式,需掌握其與民族主義及現實主義的關連性,因為後兩者深深影響國家間的互動。因此,米爾斯海默呼籲,美國應該拋棄「開明霸權」的心態,改採奠基於現實主義的克制外交政策,並瞭解民族主義如何制約大國的操作空間。

在川普的「美國第一」下,缺乏克制美德的單邊主義不僅無法挽回「國際自由秩序」的頹勢,更令冷戰以來的自由世界「盟邦」與美國保持距離。然而,自由國際秩序的式微非因中國的崛起造成,而是獨木難撐大廈,美國的能力與意願使「單極體系」左支右絀,不足以建構及維護全球化的秩序。東亞與歐盟不隨川普起舞,非因北京的外交離間,而是以「避險」之策,爭取對應歷史變局的迴旋空間,更非民進黨及其群眾以台灣想像世界的「親中」、「舔共」之舉。

日本等東亞國家不願選邊

東亞國家承認美國為在亞太地區擁有重大利益的常駐大國,但中國乃鄰近的區域大國,域內國家不希望在兩者間被迫作出選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認為,亞洲的現狀必須改變,但新的格局將帶來的是更多的成功,還是更為危險的不穩定局面?此取決於美國及中國的抉擇。中、美須制定一種共處模式,在某些領域保持競爭關係的同時,不使彼此的矛盾危害在所有領域的合作。

在美國總統川普試圖要求日、韓及東協共同對抗中國時,這些國家仍持續與北京共同推進北京參與其中的印太區域的多邊合作架構,以維持區域的開放及包容,迴避川普的「選邊」。6月10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事務層級對話在線上召開,商討以「承認緊急提高關稅」的妥協方案,促使印度重回談判,達成年內簽署協定的目標。

在1970年代初主導美、中和解、建交的季辛吉曾言,若中、美雙方不能達成和平共進概念,將難以控管衝突風險。中、美從對立走向衝突,東亞將首當其衝,不僅區域的繁榮無以為繼,與美國擁有同盟關係的日、韓勢必捲入,付出無法估算的代價。因此,日、韓須與中、美同時建立穩定且具互信的關係,小心翼翼的在中、美間維持動態平衡,以期必要時在兩者的對立中扮演橋樑角色。

為日、中友好,習須實現訪日

前日本駐北京大使宮本雄二認為,日、中雖回不到70、80年代的友好,但日本須摸索如何與新時代之中國交往,共建「法律規範」及「多邊主義」的區域「公共財」,避免中、日關係的失敗。為此,雙方領導人的決心至為關鍵,而「首腦外交」即為展現決心的重要場域,此可為兩國社會營造支持雙邊關係的改善氛圍。因此,「首腦外交」最後一哩路,習近平赴日國事訪問必須實現,此應為當前中、日的共同認識。

6月6日,日相安倍婉拒川普,不加入美、英、澳、加共同就香港國安法嚴厲批判中國的聯合聲明,日本採「七國集團」(G7)外長共同聲明方式表達立場,此符合日本堅持與國際協調的多邊架構,避免中國將之視為選邊美國的表態,過度刺激北京,以維繫日、中友好氣氛。

在日中關係回溫之際,石垣市以市民常與石垣島市街區地名登野城相混淆,造成行政手續事務性差錯為由,擬變更釣魚台地址,再度引發台灣輿論熱議,挑動兩岸與日本的政治敏感神經。6月9日,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在市議會例會上,提交將該市行政區劃所含的釣魚台列嶼(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地址由「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的議案。此事石垣市雖對外澄清「無關外交問題」,但更名恐醉翁之意不在酒,其背後的外交謀算令人玩味。

其實,此近似變更道路名稱之舉無關日本對釣魚台列嶼地理名稱的改變,但石垣市的地址更名突顯沖繩當局對釣島的行政管轄,亦有宣誓主權的意涵。因此,蔡政府外交部循例以聲明宣誓釣魚台列嶼主權,而行政管轄釣魚台列嶼的宜蘭縣議會更超越藍綠,決議釣島地址正名為「頭城釣魚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再次以實際行動捍衛釣魚台主權。

誠然,釣島風波再現,但相較過去,日、中外交部門在反應上都頗為克制,顯示中央與地方有別,「冷處理」石垣市的更名應為維繫日、中友好勢頭,全力促成因新冠疫情而延宕的習近平任內首度赴日國事訪問,期於今秋或明年開春實現。

安倍仍維持對中「交往」

美、中在新冠肺炎中走向對抗,此雖川普為總統連任的選舉操作,但亦為冷戰結束後,中美關係的結構性改變。在美國白宮發佈的《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報告中指出,在過去幾十年裡,美國支持將中國帶入國際舞台,冀望中國能因之融入國際秩序,但事與願違,中國未往自由民主的方向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後,美國對華未採取對蘇聯般的「圍堵」,而以「交往」的方式應對,期待「市場經濟」下的中國接軌後冷戰時期美國主導之「單極體系」下的「自由秩序」,最終「和平演變」中國的共黨體制。

然而,白宮坦承,低估中國共產黨限制中國經濟與政治改革規模的意志,指中國利用自由開放規則秩序試圖重建有利於己的國際體系。川普政府矢言將改變歷屆美國政府採取的溫和及被動方式,「靜默外交」徒勞無功,美國須施壓中國,與之對抗。

無獨有偶,力求與北京改善關係的日本安倍內閣亦對中國在國際政治中影響力日隆抱有懸念。5月21日,日本公佈2020年版《防衛白皮書》草案,指中國「可能將更突顯力爭形成對自身有利的國際秩序以及擴大影響力的國家間戰略競爭」,但有別於美國的「對抗」,與中國「交往」仍為安倍當前對中政策基調。6月22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重申,將重新展開協調習近平以國賓身分訪日,菅義偉表示,「將其作為向國內外展示日、中兩國為區域及國際社會面臨的課題共同擔負起責任的機會,此想法不變。」

蔡政府與美友好的虛相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將在白宮任職期間與川普總統的近身觀察見聞,以《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為題出書,書中揭露川普對中外交秘辛。波頓認為,川普的中國政策不可信任。他說在川普眼中,兩岸利益大小的對比猶如其白宮偌大總統辦公桌與麥克筆尖般的懸殊,由此可見,關鍵時刻,川普在中共與蔡政府間的可能抉擇。

蔡政府執政四年,幾乎與川普第一任期重疊,民進黨不但挺過2018年「九合一選舉」敗選的陰霾,蔡英文更以壓倒性的票差順利連任,民進黨在台灣「一黨獨大」之勢成形。此端賴蔡英文在外交上無懸念的「扈從」美國,且在美國的政界中,孤注一擲,押寶川普。

然而,美國不是只有共和黨,川普更難制霸全美,蔡英文的對美外交造就民進黨在台灣選舉的顯著優勢,但卻是以付出台灣人的利益為代價。因此,蔡英文雖與川普政治性格迥異,但為個人連任利益犧牲台灣人利益的政治操作卻如出一轍。蔡政府在對美外交上看似獲得某種形式上的突破,營造美國「鬥陣相挺」的氛圍,但波頓的新書洩了川普的底,戳破背後的虛相與風險。

蔡政府須師法日本避險

在對美外交上,安倍內閣當較蔡政府更具經驗,1972年「尼克森震撼」的教訓,為免淪為美國外交棋局中之棄子,安倍不忘「避險」操作,穩定對中關係,此「和中」之策實為「親美」外交路徑中,日本之國家利益不受美國白宮擺弄的安全閥。

冷戰結束後,日本外交的基軸為深化美國同盟,同時與中國展開合作,此為基於現實的選擇。在東亞國際政治中,日本極具代表性,其在「後新冠時代」的美、中對立激化下的自處之道應為域內國家或地區普遍的戰略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