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聯手保釣是日本政府的夢魘

評台灣漁民要捍衛「我們的釣魚台」


台灣光復迄今75年,但因《馬關條約》而起的釣魚台列嶼爭端仍未解。年來,中、美對立升高,東亞的海域爭端亦隨之成為挑動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敏感神經,釣魚台再度成為日本與台海兩岸間熱區。

釣島爭端一天不解決,台灣光復即未克盡全功。2012年8月5日《中(華民國)日和約》生效60週年之際,馬總統發表《東海和平倡議》,循此精神,2013年4月10日,依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4條「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專屬經濟區界限劃定」之原則,簽訂《台日漁業協議》,確保台灣漁民在北緯25度至27度間的之漁撈作業可不受日方之干擾,有效降低該水域內的台、日爭議事件,台灣漁民漁獲量明顯增加。然而,《台日漁業協議》仍無法完全解決台、日重疊海域問題及杜絕雙方40餘年的漁業糾紛,台、日齟齬常起,難以妥協。

日本「行政更名」釣島

今年6月9日,石垣市市長中山義隆在市議會例會上,提交將該市行政區劃所含釣魚台列嶼地址由「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日稱釣魚台列嶼為尖閣群島)的議案。此事石垣市雖對外澄清「無關外交問題」,但更名背後的外交謀算令人玩味。

在中日關係回溫之際,石垣市以市民常與石垣島市街區地名登野城相混淆,造成行政手續事務性差錯為由,擬變更釣魚台地址,再度引發台灣輿論熱議,挑動兩岸與日本的政治敏感神經。

其實,此近似變更道路名稱之舉無關日本對釣魚台列嶼地理名稱的改變,但石垣市的地址更名突顯沖繩當局對釣島的行政管轄,亦有宣誓主權的意涵。因此,行政管轄釣魚台列嶼的宜蘭縣議會決議釣島地址正名為「頭城釣魚台」,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再次以實際行動捍衛釣魚台主權。

釣島爭端蔡政府消極以對

在野田內閣「國有化」釣魚台後,大陸以海監船(後改制為海警)定期在釣魚台列嶼周邊海域維權,創造與日本共同存在於釣魚台的新現狀,而台灣在馬總統主政下,亦藉穩定兩岸關係創造台日關係空間的對外政策,在經歷17次的台、日漁業談判後,簽訂《台日漁業協議》,取回釣島周邊海域漁權,形成兩岸與日本在釣魚台列嶼三足鼎立之勢。

蔡英文上台後,外交上採取對美國一邊倒政策,擬將台灣的安全與「美日同盟」掛鉤,兩岸關係漸趨惡化,對日關係陷入被動,不僅「台日漁業委員會」的後續談判成果乏善可陳,在釣魚台維權更消極以對,致使在釣魚台主權宣誓上淪為紙上談兵,釣島周邊海域只見大陸海警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在釣魚台爭端中,蔡政府被邊緣化。

此次石垣市「更名」之舉,雖針對大陸海警船近期強化釣魚台的維權巡護,引發沖繩漁民不滿,石垣市議會加以回應,不致影響《台日漁業協議》。然而,石垣市的「更名」無疑藉此突顯日本沖繩對釣魚台列嶼的領有權,直接挑戰中華民國的釣魚台主權。

對石垣市變更釣島地址、名稱,蔡政府先後重申釣魚台列嶼主權,概不承認日方的片面主張及行為,呼籲秉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原則,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此立場與精神雖與馬政府時期的「東海和平倡議」相近,但蔡政府在釣島爭端上之具體因應作為,不脫其「遇日則退」的外交慣性。

國民黨智庫民調顯示,69.8%受訪者認為蔡政府在此事上態度軟弱,亦有49.8%的民眾認為蔡政府的「保釣」,僅止於嘴巴上說說。可見大家對釣島爭端並非無感,更不因對日本具「親近感」,而自失在釣魚台爭端中之立場。

謝長廷「助日」甩鍋

蔡政府駐日代表謝長廷面對民意及在野黨「保釣不力」的批評,不思檢討更具體有效向日本據理力爭,反在臉書留言:「1971年6月美國宣布把釣魚台列嶼和琉球交與日本管領,並於一年後的5月15日執行,從此日本有了事實管領權」,並甩鍋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做了什麼抗議?」批判國人認為當年政府積極強硬交涉為「禁不起歷史資料考驗」。

釣島爭端因美國近50年前處理「返還琉球」而起,但謝長廷恐不諳當時對美、日交涉的秘辛與始末。謝長廷的臉書留言,使筆者憶起2013年日本釣魚台問題專家矢吹晉的一席話。1971年6月7日,蔣經國向美國國務院遞交外交照會,聲明「釣魚台列嶼的最終狀態未定」,但7月12日,經國先生對美國駐華大使馬康衛表達日本未履行對美國的外交承諾,在簽訂《返還琉球協定》後,拒與美、日承認的中國政府(中華民國)進行後續的「釣島交涉」。此事的經緯矢吹晉以科學求證的態度,遠赴美國史丹佛大學,在兩蔣日記中得到驗證。

在釣魚台爭端中,日本一再堅持其「無主地先佔」的合法性,但誠如日本文豪大江健三郎所言,「不論是韓國(獨島)或中國(釣魚台列嶼)都是在最脆弱、不能行使外交主張之下被占領的」。1896年的歷史處境如此,1971年亦復如是。

「新凌波號」撞出民進黨真面目

在石垣市「行政更名」釣島之際,宜蘭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號」,在釣魚台12海里內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艇「來間(KURIMA)號」衝撞,船體受損。此起台、日漁業糾紛不僅檢驗蔡政府的護漁成效,更檢驗民進黨對釣魚台列嶼主權主張之虛實。

根據《台日漁業協議》,雙方成立的「台日漁業委員會」,以解決協議下的漁民作業爭端。時任外交部長林永樂對協議內容提出說明:「在主權立場上沒有退讓。協議列入免責條款,釣魚台列嶼周邊領海基線12海里,將不包括在協議使用範圍。台灣政府對捍衛主權,保護漁權的立場不變,絕不會以主權換取漁權。」換言之,此協議是馬英九總統提出之《東海和平倡議》中楬櫫之「主權在我,共同開發」的具體實踐。

因此,管制台灣漁船進入釣魚台12海里水域作業,無涉中華民國在釣魚台主權上對日讓步,而只是對釣魚台領海的行政規制,若台灣漁船進入此禁止作業海域,其取締亦為中華民國的主權行使範圍,不容日本海上保安廳越俎代庖,在此海域驅趕台灣漁船。

根據「新凌波」船長陳吉雄的說法,當時僅是進入釣魚台外海12海里內撿拾漁具,日本海上保安廳船隻從漁船右方緊貼急駛之後,以甩尾方式撞擊漁船右前方,導致部分船體受損。

不論漁船進入釣島領海內撿拾漁具,是否違反中華民國對釣魚台12海里水域的管制措施,蔡政府絕不能同意日本海上保安廳在中華民國釣魚台領海內行使公權力,取締「新凌波號」,遑論與台灣漁船發生衝撞,無涉《台日漁業協議》違反與否。駐日代表謝長廷認為「新凌波236號」事發位置是否在釣魚台12海里內為日本執法過當與否的判準,謝代表透過臉書表示,台灣漁船「如果沒有進入12海里的話,那麼日本就是違背協議,我們應該嚴正抗議」,請問謝長廷是否代表中華民國承認日本擁有釣魚台主權?

其實,不論漁船遭日本公務船取締的位置是否在釣島12海里水域內,中華民國外交部皆須立即對日本外務省提交抗議,而非待外交部長吳釗夑所言之「事實釐清」,否則即會坐實日本對釣魚台列嶼的主權聲索,使中華民國在釣魚台爭端中陷入不利的地位,因日本海保廳的說法非常明確,即台灣漁船是「越界侵入」釣島周邊的日本「領海」。

台灣人對日本極為友善,此在東亞域內少見,台灣更不論國、民兩黨誰主政權,皆重視對日關係,而蔡政府在外交及兩岸政策上更採取「親美日、遠中國」的立場,但在對日關係上,四年多來,不僅換不到日本對台日漁業委員會後續談判中,解決日本先島諸島南面與台灣東部之間重疊海域的雙方漁業問題,更無視中華民國的釣魚台列嶼主權,侵門踏戶,強行在釣魚台領海內取締台灣漁船。

釣島折射統獨立場

台灣內部統獨對立的「日本觀」直接投射在朝野不同的「保釣」行動中,使本應一致對外的「外抗強權」的保釣運動,意外成為統獨戰線的延長。「保釣」在台灣難以擺脫統、獨的羈絆,日本政府就在這中間鑽空子。

其實,民進黨陣營中亦不乏「保釣」人士,除創黨元老張俊宏,前副總統呂秀蓮是位令人尊敬的「保釣」前輩,但張俊宏不諱言「保釣」在藍、綠中的溫度差,「保釣運動,總給人一種印象,以為那是以『泛藍』陣營或是以外省人為主體的運動」。

日本強行併吞琉球改為沖繩以前,釣魚台就屬於中國。馬英九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堅持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日本政府忌憚兩岸聯手保釣,心不甘情不願的簽訂《台日漁業協議》,現在出了個「仇中媚日」的蔡政府,日本政府才拿台灣漁民開刀。那邊日本政府迫害台灣漁民,這邊那個代表蔡政府駐日的謝長廷對日本海上保安廳「體貼入微」,日本與蔡政府這齣雙簧看起來唱作俱佳,實際上也可能逼得台灣漁民走頭無路,只能看中國在台海兩邊的兩個政府,誰能讓他們不被日本迫害就找誰來保護了!【何思慎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