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送別國民黨

史威
(旅美政治評論家)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許多人,包括不少對「中國國民黨」還抱有最後一線希望者,現在都已對它絕望。從大陸到台灣,國民黨怎麼會落到如此這般的境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讓我們從頭說起吧。

「一國兩制」的戰略背景

回顧中共建政以來,只能用「嚴峻」兩個字形容中國周邊的戰略態勢。中共建政才一年就爆發朝鮮戰爭。到1960年代,越南戰爭進一步升級。在台灣還有一個未結束「內戰」的「國府」。回顧這些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戰爭,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它們都是發生在或可能發生在同一國家內,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之間。

這類武裝衝突或戰爭,因有社會制度、意識型態上的動因,往往引來外力介入,形成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間的戰爭--鑑於兩造擁有的軍事實力,這種戰爭造成的巨大的破壞性,就遠非一般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軍事衝突以至戰爭可比;同時又有著實現國家統一的民族願望的動因,這是比前者更強烈的動因。正是這兩種動因的合力,使這種戰爭的破壞性特別巨大。這種戰爭,當然有其非常重大的歷史和現實的進步意義;但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能不能把這種因社會制度、意識型態上的根本分歧,不用戰爭的手段加以解決呢?如果能,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達成?

正是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中共提出了「一國兩制、和平統一」。這一戰略構想,在毛澤東、周恩來時期的「一綱四目」已見端倪。「一綱」是:只要台灣歸回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重台灣領導人意見妥善處理。「四目」是:1.台灣歸回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由台灣領導人全權處理。2.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3.台灣之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尊重台灣領導人意見協商決定,然後進行。4.雙方互約不派遣人破壞對方團結之事。(《周恩來年譜1898-1976》)毛澤東還一再表示,台灣當局只要一天守住台灣,不使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大陸就不改變目前的對台政策。

至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更把上述「一綱四目」發展為「一國兩制、和平統一」。其一以貫之的本意,就是為消除因社會制度、意識型態上的根本分歧而形成內戰的動因。因此,我們可以非常明確地說,沒有一國兩制,就沒有和平統一。如果不接受一國兩制,只剩下兩個選項:或者戰爭,或者分裂。

一失足成千古恨

2001年,台灣新黨「立委」馮滬祥委託財團法人「民意調查基金會」於7月9-11日就「認同、接受或贊成『一國兩制』」進行民調,以台灣地區電話簿為抽樣母體,隨機抽樣訪問完成1,000名20歲以上民眾,以95%的信心水準估計,抽樣誤差為正負3.16% ,結果47.5%贊成。7月15日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向媒體透露的同樣調查結果,則有13%受訪者贊成。

而那段時間前後,《中國時報》、TVBS、《聯合報》等主流媒體就認同或願意接受「一國兩制」所做民調,其支持率分別達到29%、31%、33%。

陸委會「設計」的「調查問卷」為:「關於兩岸關係的發展,中共提出『一國兩制』主張,將台灣看作地方政府,接受大陸統治,中華民國政府此後不再存在,對中共這種『一國兩制』的主張,請問你贊成還是不贊成?」

具有如此鮮明傾向性、誘導性的問卷,竟然還有13%的受訪者表示「贊成」!

「民意調查基金會」的「民調」則顯示:如果在兩岸達成「50年不變」的「協議」的情況下,表示「接受『一國兩制』」者高達59.3%;「不接受」的為29.3% 。經交叉分析:女性、20-29歲年輕人、大專以上學歷等三個族群,接受「一國兩制」的比例都超過50%。進一步追問願意接受「一國兩制」的「原因」時,受訪者舉出的「原因」很多,居前三位的「原因」分別是:

「能結束兩岸 50 年來鬥爭不斷的紛爭」;

「可以挽救台灣經濟」;

「兩岸再堅持下去,台灣也不可能贏」。

見此情況,當時包括「藍營」的一些「智囊」、「謀士」急急忙忙跳出來「滅火」,說「這絕對是警訊」,強調它「不足以代表真正的趨勢」。還特別提醒大陸方面,對這類「民調」要特別「慎重」。過了大約不到個把月,陳水扁得意洋洋地對媒體表示:「『一國兩制』在台灣沒有市場,不僅我們不接受,藍營也不接受。」這次「一國兩制」的「星星之火」,在「藍綠」合力「圍剿」下被撲滅了。

「黃鼠狼」會給「雞」救命嗎?

美國當局的對台政策,也在總結經驗教訓,不斷進行調整。自李登輝之後,山姆大叔就發覺,利用國民黨這個舊軀殼來實現對台灣的完全徹底的控制,短時間可以,長時期靠不住。它認為,最好是在美國的現代化「槍桿子」支持下,在台灣本土,培植一種土生土長,被美國價值觀洗腦的勢力,對山姆大叔有高度認同。由這種勢力掌握台灣政權,將使台灣與大陸實現和平統一永遠成為不可能。這是代價最小,效果最好的一種政策選擇 。

無奈陳水扁是個「扶不起來的阿斗」。馬英九的「潔癖」,與以陳水扁為代表的台獨勢力的「貪腐」成鮮明對照 。華府所以接受馬英九上台,一定程度上是出於無奈 。更重要的是,一時還沒有物色到它認為站得住腳的合適人選。合適人選它後來找到,即蔡英文女士。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後,全世界的炎黃子孫都無比歡騰的日子裡,蔡女士躲在陰暗的角落拋出一篇題為《莫讓北京奧運淪為納粹奧運的翻版》:

「如果整個納粹政權是建立在強大的民族主義上面,那麼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無疑地為德國民族主義注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強心針。72年過去,2008年的8月8日,我們再一次目睹了奧運在沒有人權的國家中舉辦。……中國人民的沸騰情緒,跟1936年的德國人一模一樣。」

蔡英文硬說「納粹政權是建立在強大的民族主義上面」,只因為種族主義這頂帽子無論如何都扣不到中國頭上。由這種人掌握台灣大權,將使兩岸的和平統一永遠成為不可能。

國民黨,在山姆大叔的戰略規劃中,是刻意打壓的對象。因為,就是在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前的三民主義文獻中,也找不到「台獨」的理論根據;相反,可以找到「統一」的理論根據。蔣氏父子雖然反共,同時也反「台獨」。國民黨內相當一部分人是1949年前後由大陸來台,與大陸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國共兩黨之間的黨際交往,一直沒有間斷,在國民黨執政期間,用「民間」形式包裝的兩岸半官方往來,也沒有間斷。因此,對於「國民黨」,作為一個整建制的肌體,山姆大叔是必除之而後快,決不允許它成為一個「反台獨」的「反對黨」。打壓它的方法可能會講點策略,「打壓它」的既定方針決不會有絲毫動搖。蔡英文上台後,對國民黨採取趕盡殺絕的政策,不要以為僅僅是蔡個人或幾個台獨基本教義派的主張,這其實是山姆大叔的戰略意圖,要把一切可能引發「統一」的火種消滅得乾乾淨淨。

現在的國民黨決策層仍執迷不悟,繼續堅持「親美、友日、和中」,詛咒「一國兩制」,以為可以得到山姆大叔信任。人家本來就要吃掉你,你倒送上門求人家救命。天底下哪有「黃鼠狼」給「雞」救命這回事?儘管現任黨主席江啟臣率領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出台美復交、促美協防台灣兩項公投,公開向民進黨靠攏,但能改變山姆大叔的戰略意圖?

讓我們重溫一段小插曲

2015年,由於黨內大佬無人願意代表國民黨「出征」,洪秀柱女士挺身而出,並於該年7月19日,由國民黨按其組織程序,通過其為代表國民黨正式參選的人選。可是到了10月17日,又被廢掉。這齣朱立倫牽頭演出的換「柱」醜劇,表面上的理由是「凝聚共識、團結勝選」。真實的原因是洪秀柱的政見,涉及「和平協議」與「統一」,為「導演」山姆大叔所不容;國民黨的參選人,都要去美國「拜碼頭」,可是,洪秀柱偏偏不去。這又觸犯了山姆大叔。因此,非拉下她不可!

國民黨在1927年發動「清黨」後,中共一位重要領袖人物慨嘆說,「國民黨現在還有什麼?只剩下兩個女人了。」(一是宋慶齡,一是何香凝。)

現在人們似乎也可以說,「國民黨現在還有什麼?只剩下一個女人(洪秀柱)了。」

國民黨的前途確實不容樂觀;但是,台灣的前途,卻是一片光明。那些挾洋自重、與中華民族為敵的台獨勢力,一定要徹底清算。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復興大業,一定會實現。正如唐詩所言: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