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花映照出大趨勢

談中美安克拉治會談激起的影響

張麟徵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鑑於當前中美關係嚴峻,毫無鬆動跡象,所以談判雙方及國際社會對中美安克拉治會談,都沒抱什麼期待。不過出人意料地當會談帷幕拉開,卻立即爆出了外交史上一大奇觀,雙方等不及閉門會議,在開場致詞時就針鋒相對起來,火花四射,讓媒體與國際社會看得目瞪口呆。

不一樣的會談開場

川普啟動貿易戰後,中美溝通管道已經斷絕兩年多,拜登願意重啟對話,從解決中美僵局的角度來說,應該給予正面評價。只是從會談前拜登政府四處拉攏歐亞盟友,又以香港自治法為由,對中國官員做出制裁來看,邀約會談其實別有用心。

中美安克拉治會談是一場很不「外交」的會談。一是雙方對話「坦誠」、「直率」得出人意表,完全不見外交辭令。二是一般外交會議開場白不過就是幾句門面話,只是為了方便媒體報導,結束後記者退場,再開始閉門進行正式會談。但這次的開場白雙方都不忌諱地直指核心歧見,唇槍舌戰,長達一個半小時,是外交領域前所未見的風景。三是對外交界絕不公諸於外的外交談判過程、分歧與爭吵,雙方卻完全不忌諱記者全程參與。當記者照慣例要退場時,甚至還被美方要求留下來聽美方補充意見,但在中方補充時則要求記者退場,徹底呈現美國的主場優勢與雙標。四是藉口疫情,兩天會議無一頓飯局,連工作餐都沒有,擺明了就是要冷落談判對手。

設計好的套路

這樣出軌的演出,透露主辦方完全無意營造氣氛,開好會議,反而精心設計,想利用這個會談對中方施壓,達成美國內政外交所設的目標。目標為何?

一、因應美國內外大宣需要。布林肯與蘇利文為何刻意在開場白時直接猛戳中國,而不留待閉門會談時再討論?理由之一是要藉媒體向美國民眾傳達拜登政府與民意站在一起,反中立場比川普更為堅定。所以要有這樣一個表態,是今天美國國內政黨對立、族群撕裂、疫情嚴重、社會騷動,百病雜呈,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團結所有美國人,否則一切立法、預算、官員任命等都會在國會程序中被卡死,將使拜登政府動彈不得。反中共識就成了當下美國分裂社會的唯一交集,換言之,中國成了彌合美國各種分裂對立的靈丹妙藥,布林肯等自然要用上一用。

布林肯的開場白也有大外宣的效果。藉此美國可以向其盟友展示,「美國回來了」,美國仍然是國際霸主,可以糾眾制裁不順從美國的任何國家;國際秩序建立在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制定的規則上,其他國家必須遵守。

二、給中國一個下馬威。阿拉斯加會談對中美兩國來說,只是解凍的試探,雙方都沒指望會後就能破冰。如果主客都能行禮如儀,即使沒有達成任何成果,也算是一個好的開始。但美國想施壓中國一步到位。美國自信會前在歐亞的外交部署已然對中國構成相當壓力。英法德對中態度已經有了化學變化,在人權、南海等問題上立場向美傾斜。印太四邊與日本也緊隨美國,挑戰中國在東海、台海、南海、印度洋的利益。在這種不利於中國的國際氛圍下,美國應當軟土深掘。

布林肯與蘇利文以為程序會照著他們設定的方向走,沒料到一向溫良恭儉讓的中國代表會反將一軍。輪到中方楊潔篪發言時,美國對中國射出的利箭,反轉朝向自己飛來。中方兩員大將的即席反應,攻勢凌厲,全面又到位,句句戳中美國痛處,完全出乎美方預期。布林肯、蘇利文雖儘量穩住,以中方超時嚴重,要做補充發言,力求彌補,但在處理記者退場一事上被中方大大奚落,又失了分。

美方的政治算計沒有討到便宜,反而提供中方一個國際舞台,進行內外大宣的大好機會。中國人民對於兩位外交官員終於能在國際上說出人民心聲,吐一口多年惡氣,感到欣慰。對於「天下苦『美』久矣」的發展中國家,甚至發達國家來說,看到終於有國家敢於挺身而出,反嗆美國,伸張這些飽受美國欺壓國家的權利正義,更覺鼓舞。

開場白風波涉及的議題

難得的是國際媒體對中國此次反應高度評價,或許是楊潔篪與王毅熟悉西方論述及價值觀,以西方能聽得懂的語言、邏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才能引起共鳴。從各國媒體的報導看來,甚至是美國親民主黨的CNN、親共和黨的FOX、中立的德國之聲DW,其讀者回饋都認為這次中美外交PK,中國穩佔上風。

引起這場風波的原因是布林肯不照外交慣例演出,開場就直接高姿態切入中美兩國實質矛盾,高調指責中國威脅了「建立在規則上的國際秩序」,中國在新疆違反人權,進行種族清洗,破壞自己承諾的香港一國兩制,對台灣的措施威脅台灣安全,對美國盟友經濟脅迫,對美國進行網路攻擊,凡此種種美國不會坐視。蘇利文則夸夸其談,誇耀美國防疫成績,捍衛美國及其盟友的決心。兩人姿態極高。

這番談話惹毛了中方,認為時移勢遷,美國還活在120年前的辛丑年。楊潔篪接話後,脫稿演出,針對這些指控一一強力回擊。強調美國才該反省:美國民主制度好不好,人權及不及格,種族衝突何以長年持續;對其他國家動輒干預內政,發動戰爭,濫用國家安全對他國進行長臂管轄等是否合法;以自訂規則取代聯合國體系與國際法架構起來的國際秩序無正當性;美國才是網路攻擊冠軍;台灣、香港、新疆屬中國內政,不容干涉,否則將堅定回應;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說話,中國不吃這一套。王毅接著說美國在中國代表團啟程前一天,宣布制裁中國24位官員,有違外交禮儀;美國習慣干涉他國內政的老毛病應該改一改了;中國的主權、領土、內政不容干涉,沒有妥協空間。這一來美國下馬威未能達陣,反遭了回馬槍。如果有損顏面也是自找的。

會議整體評估

開場風波後,後續的外交談判倒是按例行事。基本上中美議事內容及各自立場差異甚大,沒人看好談判會有結果。但據事後中美各自對記者的談話看來,似乎雙方都不想搞砸兩國關係,對會談都表達了正面評價,聲稱這次會談「雙方圍繞各自內外政策、中美關係以及共通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長時間、建設性溝通。雙方認為對話是及時的、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雖然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分歧。」雙方都希望未來在各領域加強溝通、交流、對話;在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下發展中美關係。美方並說對於中國在開場時的激烈反應可以理解,仍希望在競爭對抗之餘,尋求合作空間。

川普時代中美有兩年多斷絕了彼此溝通,這次能重啟對話,本身就是一個突破。但是拜登如果持續抱著對抗的態度,在國際社會到處宣揚所謂的中國威脅,拉幫結派,搞合圍中國的陽謀;拒不解決川普時代遺留下來的對華高額關稅、科技封鎖、長臂管轄、斷絕雙方學術人員交流、繼續關閉領事機構,則雙邊關係每下愈況的可能性將大增。好在雙方在疫情防治、氣候變化、區域問題上利益有交集,這方面的合作或可以稍稍改善雙邊關係。

安克拉治會談對國際與台灣的影響

安克拉治摩擦出的小火花,照亮的卻是國際大趨勢。二戰以來,美國霸權屹立不搖,美國所作所為縱有萬般不是,哪個國家敢嗆聲?楊潔篪與王毅今天敢捋虎鬚,理直氣壯,說美國沒有資格以實力出發,居高臨下與中國講話,中國不吃這一套;干預他國內政這個老毛病該改一改了,靠的既是中國實力崛起,也是美國國力走弱。東升西降是國際趨勢,即便尚未達陣,但終究會順勢移轉。國際政經中心的下一個亮點在亞洲,亞洲會逐漸由並肩美歐,走向超越美歐,而中國是亞洲的領頭羊。

中美博弈是全方位的,美國不諱言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能在經濟、貿易、科技、軍事各方面都挑戰美國的大國,美國能夠壓制中國的時間已不多,自然要抓緊。阿拉斯加中美會談後,布林肯即將在22日動身到布魯塞爾去會見他的北約與歐盟同僚,目的除了圍堵中國,還有制約俄國。圖謀不可謂不宏偉,只是讓人懷疑其是否具有與之匹配的實力。

中國在阿拉斯加對嗆美國,不知道美國是否能被嗆醒,倒是美國的歐亞盟國早就有所覺悟。鑑於中國在經貿上的體量,各國為自身利益著想,不會跟著美國亦步亦趨。在美國現在推行的聯合盟友,合縱制華的外交行動中,這些國家都如臨深淵,步步為營。早在中美高層會晤前,許多亞歐國家都已表態,不會在中美間選邊,不會參加旨在針對中國,或沒有中國參與的組織。

台灣的民進黨政府能否從安克拉治這場會議中得到啟發或領悟?是否會做政策調整?雖然我們對之期待不大,但為台灣人民福祉著想,還是盼望他們回頭是岸。楊潔篪與王毅都一再強調有關中國領土主權內政問題,美國若有妄動,中國必將堅定回應。中共這個表態是認真的,華府與民進黨都最好嚴肅對待。

中美博弈不是短時間可以塵埃落定的,雙方未來的磕磕碰碰將是常態,坐在這趟碰碰車上,大家都要繫緊安全帶,尤其是民進黨,免得被拋出車外,粉身碎骨。

2021年3月22日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