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失據的美國對華政策

從拜登亞洲行和布林肯的演講說起

花俊雄
(旅美政治評論家)


5月20-24日,美國總統拜登開啟首次亞洲之行,接著26日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演講,從中我們可以探究華府對華政策。訪韓期間,拜登會晤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並與韓國科技界和製造業領袖見面。訪日期間,拜登會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並就深化兩國經濟安全領域合作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磋商。更重要的是,拜登還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推出「印太經濟框架」(IPEF)。

拜登先訪三星再會尹錫悅

從這次拜登出訪韓國的日程來看,儘管外界可能把關注焦點放在美韓如何加強同盟關係等方面,但加強經濟和技術聯盟才是拜登此行的重點。20日下午拜登抵達韓國後,首站便是參觀位於京畿道平澤市的三星電子半導體工廠,該工廠是三星電子新一代半導體的前沿基地,據韓聯社報導,尹錫悅與三星副會長李在鎔全程陪同。翌日拜登才與尹錫悅會談。在外媒看來,這項安排傳遞的信號非常明顯--要「遏制中國」的華府正尋求重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韓國是其「必須爭取的對象」。拜登視察完工廠後發表講話稱,只有與韓國這樣「同美方共享價值觀的同盟和夥伴緊密合作」,加強供應鏈,才能令他們國家在21世紀的競爭中佔據最具優勢地位。美國總統出訪首先去參觀一家外國企業「鮮有先例」。美國準備重建一個不依賴中國的「全球供應鏈」,其中「核心就是芯片,這突顯了韓國的戰略重要性」。美國意識到,與韓國聯手直接關係到自身尖端製造業的競爭力。

在三星工廠內,拜登特意提及三星此前在美的投資建廠,稱「非常期待三星投入17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的半導體工廠落成。三星已創造兩萬個工作崗位,預計新投資將再創造3,000多個崗位」。韓媒認為,三星在美國擁有包括英偉達、高通等在內的大量芯片巨頭客戶,為三星加碼在美國投資帶來動力。

拜登不說挑戰來自中國

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日本東京正式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彌補華府「印太戰略」中的經濟短板,除了「四方安全對話」的美日印澳等核心成員外,還拉攏了韓國、紐西蘭及東盟七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新加坡、菲律賓和汶萊)。拜登表示,「這個框架是一個承諾,承諾與我們在本地區的親密朋友和夥伴合作,以應對21世紀經濟競爭力所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他沒有說出這個挑戰就是中國。

IPEF無疑是此番拜登亞洲之行的重頭戲,但框架不是包括關稅減免等實質性內容的傳統經貿協議,出於減少美國國內政治障礙的考慮,框架迴避了市場准入條款。在美國不提供市場准入承諾情況下,亞太國家很難以犧牲本國經濟質量為代價,制定符合其條件的經貿規則。

首先,在RCEP與CPTTP順利付諸實施後,包括美國盟國在內的本地區國家已與這兩個對各自國家經濟都十分重要的多邊機制緊密連接,美國已失去對本地區經濟貿易的主導權。

其次,本地區國家與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各有打算,美國希望通過加強與本地區國家的關係來束縛、牽制中國,本地區國家則希望進一步打開美國市場。拜登政府為保護本國就業崗位(這是川普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的主要理由)並不準備開放美國市場。這樣此一框架對本地區國家就沒有多少吸引力。這個框架提出的要求與優惠措施不相稱,美國要求很多,優惠措施很少,即它不是互惠的。

中國與本地區國家的經濟關係是美國破壞不了的。長期以來,中國是東盟、日、韓及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這種強勁的經濟關係後勁很足,那就是中國本身的經濟規模和超大市場及持續的經濟增長。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多次發聲,認為中國是東盟發展的機遇。日前他再次指出,中國經濟在全球的佔比持續增加,若不和中國發展貿易,不僅會付出很大代價,還會製造更多摩擦。

「東方北約」在媒體曝光

當地時間5月2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迎接美國總統拜登、印度總理莫迪和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參加美日印澳 「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東京峰會是四國領導人在不到一年內舉行的第二次面對面會晤。

QUAD已成美國近年在印太地區不遺餘力推動的一個機制化安排,最終目的是以體系性冷戰方法構築「東方北約」,遏制中國,從而實現美國長期稱霸世界的戰略。

QUAD根本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而是一個非正式、組織鬆散的團體,因為沒有實際利益捆綁,存在著不穩定性。美國和日本是QUAD的主要推手,近年來,澳洲的態度日益積極,印度則始終搖擺不定。印度雖因與中國存在歷史問題與領土爭端,對中國警惕,但其自身的大國雄心與不結盟的外交傳統,使其又不甘願做大國鬥爭的馬前卒。印度官方在任何公開文件上,均避免使用結盟、軍事、制衡等字眼。在俄烏衝突後,印度也不認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拒絕加以制裁,因為印度的武器裝備很多來自俄羅斯。印度希望在外交上維持中立,美國也無可奈何。

四國領導人還承諾深化基礎設施合作,包括解決債務問題,以及在未來五年內向印太地區提供超過500億美元的基建設施援助和投資,尤其是將為太平洋島國提供更多幫助。中國近年來在太平洋島國地區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簽署的安全協議引發美國和澳洲的擔憂,王毅外長最近的10個太平洋島國的訪問,引起它們的重大關注。

就在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舉行峰會之際,中國和俄羅斯舉行了聯合軍演,派遣轟炸機在日本海、東中國海和西太平洋海域進行巡航。在拜登亞洲之行伊始,中國還宣佈在南中國海有爭議海域舉行大規模軍事訓練和演習。

拜登政府的第一聲「集結號」

5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了「姍姍來遲」的拜登政府對華政策演說。按美方原本設計,這場事先張揚、備受關注的演說,本應在5月初舉行,作為拜登政府吹響5月印太戰略的第一聲「集結號」,但由於布林肯此前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不得不轉而成為「壓軸戲」。 這場對華政策演說,長達12,000餘字,費時40多分鐘。鑑於是拜登執政一年多來的首次公開正式對華政策的闡述,且緊隨拜登上任以來首次亞洲之行,因此,自然引起廣泛關注。

在本次演講前,本屆美國政府並未正式、系統地公佈其對華政策。布林肯上任之初曾在公開場合對中美關係進行界定:應該競爭時競爭,可以合作時合作,必須對抗時對抗。這種說法被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和各關切方廣泛引用,並被總結為拜登政府對華外交為競爭、合作、對抗的3C(Compete、Collaborate、Confront)政策。布林肯在演講中表明,「拜登總統認為,未來10年將是決定性的10年。我們在國內和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共同採取的行動,將決定我們未來的共同願景能否實現。」布林肯提出:「為了在這個決定性的10年取得成功,拜登政府的戰略可以用三個詞概括:投資(Invest)、協同(Align)、競爭(Compete)」即IAC政策。布林肯說:「我們將投資於我們在國內的實力基礎--我們的競爭力、創新和民主。我們將與我們的盟友和合作夥伴網絡,追求共同的目標,促進共同的事業。基於這兩項舉措,我們將與中國競爭,以捍衛我們的利益,推進我們對未來的願景。」

布林肯的演講突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新兩面性」。一方面布林肯老調重彈,宣揚中國挑戰的嚴峻性,聲稱中國是「對國際秩序最嚴峻的長期挑戰」,是「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又有日益增強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做到這一點的國家」。另一方面,布林肯又信誓旦旦地宣稱美國「不是在尋求衝突或新的冷戰,相反,美國決心避免這兩者」,同時美國「不尋求阻止中國作為大國發揮作用,也不尋求阻止中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發展經濟或促進本國人民的利益」。

美國國務院要組建「中國組」

布林肯說,美國不期待每個國家都對中國做出和美國完全相同的評估,因為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同中國有著它們希望保持的至關重要的經濟紐帶或民間聯繫,美國不強迫各國做出選擇,而是幫助它們獲得選擇能力。

布林肯指出,即使在投資、協同和競爭的同時,美中兩國也會在利益一致的領域,如氣候變化、疫情防控以及核不擴散和軍備控制等方面進行合作。為了造福美中兩國人民和世界,美中兩國不能讓兩國之間的分歧阻止美中兩國需要共同努力的優先事項上向前推進。

布林肯說,中國帶來的挑戰的規模和範圍將對美國外交構成前所未有的考驗,因此,決心成立一個由國務院各部門共同組建的綜合團隊 「中國組」,跨越不同問題和地區來協調和實踐美國的政策,在必要時與國會合作。

布林肯在演講的末尾指出他講話的要點:即中美兩個偉大的國家沒有理由不能和平共處,共同分享和促進人類進步。推動人類進步,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更和平、更繁榮、更自由的世界。

北京時間5月27日晚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連發了11條推文回應布林肯。華春瑩指出,布林肯稱「美國不尋求阻止中國發揮大國作用」,果真如此,美國為何在中國周邊加強 「五眼聯盟」勢力,四處兜售 「四方安全對話」,拼湊 「三邊安全協議」?為何迫不及待地試圖在全球供應鏈中取代中國?

其次是布林肯在演講中又對人權說事,華春瑩指出,美國宣稱會保護個人和主權國家的權利,然而美國才是人權問題最嚴重的國家,每年死於槍枝暴力的約4.5萬人。同樣在短短10年裡,美國就讓20個國家的主權傾覆。

美國已成國際秩序亂源

華春瑩反駁布林肯「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不同」。她強調,一個 「中國原則」只有一個正確版本,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美國政府在1979年簽署的《中美建交公報》中承認的,並得到了美國歷屆政府的遵守。

「布林肯顯然不喜歡中國政府,且一直在處心積慮地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分開。」華春瑩指出,然而事實是,14多億中國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和支持率連年高達95%以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享有前所未有的安全和幸福,中國孩子在學校不用擔心被槍擊,少數民族同胞不用像弗洛伊德一樣擔心「我無法呼吸」。

5月28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回答記者問詢時表示,中美關係不是美方設計的零和博弈。習近平主席提出,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美方在回答這道題時,首先應意識到單極霸權不得人心,集團對抗沒有前途,小院高牆封閉退步,脫鉤斷供損人害己。王毅強調,中美關係正處在重要的十字路口,美方應做出正確抉擇,不要在「三分法」「三點論」上不斷做文章,而是把精力真正放在踐行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上,進而找到中美兩個大國在新時代正確相處之道。

「田徑賽」非 「拳擊賽」

從拜登總統亞洲之行的種種言行和布林肯國務卿的對華政策演講,我們可以認定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硬中帶軟」,華春瑩和王毅的回應也有理有力有節,看來中美雙方都不願競爭演變為衝突對抗。

中美競爭不可避免,但中國希望這種競爭是「田徑賽」而不是 「拳擊賽」。「拳擊賽」必須把對方擊倒,而 「田徑賽」則是各方都可以盡力發揮,取得最好的成績。

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最近出版《可以避免的戰爭:美國與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之間發生災難性衝突的危險》,建議中美必須建立《聯合戰略框架》,管控好彼此的戰略競爭,或許可以避免發生人類災難性衝突。果如是,則中美兩國人民幸甚!世界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