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一體化的再夯實
歐亞一體化的再夯實
美國著名戰略家布里熱津斯基曾於生前明確指出:中、俄、伊三國的結盟是影響美國控制歐亞大陸、維繫霸權,進而縱橫世界的重要關鍵之一。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歷屆的執政當局在發展擴張海權的同時,對於上述攸關歐亞陸權地緣戰略關係的控制與佈局,堪稱戒慎、積極而獨霸。然而,2015年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成功打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後,作為該組織背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大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明顯減弱。隨著美國自阿富汗撤軍,加上《中伊25年戰略協議》的簽署,不但為中國在中東、中亞地區的發展鋪墊了良好的基礎,也為中、俄、伊三國的合作結盟提供了契機。其結果是自六日戰爭以還,美國藉扶持以色列掌控中東的獨霸局面遭到徹底顛覆。俄烏戰爭的爆發,加上中亞各國欲和中國積極發展跨區域物流、網絡和基礎建設合作的強烈意願,都無疑地進一步夯實了歐亞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美國當初拱火俄烏戰爭,自然是抱著希望烏克蘭能拖住俄羅斯,使之深陷泥淖,最終招致滅頂之災。另一方面,還可藉此收攏歐洲,激化俄、歐對立,進而實現其美-西歐的一體化,達成徹底掌控歐洲的夢想。反正「槍砲我來出,人員你去死」,美國打的是場代理人的戰爭;自己不會有什麼損失,還能抽身全力對付中國。撥撥算盤,一石四鳥打的還真精道!不過,人算不如天算。
一、中俄背靠背
1.戰場上的勝利 自從俄羅斯攻下馬里烏波爾的亞述鋼鐵廠後,隨著對烏東與南部赫爾松州的收復,如今,套用澤連斯基的話:俄羅斯已經控制了烏克蘭五分之一的領土;而且還都是烏克蘭主要的工業區和農糧產地。因此,當俄羅斯一旦進入第三階段的軍事行動,鎖定控制尼古拉耶夫、敖德薩和哈爾科夫三州後,烏克蘭的戰敗只是時間的問題。又因西部一部分土地可能被波蘭瓜分,未來的烏克蘭會是一個擁有中部小片土地的國家。戰前俄羅斯期望的烏克蘭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的目標,應該可以完成;北約東擴的企圖被打住了。
2.穩住金融海嘯 戰爭一開始歐盟立馬配合美國,除凍結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將之剔出國際支付結算系統、棄用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外,更對其展開經濟與金融等的全面制裁。6月3日,歐盟還正式批准了對俄的第六輪制裁措施,似乎下決心要與俄羅斯的能源和糧食脫鉤。美國與歐盟的目的:一方面要封堵俄羅斯能源出售的通道,另一方面在阻斷俄羅斯參與國際貿易的金融管道,一刀斃命啊,可謂心狠手辣。
然而,俄羅斯這次卻出人意表地反手推出以盧布結算大宗物資的交易方式。此舉不但終結了過去貿易以歐元結算的慣例,還使盧布成了外匯市場上的搶手貨。
3.中俄間的合作 北約不斷東擴並在烏東地區培訓亞述營的武裝力量後,中俄兩國間的合作更為緊密。就以經貿關係來說,俄羅斯開始大量拋售美元債券,在減低對歐盟貿易的同時,開始積極與中國擴大貿易,經濟金融上也徹底執行去美元化政策。2018年俄羅斯對華的貿易額首度超過千億美元大關,達1,070億元。同時,在這個基礎上,雙方並利用巨額的貿易資金,建構獨立於美元之外的支付系統。2021年12月,中俄兩國達成建立專屬的金融渠道;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CIPS)的建立與使用,也使人民幣快速成為國際上第四大支付貨幣。2022年2月4日,中俄發表聯合聲明,擴大石油與天然氣的買賣合約;並指出兩國的合作無底限、無禁區、無限制。6月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對媒體表示:由於俄中兩國獨立的金融系統,以及使用本國貨幣在大宗物資上進行交易,從而降低了對美元的倚賴。俄烏戰爭發展到現在,盧布對人民幣的匯率,不但升至近五年的新高;盧布對美元也升值了20%。
二、歐盟的衰弱
無視於本身對俄羅斯能源、糧食與化肥的高度需求,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一頭鑽進了配合美國對俄制裁的設計中。在俄羅斯反制裁措施的因應下,歐盟各國的天然氣與糧食價格都呈現快速暴漲的走勢。不用俄羅斯便宜的石油與天然氣,歐盟只能從其它國家高價購買所需的份額。就以印度為例,俄烏戰爭爆發後,他自俄羅斯以低於價格的七折,瘋狂採購了大量的石油;若以時價119美元計算,價格便宜三成,等於每桶節省了36美元左右。根據紀錄,其中5月購買了2,400萬桶、6月2,800萬桶,數量為去年同期的25倍。然後,印度再以時價轉賣給歐洲,轉手間淨賺了近20億美元!
說到歐洲天然氣的價格,2020年每千立方米才200美元,如今則高漲至1,500美元,漲幅高達7.5倍;而時下還並未到真正嚴寒的冬季。至於牲口吃的牧草、小麥及雜糧等物品,也嚴重出現短缺。德國農業部長因此提示民眾,希望能以穿毛衣、少吃肉的方式,來因應未來寒冷的氣候。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蘿娃諷刺道:他忘了告訴德國人,還可以少呼吸。
至於通脹率,整個歐盟更是高達20%,最低的德國也有10%左右。原本經濟財政結構就脆弱的南歐、東南歐和東歐各國,要靠舉債度日的國家比比皆是;連義大利這個屬於G7的發達國家,其國債收益率都已經漲到4.2%。無怪乎法國總統馬克宏在赴基輔之前的演講中,毫不掩飾地說:歐盟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
俄烏戰爭 使以歐盟為首的歐洲快速衰弱,純粹淪為美國人的棋子。德法兩國在地緣戰略上,監控並制衡大陸島的作用與能力,亦逐漸降低。而在歐亞大陸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兩個國家中國與俄羅斯,卻史無前例地、背靠背在一起緊密的合作著。6月11日,俄羅斯杜馬主席沃洛金提議:鑑於G7國家的經濟正面臨崩潰;其中美國第一季度的GDP下降1.5%、第二季度則以0%收場,通膨更是升至8.6%,為1981年12月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中、俄、印度、印尼、巴西、伊朗、土耳其與墨西哥等八國GDP的總和達到24.4%,遠遠超過G7集團的規模。因此,沃洛金號召八國應組建新的G8,以因應新時代的變遷。除了巴西與墨西哥,其餘六國都是歐亞大陸板塊上的重要國家;這個提議一旦落實,將使歐亞一體化的進程,更向前跨出一大步。
2022年6月8日,中國與「中亞五國」外長在努爾蘇丹舉行第三次會晤,彼此就該如何落實各國元首在1月25日舉行的「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30週年」視頻峰會上的倡議,進行全新全面的研究。這次出席的人士,除了中國的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還有哈薩克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特列沃別爾季、吉爾吉斯坦外交部長庫魯巴耶夫、塔吉克斯坦交通部長伊布羅西姆、土庫曼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梅列多夫,以及烏茲別克斯坦代理外長諾洛夫等人,與會者對政治外交、衛生、人文、旅遊、高新科技、生態環保以及綠色水資源等領域的合作,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其中經貿投資與交通物流兩項共識,尤其值得關注。與會各國均體認到,彼此共同制定中國-中亞新經濟戰略對話,建立邊貿中心、加強電子商務合作、發展跨地區物流網絡,並保障中國-中亞交通走廊通暢安全的重要性。此外,為了要使「一帶一路」倡議與「復興絲綢之路」戰略與中亞國家的發展對接,中國與各國的深化合作自然也就是議事之中。其中優化貿易口岸功能,在烏塔、吉哈、中哈等國邊境設立物流與產業合作中心,以便推動跨國與國際經貿活動,自然成為當下要積極要完成的目標;而相關國際運輸鐵路網的規劃與構思,尤其令人嘆為觀止。
1.國際運輸鐵路的規劃 這是為保障貨物自由流通、建立跨區域的物流網絡而出台的一份嘉惠世人,具有高瞻遠矚思考的規劃。日後在歐亞大陸上,將陸續開通以下多條鐵路:1.蘭州-喀什-伊爾克什坦-奧什-安集延-塔什干-馬雷;2.喀什-杜別-鐵爾梅茲;3.鐵爾梅茲-馬札里沙里夫-喀布爾-白沙瓦;4.托扎利金-下噴赤-昆都市。
上述鐵路一旦落實建設,不但深化了中亞與南亞地區的互連互通,也加速了中國、中亞、南亞與中東地區的聯繫。由點、線到面,無形中把中國與中亞、南亞、中東甚至包括南歐地區,都納入一個廣大的鐵路網絡系統之中。這樣的構想與行動,是不是更做實緊密了歐亞一體化的趨勢呢!
2.中吉烏鐵路的興建 5月30日,吉爾吉斯坦國總統帕札洛夫表示,在跟俄羅斯總統普京深入溝通後,最終決定於2023年重新動工修建中吉烏鐵路。這個已經擱置了25年的計畫,為何如今能快速的取得動工的承諾?
1.俄羅斯借道烏克蘭西出運輸的通路,因俄烏戰爭而告中斷。因此,俄羅斯若要保持與歐陸各國的貿易往來,就必須向南在中亞地區,開拓新的經濟熱點與交通路線。另一方面,俄羅斯也可藉中亞的管道,進行自身東部地區的開發。
2.中亞五國原來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不願意中國力量介入該地區,也是人之常情。時至今日,中俄背靠背,建立了深度信任與共識;修路既不會有芒刺在背之感,反而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3.在國際上,中國秉持著和平崛起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已然為世界各國所認識並肯定。況且,一個繁榮的中亞,只會為地區的和平帶來更多的保證。而在地緣政治與外交上,俄羅斯仍然對地區具有絕對的影響力。
根據《中國報導》的資料,中吉烏鐵路全長523公里,採用1435號軌距建設,以別於過去俄式的1520軌距;其中中國境內長達213公里,吉爾吉斯與烏茲別克境內分別有260公里與50公里。
1.該鐵路在新疆喀什向西,經過吉、烏兩國,連結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甚至歐洲,使中亞地區成為溝通歐亞大陸間的大陸橋。
2.隨著鐵路的修建必然帶來更多的資金、技術與工作機會,為當地已然停滯通脹的經濟環境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3.鐵路的修建必然強化地區內,以及相關周邊與輻射四方的貨物聯通。
吉爾吉斯坦共和國前總理奧托爾巴耶夫在受訪時表示:在古絲綢之路時期,中亞曾是極為繁榮的地區。如今,吉爾吉斯第一次可以通過鐵路來發展經濟,藉助「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多邊合作和全球化發展。
世界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而在熱戰之外的戰場上,在金融經濟的搏殺中,一股看似平和的本幣貿易互換、鐵路網路興建機制的推動,或將在可見的未來,不但牢牢的建立起獨立完整的亞洲經濟圈,歐亞大陸上的陸權國家,也將會重現其在歷史上的領袖地位。◆
社論
中美較量
國際視窗
海峽兩岸
台灣事情
七七事變85週年.紀念創辦人
連載
海峽短評
新聞剪輯
編後